丽水专家汇聚,刘英名师云集
——感受浙江小学科学分会换届
东城团队:一切根源皆我
想不到学习的时候还交了好运气,赶上了4月19日的浙江省教育学会科学分会换届会议!亲身参加了会议,聆听了学会的工作报告,专家的学术报告,结识了朋友。听取了五节示范展示课,参与了课堂短信互动,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
4月18日,东城团队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丽水,参加会议的有经常出现在教科版书中的专家、全国的特级教师、来自浙江的各地教研员老师,《科学课》杂志的编辑老师,盛况空前,可谓专家汇聚,名师云集。
听取了喻伯军老师做了学会工作报告,浙江的科学分会是科学教师的活动园地,从那里获取知识,发表观点,了解科学教学动态,进行网上讨论,业务进修,知识交流;是科学教师成长的园地,学会为科学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了解了浙江科学教学网站,为以后和浙江小学科学教育专家、科学骨干教师、科学教师同行交流学习有了直接的认知和联系。
郁波老师的学术报告,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知识,了解学习了“前概念”、“元认知”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学生的前概念,否则就不是成功的教育者。前概念的转变是十分困难的,实验不是验证观点的方法,而是为了产生预期的结果,科学就是要质疑那些显而易见的事,这本身就是观念上的一大飞跃。
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这是探究性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要让学生的清楚知道自己观念转变的过程,要让学生从前概念开始,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变化是怎么发生。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佛莱威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元认知是认知者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习能力有重大指导意义。
元认知知识是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具体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信息特点,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在从事认知活动时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某学生意识到他已经理解并记住了大部分学习内容,从而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
元认知监控包括在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明确活动目标、计划、实施步骤,选择应用策略,预测结果;及时反馈评价活动进行的情况,及时修正调整方法策略或修正目标,评价策略的使用效果以及完成任务程度。
学生的“前概念”也就是生活概念,因其早先出现在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科学概念)建立之前而得名。基于“前概念”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原创性等特征,它自然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建立互动平台的基础和前提,它也自然而然地应该倍受教者和受教者的关注。同时,又基于“前概念”还具有不规则性、隐蔽性和顽固性等特征,在学科教学中,老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相关“前概念”的挖掘、发现和纠正,并适时的、合情理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前概念”转化、提升为相关学科知识中的科学概念。儿童在大脑里构建“前概念”时,完全是自发的,几乎没有人教他这个现象是这样,那个现象是那样。他完全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构建,这说明“前概念”具有原创性和自发性;同时孩子们对他能看得见、摸得着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形成“前概念”,“前概念”还具有顽固性和隐蔽性的特征,这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前概念”在人脑中经过长期积累和强化,表现出难以变通、难以纠正的顽固性;隐蔽性是指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平时并不表现出来,然而当老师传授科学概念给他时,这些学生会马上联想他头脑中相关的“前概念”,如不加以及时引导,将干预着科学概念的建立,甚至在学生回答问题、解答问题时,“前概念”会马上表现出来。“前概念”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为师生提供建立科学概念的基础和平台;另一方面,它对学科知识的构建会形成严重干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科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要关注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4 14:25: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