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号我是火太阳作业本 [复制链接]

1#

19号我是火太阳作业本

必修任务

1)至少阅读5本有关著作,其中2本为必读著作,其余自选。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3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上传至论坛,优秀级每篇得4分,良好级每篇得3分,合格级每篇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累计学分不超过20分。必读书为

读书5本,自评15分。

分别是:张红霞所著的《科学究竟是什么》

喻伯军主编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范玮翻译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

方国才主编的《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

林有禹主编的《自然常识教学法》

自认为读的不是最好,读书笔记反思不深刻,因此得15分。

 

2)上传3篇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级每篇得4分,良好级每篇得3分,合格级每篇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自评:11

     完成至少3篇,量多一点,质量不敢自夸。

 

 

3)上传3篇评课类文章或其他原创性文章。优秀级每篇得4分,良好级每篇得3分,合格级每篇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自评:11

     论文凑数,评课只是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4)认真参加在线主题研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每次得2分,累计学分不超过8分。

自评:8

   基本上每次都参加,估计4次有的。

 

5)积极参加研修班的现场研讨活动。每参加一次得8分,在现场活动中开课的加5分,作重点发言的加3分。累计学分不超过20分。

自评:20

    参加过两次,上过一次课。

 

2、选修任务

1)发表高质量的主题帖。每帖得2分。所发表主题帖被确定为精华的,每帖得4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自评:8

    发贴自评不是很多。

2)转贴有价值的文章。每篇得1分,累计学分不超过8分。

自评:6

    转贴自评不是很多。

 

3)积极参与论坛交流。有效发帖满30帖得1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0分。

自评:7

     能参与交流。

4)积极上论坛学习。浏览时间满8小时得1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0分。

自评:9

浏览时间80小时以上,还是有的。

 

 

 

分享 转发
TOP
2#

初评及格.作业补传上去.

2年时间学习了,努力了,浪费也不好.

TOP
3#

《热胀冷缩》教学实录

 

课前师生谈话:

组织小组长比赛喝饮料,学生加油,今天我们要用这个材料做个科学小实验。生活中有许多被我们废弃的包装、瓶子都可以做实验,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实验员。

设计思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许多被人们认为没用的东西,都是实验里的“宝贝”

一、复习实验,谈话导入

师(出示矿泉水瓶):你看厂家是否很小气,为什么没把水装满?

生:因为热胀冷缩

生:因为装满水受热会膨胀,把瓶盖涨破。

……

师演示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师:什么是热胀冷缩(体积的变化),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例子。

生:可乐瓶里面的可乐等。

师: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像水一样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大自然中,除了液体还有哪几种物体?

设计思路:这个安排既是旧知识的复习,也是为后面“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铺垫。

二、科学实验,亲历探究

㈠、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生:固体、气体

师:猜测气体和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生:有

生:没有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设计个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一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法好,哪个组办法多?

1:用气球

2:用乒乓球来实验

……

多媒体出示提示:

用什么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想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设计思路: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以事实说话。

师:你们做这个实验需要多少时间?给你们7分钟实验行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教师巡视并用录像机拍摄学生实验情况。】

【播放刚才拍摄的学生实验情况】

设计思路:在这里安排了较多的教学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把学生实验的情况拍摄下来,目的是避免学生的再次补给,节约课堂上的时间;同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学生的演示实验,通过摄像机打到屏幕上,能变小为大,变模糊为清晰,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师:这个实验是哪个小组做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气球膨胀了

生:乒乓球鼓起来了。

师:哪个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做?

师:看了同学们的实验,老师想给来个大家气功表演,想看吗?

【师演示:塑料瓶中倒热水,再倒出,盖上盖子,然后作势发功。】

生(惊讶):瓶子瘪了。

师:这是不是老师的气功啊?

生:不是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瓶子里的空气受冷收缩了,瓶子就变形了。

【师再次演示:喷泉实验,学生看了后都大声惊呼起来。】

设计思路:基于三年级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较弱,教师的实验是有益的补充,让学生模仿,起到了“扶”的作用。

师:看了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实验和老师做的两个实验。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我们再来做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好不好?。

设计思路:再次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师生示范,模仿着做规范的实验。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空气

师:与上节课讲的水的热胀冷缩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空气的热胀冷缩不明显

生:空气膨胀看不见。

师: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比赛一下

【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师:哪个实验体积变化明显?

生:气体那个明显

设计思路:这个问题是鼓励学生通过比较有新的发现,同时也给学生经充分的机会交流、探讨。

㈡、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

师:液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哪固体有没有呢?

【出示固体热胀冷缩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并演示小球正好通过铁圈。并接着给铜球加热】

师:在铜球加热的时候,老师有件事让同学们帮帮忙,请同学们帮老师把橡皮管套到气门心上去,行不行?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自行车气门心装入的办法,并操作。】

设计思路:教学到这里,学生自然会想到固体也会怎样?教学中,附带再讲一下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法。考虑到危险性,所以还是用教师演示的方法。

加热需要一段时间,为避免这段时间的“空白”,教师有意在这个间隙安排了一个学生装气门心这个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这里的固体取材橡胶,也是课文知识的拓展。

师:气门心是怎样套进去的呀?

生:放开水里泡一下,胀大,就套起来方便了。

生:放水中浸一下,也可以了。

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铜球。

【师再套铜球,为什么套不过去了?】

生:铜球涨大了。

师:为什么会涨大?

生:铜球受热了,就涨大了

师:我们让铜球受冷,看看会怎样呢?

【师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再用铁圈套铜球,铜球穿过去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铜球和橡胶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与水相比,固体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与水相比,固体的热胀冷缩的体积变体不明显。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生:米饭受热变大了

生:……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和利用热胀冷缩的?

【多媒体出示:
            
水泥地(铁轨)之间的缝隙、夏天冬天电线的长短、夏天自行车气打的不要过足,还有火警报警装置等。】

设计思路:科学课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指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也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和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课堂中我们做的实验有限,更多的物体是不是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还需要我们在课外去实验,去研究。

设计思路:教材里这样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研究的空间。科学课的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练习拓展题:1、思考下面两组电线,哪个是夏季?哪个是冬季?

            2、在同等条件下,水、空气、铜球热胀冷缩后体积变化从大到小是怎样排列的?

四、整理器材

师:快下课,我们能不能用半分钟的时间,像开始进教室那样整理好实验器材呢?

设计思路:整理好器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平时,一般一位科学老师同一个内容要上2个以上班,整理好器材,也为下节课做准备。

TOP
4#

                       蜡烛能燃烧多久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八个课题,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观察研究热和热传递现象,后半部分则重点探究由热引起的燃烧现象。“热”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热源,我们的身体可从哪些途径获得热能;观察热传递的过程;感知不同材料物体的传热速度;选择使用合适材料控制热传递的速度等。“燃烧”部分的主要活动有:观察燃烧现象;探究燃烧与温度和空气的关系;了解人类对火的利用;学习如何安全用火等。

【课时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非常有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非常有益。教学中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蜡烛能燃烧多久,第二课时教学怎样让蜡烛继续燃烧。第一课主要安排两个探究活动,蜡烛在杯子里熄灭上节课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 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 ? 这节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

探究活动一:用一个玻璃杯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计算蜡烛在杯内燃烧的时间有多长呢。这部分的教学教师着重于数据的处理上。

探究活动二:分别在2个杯子和1个杯子中,比较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观测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不断地进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认识。

教学的拓展安排2个小实验,在钟罩里,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会怎样?如何才能使蜡烛继续燃烧呢?实验结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并为第2课时作铺垫。

【课时目标】

1、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2、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

3、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4、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气不足;

5、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思路】

1、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形成认识、巩固认识、否定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形成新的正确认识的科学思维过程。

2、教学对象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压缩自己的活动,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研究。

3、努力使学生在课堂内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4、教师力求以科学实验的魅力、教师语言的幽默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流程】

实验导入

(两个演示实验)

实验

验证

实验猜测

(燃烧多长时间)

汇报检误

(影响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

再次实验,修正数据

(改正原错误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蜡烛长短与燃烧时间的关系)

在数据中,找答案提问题

(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

交流问题,得出结论

(杯子里氧气不足)

实验拓展

课外延伸

发放教材

整理器材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

【实验器材】  学生:两个玻璃杯、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教师用:棋子若干、玻璃钟罩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TOP
5#

教学要点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思路

一、

实验铺垫导入新课

 

 

 

 

 

 

二、

科学探究过程

㈠、一支蜡烛的研究

 

 

 

 

 

 

 

 

 

 

 

 

 

 

 

 

 

 

㈡、两支蜡烛的研究

 

 

 

 

 

 

 

1、师演示2个实验:热汽球上升、二氧化碳灭火。

2、将一个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熄灭呢?老师把同学们的意见写在黑板上(杯中的氧气烧完了)

3、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蜡烛能燃烧多久。

 

1、猜测:这支蜡烛在杯内燃烧多久才会熄灭?做一做,用实验来证明。(出示实验报告一)

2、讨论: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3、小组分工好:计时员,实验员,

记录员,汇报员。说明实验一次可

能不准确,建议实验5次。

4、学生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一),

并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5、学生汇报:说说每次测的结果,

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出来的?

