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睡觉的兔:2011年六上科学教学随笔兼工作日志 [复制链接]

31#

 

意料之外VS情理之中


——六上第一单元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只要你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是,把这两个问题抛向六年级的小学生,会是怎样的回复呢?在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时,我在4个班都作了简单的调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如下:定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费力。


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这样认为?这应该是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切入口,可惜当时我没有追问,现在回想,这是一大失策。那么到底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揣摩着,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估计是受到前面轮轴知识的误导,至于认为动滑轮会费力,可能是因为觉得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多了个滑轮的重量。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大多数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随便弄个实验,让学生轻易得出结论,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也懒得去剖析学生观点其内在的因由,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灌输。


研究动滑轮作用,需要用的材料有铁架台、弹簧秤、线、钩码、滑轮和横杆。在实验装置组装时,有好几个组的学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动滑轮掉下去了,就是线松了,我适时提醒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实验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比直接提升物体明显省力,而且物体(钩码)越重省力情况越明显。


其实,我们是先研究定滑轮作用的,当时课堂上还出了个小插曲。为了更逼真的演示生活中用定滑轮提升物体的情景,我突发奇想,不采用书本那样简单的方法,而是在定滑轮装置一边挂上钩码,一边用弹簧秤测量。顺便说明一下,为了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我一般是把要求说明之后,把两个实验材料同时交给学生,中间不打断。没想到,演示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一个钩码是0.5N,可用定滑轮装置提升时,弹簧秤上的读数大概是0.4N左右——这不正好证明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的猜测吗?


晕!我赶紧给自己台阶,趁演示时学生没有看清楚弹簧秤上的读数,对学生说我们研究定滑轮的作用时,还是采用书上的方法,这样更简便。学生是没有为难我,因为他们不清楚内幕,高兴地做实验了。可我为这个情况纠结了,到底为什么有定滑轮会出现弹簧秤上的读数少于物体的重量呢?我第一直觉就是弹簧秤的问题。弹簧秤调零时是正拿的,而反过来测量的时候,弹簧秤的指针位置会偏离零刻度线,而且弹簧自身的重量也起到了拉力的作用。在论坛上和大家交流了一下,许多朋友也是这样的观点。


写到这,这节课的反思差不多了,谁知我的脑海中又产生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弹簧秤不能倒过来称量,那后面在研究滑轮组的时候,测量时弹簧秤不是也倒过来了吗?那这样测量肯定也存在问题,就让它隐藏在滑轮组省力的情况里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5 13:58:43编辑过]

TOP
32#

98年,上常识课关于滑轮的时候,我曾经把几块大砖头打包。让一个学生用小手指拎起来,再吊装在一套滑轮组下,再让学生用小手指钩起来,实验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从对比游戏开始,激发探究兴趣,现在想想,那时的设计也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后来为了克服弹簧秤倒拿产生的问题,改用了橡皮筋简易测力计,减小应实验器具产生的实验误差,效果也比较好。
一直努力中……
TOP
33#

兔子的这个实验做得到位,我们学校偌大的实验室,因为和初三上课有冲突,竟然无材料让学生分组实验,只好我来做演示实验,学生上来读书,美其名曰孩子用学具袋里的材料来做,事实上估计是一场空啊!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4#

兔子脑子转得够快,没有让学生觉察到破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你能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真是幸福。现在我都不敢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60个学生的班级担心自己顾不过来。

TOP
35#

文字没有全部显示出来,是我电脑问题?还是文字太大的原因?


今天又把兔子作为榜样给老师们介绍了,要他们像你学习及时反思和记录。


敬业的兔子,注意劳逸结合哦!

TOP
36#

现在好了,看来是我电脑的问题,反应太慢了。


很多老师的确是忽略了学生的前概念,回想自己当时上这课时,也没有注意询问学生之前的一些想法,看来一定要问的。


 

TOP
37#

 

规范操作,从现在和点滴做起


——六上第一单元第6课《滑轮组》教学反思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中,不严谨的实验着实不少。今天,我就来说说滑轮组一课中的实验设计。先请大家看看六上教材中的实验插图。





