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歌无声—2011学年张国华工作成长专贴 [复制链接]

91#

衢州的朋友,通报一下吧!在一个地方混了这么久了。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2#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4-30 21:46:00的发言:
衢州的朋友,通报一下吧!在一个地方混了这么久了。

还没看懂哦,“通报一下”什么?“在一个地方”怎么理解呀?

TOP
93#

期待着夜里小鸡能出来,所以没睡好觉。半夜听到小鸡清脆叫声,跑去看,刚完全破壳,身体还呆在半个蛋壳里,当它感觉有干扰时,本能的爬出来,立即拍照如下,因该处灯光弱,只好用闪光灯,但又太强,简单编辑后还是很难看。时间是5月1日3:45,
TOP
94#

小鸡刚出生时的一项研究


详见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2435


 

TOP
95#

自从凌晨小鸡正式出生到现在(晚6点),已14多个小时,最为担心的是它的生存,最主要表现在它的进食。采用了以下几个尝试


1、米饭。未吃1粒!不管是放在地上还是放在它嘴(喙)前,都无动于衷。


2、菜叶。同米粒。


3、赤豆。米饭为白色,可能刚出生的小鸡弱视,只能见颜色鲜艳的物体。但是将浸泡过的赤豆掰开、弄碎后放于它面前,有啄的表现,但未吃下。


4、蚂蚁。考虑到小鸡只对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虽然米饭、菜叶放在它面前晃动,仍无效果,可能会怕人的原因。于是,找了几只中等大的蚂蚁,伤至不会爬远,放在它面前,小鸡却有点怕怕,不但不敢啄,还有意回避。


5、胡柚瓤。将胡柚瓤切成米粒大小放于小鸡面前,有了反应,啄了,掉地上后继续啄,一直到吃下!欣喜!但是,没有吃多少。


6、肉末。不吃。


一直在叫着,担心它接下来的生活。


中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希望他在休息日能带回农村与其它鸡一同养,电话中问是xx同学的爸爸吗?接电话的家长说“在睡觉”,搁了……


 

TOP
96#

小鸡找妈妈的实验研究报告(轻松版)


详见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243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 22:11:38编辑过]

TOP
97#

是这样的,我看到您在市实验学校上课,刚刚好是在我们学校里,又是衢州的,所以想交换一下联系方式,我们衢州竟然 有这么有才的人,我竟然不认识。所以有此问,唐突了!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8#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5-1 19:44:00的发言:
是这样的,我看到您在市实验学校上课,刚刚好是在我们学校里,又是衢州的,所以想交换一下联系方式,我们衢州竟然 有这么有才的人,我竟然不认识。所以有此问,唐突了!

理解了。在市实验学校上课是指去年9月职称评定的无生上课吧?谢谢关注!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哟。


这次在丽水我看到了你,漂亮、大方,我一般不被注意,估计你没看到,请参考2012年4月《科学课》封二,欢迎联系


“我们衢州竟然有这么有才的人”,指我?过过过奖了!不敢当!哈


 

TOP
99#

国华兄要美上好几天了哦!哈哈……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00#

以下是引用等待花开在2012-5-1 21:25:00的发言:
国华兄要美上好几天了哦!哈哈……

有人夸奖,不管是否符实,还是可以满足虚荣心的!哈哈……

TOP
101#

看到一份资料,这里收藏一下


研究称汉墓漆器是最古老天文观测仪 可确定节气时间


http://www.weather.com.cn/news/1630222.shtml


http://www.weather.com.cn/news/1630222_2.shtml

TOP
102#

5月8日要承担课题中期研讨课一节,今天第一次试教,简单体会


 


第一次试教


2012年5月2日


班级:五(6)班,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方式


用时刚好40分钟——如果分组实验,时间肯定不够,如何压缩课堂各环节时间?


板书不完整,缺标题和发现栏目,应补上


实验注意事项以师生交流为宜,这样可以互动,可以深入,可以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计时校正、引导


两项实验以集中整块开展为宜,可以节约时间,长时探究


为了避免学生抄袭,要求做好后立即上交,可以不写姓名


检测成绩统计如下


错题105道,以满分10分计算:415/52=7.98(分)


参考数据:满分率4/52=7.7%


及格率49/52=94.2%



 

TOP
103#

5月3日


今天上课中,说到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有一个班基本上说是良导体,另两个班约各半。


这个问题怎么使学生认识?