 有些差别很大,说说是怎么做?(在实验中给杯子换气)

6、讨论: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样大小的杯子,同样的蜡烛,燃烧的时间差别这么大?

7、再实验2次,并讨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小组商量一下,要不要修改你们的数据。

8、学生汇报:除计算的准确性、火苗的大小等原因外,还发现了不同的小组蜡烛有长有短。(学生讲到火苗有大小时,提示用剪刀修整)

 

1、燃烧的时间和蜡烛的长短有关系吗?你可以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让同学们、老师相信?(两个蜡烛,同时用两个杯子罩住,然后进行比较)

 

 

 


两个演示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使其在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教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作知识铺垫。

 

  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记时标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一个记时的标准。

  小组分工由学生自己定,明确任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再次实验,要让学生意识到学科学的一丝不苟,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

要不要修改你们的数据,体现了尊重学生。

 

 

 

课前有意识地把学生实验的蜡烛分成长、短两种,在讨论中,学生肯定会考虑到蜡烛的长短问题。怎样进行实验,学生第一个想法就是用两个杯子两根蜡烛进行。虽这里可以通过长短不同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但还是让学生实验,眼见为实,才能使学生信服。

 

 

 

 

 

 

 

 

 

 

 

 

㈢、研究讨论杯中氧气烧完了吗?

 

 

 

 

 

三、

课外拓展

教学铺垫

 

 

 

 

 

 

 

 

 

 

 

 

 

 

 

四、

整理器材

2、你还可以怎么做更简单一点?(两根蜡烛用一只杯子罩住进行比较)

3、领取蜡烛及实验报告(二)。

4、学生实验,两个实验各进行4次,并思考:从实验现象中你知道什么?

5、学生汇报:说说蜡烛灭的先后顺序,你是怎样想的?

6、比比赛赛:从刚才的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问题?比哪个小组想的多!

 

1、通过实验,两支蜡烛在一个杯子里先后灭掉,看到这个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2、假设在杯子里,再放一支更长一点或更短一点的蜡烛,同学们猜猜会怎样?

3、说明:杯子里的氧气并没有烧完。

 

 

1、在大钟罩里,放上2支长短不

同的蜡烛,猜想会怎样?

为什么这个实验结果和小杯子做

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今天课堂上

老师不告诉你道理,你自己课外去

研究,找到了,问问你们的科学

老师,或向他们请教。

2、怎样让杯子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呢?教师用三个棋子垫演示:这样蜡烛还会熄灭吗?

3、怎样让蜡烛在杯子中燃烧的时间更长久呢?或者让蜡烛一直燃烧下去?同学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发放教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

 

怎样做更简单点,怎样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用一只杯子罩住两根蜡烛。安排两个实验一起做,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行研究,避免过多在间隙、过多的汇报、过多的打断学生研究思路。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推测和发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发现自己以前知识的缺陷,并不断地实验、修正,这也是科学课的任务所在。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原因课堂上难解决,留给学生课外解决。

 

 

 

科学课的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2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现实与矛盾的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也正是科学课学习的意义所在。

 

如有时间,怎样持久燃烧展开一下,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整理好器材,这个环节也很重要。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为教师准备下节课教学节省不少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一个有效手段。

TOP
6#

教学要点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思路

一、

实验铺垫导入新课

 

 

 

 

 

 

二、

科学探究过程

㈠、一支蜡烛的研究

 

 

 

 

 

 

 

 

 

 

 

 

 

 

 

 

 

 

㈡、两支蜡烛的研究

 

 

 

 

 

 

 

1、师演示2个实验:热汽球上升、二氧化碳灭火。

2、将一个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熄灭呢?老师把同学们的意见写在黑板上(杯中的氧气烧完了)

3、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蜡烛能燃烧多久。

 

1、猜测:这支蜡烛在杯内燃烧多久才会熄灭?做一做,用实验来证明。(出示实验报告一)

2、讨论: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3、小组分工好:计时员,实验员,

记录员,汇报员。说明实验一次可

能不准确,建议实验5次。

4、学生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一),

并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5、学生汇报:说说每次测的结果,

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出来的?

 有些差别很大,说说是怎么做?(在实验中给杯子换气)

6、讨论: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样大小的杯子,同样的蜡烛,燃烧的时间差别这么大?

7、再实验2次,并讨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小组商量一下,要不要修改你们的数据。

8、学生汇报:除计算的准确性、火苗的大小等原因外,还发现了不同的小组蜡烛有长有短。(学生讲到火苗有大小时,提示用剪刀修整)

 

1、燃烧的时间和蜡烛的长短有关系吗?你可以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让同学们、老师相信?(两个蜡烛,同时用两个杯子罩住,然后进行比较)

 

 

 


两个演示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使其在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教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作知识铺垫。

 

  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记时标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一个记时的标准。

  小组分工由学生自己定,明确任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再次实验,要让学生意识到学科学的一丝不苟,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

要不要修改你们的数据,体现了尊重学生。

 

 

 

课前有意识地把学生实验的蜡烛分成长、短两种,在讨论中,学生肯定会考虑到蜡烛的长短问题。怎样进行实验,学生第一个想法就是用两个杯子两根蜡烛进行。虽这里可以通过长短不同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但还是让学生实验,眼见为实,才能使学生信服。

 

 

 

 

 

 

 

 

 

 

 

 

㈢、研究讨论杯中氧气烧完了吗?

 

 

 

 

 

三、

课外拓展

教学铺垫

 

 

 

 

 

 

 

 

 

 

 

 

 

 

 

四、

整理器材

2、你还可以怎么做更简单一点?(两根蜡烛用一只杯子罩住进行比较)

3、领取蜡烛及实验报告(二)。

4、学生实验,两个实验各进行4次,并思考:从实验现象中你知道什么?

5、学生汇报:说说蜡烛灭的先后顺序,你是怎样想的?

6、比比赛赛:从刚才的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问题?比哪个小组想的多!

 

1、通过实验,两支蜡烛在一个杯子里先后灭掉,看到这个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2、假设在杯子里,再放一支更长一点或更短一点的蜡烛,同学们猜猜会怎样?

3、说明:杯子里的氧气并没有烧完。

 

 

1、在大钟罩里,放上2支长短不

同的蜡烛,猜想会怎样?

为什么这个实验结果和小杯子做

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今天课堂上

老师不告诉你道理,你自己课外去

研究,找到了,问问你们的科学

老师,或向他们请教。

2、怎样让杯子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呢?教师用三个棋子垫演示:这样蜡烛还会熄灭吗?

3、怎样让蜡烛在杯子中燃烧的时间更长久呢?或者让蜡烛一直燃烧下去?同学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发放教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

 

怎样做更简单点,怎样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用一只杯子罩住两根蜡烛。安排两个实验一起做,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行研究,避免过多在间隙、过多的汇报、过多的打断学生研究思路。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推测和发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发现自己以前知识的缺陷,并不断地实验、修正,这也是科学课的任务所在。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原因课堂上难解决,留给学生课外解决。

 

 

 

科学课的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2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现实与矛盾的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也正是科学课学习的意义所在。

 

如有时间,怎样持久燃烧展开一下,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整理好器材,这个环节也很重要。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为教师准备下节课教学节省不少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一个有效手段。

TOP
7#

《磁铁的磁性》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时间:2004124

执教班级:平湖市钟埭小学五1

执教教师: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一、激趣导入(教学用时124秒)

师:(手拿胸花)穿西服佩戴胸花,显得更有精神,不过用大头针把它别在衣服上,会把衣服弄破,老师就把花放在(右)胸口,会怎样?

