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2011支点六上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1#

[原创]2011支点六上教学随笔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学生前概念调查


马上要开学了,今晚在翻了翻教材后给我要教的学生们准备了几道题,看他们对接下来的科学学习内容在原来已经掌握了多少,有哪些认识还有误区。


1.    除了锤子你还知道什么简单工具能让我们的手更省力或更方便地工作?


2.    简单画一下升旗仪式上国旗是怎样升上旗杆顶的?


3.    给一座山修一条路到山顶,想走起来更省力应该怎么修?画一画。


4.    在一个跷跷板上一边是五吨的大象,一边坐着你,怎么改造这个跷跷板会让你把大象翘起来?


5.    用一张纸立起来支撑一本书,怎么做?


6.    你见过没有桥墩的桥吗?它是靠什么使桥面不塌的?


7.    你听说过电磁铁吗?你猜它是用什么组成的?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区别?


8.    煤为什么能燃烧?它是怎么形成的?


9.    你认识野地里的草吗?知道几种草写一写。


10.每个人都有眼睛鼻子嘴眉毛耳朵,为什么你的相貌和别人不一样?你有这样的相貌和什么有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1 0:33:2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支点真是有心人,从这些前概念的调查问题看,你已经对六上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了。在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引领下,你的学生绝对会越来越优秀,你也会成为大家学习和关注的焦点。
TOP
3#

了解学生前概念,对下面开展教学活动很重要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4#

以下是引用支点在2011-8-31 0:32:00的发言:

6.你见过没有桥墩的桥吗?它是靠什么使桥面不塌的?


(谢谢支点!我也教六年级,正好学习借用了) 这题一时不理解:是指没有桥墩在河里吗?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了解学生前概念很重要,为教学设立有效的起点!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6#

跟着张老师的脚步啊,哈哈,同是六年级,看看这册书,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7#

 

教科版六上前概念学生反馈


1.   除了锤子你还知道什么简单工具能让我们的手更省力或更方便地工作?


有一位学生写杠杆,其他写电锯、电钻、改锥、扳手、斧头、钳子、夹子、剪刀、订书器、铁锹、镰刀、指甲刀、筷子。


2.   简单画一下升旗仪式上国旗是怎样升上旗杆顶的?


回答靠滑轮把国旗升上去的只有一人,其他回答绳子下拉国旗上升。


3.   给一座山修一条路到山顶,想走起来更省力应该怎么修?画一画。


①能画出曲折的小路;②画出山路一圈圈上升;③在山脚修一条笔直的路直通山顶;④画成“之”字形山路;⑤通向山顶修一条笔直的坡度小的公路。(那需要很长的路基的。)


4.   在一个跷跷板上一边是五吨的大象,一边坐着你,怎么改造这个跷跷板会让你把大象翘起来?


①延长小人一边的跷跷板长度(得到长的力臂),也有学生缩短了小人这边板子的长度;②在小人这边的跷跷板下面坠石头;③把支点向大象哪个方向移动(实在是巧妙)。


5.   用一张纸立起来支撑一本书,怎么做?


①有学生把纸折成空心三棱柱、四棱柱;②有学生现场折出W形波浪线;③有制成直筒型的;④把纸对折成V字形立起来。


6.   你见过没有桥墩的桥吗?它是靠什么使桥面不塌的?


大多写吊桥,桥面不塌是因为①吊桥靠铁链支撑;②桥面有支撑的钢丝。也有画拱桥的,他回答桥不塌是因为桥面支撑的地方可以分散重力。


7.   你听说过电磁铁吗?你猜它是用什么组成的?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区别?


这个题对学生太难了,望文生义的多,以下是学生认识:①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增加线圈圈数磁力会增大。(这个虽然文不对题但无误);②电磁铁是通电的线圈产生的(很不简单了);③由电力、线、磁石组成。④电磁铁的吸力比普通磁铁要大;⑤电磁铁得用电来产生磁力,普通磁铁的材料是磁石;⑥电磁铁是常年在电影响下的磁铁。


8.   煤为什么能燃烧?它是怎么形成的?