实验一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而成的滑轮组,实验二是用多个定滑轮和多个动滑轮组合的滑轮组,这两个图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答对了!哈哈,这两个实验图确实没有问题。可是,这两个实验来到我们的课堂中,问题就来了。两个实验图的箭头处,肯定是用弹簧秤进行测量——而在上节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中,我已经感觉到弹簧秤倒过来拉是有误差的。明知存在着误差,却还默许这样的实验操作方法,那就太阴暗了吧。


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这不应该只是口号,而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细节做起。为此,我对这两个实验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实验一:一定一动滑轮组


把线固定在动滑轮的上端,然后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最后连接在弹簧秤上。这样,拉弹簧秤时方向是往上的,就避免了操作中的误差。改进的实验设计有3段线连接在动滑轮上,和教材的实验比较多了1条,省力情况更明显。


还有一种方法,仍然是使用书本的实验图,但箭头处不使用弹簧秤,而是用钩码。后来挂上的象征拉力的钩码,虽然和前面挂上的代表物体的钩码一样重,但因为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所以肯定是不平衡的,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滑轮组可以省力。


实验二:一定二动滑轮组


书本的第二个实验,要解决弹簧秤往下拉,方法更简单,只要把最后一个定滑轮去了。与第一个实验比较,这个实验使用了两个动滑轮,有4段线连接在动滑轮上,所以省力情况比第一个实验更明显。学生还会发现省力的原因是增加了一个动滑轮。


若有人一定要用书上的二定二动滑轮组做实验,我也有办法,也是不用弹簧秤来测量,而是采用挂钩码的方法来比较。如果两边钩码数一样,肯定是不平衡,则说明可以省力。如果是调节两边钩码的数量达到平衡,则物体重量和拉力大小的比例应该是接近4:1。不过用钩码作拉力有个小问题,得出的数据比较呆板,分析概括不够丰富。


最后,我还要强调的是,做这两个实验,许多老师往往容易把关注点放在省力上,而忽略了用力方向的改变,那就把滑轮组的作用给打成5折了。可是如果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做出力的方向改变,那势必会出现往下拉弹簧秤的情况,就又绕回到老路了。我觉得可以采用让学生画图的方法,提供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去画滑轮之间的连接线,在此基础上概括:滑轮组能省力,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请注意,“可以”改变,其中隐含的意思还包括可以不改变,具体是不是改变力的方向要看怎样连接。)


课件下载地址:六上一6滑轮组陈建秋.pp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6 0:01:06编辑过]

TOP
38#

看到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是用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制取氧气,我发现是不是搞错了,应该是氯酸钾或者次氯酸钾,反正我记得不是氯化钾,请改正!!!!
TOP
39#

 

迷糊的斜面,让我很纠结


——六上第一单元第7课《斜面的作用》教学反思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前言:每一节课做课件和写反思,确实是很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这几天,我感觉到身体透支了,过些时候也许不这样做了,也许还会继续……



今天上斜面一课,让学生分组做了“同一斜面不同重物”和“同一重物不同斜面”两个实验,忽略学生操作中的某些细节问题,本课教学任务算是顺利地完成了。根据各组的实验数据,我们概括出以下结论:斜面都能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情况越不明显。学生很乖,有实验做就很兴奋了,课堂上没有什么刁难性的提问或深层次的思考,这是否也意味着学习不够主动?


我习惯了跟自己过不去——备课时,有几个关于斜面的问题又让我纠结了。


纠结一:什么是斜面?


什么是斜面?小学科学六上课本16面描述如下,像搭在汽车车厢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小学科学常用的举例式定义。)在网上搜到这样的话: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


依此类推,引桥、匝道、盘山公路是斜面,这好象没有太大的疑义。接着书本上说螺丝钉也是斜面,还特意放了张螺纹局部放大图在旁。螺纹弯曲的样子和盘山公路十分相似,但是拧螺丝钉和提升重物有什么联系的吧?至于说拧螺丝钉能省力,那我说是因为用螺丝刀时利用轮轴原理,否则直接把螺丝钉按进木板,螺纹还在,但你会觉得省力吗?


菜刀、剪刀、斧头这一类工具的刀刃都是倾斜的面,与没有开封的刀口比较是省力,但也没有涉及到什么提升重物,都是向下用力或左右用力,凭什么说它们是斜面?


还有,滑梯是不是斜面?房屋的三角顶是不是斜面?我真的有点迷糊了。


纠结二:斜面都能省力吗?