生(笑):当然会掉下来。

师尝试一下,花果然掉下来。

师:也许老师放的位置不对,胸花一般别在左胸,这一边也试试,会怎样?

生:还会掉下来的。

    师再试,花却没掉下来。学生先诧异,继而纷纷举手

师:怎么,花没掉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生肯定地说:老师,你的口袋里放了吸铁石!

下面学生纷纷嚷嚷,肯定是的,肯定是的……,师笑着取出口袋中的磁铁。

师:老师是在口袋里放了一块吸铁石,不过,吸铁石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齐答:磁铁。

师:对,这也是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板书磁铁)

师: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

生齐答:磁铁。

   评: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在创设环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从课外吸引到课堂内,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口袋里的磁铁吸胸花这个情景,开始如学生猜测的会掉下来,然而第二次的猜测出呼学生的意外,花并没有掉下来。当然,四年级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缺乏,很容易猜出是磁铁。

 

二、课文新授

1、说说磁铁(教学用时24秒)

师:哪个同学说说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磁铁?

生:门后面。

师:并不是所有的门上有磁铁,有些门上有。

生:电视机里,电话机里

生:剪刀。

师:剪刀?

生:是,有的!

师:这老师没见过,其他同学见过吗?

生:没。

师:那下次请这个同学带来,让我们看看,好不好?

    评:在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次不经意的打击,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虽然我没见过带有磁铁的剪刀,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所以我很有效在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他的意见,并鼓励他能把有磁铁的剪刀或资料带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生:铅笔盒上有。

师:那位同学的铅笔盒上有?给同学们看看?

生拘束,没人举手说有。

师笑着说:没关系,不要太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说磁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知识?

   评:由于借班上课,学生较拘束,教师在鼓励的基础上,巧妙地转移教学内容。

甲生:磁铁分两极,有s极、n极。

师:你有没有预习过课文?(生点头)

乙生:磁铁有两个磁极。

评:看的出四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有相当的理解,所以这个教学内容应该放到二年级。生举手较少,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

师:和刚才同学讲的意思是一样的,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学习《磁铁》这个单元,就是来了解一下,磁铁到底有哪些性质!

 

2、玩玩磁铁(教学用时5分)

师: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第一个实验就是玩磁铁。以前同学们有没有玩过磁铁?(有些学生说有)今天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比一比哪个组玩磁铁的方法要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给每个组发一个牌子,上面写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你桌上有,可能没有,你们讨论一下,这样物体能不能被磁铁吸住?还有3号同学,你注意了,在你的抽屉里有一个惊喜(一块大磁铁)。现在开始做……

    评: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学生较熟悉的磁铁,教师还是放手让他们玩,不要给他们一个框架

学生实验;

教师发牌子,每组1~2块;

教师边巡视,边拍摄学生实验情况,拍摄完(约一分钟),马上连接到实物投影仪上,做好播放准备;

教师在黑板上的方框里贴上“不能吸住“及”能被吸住“两张纸片。

录音机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完毕。

师激励:音乐响的时候,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先做好,特别快,等会我们再比比哪个组快,好不好?

   评: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很重要,对于实验教学难控制的就是纪律问题,特别是实验结束,大都学生还是恋恋不舍,这也是情理之中。比起扯着嗓门儿喊,音乐响表示实验结束效果要好的多,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纪律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

 

3、了解磁性(教学用时550秒)

师: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在发下来的牌子中,我们把你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贴在一起,不能被吸住的贴在一起,请每个组的2号同学上来贴。(内容见板书)

学生上来贴磁性卡片。在贴的过程中,下面有学生说错了错了,有两个同学上来调换了卡片的位置。

师:假如你们这个组同学贴的有意见,可以上来纠正!

又有两个学生上来把一元硬币和铜丝从“不能吸住”调换到“能被吸住”。

    评:贴一贴,动一动,课堂就活跃起来。在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方法了解多种物体的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小组中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注意到了实验小组这个小集体,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师:如没有再修改了,我们来校对一下。教师念,你们认为是对的,就用手势打“√”,你们认为错的,就用手势打“×”。不能吸住的有橡皮、铜丝、塑料尺……

师突然发现有学生在讲铜丝时打“×”

师追问:铜丝,认为打“×”的请站起来,这样老师看的清楚。

约有13、4个学生陆续站了起来

师:你们认为铜丝怎样?

站着的学生稀稀拉拉地说:能被吸住,坐在位子上有的说,不能、不能……

师: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铜丝,给你们20秒的时间,再检验一下。

学生马上开始检验,教师微笑着在讲台上看他们做,没有下去巡视。

音乐声响,学生停止实验坐好。

师:现在的意见,铜丝……

学生纷纷都打“√”

教师继续念不能吸住、能被吸住的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评:校对用手势表示对错,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教学中出现的铜比能不能被吸住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把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再次用实验验证,自始自终,教师并没有说什么答案,而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真正掌握了,应该说这个答案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师:(指着能被吸住的物体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们发现铁钉、大头针这些能被吸住的都有铁的成份。

师:都有铁的成份,说的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

生:磁铁能吸铁。

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写有“能吸铁”。

师:老师今天来的匆忙了,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想个办法,怎么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

一学生说我来,跑上来就用条形和蹄形磁铁想贴,但没有成功,另一学生说用圆的行,递上环形磁铁,教师协助把它贴好。

师: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住了。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就叫磁性。(板书)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磁铁的磁性。

评:这里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想办法贴纸,但教师没有抓住为什么用圆的行,而另两种形状不行呢?应做个提示,为后面的教学做个伏笔。

 

4、录像展示实验情况(教学用时130秒)

师:同学们刚刚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抓拍了一些你们实验的镜头,让我们来看一下。

教师播放。

师风趣地问:看看录像中有没有你?

学生非常高兴在看着录像,并不时地发出笑声。

    评: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让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当场演示实验,效果也不错,但往往又叫学生又拿器材,时间很费。本课教师创新地采用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抓拍一些学生好的实验方法,当场放给学生看,手法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又节约了时间,值得推广。

 

5、测测磁性范围(教学用时835秒)

师:(边演示边讲解)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同学这样实验的,把磁铁慢慢向大头针靠近、靠近……怎么样?

生:吸住了。

师:看了这个实验,你觉得你接下去想做什么?

学生无语

师:(引导)这好比是一个气功大师,远一点吸不住,近到一定程度时吸住了……

生:如果物体离开了磁铁的吸引范围,就吸不住,进了这个范围就吸住了。

师:说的好!对,进入了这个范围就吸住,那你觉得你应该要做什么了呢?

学生无语

师: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个距离测出来?

   评:教师本意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想研究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好像这个设计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生沉默一会,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有几个同学有办法了,先不要告诉我,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进行测量,比一比哪一组先测出这个距离!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教师指导时发现有好几组已举起了,就拍手示意实验结束。

    评: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放要多一点,如先说方法、进行检验再汇报,也显得更有序。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上。

师:哪个组的同学到投影前来,把你们刚测量的方法做给同学们看看?

一个组派两个学生上来演示。

师:在他们做的时候,请第2组做好准备。

    评:2组做好准备,更紧凑,避免不必要的提问。

生:(边演示边讲解,见图)把大头针放在0厘米的地方,磁铁沿着尺慢慢靠近,吸住了,就停下,看一下距离,是2厘米。

师:就是说你这块磁铁吸大头针的范围是……?

生:2厘米。

师:2组的方法,是不是和他们一样?

生:一样,就是结果不一样,是1厘米。

师:其他组呢?

生:1厘米、0.5厘米、1.5厘米、2厘米……

    评:不同的实验结果,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6、比比磁性强弱(教学用时1130秒)

师:哪你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生:越大的磁铁,它的吸引力越强。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磁铁吸引力大小与它的大小有关。

师:也就是说,不同的磁铁它吸引力是不同的,也就是磁性有强弱。(板书磁性有强弱)。但是,是不是越大的磁铁磁性越强呢?

