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刊登在钱江晚报上的两道科学试题 [复制链接]

1#

刊登在钱江晚报上的两道科学试题

   

钱江晚报20111231E0010版《新教育》刊登:


这段时间,杭城中小学正在复习迎考,为了给学生有一个参考,我们特地从杭州各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找来一些题目。这些题目是从去年期末考试卷里挑选出来的,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题,涵盖了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和科学。


这些题目非常典型,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是怎么错的,为什么会错,都有老师的到位分析。把这些题目刊登出来,就是希望学生能得到一点借鉴,对照自己平时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尽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在这里,感谢给我们提供题目的老师,以及他们精彩的点评和分析。 


 


栏目主持: 梁建伟


 


    以下为刊登在报纸上的科学试题:


 


五年级科学试题:


土壤中的颗粒从小到大依次为        


A、黏土、粉砂、沙和沙砾


B、粉砂、黏土、沙砾和沙


C、沙砾、沙、粉砂和黏土


D、沙、沙砾、黏土和粉砂


分析:“黏土、粉砂、沙和沙砾”是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观察土壤实验的一部分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学习品质。如果教师一味强调学生机械记忆上述四种颗粒名称,学生就无法用所记内容解决本题。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呈现等手段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学生在看到这四种颗粒名称时,可以通过回忆当时实验的场景继而解决这个问题。


 


六年级科学试题:


小红用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四块木块上,形成ABCD四个坡度不同的斜面,再用测力计分别沿着这些斜面将250的物体拉上去,得到如下数据:(1N100
















斜面的状况


A


B


C


D


使用力的大小(N


1.7


1.35


1.25


1.15


分析小红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科学研究结论的得出,依据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存在着以经验代替数据、分析不全面、以偏盖全、简单地将相关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认为不能证明存在的即为不存在等问题。这道题中,多数学生只通过在ABCD四种斜面上拉动重物所用力的大小的比较,得出“坡度不同所省的力也不同”,有些同学则根据课堂所学写出“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结论,但他们忽略了与250重物的比较,得出“利用坡度比直接拉省力”的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0 8:58:1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连晚报都刊登我们科学作业了,太给力了!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3#

为什么会刊登这两个题目?作者是谁?前因后果中还有什么秘密?……


 


期待三江侠独家披露。

TOP
4#

两道题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5#

能在钱江晚报上刊登科学题目,说明我们的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这门课程了。估计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教学后一般能快速的给出答案,相反社会上的人们看到这两个题目倒是不一定能科学而完整的回答。

TOP
6#

分析:科学研究结论的得出,依据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存在着以经验代替数据、分析不全面、以偏盖全、简单地将相关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认为不能证明存在的即为不存在等问题。这道题中,多数学生只通过在ABCD四种斜面上拉动重物所用力的大小的比较,得出“坡度不同所省的力也不同”,有些同学则根据课堂所学写出“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结论,但他们忽略了与250克重物的比较,得出“利用坡度比直接拉省力”的结论。


 


非常经典的试题,鞭辟入里的分析。


 


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没有错,但不同的答案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结论不同的理解和对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高下的反映。


 


所以,考试结果最重要的不是正确与否,而是从学生的答案中分析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是否真正的理解并应用,这才是科学教育所应当追求的------科学的本质。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7#

钱江晚报能登小学科学题,还是以典型题分析的形式,真的对科学教学重视格!


 


对于第一题,个人赞同,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才能感知,单靠讲解背诵,还是挺累。但实际,在本课教学时,即使实验了,观察了,学生还是不能很区分粉沙与沙。对于区别较大的黏土与沙砾比较好分,对于沙,能区分些。但粉沙,不易区分。


此题作为考题,个人认为也不是特别好,没多大意义。我们出的题,最好能实用些的。


 


对于第二题,个人认为学生的答案可以了,出题要求并不很明确,学生能那样答,就是说明他们已经懂了!至于与原物重量的比较,其实学生已在心中默认为“斜面能省力”。小学生,如果你要他们回答严谨,应该给他们些提示!题出得不够明确!反对这样出题!或者说反对这样的标准答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0 10:35:19编辑过]

TOP
8#

分层的实验比较明显的是三层。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9#

同意“周王庙师”意见!以前教材只谈到三层,学生比较好理解。现在这个四层,说实话,分不太清。
TOP
10#

学习以后就可以出这样题目

TOP
11#

沉积后的土壤能很明显的看到三层。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2#

可见小学科学的重视度有所提高。
TOP
13#

第二题非常的开放,考察的不仅是孩子掌握的知识,更是孩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科学学科上。
TOP
14#

科学试题出在报纸上,是应试教育开始重视科学了。
TOP
15#

少点记记背背,多点应用。科学考试也会有更多意思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16#

以下是引用三江侠在2012-1-10 7:27:00的发言:
分析:科学研究结论的得出,依据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存在着以经验代替数据、分析不全面、以偏盖全、简单地将相关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认为不能证明存在的即为不存在等问题。这道题中,多数学生只通过在ABCD四种斜面上拉动重物所用力的大小的比较,得出“坡度不同所省的力也不同”,有些同学则根据课堂所学写出“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结论,但他们忽略了与250重物的比较,得出“利用坡度比直接拉省力”的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0 8:58:17编

 


这个结论不科学,最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利用坡度可以比直接拉省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4 23:33:13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7#

挺好的题目,斜面的数据,的确应该得出两个结论,但是小学科学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意识,学生能够意识到斜面坡度小,省力即可,而对于斜面的作用省力,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应不予追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