既然钻了牛角尖,只能继续研究下去。就拿滑梯来说吧,人从上面滑下来,和直接从上面掉下来,哪里说明省力了?如果没有省力,那不是和斜面都能省力的结论相违背了吗?


曾经看到一个看图分析题,我还做到课件里了。题目和答案如下:




现在想想,费力答案中的E,还是斜面吗?我觉得和斜面区别的面有平面和直面(也可以称之为垂面)。图中的E显示已经不是我们说的斜面,它和直接提升物体已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不能省力了,因此这个题目我觉得应该选D才是。


纠结三:重要的摩擦力被忽略了!


顾此然后失彼,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老毛病。讨论斜面,把摩擦力给忽略了。讨论滑轮组,不仅把摩擦力忽略了,还闭口不谈滑轮自身的重量,这是科学研究吗?在力学知识中,摩擦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摩擦力无处不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还专门有两课学习了摩擦力的知识,分别是“运动与摩擦力”和“滑动与滚动”,可到六年级这个时候却都不提了,难道前面都是白学了?


是不是可以尝试聊聊摩擦力?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摩擦力起着阻碍运动的作用,这时候拉力不仅要克服物体的重力,还要克服摩擦力(光滑斜面的摩擦力是比较小的),这时候重力弹簧秤上显示的读数仍然比直接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小,说明斜面确实是省力的。


斜面为什么能省力呢?网上大多数的回答是用公式来说明的,不过我不喜欢,我选择的是:重力沿竖直斜面的分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互抵消了。



后记:纠结的原因,是因为斜面的定义不明确。我想,要把上面说的问题解决,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解释:斜面,是指有倾斜的面的构造,利用这个面做事,可以省力。


 


课件下载地址:六上一7斜面的作用陈建秋.pp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8 18:18:36编辑过]

TOP
40#

连续关注到兔子的专贴,说几点体会。


一、PPT很实在不花哨,很好。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虽然我每课都有自己做的PPT,但是我仍然坚持每年重新作修改,坚持课也重新备一次,做到时时新。实在这点我最喜欢。


二、教学中的几个纠结的内容我也遇到,不过我基本偷懒避开了。比如斜面课中关于滑梯、屋顶、螺钉的纹路等,我都是引用容易理解的,比如门锁中的锁舌,打针的针头,钉尖等。关于摩擦力的确我也遇到了,其中有一组学生的斜面几乎成90度角结果测的结果比起直接提升大了一些是1.05N,直接是1.0N。还有关于斜面的举例定义我也不喜欢。


三、兔子坚持写这么详细的反思真是很让人佩服,虽然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不过总是懒于动手记。


四、我今天看了你的照片发现我们的实验好多 一样的,材料都是用省里送的探究实验这一套,更绝的是斜面的实验一模一样,也是用钩码当重物了,然后也提议学生用自己的布质铅笔袋。不过我不明白你居然用铁架台的台板当斜面,难道材料当中的长木板不好用吗?用长木板和铁架台组斜面很方便啊,而且组合不同坡度的斜面也方便。


乱七八糟随便说了几点。

呼吸,每个时刻都不同。
TOP
41#




 


我觉得上图的问题有点问题,E也不能算费力。因为我们说斜面省力是相对于直接提升来说的。E的坡度最大也只相当直接提升,也非是不能省力。当然90度了也不算斜面了。所以说斜面不存在着费力。E只是在这几个斜面中,省的力最小吧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8 20:56:18编辑过]

台州市黄岩区实验小学 QQ:583075501
TOP
42#

以下是引用天高云淡在2011-9-28 20:49:00的发言:


所以说斜面不存在着费力。E只是在这几个斜面中,省的力最小吧了。


同意!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 不省力(而不是“费力”)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3#

 

科学,就要真刀真枪的干


——六上第一单元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要上《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了,备课时我想,讲课时是用实验室的小自行车模型呢,还是把现实中的自行车搬到教室?没有经历什么思想斗争,我决定:把自己的那辆捷安特牌自行车搬到三楼的创新实验室。(不过后来有三个班没有做到这点,原因是下雨天我不骑自行车去学校。)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和“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根据教材研读和个人爱好,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如下处理:


1.激趣导入


尽量有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的限制,但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会骑自行车。也正因为这样,在他们眼里,自行车算不上什么新鲜玩意,对它的构造和原理往往会熟视无睹。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从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自行车的不同称呼开始,再用各种奇异的自行车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很自然的引出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和部件名称,为后面的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做好铺垫。