生齐声说:是。

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教师也没有当场就点明,而是进行了一个迂回战术,先顺

着学生的思路,得出一点磁性有强弱。

师:这儿有块小磁铁还有一块大磁铁,同时吸一元硬币,我请个同学感觉一下?

一女生上来实验,两块磁铁都在硬币上吸了吸。

师:你的感觉?

生:我的感觉小的磁铁吸引力要强!

生谔然,表示出有点将信将疑?!

师:这说明,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它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也许有的同学还不相信,老师把这块磁铁送给我们班,下课的时候我们同学再试试,好不好?

评:教师没这么多磁性强的磁铁,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外去实验。

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块条形磁铁)不同的磁铁磁性不一样,那一块磁铁上的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

有些同学举手!

师:同学们先不要告诉我,教师提个建议:四人一组,先告诉你的同伴你的猜想,然后再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对不对?

学生小组交流,并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指导。

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结束。

    评:再次采用了上面的办法,注重小组合作研究的培养。

师:哪个同学先发表一下意见?

生:两岸最强。

师:什么地方?

生:两边。

师:假如我们把磁铁分别标上ABC三点……(见图)   A          B            C

生:B不相同,AC相同。

生:一块磁铁上的磁性不同,AC最强,越往中间越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知道的。

师: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做的吗?

生:我是先让一个同学拿住磁铁,我往磁铁上放回形针,发现在AC点上能吸很多回形针,我们又试了中间,怎么吸也吸不到!

师:这说明……

生:这个实验说明AC两边磁性最强,B中间最弱。

师:(演示)老师把一盒回形针都倒在实物投影仪上,把磁铁放在上面,ABC三点都接

触上回形针,这时拿起来,你猜想有什么现象?

生:我猜想越往中间越少。

生:两边会很多……

师:好,人们拿起来看看同学们猜的对不对?

师拿起磁铁,两端多,中间没有,学生笑了。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板书磁性两端强,中间弱)

生齐念一遍

 

7、认认磁极(教学用时240秒)

师: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你们看看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生:2个。(师板书)

师:(出示蹄形磁铁)说说看这块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一生上来点一下,很容易。

师又出示环形磁铁,没问,学生就举手。一生上来点了正面圆的两边,下面有学生纷纷举手……

师:嗯,下面同学有意见。

一生上来,把磁铁拿下,正确地点了磁铁的两极。

师鼓励:这个学生很勇敢,对,为什么不敢把它拿下来呢?

评:这一部分教学也很重要,对于条形、蹄形磁铁简单,而对于环形较难。教师还可以引伸一些更特殊的磁铁,如磁性黑板,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8、找找书本错误(教学用时155秒)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来做做书上45页上(见图)的实验,照书的样子做,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生开始实验。

音乐响,学生恋恋不舍地坐好。

师:有没有哪个组完成了?

没有学生举手。

师:没有一个组完成?你们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吧?

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看的出,有些同学想说但又不敢说,其实,你们都没错,而是书本上做错了,这个实验更本不能完成!

师话落,学生炸开锅,教师微笑不语……

师:其实书本和专家并不都是权威,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希望同学们以后勇敢一些,对于错误敢于说出来。

评:书本、专家并不是权威,而往往学生不敢对书本、专家甚至教师说的话说不!教学中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要敢于说不,敢于提出错误,我觉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只只小绵羊!

 

三、小结延伸(教学用时50秒)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铁,这个性质叫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叫磁极,中间磁性最弱。磁铁还有许多奥秘,如磁铁断了会怎样?为什么能指示南北?等等,希望同学课外多去找资料研究,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

生:好!

师:20秒时间把实验器材照原来的样子整理好。

评:无止境,一节科学课是否成功,就看学生课外在做什么。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把学生从课堂上的40分钟引向课外,并可以设计几个与单元有关的、有趣的实验,鼓励他们课外积极地去探究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把学生引向课外去,将有几倍于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将为学生终身受用。此外,每节下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一方面科学教师一般带2个以上平行班,整理好器材有利于下一节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TOP
8#

《磁铁的磁性》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时间:2004124

执教班级:平湖市钟埭小学五1

执教教师: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一、激趣导入(教学用时124秒)

师:(手拿胸花)穿西服佩戴胸花,显得更有精神,不过用大头针把它别在衣服上,会把衣服弄破,老师就把花放在(右)胸口,会怎样?

生(笑):当然会掉下来。

师尝试一下,花果然掉下来。

师:也许老师放的位置不对,胸花一般别在左胸,这一边也试试,会怎样?

生:还会掉下来的。

    师再试,花却没掉下来。学生先诧异,继而纷纷举手

师:怎么,花没掉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生肯定地说:老师,你的口袋里放了吸铁石!

下面学生纷纷嚷嚷,肯定是的,肯定是的……,师笑着取出口袋中的磁铁。

师:老师是在口袋里放了一块吸铁石,不过,吸铁石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齐答:磁铁。

师:对,这也是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板书磁铁)

师: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

生齐答:磁铁。

   评: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在创设环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从课外吸引到课堂内,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口袋里的磁铁吸胸花这个情景,开始如学生猜测的会掉下来,然而第二次的猜测出呼学生的意外,花并没有掉下来。当然,四年级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缺乏,很容易猜出是磁铁。

 

二、课文新授

1、说说磁铁(教学用时24秒)

师:哪个同学说说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磁铁?

生:门后面。

师:并不是所有的门上有磁铁,有些门上有。

生:电视机里,电话机里

生:剪刀。

师:剪刀?

生:是,有的!

师:这老师没见过,其他同学见过吗?

生:没。

师:那下次请这个同学带来,让我们看看,好不好?

    评:在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次不经意的打击,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虽然我没见过带有磁铁的剪刀,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所以我很有效在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他的意见,并鼓励他能把有磁铁的剪刀或资料带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生:铅笔盒上有。

师:那位同学的铅笔盒上有?给同学们看看?

生拘束,没人举手说有。

师笑着说:没关系,不要太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说磁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知识?

   评:由于借班上课,学生较拘束,教师在鼓励的基础上,巧妙地转移教学内容。

甲生:磁铁分两极,有s极、n极。

师:你有没有预习过课文?(生点头)

乙生:磁铁有两个磁极。

评:看的出四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有相当的理解,所以这个教学内容应该放到二年级。生举手较少,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

师:和刚才同学讲的意思是一样的,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学习《磁铁》这个单元,就是来了解一下,磁铁到底有哪些性质!

 

2、玩玩磁铁(教学用时5分)

师: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第一个实验就是玩磁铁。以前同学们有没有玩过磁铁?(有些学生说有)今天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比一比哪个组玩磁铁的方法要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给每个组发一个牌子,上面写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你桌上有,可能没有,你们讨论一下,这样物体能不能被磁铁吸住?还有3号同学,你注意了,在你的抽屉里有一个惊喜(一块大磁铁)。现在开始做……

    评: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学生较熟悉的磁铁,教师还是放手让他们玩,不要给他们一个框架

学生实验;

教师发牌子,每组1~2块;

教师边巡视,边拍摄学生实验情况,拍摄完(约一分钟),马上连接到实物投影仪上,做好播放准备;

教师在黑板上的方框里贴上“不能吸住“及”能被吸住“两张纸片。

录音机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完毕。

师激励:音乐响的时候,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先做好,特别快,等会我们再比比哪个组快,好不好?

   评: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很重要,对于实验教学难控制的就是纪律问题,特别是实验结束,大都学生还是恋恋不舍,这也是情理之中。比起扯着嗓门儿喊,音乐响表示实验结束效果要好的多,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纪律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

 

3、了解磁性(教学用时550秒)

师: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在发下来的牌子中,我们把你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贴在一起,不能被吸住的贴在一起,请每个组的2号同学上来贴。(内容见板书)

学生上来贴磁性卡片。在贴的过程中,下面有学生说错了错了,有两个同学上来调换了卡片的位置。

师:假如你们这个组同学贴的有意见,可以上来纠正!

