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4次上课)
实验方式:分组实验
教学对象:五(5)班
教学时间: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检测成绩:平均分8.94,满分率22/49=44.9%,及格率47/49=95.9%
初步结论:(演示实验平均分7.98,分组实验平均分8.94),分组实验有利于知识掌握,有正作用,正面效果为12%(0.96除以7.98)
反思体会:
实验前指导14分钟,实验15分钟,整理1分钟,反馈与应用8分钟,练习检测2分钟,总计刚好40分钟。
在提出可能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时,没能提出“宽度”一词,由老师引导提出,即拿出两张宽度不同的纸来引导。
实验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间距,能注意摆放的位置,能及时整理材料。
存在的问题:(1)统计记录放硬币个数的问题,有个别小组将所有的硬币都算起来,应减去一个。
(2)放硬币的位置。有老师帮助指导时,认为硬币只能叠上去,不能有第二叠,甚至4倍宽的纸上也只能是一叠,其实是可以排3排的。还有,在4倍厚纸上,要在完全中间放上四五十个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应允许放边上一点点,实在放不下了,建议填写大于()个。
(3)比较宽度、厚度的两组数据,有个把学生能迅速发现。如果有折现统计图,效果会更好。
专家指导:
1.江根祥:考虑到的是分组、演示实验,可以将其他的一些纳入到课题中。跟知识掌握效率的问题。时间使用的成本,可变的时间使用上的分配,利与弊是什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影响。如分组实验,有几个方面产生影响,实验指导方面较多,提示,这是分组实验特有的需要花费时间的,把时间花在对比实验的操作上,所以指导的时间较多,可以把这些纳入到课题研究中,如演示实验是不需要这些时间。演示实验是有利的一面,学生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另外付出的成本,学习效率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研究中要设置的关注的点,与课题的主题结合起来。
演示实验是否对考试有价值?展开研究,就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要设置一些要点,都是影响的因素,考虑的点准一点,具体可做的。
设计一些具体情景应用的问题,怎样才是有效的。练习可以考虑丰满一点。
2.章师亚:上档次的研究,是实验研究,建议名称改为:对知识掌握影响的实验研究。
问题的提出再挖掘,与政府减负没有联系,与质量兴教没有联系。与不开展分组实验有关系,一般不做,重点应扯到不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到底有什么影响。结果是不确定的,到底哪一种对知识影响,
不要用个体代替一般,对整个科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科学课是要求做分组实验的。我们要研究的是分组实验对知识掌握的作用有零作用、负作用和正作用。肯定是正作用,仅从科学课性质看,宜定在分组实验比演示实验、不实验到底有多大的正作用。
用事实证明分组实验到底有多大正面意义。用数据正面,从而强调要分组实验。
3.毛志伟老师:
分组实验的益处:一是有兴趣,二是对能力发展有价值。
对知识掌握,每位学生都参与,组织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