2.寻找简单机械


认识自行车各部件名称后,过渡到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这样更自然合理。因此我把教材安排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了个顺序,让学生先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不过,从单个机械的辨别,提升到实际应用中寻找,对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这时,实物自行车闪亮登场了。我一边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运用了机械原理,一边利用实物自行车进行观察。学生那个激动啊,争先恐后地说,抢着要上台来演示。我突发奇想,如果给每个组准备一辆自行车,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那会是怎样的教学情景?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尝试一下,当然你要保证能做好课堂调控。


前面已交代,有三个班我没有让自行车进课堂。我用同样的课件组织教学,还加上天花乱坠的讲解和比画,仍然有许多学生流露出茫然的表情,教学效果明显逊色。我准备在单元复习时把自行车搬到课堂上补一补这部分知识。


3.分析工作原理


这里,我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链条和齿轮的研究”改为“研究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具体内容包括“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因为我觉得,本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单纯研究一个链条和齿轮的关系不够全面,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有时间的话还可以选择一个进行深入研究,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和自由的探究空间,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在总结“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时,我插入了陈光标砸汽车改骑自行车、购买了上百辆自行车送员工并奖励骑车上下班的新闻,把课堂带入轻松的尾声阶段。


附——给后来者的几点建议:


1.如果你追求有效教学,必须让实物自行车进课堂。


2.“齿轮转动快慢和齿轮大小的关系”研究中,问题“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表述不清,应改为:“变速自行车变档,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后轮转速比大齿轮(  ),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后轮转速比小齿轮(  )”。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非常多,不同车型还有差异,备课时一定要心中有底。

















































自行车部位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龙头(车把)


轮轴


省力,轻松控制方向


踏脚板与齿轮


轮轴


省力


大车轮与小车轴


轮轴


加快速度


后轴齿轮和后轮


轮轴


费力,省距离


螺丝与螺帽


斜面


省力,固定各部件


车后架的弹簧夹


杠杆


省力,夹紧物体


刹车


杠杆


省力


车铃


轮轴或杠杆


省力


脚架


杠杆和轮轴


省力或方便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 17:52:03编辑过]

TOP
44#

    兔子的钻研精神值得学习。
TOP
45#

 

环环相扣  步步惊心


——六上第四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反思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热播穿越大剧《步步惊心》,火得一塌糊涂,“步步惊心”也成了当下一大热词。而我在上《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时,用了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一时兴起,便模拟电视剧《步步惊心》来反思一番。


第一集  梦幻登场


我点出课件上的第一张幻灯片,逐条显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到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准确答案!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估计有87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


科学书69面说“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450万种”,但根据2011年8月23日联合国环境署的最新研究结果公布,地球上共生存着870万种(正负误差130万种),这是目前可以提供的最为精确的数据。


“870万种生物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我们能活100岁,假如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每天不间断地参观各种生物,那么每天需要参观200多种生物。”一年365天,每天参观200多种生物,还要看上100年,这个假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接着我话锋一转,“地球上有许多荒无人烟的地区,那里的生物鲜为人知,还有地表之下也生活着许多生物,大海深处的生物更是难以了解。”让学生明白,生物世界还有许多不被人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生物世界开始研究。


第二集  快乐热身


我把生物分为三类——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本节课仅涉及常见动物和常见植物的认识。我找来了许多动物的高清图片,有麻雀、燕子、蜻蜓、苍蝇、蚂蚁、蚯蚓、蜈蚣、蝗虫、西瓜虫、蚜虫、瓢虫、蟋蟀和蜗牛,设置动画为先出现图片后显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看图说名,个别动物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学生学的很投入。(小困惑:蝗虫和蚱蜢,蟋蟀和蛐蛐、蝈蝈怎么区别?)


“常见的动物还有许多……”,我们不可能全部列举,“下面来认识常见的植物——”,课件上出现了一张张植物的图片,这些图片的清晰度就不怎么高了,因为大多数是我用傻瓜相机拍摄的校园植物。眼尖的学生经常从背景中辨认出该植物在校园中的具体位置,课堂上洋溢着轻松的气氛。


第三集  言归正传


过渡:身边常见的动物有许多……身边常见的植物也有许多……那么,我们今天就对校园中的动植物进行一次调查。在调查时,要注意什么呢?