又有两个学生上来把一元硬币和铜丝从“不能吸住”调换到“能被吸住”。

    评:贴一贴,动一动,课堂就活跃起来。在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方法了解多种物体的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小组中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注意到了实验小组这个小集体,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师:如没有再修改了,我们来校对一下。教师念,你们认为是对的,就用手势打“√”,你们认为错的,就用手势打“×”。不能吸住的有橡皮、铜丝、塑料尺……

师突然发现有学生在讲铜丝时打“×”

师追问:铜丝,认为打“×”的请站起来,这样老师看的清楚。

约有13、4个学生陆续站了起来

师:你们认为铜丝怎样?

站着的学生稀稀拉拉地说:能被吸住,坐在位子上有的说,不能、不能……

师: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铜丝,给你们20秒的时间,再检验一下。

学生马上开始检验,教师微笑着在讲台上看他们做,没有下去巡视。

音乐声响,学生停止实验坐好。

师:现在的意见,铜丝……

学生纷纷都打“√”

教师继续念不能吸住、能被吸住的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评:校对用手势表示对错,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教学中出现的铜比能不能被吸住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把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再次用实验验证,自始自终,教师并没有说什么答案,而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真正掌握了,应该说这个答案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师:(指着能被吸住的物体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们发现铁钉、大头针这些能被吸住的都有铁的成份。

师:都有铁的成份,说的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

生:磁铁能吸铁。

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写有“能吸铁”。

师:老师今天来的匆忙了,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想个办法,怎么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

一学生说我来,跑上来就用条形和蹄形磁铁想贴,但没有成功,另一学生说用圆的行,递上环形磁铁,教师协助把它贴好。

师: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住了。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就叫磁性。(板书)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磁铁的磁性。

评:这里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想办法贴纸,但教师没有抓住为什么用圆的行,而另两种形状不行呢?应做个提示,为后面的教学做个伏笔。

 

4、录像展示实验情况(教学用时130秒)

师:同学们刚刚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抓拍了一些你们实验的镜头,让我们来看一下。

教师播放。

师风趣地问:看看录像中有没有你?

学生非常高兴在看着录像,并不时地发出笑声。

    评: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让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当场演示实验,效果也不错,但往往又叫学生又拿器材,时间很费。本课教师创新地采用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抓拍一些学生好的实验方法,当场放给学生看,手法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又节约了时间,值得推广。

 

5、测测磁性范围(教学用时835秒)

师:(边演示边讲解)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同学这样实验的,把磁铁慢慢向大头针靠近、靠近……怎么样?

生:吸住了。

师:看了这个实验,你觉得你接下去想做什么?

学生无语

师:(引导)这好比是一个气功大师,远一点吸不住,近到一定程度时吸住了……

生:如果物体离开了磁铁的吸引范围,就吸不住,进了这个范围就吸住了。

师:说的好!对,进入了这个范围就吸住,那你觉得你应该要做什么了呢?

学生无语

师: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个距离测出来?

   评:教师本意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想研究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好像这个设计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生沉默一会,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有几个同学有办法了,先不要告诉我,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进行测量,比一比哪一组先测出这个距离!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教师指导时发现有好几组已举起了,就拍手示意实验结束。

    评: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放要多一点,如先说方法、进行检验再汇报,也显得更有序。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上。

师:哪个组的同学到投影前来,把你们刚测量的方法做给同学们看看?

一个组派两个学生上来演示。

师:在他们做的时候,请第2组做好准备。

    评:2组做好准备,更紧凑,避免不必要的提问。

生:(边演示边讲解,见图)把大头针放在0厘米的地方,磁铁沿着尺慢慢靠近,吸住了,就停下,看一下距离,是2厘米。

师:就是说你这块磁铁吸大头针的范围是……?

生:2厘米。

师:2组的方法,是不是和他们一样?

生:一样,就是结果不一样,是1厘米。

师:其他组呢?

生:1厘米、0.5厘米、1.5厘米、2厘米……

    评:不同的实验结果,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6、比比磁性强弱(教学用时1130秒)

师:哪你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生:越大的磁铁,它的吸引力越强。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磁铁吸引力大小与它的大小有关。

师:也就是说,不同的磁铁它吸引力是不同的,也就是磁性有强弱。(板书磁性有强弱)。但是,是不是越大的磁铁磁性越强呢?

生齐声说:是。

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教师也没有当场就点明,而是进行了一个迂回战术,先顺

着学生的思路,得出一点磁性有强弱。

师:这儿有块小磁铁还有一块大磁铁,同时吸一元硬币,我请个同学感觉一下?

一女生上来实验,两块磁铁都在硬币上吸了吸。

师:你的感觉?

生:我的感觉小的磁铁吸引力要强!

生谔然,表示出有点将信将疑?!

师:这说明,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它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也许有的同学还不相信,老师把这块磁铁送给我们班,下课的时候我们同学再试试,好不好?

评:教师没这么多磁性强的磁铁,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外去实验。

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块条形磁铁)不同的磁铁磁性不一样,那一块磁铁上的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

有些同学举手!

师:同学们先不要告诉我,教师提个建议:四人一组,先告诉你的同伴你的猜想,然后再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对不对?

学生小组交流,并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指导。

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结束。

    评:再次采用了上面的办法,注重小组合作研究的培养。

师:哪个同学先发表一下意见?

生:两岸最强。

师:什么地方?

生:两边。

师:假如我们把磁铁分别标上ABC三点……(见图)   A          B            C

生:B不相同,AC相同。

生:一块磁铁上的磁性不同,AC最强,越往中间越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知道的。

师: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做的吗?

生:我是先让一个同学拿住磁铁,我往磁铁上放回形针,发现在AC点上能吸很多回形针,我们又试了中间,怎么吸也吸不到!

师:这说明……

生:这个实验说明AC两边磁性最强,B中间最弱。

师:(演示)老师把一盒回形针都倒在实物投影仪上,把磁铁放在上面,ABC三点都接

触上回形针,这时拿起来,你猜想有什么现象?

生:我猜想越往中间越少。

生:两边会很多……

师:好,人们拿起来看看同学们猜的对不对?

师拿起磁铁,两端多,中间没有,学生笑了。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板书磁性两端强,中间弱)

生齐念一遍

 

7、认认磁极(教学用时240秒)

师: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你们看看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生:2个。(师板书)

师:(出示蹄形磁铁)说说看这块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一生上来点一下,很容易。

师又出示环形磁铁,没问,学生就举手。一生上来点了正面圆的两边,下面有学生纷纷举手……

师:嗯,下面同学有意见。

一生上来,把磁铁拿下,正确地点了磁铁的两极。

师鼓励:这个学生很勇敢,对,为什么不敢把它拿下来呢?

评:这一部分教学也很重要,对于条形、蹄形磁铁简单,而对于环形较难。教师还可以引伸一些更特殊的磁铁,如磁性黑板,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8、找找书本错误(教学用时155秒)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来做做书上45页上(见图)的实验,照书的样子做,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生开始实验。

音乐响,学生恋恋不舍地坐好。

师:有没有哪个组完成了?

没有学生举手。

师:没有一个组完成?你们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吧?

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看的出,有些同学想说但又不敢说,其实,你们都没错,而是书本上做错了,这个实验更本不能完成!

师话落,学生炸开锅,教师微笑不语……

师:其实书本和专家并不都是权威,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希望同学们以后勇敢一些,对于错误敢于说出来。

评:书本、专家并不是权威,而往往学生不敢对书本、专家甚至教师说的话说不!教学中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要敢于说不,敢于提出错误,我觉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只只小绵羊!

 

三、小结延伸(教学用时50秒)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铁,这个性质叫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叫磁极,中间磁性最弱。磁铁还有许多奥秘,如磁铁断了会怎样?为什么能指示南北?等等,希望同学课外多去找资料研究,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

生:好!

师:20秒时间把实验器材照原来的样子整理好。

评:无止境,一节科学课是否成功,就看学生课外在做什么。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把学生从课堂上的40分钟引向课外,并可以设计几个与单元有关的、有趣的实验,鼓励他们课外积极地去探究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把学生引向课外去,将有几倍于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将为学生终身受用。此外,每节下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一方面科学教师一般带2个以上平行班,整理好器材有利于下一节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TOP
9#

《磁铁的磁性》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时间:2004124

执教班级:平湖市钟埭小学五1

执教教师: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一、激趣导入(教学用时124秒)

师:(手拿胸花)穿西服佩戴胸花,显得更有精神,不过用大头针把它别在衣服上,会把衣服弄破,老师就把花放在(右)胸口,会怎样?