①煤是矿工挖出来的(文不对题);②煤是火山爆发喷出的岩石,或是地心运动熔岩涌到地壳里使一些石头发生了变化;③煤来源于植物,最终来源是太阳;④煤燃烧是因为煤里含有可燃物质;⑤因为煤加了硫酸,它是天然形成。⑥煤里的主要成分为树木成分,是古代的树木被深埋到土里,树的成分和土的成分结合变成的物质;⑦煤是一种木头化石,是原始森林的树木死后被土掩埋变成的化石;⑧煤来自地下,从地下生长而成,煤中有一种地下的气,那种气可以燃烧;⑨煤是石油和一些物质组成的。⑩煤里有铅和碳。


9.   你认识野地里的草吗?知道几种草写一写。


多数学生写两三种,也就是平常的三叶草、狗尾草,其他学生写的草类名有:柠檬草、蒲公英、断肠草、苍耳、猪笼草、薰衣草、含羞草、芦苇、马齿苋、地黄、蓟、苦菜、二月兰、紫花地丁、野菊花、荨麻草、天仙草、牛舌头、灯芯草、野百合、天香草。


10. 每个人都有眼睛鼻子嘴眉毛耳朵,为什么你的相貌和别人不一样?你有这样的相貌和什么有关?


①可能与天主有关,天主根据自己的肖像造了人;②人体基因不同,不是一个父母生的,和爸爸妈妈有关系,与营养有关系。③虽然集中器官都在但是不相同;④应该和父母、生活环境有关系;⑤有的人相貌和运气有关;⑥与家长基因遗传、性别有关;⑦每个人父母的精子和卵子不同,在母亲子宫里所得到的“东西”也不同(这个学生说得很具体);⑧因为父母的血型、DNA以及发育不同;⑨长成自己的样子应是“卵”的形状不一样,还有在母亲的肚子里生长状态不一样;⑩因为脸型不一样,发型不一样,眉毛的粗细眼睛的大小嘴巴的大小不一样,脸上的痦子与某种痣不同。


 


201193

TOP
8#

今年也教六年级,可以借鉴一下,在课上问一下!看他们已经知道多少!
TOP
9#

这个方法不错,我还有3个班没有上第一节课,我也试试。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10#

 

1-1《使用工具》教后记


到今天六个班的第一课讲完了,第一课是《使用工具》,上课先提示课题,使用工具要先认识工具,翻到课本第二页让学生讲出工具名,有一个剥丝钳不常见由我来解释。学生对工具的称呼还是生活中的叫法,说“改锥”时我写到黑板上,后面一个破折号指向“螺丝刀”,说“起子”的指向“开瓶器”,说“榔头”的指向“钉锤”。讲以后在书面上要写成后面这个词,然后提问“三种钉子由于马虎都钉错了位置想把它们分别取出来用什么工具?先说怎么把钉在木板上的铁钉取出来?”选这个工具时没有异议但举手的不多,另外学生是指着“羊角锤”图片说的,他不能清楚地描述是怎么取出钉子的。为了给机械概念做铺垫,借用这个例子我讲“如果没有工具用手拔铁钉会怎样?估计一上午也拔不下来非常费力。”在黑板上板书“手拔铁钉费力”,由于学生不知道这个工具名称我就先画出羊角锤的样子问学生是不是这个工具?在旁边写出它叫“羊角锤“。利用它的哪一部分来拔钉子?它像不像羊角?学生确认后我解释“利用羊角锤的V形槽卡住钉帽就可以拔出铁钉了,非常省力。”取出螺丝钉都知道用螺丝刀,又给学生加了一个小知识:有的螺丝钉用一字的和十字的螺丝刀都能拧动,原因就是在螺丝钉钉帽上原本的十字有一个边延长贯通了钉帽,我画出钉帽形状学生一目了然。第三种是图钉,用手能把图钉摁在木板上但想用手指甲取下来就难了,用什么工具可以?有学生说用开瓶器,我让学生考虑开瓶器的钢板是有厚度的,如果图钉摁到木板里的部分比较多,开瓶器都没办法认到图钉帽下面那就不行。选水果刀或剪刀就是利用它们刃薄的特点。


在学生对工具的内涵有了了解之后,开始让学生结合科学活动手册做一个填表题,题目很简单:写出工具名称以及能做什么。写了一会让一两个学生汇报帮助其他同学补充。第二题也是填表题,针对取出三种钉子所选用的工具以及使用效果作出说明,这一部分已讲过填写迅速,还有三个工作没讲:升降旗、油桶运上车以及清理山路石块,这三个题我采用在黑板上画简图的形式来配合讲解,学生学得也直观,六年级的学生也还是依赖形象说明。