这个环节设计,实际上是做调查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我利用书上的插图组织讨论,内容包括安全注意事项、调查方法指导、人员分工、区域划分等。然后,把相关的知识点整理成考核题,对学生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能力考核”,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得知识。


适时评价:恭喜顺利过关,现在可以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了!


第四集  实地搜索


校园里都有许多个种植区域,而我们大约只有10来分钟的实地搜索时间,我把校园分为“小花坛”、“中心花坛”、“操场”和“后花园”四个区域,然后把学生分为四个调查小组各负责一个区域。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实地调查搜索,而我则在几个区域中穿梭指导着……


 


课件下载地址:六上四1校园生物大搜索陈建秋.pp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7 0:35:05编辑过]

TOP
46#

2011年10月11 日-10月14日,在嘉兴观摩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TOP
47#

向兔子老师学习了!这么多资料,辛苦了!
TOP
48#

科学不断地发展,生物不断地被发现,也不断地灭绝。


等待我们去观察和研究。谢谢兔子的课件。

TOP
49#

2011年10月,收到论文证书一张


 


2011年7月19日,《有效调控 和谐课堂——小学科学课堂的散乱现象和调控策略》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及小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二等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3 17:32:39编辑过]

TOP
50#

恭喜兔子!
一直努力中……
TOP
51#

恭喜兔子获奖!
TOP
52#

你们的学生比较听话,去年上这节课的时候也把学生带到室外,结果有的学生就游离于教学之外了!又怕学生在室外容易出安全事故,现在不敢让学生出教室了!
TOP
53#

在理想和现实中东奔西走


——六上第四单元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反思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在第1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分组、分区域对校园生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这节课,我安排每个组的组长代表发言,按“我们组调查的是什么区域,我们共发现了几种植物,分别是……,我们组共发现了几种动物,分别是……”的格式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边听边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制作一张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师用书这样提示,“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这样一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校园生物的种类,认识校园生物的多样性,还能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提供给学生校园平面图,填充形成校园生物分布图,再利用分布图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这些活动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提高了学生的处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凭借精心收集的大量珍稀动植物图片,学生是看的津津有味,但我自己的感觉不怎么好。在汇报发现的校园生物时,学生往往来不及记录,我只好让每个组长都复述一次,才使大家完成校园生物分布图的制作,再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了校园动植物的汇总统计。这个活动用了不少时间,但感觉学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统计出来的结果也比较杂乱。至于后面看到的珍稀动植物图片和分布,对学生来说是很遥远和陌生的事,根本就没有什么触动,也自然无法体验什么科学研究的方法。


有朋友在我的空间上留言,说他在本课教学中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校园各地进行充分的观察,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举措。


 


课件下载:六上四2校园生物分布图陈建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4 0:44:55编辑过]

TOP
54#

2011年10月28日,到莲外初中部参加莲都区中小学各学科基地第一次会议,我校是唯一的一个小学科学学科基地。


 


 


文件通知地址:


关于莲都区第一批学科基地的评选结果的公示 http://www.lsldjyw.com/Item/21860.asp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20:35:10编辑过]

TOP
55#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1-11-1 15:43:00的发言:
2011年10月28日,到莲外初中部参加莲都区中小学各学科基地第一次会议,我校是唯一的一个小学科学学科基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 15:44:55编辑过]

科学学科基地有什么要求吗?具体开展些什么活动呢?

TOP
56#

2011年11月10日,大洋路学校,召开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专题研讨会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


 


文件通知: http://www.ldjys.com/wjtz222/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71


 


 


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http://dayanglu.w1.epu.com.cn/0578_la/jiaoyukeyan/kexuezonghe/2011/1107/762.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2 23:57:21编辑过]

TOP
57#

下载地址:


20111110陈建秋讲座:实施三全管理,有效监控质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2 13:41:49编辑过]

TOP
58#

兔子真得体现业精于勤,很值得借鉴!
TOP
59#

真正的科学教师!!!
TOP
60#

            
         学习了兔子老师的敬业精神,实在敬佩。
  
    要是回帖时能将所回的文字大小做个编辑什么的就好了,看后唯一遗憾的是字体有点小,看着有些费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