生(笑):当然会掉下来。

师尝试一下,花果然掉下来。

师:也许老师放的位置不对,胸花一般别在左胸,这一边也试试,会怎样?

生:还会掉下来的。

    师再试,花却没掉下来。学生先诧异,继而纷纷举手

师:怎么,花没掉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生肯定地说:老师,你的口袋里放了吸铁石!

下面学生纷纷嚷嚷,肯定是的,肯定是的……,师笑着取出口袋中的磁铁。

师:老师是在口袋里放了一块吸铁石,不过,吸铁石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齐答:磁铁。

师:对,这也是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板书磁铁)

师: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

生齐答:磁铁。

   评: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在创设环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从课外吸引到课堂内,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口袋里的磁铁吸胸花这个情景,开始如学生猜测的会掉下来,然而第二次的猜测出呼学生的意外,花并没有掉下来。当然,四年级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缺乏,很容易猜出是磁铁。

 

二、课文新授

1、说说磁铁(教学用时24秒)

师:哪个同学说说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磁铁?

生:门后面。

师:并不是所有的门上有磁铁,有些门上有。

生:电视机里,电话机里

生:剪刀。

师:剪刀?

生:是,有的!

师:这老师没见过,其他同学见过吗?

生:没。

师:那下次请这个同学带来,让我们看看,好不好?

    评:在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次不经意的打击,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虽然我没见过带有磁铁的剪刀,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所以我很有效在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他的意见,并鼓励他能把有磁铁的剪刀或资料带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生:铅笔盒上有。

师:那位同学的铅笔盒上有?给同学们看看?

生拘束,没人举手说有。

师笑着说:没关系,不要太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说磁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知识?

   评:由于借班上课,学生较拘束,教师在鼓励的基础上,巧妙地转移教学内容。

甲生:磁铁分两极,有s极、n极。

师:你有没有预习过课文?(生点头)

乙生:磁铁有两个磁极。

评:看的出四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有相当的理解,所以这个教学内容应该放到二年级。生举手较少,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

师:和刚才同学讲的意思是一样的,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学习《磁铁》这个单元,就是来了解一下,磁铁到底有哪些性质!

 

2、玩玩磁铁(教学用时5分)

师: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第一个实验就是玩磁铁。以前同学们有没有玩过磁铁?(有些学生说有)今天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比一比哪个组玩磁铁的方法要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给每个组发一个牌子,上面写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你桌上有,可能没有,你们讨论一下,这样物体能不能被磁铁吸住?还有3号同学,你注意了,在你的抽屉里有一个惊喜(一块大磁铁)。现在开始做……

    评: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学生较熟悉的磁铁,教师还是放手让他们玩,不要给他们一个框架

学生实验;

教师发牌子,每组1~2块;

教师边巡视,边拍摄学生实验情况,拍摄完(约一分钟),马上连接到实物投影仪上,做好播放准备;

教师在黑板上的方框里贴上“不能吸住“及”能被吸住“两张纸片。

录音机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完毕。

师激励:音乐响的时候,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先做好,特别快,等会我们再比比哪个组快,好不好?

   评: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很重要,对于实验教学难控制的就是纪律问题,特别是实验结束,大都学生还是恋恋不舍,这也是情理之中。比起扯着嗓门儿喊,音乐响表示实验结束效果要好的多,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纪律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

 

3、了解磁性(教学用时550秒)

师: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在发下来的牌子中,我们把你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贴在一起,不能被吸住的贴在一起,请每个组的2号同学上来贴。(内容见板书)

学生上来贴磁性卡片。在贴的过程中,下面有学生说错了错了,有两个同学上来调换了卡片的位置。

师:假如你们这个组同学贴的有意见,可以上来纠正!

又有两个学生上来把一元硬币和铜丝从“不能吸住”调换到“能被吸住”。

    评:贴一贴,动一动,课堂就活跃起来。在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方法了解多种物体的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小组中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注意到了实验小组这个小集体,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师:如没有再修改了,我们来校对一下。教师念,你们认为是对的,就用手势打“√”,你们认为错的,就用手势打“×”。不能吸住的有橡皮、铜丝、塑料尺……

师突然发现有学生在讲铜丝时打“×”

师追问:铜丝,认为打“×”的请站起来,这样老师看的清楚。

约有13、4个学生陆续站了起来

师:你们认为铜丝怎样?

站着的学生稀稀拉拉地说:能被吸住,坐在位子上有的说,不能、不能……

师: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铜丝,给你们20秒的时间,再检验一下。

学生马上开始检验,教师微笑着在讲台上看他们做,没有下去巡视。

音乐声响,学生停止实验坐好。

师:现在的意见,铜丝……

学生纷纷都打“√”

教师继续念不能吸住、能被吸住的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评:校对用手势表示对错,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教学中出现的铜比能不能被吸住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把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再次用实验验证,自始自终,教师并没有说什么答案,而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真正掌握了,应该说这个答案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师:(指着能被吸住的物体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们发现铁钉、大头针这些能被吸住的都有铁的成份。

师:都有铁的成份,说的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

生:磁铁能吸铁。

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写有“能吸铁”。

师:老师今天来的匆忙了,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想个办法,怎么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

一学生说我来,跑上来就用条形和蹄形磁铁想贴,但没有成功,另一学生说用圆的行,递上环形磁铁,教师协助把它贴好。

师: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住了。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就叫磁性。(板书)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磁铁的磁性。

评:这里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想办法贴纸,但教师没有抓住为什么用圆的行,而另两种形状不行呢?应做个提示,为后面的教学做个伏笔。

 

4、录像展示实验情况(教学用时130秒)

师:同学们刚刚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抓拍了一些你们实验的镜头,让我们来看一下。

教师播放。

师风趣地问:看看录像中有没有你?

学生非常高兴在看着录像,并不时地发出笑声。

    评: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让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当场演示实验,效果也不错,但往往又叫学生又拿器材,时间很费。本课教师创新地采用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抓拍一些学生好的实验方法,当场放给学生看,手法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又节约了时间,值得推广。

 

5、测测磁性范围(教学用时835秒)

师:(边演示边讲解)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同学这样实验的,把磁铁慢慢向大头针靠近、靠近……怎么样?

生:吸住了。

师:看了这个实验,你觉得你接下去想做什么?

学生无语

师:(引导)这好比是一个气功大师,远一点吸不住,近到一定程度时吸住了……

生:如果物体离开了磁铁的吸引范围,就吸不住,进了这个范围就吸住了。

师:说的好!对,进入了这个范围就吸住,那你觉得你应该要做什么了呢?

学生无语

师: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个距离测出来?

   评:教师本意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想研究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好像这个设计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生沉默一会,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有几个同学有办法了,先不要告诉我,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进行测量,比一比哪一组先测出这个距离!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教师指导时发现有好几组已举起了,就拍手示意实验结束。

    评: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放要多一点,如先说方法、进行检验再汇报,也显得更有序。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上。

师:哪个组的同学到投影前来,把你们刚测量的方法做给同学们看看?

一个组派两个学生上来演示。

师:在他们做的时候,请第2组做好准备。

    评:2组做好准备,更紧凑,避免不必要的提问。

生:(边演示边讲解,见图)把大头针放在0厘米的地方,磁铁沿着尺慢慢靠近,吸住了,就停下,看一下距离,是2厘米。

师:就是说你这块磁铁吸大头针的范围是……?

生:2厘米。

师:2组的方法,是不是和他们一样?

生:一样,就是结果不一样,是1厘米。

师:其他组呢?

生:1厘米、0.5厘米、1.5厘米、2厘米……

    评:不同的实验结果,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6、比比磁性强弱(教学用时1130秒)

师:哪你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生:越大的磁铁,它的吸引力越强。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磁铁吸引力大小与它的大小有关。

师:也就是说,不同的磁铁它吸引力是不同的,也就是磁性有强弱。(板书磁性有强弱)。但是,是不是越大的磁铁磁性越强呢?