我让他们说说在生活中的体会,(手拿一物体)假设这是烧热的铁锅,手可不可以靠近(不是碰触),他们还是说不能,虽然我说可以,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坚持不敢靠近,至于火源就更不愿意接受了。然后我又举例,如果手持铁棒在酒精灯上加热,是拿着铁棒的部位更热还是不与铁棒接触的部位热?结果还是有个别学生说不敢靠近,坚持要说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没办法。

TOP
104#

孵化器里的第二只小鸡从昨天(5月2日)早上发现有破壳,一直到今天上午10时左右才完全钻出来,正巧当时没课,就拍了视频,机遇很难得哦。


看来这只小鸡从啄开蛋壳到整个钻出来,历时24小时以上。第一只鸡历时约12小时。


还有两枚鸡蛋还未破壳,不知是否能正常出壳?


统计孵化时间:


1号蛋(金2),4月10日上午——5月1日凌晨,不足20天


2号蛋(文2),4月10日上午——5月3日上午,22天


3号、4号,4月10日上午——(未知)

TOP
105#

以下是引用唱山歌在2012-5-1 20:04:00的发言:

理解了。在市实验学校上课是指去年9月职称评定的无生上课吧?谢谢关注!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哟。


这次在丽水我看到了你,漂亮、大方,我一般不被注意,估计你没看到,请参考2012年4月《科学课》封二,欢迎联系


“我们衢州竟然有这么有才的人”,指我?过过过奖了!不敢当!哈


 


是我不好意思才对,都是衢州人,不说两家话了,我的QQ20065850,加我,请随时联系。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06#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5-3 16:44:00的发言:

我的QQ20065850,加我,请随时联系。


QQ我不怎么会用,查找显示“没有找到符合搜索条件的用户或对方设置了主显账号”,如何操作?


我的QQ名同论坛名。

TOP
107#

课题中期研讨课


第二次上课


 


教学方式:分组实验


对象:五(2)班52位学生


时间:2012年5月9日下午


教后反思


这一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实验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


(1)实验材料不合理。要求学生带字典,但是带到实验室的没能保证每组2本,所以临时找了其他材料替补。字典太高,要以接触到桌面为标准,纸梁弯曲的程度太大,如果不以这个标准,则又很难掌握弯曲程度的标准。因此,改进建议为比较薄的物体作为“桥墩”。


(2)学生操作不规范。虽然在实验前强调了控制不变的条件,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基本上有随意移动字典位置的现象,导致纸梁长度不一,使实验数据缺乏科学性。改进方法为提供一把尺子,建议长度为10厘米,尽量不要移动它的位置,即使有了移动,也可以控制。


2.课堂时间不够


课前被语文老师占用了一点时间,整理好秩序约过去了5分钟。课后约拖课5分钟,但是课堂练习检测放在了课外,虽然要求自觉做,可以不写名字,但是成绩的真实、原始性就不能保证了。为了能节约时间,最好将练习检测放在课堂内进行,建议实验操作要规范、简练,不应浪费时间。


3.材料整理不到位


实验结束后,要求整理好材料,而实际上有些学生仍在动材料,特别是硬币。应在课前强调纪律。


4.在观察过四张关于房屋、桥梁坍塌的图片后,问柱子和横梁哪一个更容易弯曲和断裂?学生们争议很大,主要在图片中有两张(房屋)看上去是柱子断了,另两张(桥梁)是横梁断裂。建议改图片为横梁断裂的图片。


5.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材料全部装在信封里


(2)练习题发放在座位抽屉里


(3)指定好材料整理人员,要求实验后及时整理并归还

TOP
108#

 

第三次上课


班级:五(1)班


学生情况:学习能力较差,天真幼稚,但较为听话。适合死记硬背。


实验方式:分组实验


班级学生:50人


教学时间:5月10日上午第三节课,用时40分钟


课堂情况:


实验前用时15分钟,实验用时14分钟,反馈及小结7分钟,作业练习3分钟


实验前的交流较为顺利,学生们发言较为积极,并且提到了纸梁的宽度、厚度、长度、材料等因素。这可能与老师提问的指向明确有关,提出“纸梁的哪些方面可以提高抗弯曲能力”。


实验全部完成的有6个小组,2个小组研究厚度没有最终完成。


分析综合数据时,学生们都能较为准确表达“发现”,但是在后来收集记录单发现,有些小组没有填写“发现”一栏。


整理材料也较好,能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好材料并放回讲台桌,这可能与实验前教师将材料放在信封等全部摆放好有关。