本课最后解释机械、简单机械和工具三个名词。在油桶运上车的设计中有学生提到了用起重机,我借题发挥说起重机当然是一种选择,它是工程机械,它零件多结构复杂,家里的剪刀也是机械,无论起重机还是剪刀它被人们发明出来都是一个目的: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或是工作时省了力。不同的是剪刀这类机械零件很少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可以和工具划等号的,简单机械就是人们常说的工具。


201196


 

TOP
11#

 

1-2杠杆的科学教后记


本课材料准备:选用数学上的简易天平作杠杆尺,优点:组装简单,重物是塑料片比钩码要轻。


教学流程这样安排:1.介绍杠杆定义。上节课我们讲了一个例子,用什么工具能把山路上的大石块清理走?引出撬棍,一根棍子立在墙角还不能说是撬棍,只有它真正工作时才能说是撬棍,撬棍怎样工作呢看教材第一自然段,我们齐读一下。那撬棍是不是杠杆呢?这页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2.师在黑板上画杠杆示意图,要判断一个工具是不是杠杆就要看它有没有三要素,这三点缺少一点也不是杠杆。师逐一讲解杠杆三点,再结合教材实例分解杠杆三要素。3.引言:所有的杠杆都省力,这个判断对不对?我们用杠杆尺来研究这个问题,展示组装杠杆尺,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杠杆尺,中间标支点,左边挂重物的地方标阻力点,右边挂重物的点标用力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格数表示。先展示两个一样的塑料片,一个挂在左边第五格位置,同样的塑料片挂在右边什么位置能把左边阻力点的塑料片翘起来?教师在黑板上计两组数字:左边几个重物距支点几个格,右边几个重物距支点几个格。比如1  5,1  7.为什么同样的重量用力点会把阻力点翘起来呢,说明什么?左边不变,右边塑料片放在什么位置能被阻力点的塑料片翘起来呢?数据说明什么?右边的塑料片挂在什么位置能让杠杆保持平衡?说明什么?从数学角度分析以上问题,最后为什么杠杆尺能平衡?总结出公式:(左)重物数×格数=(右)重物数×格数。拓展:在左边第2格上挂3个塑料片,右边只挂一个塑料片也能保持平衡应挂在什么位置?公式表示:3×2=1×6.看教材封面上的杠杆尺为什么能平衡,写出平衡公式。


这节课学生找杠杆上的三个点还是不错的,也有点问题,问学生羊角锤的阻力点在哪里?有个学生说在钉子尖上,因为钉子深深插在木头里。当时还是把标准答案告诉了学生,现在想想应告诉学生杠杆上的三个点应该都和杠杆有接触。


2011910

TOP
12#

1-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后记


本课主要是对第二课《杠杆的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前布置学生做小杆秤,材料简单易寻,这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把体验活动挪到下节课。今天第一个上完的班六十多人有十多人带了小杆秤,情况不算很坏也不乐观。


这节课的开始先让学生复习杠杆的概念及杠杆上的三点,然后结合科学活动手册把二三课的习题讲了一遍,讲习题的过程也是细化认知和纠错的过程。第二课有道题画的是支点在中间,怎样移动支点使杠杆省力?我讲想省力有一种方法,就是延长用力点这边的板子使用力点远离支点,但题目不允许延长杠杆,那怎样移动支点?学生明白了要将支点向远离用力点的方向移动。还有一题“用剪刀的刀根剪还是用刀尖剪更省力?”其实就是要比较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距离支点的远近关系,比较前先给学生明确剪刀是两个杠杆的合体,然后指出杠杆上的三要素(要求用箭头加文字标示),我特别指出杠杆上的三点都要在杠杆工具上,为下面学生自己给杠杆工具标出三点做好铺垫。我在黑板上画好简图标出三点,通过比较距离学生很快理解把物体放在刀根剪更省力。