生齐声说:是。

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教师也没有当场就点明,而是进行了一个迂回战术,先顺

着学生的思路,得出一点磁性有强弱。

师:这儿有块小磁铁还有一块大磁铁,同时吸一元硬币,我请个同学感觉一下?

一女生上来实验,两块磁铁都在硬币上吸了吸。

师:你的感觉?

生:我的感觉小的磁铁吸引力要强!

生谔然,表示出有点将信将疑?!

师:这说明,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它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也许有的同学还不相信,老师把这块磁铁送给我们班,下课的时候我们同学再试试,好不好?

评:教师没这么多磁性强的磁铁,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外去实验。

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块条形磁铁)不同的磁铁磁性不一样,那一块磁铁上的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

有些同学举手!

师:同学们先不要告诉我,教师提个建议:四人一组,先告诉你的同伴你的猜想,然后再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对不对?

学生小组交流,并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指导。

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结束。

    评:再次采用了上面的办法,注重小组合作研究的培养。

师:哪个同学先发表一下意见?

生:两岸最强。

师:什么地方?

生:两边。

师:假如我们把磁铁分别标上ABC三点……(见图)   A          B            C

生:B不相同,AC相同。

生:一块磁铁上的磁性不同,AC最强,越往中间越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知道的。

师: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做的吗?

生:我是先让一个同学拿住磁铁,我往磁铁上放回形针,发现在AC点上能吸很多回形针,我们又试了中间,怎么吸也吸不到!

师:这说明……

生:这个实验说明AC两边磁性最强,B中间最弱。

师:(演示)老师把一盒回形针都倒在实物投影仪上,把磁铁放在上面,ABC三点都接

触上回形针,这时拿起来,你猜想有什么现象?

生:我猜想越往中间越少。

生:两边会很多……

师:好,人们拿起来看看同学们猜的对不对?

师拿起磁铁,两端多,中间没有,学生笑了。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板书磁性两端强,中间弱)

生齐念一遍

 

7、认认磁极(教学用时240秒)

师: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你们看看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生:2个。(师板书)

师:(出示蹄形磁铁)说说看这块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一生上来点一下,很容易。

师又出示环形磁铁,没问,学生就举手。一生上来点了正面圆的两边,下面有学生纷纷举手……

师:嗯,下面同学有意见。

一生上来,把磁铁拿下,正确地点了磁铁的两极。

师鼓励:这个学生很勇敢,对,为什么不敢把它拿下来呢?

评:这一部分教学也很重要,对于条形、蹄形磁铁简单,而对于环形较难。教师还可以引伸一些更特殊的磁铁,如磁性黑板,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8、找找书本错误(教学用时155秒)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来做做书上45页上(见图)的实验,照书的样子做,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生开始实验。

音乐响,学生恋恋不舍地坐好。

师:有没有哪个组完成了?

没有学生举手。

师:没有一个组完成?你们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吧?

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看的出,有些同学想说但又不敢说,其实,你们都没错,而是书本上做错了,这个实验更本不能完成!

师话落,学生炸开锅,教师微笑不语……

师:其实书本和专家并不都是权威,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希望同学们以后勇敢一些,对于错误敢于说出来。

评:书本、专家并不是权威,而往往学生不敢对书本、专家甚至教师说的话说不!教学中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要敢于说不,敢于提出错误,我觉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只只小绵羊!

 

三、小结延伸(教学用时50秒)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铁,这个性质叫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叫磁极,中间磁性最弱。磁铁还有许多奥秘,如磁铁断了会怎样?为什么能指示南北?等等,希望同学课外多去找资料研究,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

生:好!

师:20秒时间把实验器材照原来的样子整理好。

评:无止境,一节科学课是否成功,就看学生课外在做什么。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把学生从课堂上的40分钟引向课外,并可以设计几个与单元有关的、有趣的实验,鼓励他们课外积极地去探究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把学生引向课外去,将有几倍于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将为学生终身受用。此外,每节下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一方面科学教师一般带2个以上平行班,整理好器材有利于下一节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TOP
10#

《磁铁的磁性》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时间:2004124

执教班级:平湖市钟埭小学五1

执教教师: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一、激趣导入(教学用时124秒)

师:(手拿胸花)穿西服佩戴胸花,显得更有精神,不过用大头针把它别在衣服上,会把衣服弄破,老师就把花放在(右)胸口,会怎样?

生(笑):当然会掉下来。

师尝试一下,花果然掉下来。

师:也许老师放的位置不对,胸花一般别在左胸,这一边也试试,会怎样?

生:还会掉下来的。

    师再试,花却没掉下来。学生先诧异,继而纷纷举手

师:怎么,花没掉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生肯定地说:老师,你的口袋里放了吸铁石!

下面学生纷纷嚷嚷,肯定是的,肯定是的……,师笑着取出口袋中的磁铁。

师:老师是在口袋里放了一块吸铁石,不过,吸铁石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齐答:磁铁。

师:对,这也是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板书磁铁)

师: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

生齐答:磁铁。

   评: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在创设环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从课外吸引到课堂内,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口袋里的磁铁吸胸花这个情景,开始如学生猜测的会掉下来,然而第二次的猜测出呼学生的意外,花并没有掉下来。当然,四年级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缺乏,很容易猜出是磁铁。

 

二、课文新授

1、说说磁铁(教学用时24秒)

师:哪个同学说说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磁铁?

生:门后面。

师:并不是所有的门上有磁铁,有些门上有。

生:电视机里,电话机里

生:剪刀。

师:剪刀?

生:是,有的!

师:这老师没见过,其他同学见过吗?

生:没。

师:那下次请这个同学带来,让我们看看,好不好?

    评:在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次不经意的打击,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虽然我没见过带有磁铁的剪刀,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所以我很有效在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他的意见,并鼓励他能把有磁铁的剪刀或资料带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生:铅笔盒上有。

师:那位同学的铅笔盒上有?给同学们看看?

生拘束,没人举手说有。

师笑着说:没关系,不要太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说磁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知识?

   评:由于借班上课,学生较拘束,教师在鼓励的基础上,巧妙地转移教学内容。

甲生:磁铁分两极,有s极、n极。

师:你有没有预习过课文?(生点头)

乙生:磁铁有两个磁极。

评:看的出四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有相当的理解,所以这个教学内容应该放到二年级。生举手较少,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

师:和刚才同学讲的意思是一样的,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学习《磁铁》这个单元,就是来了解一下,磁铁到底有哪些性质!

 

2、玩玩磁铁(教学用时5分)

师: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第一个实验就是玩磁铁。以前同学们有没有玩过磁铁?(有些学生说有)今天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比一比哪个组玩磁铁的方法要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给每个组发一个牌子,上面写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你桌上有,可能没有,你们讨论一下,这样物体能不能被磁铁吸住?还有3号同学,你注意了,在你的抽屉里有一个惊喜(一块大磁铁)。现在开始做……

    评: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学生较熟悉的磁铁,教师还是放手让他们玩,不要给他们一个框架

学生实验;

教师发牌子,每组1~2块;

教师边巡视,边拍摄学生实验情况,拍摄完(约一分钟),马上连接到实物投影仪上,做好播放准备;

教师在黑板上的方框里贴上“不能吸住“及”能被吸住“两张纸片。

录音机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完毕。

师激励:音乐响的时候,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先做好,特别快,等会我们再比比哪个组快,好不好?

   评: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很重要,对于实验教学难控制的就是纪律问题,特别是实验结束,大都学生还是恋恋不舍,这也是情理之中。比起扯着嗓门儿喊,音乐响表示实验结束效果要好的多,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纪律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

 

3、了解磁性(教学用时550秒)

师: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在发下来的牌子中,我们把你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贴在一起,不能被吸住的贴在一起,请每个组的2号同学上来贴。(内容见板书)

学生上来贴磁性卡片。在贴的过程中,下面有学生说错了错了,有两个同学上来调换了卡片的位置。

师:假如你们这个组同学贴的有意见,可以上来纠正!