实验中控制桥梁距离(纸梁长度)一般能掌握好,主要是有尺子提供,在实验前有了强调。


改进建议:


1.板书还需进一步规范


2.课件有重复之处,需要精简


检测成绩(待统计)

TOP
109#

 

公开课(第4次上课)


实验方式:分组实验


教学对象:五(5)班


教学时间: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检测成绩:平均分8.94,满分率22/49=44.9%,及格率47/49=95.9%


初步结论:(演示实验平均分7.98,分组实验平均分8.94),分组实验有利于知识掌握,有正作用,正面效果为12%(0.96除以7.98)


反思体会:


实验前指导14分钟,实验15分钟,整理1分钟,反馈与应用8分钟,练习检测2分钟,总计刚好40分钟。


在提出可能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时,没能提出“宽度”一词,由老师引导提出,即拿出两张宽度不同的纸来引导。


实验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间距,能注意摆放的位置,能及时整理材料。


存在的问题:(1)统计记录放硬币个数的问题,有个别小组将所有的硬币都算起来,应减去一个。


(2)放硬币的位置。有老师帮助指导时,认为硬币只能叠上去,不能有第二叠,甚至4倍宽的纸上也只能是一叠,其实是可以排3排的。还有,在4倍厚纸上,要在完全中间放上四五十个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应允许放边上一点点,实在放不下了,建议填写大于()个。


(3)比较宽度、厚度的两组数据,有个把学生能迅速发现。如果有折现统计图,效果会更好。



专家指导:


1.江根祥:考虑到的是分组、演示实验,可以将其他的一些纳入到课题中。跟知识掌握效率的问题。时间使用的成本,可变的时间使用上的分配,利与弊是什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影响。如分组实验,有几个方面产生影响,实验指导方面较多,提示,这是分组实验特有的需要花费时间的,把时间花在对比实验的操作上,所以指导的时间较多,可以把这些纳入到课题研究中,如演示实验是不需要这些时间。演示实验是有利的一面,学生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另外付出的成本,学习效率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研究中要设置的关注的点,与课题的主题结合起来。


演示实验是否对考试有价值?展开研究,就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要设置一些要点,都是影响的因素,考虑的点准一点,具体可做的。


设计一些具体情景应用的问题,怎样才是有效的。练习可以考虑丰满一点。



2.章师亚:上档次的研究,是实验研究,建议名称改为:对知识掌握影响的实验研究。


问题的提出再挖掘,与政府减负没有联系,与质量兴教没有联系。与不开展分组实验有关系,一般不做,重点应扯到不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到底有什么影响。结果是不确定的,到底哪一种对知识影响,


不要用个体代替一般,对整个科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科学课是要求做分组实验的。我们要研究的是分组实验对知识掌握的作用有零作用、负作用和正作用。肯定是正作用,仅从科学课性质看,宜定在分组实验比演示实验、不实验到底有多大的正作用。


用事实证明分组实验到底有多大正面意义。用数据正面,从而强调要分组实验。



3.毛志伟老师:


分组实验的益处:一是有兴趣,二是对能力发展有价值。


对知识掌握,每位学生都参与,组织很重要。



TOP
110#

祝贺国华兄再上新台阶。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1#

学习了,祝贺国华!
TOP
112#

以下是引用江美华在2012-5-12 22:20:00的发言:
学习了,祝贺国华!

欢迎美华兄来科学网和论坛,欢迎常进来指导。

TOP
113#

今天收到一份杂志样稿,是江苏的《未来科学家》,学生文章《月亮变红了》在第4期发表。这是去年布置学生看月全食写的观察日记,没想还能发表。


《未来科学家》在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去年也有一学生发表,老师和学生各得30元稿费,不错哦,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20:55:07编辑过]

TOP
114#

祝贺!看到杂志发表真的是惊喜。
TOP
115#

不错,不错。向你学习!
一直努力中……
TOP
116#

   恭喜啊,在辅导学生一块,要向大家好好学习!
TOP
117#

投稿发表,对学生而言,很有意义。学习!

享受教育
TOP
118#

学习着,努力着!国华兄!加油!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9#

多谢支点、虫子、夏校、空空和小张美眉!愿分享,更希望能向诸位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21:14:14编辑过]

TOP
120#

五下科学知识点(以虹桥路小学的为基础,适当修改,在此表示感谢)


 

五下复习提纲.doc (, 下载次数:8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