讲第三课抛弃了教材,完全是以练代学。让学生先试着给五种杠杆工具标出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画得不到位,有些没标箭头直接写文字,有些则指错了位置。等学生写了我再讲学生不对的就有感触了。这节课可能是我画简笔画最多的一节课,五种工具边画边讲解,也讲我看到的错误:有人看到撬棍上有个大石头就把箭头指向了石头标上阻力点,对不对?不要忘了刚讲的原则,把杠杆上的三个点都标在杠杆工具上,石头不是工具,那标到哪里呢?应该标在大石头和撬棍的接触面上,看到三角就把箭头指向三角当支点对吗?支点是个点,应该指向三角与撬棍的接触点。画完镊子找支点时,我让学生想镊子忽闪忽闪地动,只有一个点是不动的那就是支点,是哪里?学生就想到了是镊子“U”形的底。讲到杆秤时我事先发现有学生把提绳部分标成了用力点,我知道他这样选的原因。于是在讲解时我说是不是手用力的地方就是用力点,前面几个确实是,到杆秤这里是个例外,提绳更像是天平中间的支点。现在想想还可以从支点的特点来分辨出它:支点就是杠杆围绕着转动的支撑点,杆秤左右起伏只有提绳这里很稳定所以这里是支点。让学生能根据所学判断胜过老师先入为主的结论百倍。


下一道题是将以上五种杠杆工具分类,我逐一在黑板上标出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方便了学生的判断。在标完镊子的两段距离后学生反应出这是个费力杠杆,那为什么人们还愿意发明费力的工具呢?有学生说是怕用力太大夹坏了东西,我讲人们更看重镊子带来的方便,它能在狭窄的空间更容易夹取东西。


满满一节课,在做题,也在用理论注释。


2011914

TOP
13#

1-4 《轮轴的秘密》教后记


本课带的材料有螺丝刀一把,还有上节课学生没有体验的小杆秤所需的钩码七盒。


新课的开始是以一个场景开幕的:我邀请一个小个同学和我比力气,他在门外推门我在门里推,看谁力气大?我悄声告诉这个学生你能用一个手指就不要用两个手指,结果上完的这几个班都是学生用一根手指就把我挡住的门推开了。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发现了我挡门的位置特别,我是用两只手用力推着门的合页附近,在门推开的一瞬间我的支撑腿踉跄着后退引来学生一片笑声,我知道这个情境导入成功了。


在黑板上标示如果从上往下看这个门,我挡门的合页附近就是个轴(我画圆圈代表),那门就是一个长条形,门一般能转动九十度,有的门能转三百六十度那就是一整圈(我沿着门的边缘画一个大圈),这个大圈就像一个轮子一样了,中间就是一个轴,今天我们就讲轮轴工具(板书:轮轴)接着让学生齐读教材前两个自然段了解轮轴的概念,结合水龙头图片再强调轮轴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心的小偷把水龙头上面的轮偷走了,你再想拧动轴就难了,只能找来扳子一类的工具拧开。讲轮轴的作用没带演示材料结合教材图片介绍的,让学生看清轮上挂一个钩码就抵得上轴上的两个钩码,说明什么?第11页还有一个轮轴装置和第10页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轮变大了,轮的大小影响省力情况吗?第11页的轮上钩码以一敌三比第10页的轮轴以一敌二还要省力,说明什么?(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


下面就是实例展示环节,带来的螺丝刀先让学生分辨哪里是轮哪里是轴?我紧握螺丝刀的轴专找瘦小女生转把手来和我比力气加深学生的印象。第11页的轮轴例子都是力作用在轮上省力,我还通过“扳子拧不开锈螺母要找铁管套在扳子上拧”这个例子告诉学生:用力点离轴越远越省力。


讲完本课有一点时间留给了课前准备好小杆秤的同学。刚过完中秋有学生就用盛月饼的塑料盒来做托盘这很好,给每个小杆秤配了四个钩码,提示学生每个钩码等于50,这句话不多余,有三个班是新接的班,在我给他们上课前他们不知道这个叫钩码,大部分同学叫砝码。有材料的课堂立刻有了生气,课堂的一角一阵喧哗,有学生称起了300的钩码,不久就有称到500的了。课后还有一个学生跟我说所带的钩码是几千几百克,我问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算出来了。


2011916

TOP
14#

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后记


1.什么是定滑轮?大家还记得升旗时旗杆顶的滑轮吗?绳子穿在轮上,绳向下拉,旗向上升,而升旗过程中滑轮只转动不移动位置,这样的滑轮就是定滑轮,这里的“定”有“固定位置”的意思。