又有两个学生上来把一元硬币和铜丝从“不能吸住”调换到“能被吸住”。

    评:贴一贴,动一动,课堂就活跃起来。在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方法了解多种物体的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小组中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注意到了实验小组这个小集体,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师:如没有再修改了,我们来校对一下。教师念,你们认为是对的,就用手势打“√”,你们认为错的,就用手势打“×”。不能吸住的有橡皮、铜丝、塑料尺……

师突然发现有学生在讲铜丝时打“×”

师追问:铜丝,认为打“×”的请站起来,这样老师看的清楚。

约有13、4个学生陆续站了起来

师:你们认为铜丝怎样?

站着的学生稀稀拉拉地说:能被吸住,坐在位子上有的说,不能、不能……

师: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铜丝,给你们20秒的时间,再检验一下。

学生马上开始检验,教师微笑着在讲台上看他们做,没有下去巡视。

音乐声响,学生停止实验坐好。

师:现在的意见,铜丝……

学生纷纷都打“√”

教师继续念不能吸住、能被吸住的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评:校对用手势表示对错,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教学中出现的铜比能不能被吸住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把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再次用实验验证,自始自终,教师并没有说什么答案,而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真正掌握了,应该说这个答案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师:(指着能被吸住的物体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们发现铁钉、大头针这些能被吸住的都有铁的成份。

师:都有铁的成份,说的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

生:磁铁能吸铁。

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写有“能吸铁”。

师:老师今天来的匆忙了,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想个办法,怎么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

一学生说我来,跑上来就用条形和蹄形磁铁想贴,但没有成功,另一学生说用圆的行,递上环形磁铁,教师协助把它贴好。

师: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住了。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就叫磁性。(板书)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磁铁的磁性。

评:这里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想办法贴纸,但教师没有抓住为什么用圆的行,而另两种形状不行呢?应做个提示,为后面的教学做个伏笔。

 

4、录像展示实验情况(教学用时130秒)

师:同学们刚刚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抓拍了一些你们实验的镜头,让我们来看一下。

教师播放。

师风趣地问:看看录像中有没有你?

学生非常高兴在看着录像,并不时地发出笑声。

    评: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让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当场演示实验,效果也不错,但往往又叫学生又拿器材,时间很费。本课教师创新地采用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抓拍一些学生好的实验方法,当场放给学生看,手法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又节约了时间,值得推广。

 

5、测测磁性范围(教学用时835秒)

师:(边演示边讲解)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同学这样实验的,把磁铁慢慢向大头针靠近、靠近……怎么样?

生:吸住了。

师:看了这个实验,你觉得你接下去想做什么?

学生无语

师:(引导)这好比是一个气功大师,远一点吸不住,近到一定程度时吸住了……

生:如果物体离开了磁铁的吸引范围,就吸不住,进了这个范围就吸住了。

师:说的好!对,进入了这个范围就吸住,那你觉得你应该要做什么了呢?

学生无语

师: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个距离测出来?

   评:教师本意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想研究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好像这个设计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生沉默一会,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有几个同学有办法了,先不要告诉我,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进行测量,比一比哪一组先测出这个距离!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教师指导时发现有好几组已举起了,就拍手示意实验结束。

    评: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放要多一点,如先说方法、进行检验再汇报,也显得更有序。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上。

师:哪个组的同学到投影前来,把你们刚测量的方法做给同学们看看?

一个组派两个学生上来演示。

师:在他们做的时候,请第2组做好准备。

    评:2组做好准备,更紧凑,避免不必要的提问。

生:(边演示边讲解,见图)把大头针放在0厘米的地方,磁铁沿着尺慢慢靠近,吸住了,就停下,看一下距离,是2厘米。

师:就是说你这块磁铁吸大头针的范围是……?

生:2厘米。

师:2组的方法,是不是和他们一样?

生:一样,就是结果不一样,是1厘米。

师:其他组呢?

生:1厘米、0.5厘米、1.5厘米、2厘米……

    评:不同的实验结果,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6、比比磁性强弱(教学用时1130秒)

师:哪你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生:越大的磁铁,它的吸引力越强。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磁铁吸引力大小与它的大小有关。

师:也就是说,不同的磁铁它吸引力是不同的,也就是磁性有强弱。(板书磁性有强弱)。但是,是不是越大的磁铁磁性越强呢?

生齐声说:是。

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教师也没有当场就点明,而是进行了一个迂回战术,先顺

着学生的思路,得出一点磁性有强弱。

师:这儿有块小磁铁还有一块大磁铁,同时吸一元硬币,我请个同学感觉一下?

一女生上来实验,两块磁铁都在硬币上吸了吸。

师:你的感觉?

生:我的感觉小的磁铁吸引力要强!

生谔然,表示出有点将信将疑?!

师:这说明,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它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也许有的同学还不相信,老师把这块磁铁送给我们班,下课的时候我们同学再试试,好不好?

评:教师没这么多磁性强的磁铁,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外去实验。

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块条形磁铁)不同的磁铁磁性不一样,那一块磁铁上的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

有些同学举手!

师:同学们先不要告诉我,教师提个建议:四人一组,先告诉你的同伴你的猜想,然后再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对不对?

学生小组交流,并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指导。

音乐响,学生放下器材,实验结束。

    评:再次采用了上面的办法,注重小组合作研究的培养。

师:哪个同学先发表一下意见?

生:两岸最强。

师:什么地方?

生:两边。

师:假如我们把磁铁分别标上ABC三点……(见图)   A          B            C

生:B不相同,AC相同。

生:一块磁铁上的磁性不同,AC最强,越往中间越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知道的。

师: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做的吗?

生:我是先让一个同学拿住磁铁,我往磁铁上放回形针,发现在AC点上能吸很多回形针,我们又试了中间,怎么吸也吸不到!

师:这说明……

生:这个实验说明AC两边磁性最强,B中间最弱。

师:(演示)老师把一盒回形针都倒在实物投影仪上,把磁铁放在上面,ABC三点都接

触上回形针,这时拿起来,你猜想有什么现象?

生:我猜想越往中间越少。

生:两边会很多……

师:好,人们拿起来看看同学们猜的对不对?

师拿起磁铁,两端多,中间没有,学生笑了。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板书磁性两端强,中间弱)

生齐念一遍

 

7、认认磁极(教学用时240秒)

师: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你们看看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生:2个。(师板书)

师:(出示蹄形磁铁)说说看这块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一生上来点一下,很容易。

师又出示环形磁铁,没问,学生就举手。一生上来点了正面圆的两边,下面有学生纷纷举手……

师:嗯,下面同学有意见。

一生上来,把磁铁拿下,正确地点了磁铁的两极。

师鼓励:这个学生很勇敢,对,为什么不敢把它拿下来呢?

评:这一部分教学也很重要,对于条形、蹄形磁铁简单,而对于环形较难。教师还可以引伸一些更特殊的磁铁,如磁性黑板,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8、找找书本错误(教学用时155秒)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来做做书上45页上(见图)的实验,照书的样子做,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生开始实验。

音乐响,学生恋恋不舍地坐好。

师:有没有哪个组完成了?

没有学生举手。

师:没有一个组完成?你们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吧?

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看的出,有些同学想说但又不敢说,其实,你们都没错,而是书本上做错了,这个实验更本不能完成!

师话落,学生炸开锅,教师微笑不语……

师:其实书本和专家并不都是权威,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希望同学们以后勇敢一些,对于错误敢于说出来。

评:书本、专家并不是权威,而往往学生不敢对书本、专家甚至教师说的话说不!教学中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要敢于说不,敢于提出错误,我觉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只只小绵羊!

 

三、小结延伸(教学用时50秒)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铁,这个性质叫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叫磁极,中间磁性最弱。磁铁还有许多奥秘,如磁铁断了会怎样?为什么能指示南北?等等,希望同学课外多去找资料研究,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

生:好!

师:20秒时间把实验器材照原来的样子整理好。

评:无止境,一节科学课是否成功,就看学生课外在做什么。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把学生从课堂上的40分钟引向课外,并可以设计几个与单元有关的、有趣的实验,鼓励他们课外积极地去探究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把学生引向课外去,将有几倍于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将为学生终身受用。此外,每节下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一方面科学教师一般带2个以上平行班,整理好器材有利于下一节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