2.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师组装定滑轮演示,左边挂一个钩码代表重物,右边挂一个钩码代表用的力,结果平衡。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挂几个能平衡,说明什么?(定滑轮不能省力)再想想国旗上升人在地面向下拉动绳子就可以升旗不用爬上旗杆插旗,这说明定滑轮还有一个作用是什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师板书“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3.什么是动滑轮?看教材第13页吊车吊钩里有很多钢丝绳拉动的滑轮,它有什么特点?看老师组装一个滑轮。组装后教师用手拉动让学生比较和定滑轮的区别:随重物一起移动,这样的滑轮就叫动滑轮。


4.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对照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吗?我演示学生发现重物上升拉力也是向上的所以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省力吗?需要用测力计试一下。在动滑轮下勾一个钩码,钩码是0.5N,如果测力计的读数小于0.5N那就是省力的,如果还是0.5N那就不省力。测试发现0.5N的重物在动滑轮上只需0.35N的拉力就可以了,挂两个钩码1N的重物测力计读数为0.6N。通过数据整理发现使用动滑轮能省力,师板书:“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


5.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使用动滑轮?就是利用定、动滑轮各自的优点做事情。在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使用定滑轮,在需要省力时使用动滑轮。


2011920


 

TOP
15#

1-6滑轮组》教后记


1.认识滑轮组。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滑轮既能改变力的方向,也能省力?学生举手表决。现在看老师组装一个滑轮。师组装滑轮组,解释: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就组成了一个滑轮组,滑轮组可以说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滑轮组合。


2.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教师演示拉绳动作,重物上升,绳向下拉,说明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那能不能省力呢?我们用测力计测一下,滑轮组下面挂一个钩码,是0.5N的重力,如果测力计拉力小于0.5N就是省力,如果等于0.5N就不省力。用测力计拉紧线绳读数,挂四个钩码拉力多大?课上有个小插曲,我挂了四个钩码,实验完想松手结合数据去板书,但离开手的拉力滑轮组就散架了,于是随手拿了两个钩码挂在了测力计挂的位置,松手两边就平衡了。这样就很明显地显示了结论:滑轮组可以成倍地省力。


3.画滑轮组组装方法。配合活动手册在教师示范下学生尝试画滑轮组组装图,组装方法其实重点不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画法,而在于线绳的路径,关键看起点,方式无外乎两种:从定滑轮下面的吊钩穿起,或者从动滑轮上面的吊钩穿起。画两定两动滑轮组时要注意把上面的两个定滑轮画成上大下小,下面的动滑轮画成上小下大,这样方便画线的路径而不至于画成重线。


4.讲滑轮组的应用。塔吊为什么能吊起那么重的物体?关键在这里,我用彩色笔把动滑轮两侧的线画粗,一定一动滑轮组能大约省一半的力,两定两动的滑轮组中,动滑轮边有四根绳子,用大约相当于重物四分之一的力就可以拉起重物,所以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塔吊里就有很多组这样的滑轮组。


2011921

TOP
16#

好详细的教学后记啊!向你学习了!


最近在忙家访,没时间在网上写反思,只是在本子上随便写了一些。

TOP
17#

向你学习
TOP
18#

1-7《斜面的作用》教后记


1.引出斜面概念


在前面我们讲过一个问题:怎样把大油桶搬到车厢上去?(利用在车厢上搭的一块木板),像搭成斜坡的木板我们叫它斜面。


2.斜面的作用


一个人在面对这个油桶时有两个选择:①把油桶端起来放到车上去;②把油桶沿斜面滚上去。为什么人们常用后面这种方法?(后种方法省力)是不是省力呢?教师展示给学生实验材料:塑料板、小车、测力计、钩码。塑料板作斜面,下面需放垫块,像一支笔、几本书或一本字典都可以。搭好斜面,我演示用测力计拉这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一读数是0.3N,问学生能不能看出这辆小车在斜面上省力了呢?(不能,需要比较对象)提问:和谁比较?重申本实验为对比实验,一次实验中小车的重量、斜面的角度不变,只改变小车移动的方式(一种竖直上升,一种沿斜面运动。)结合活动手册表格做斜面作用的四次实验(重物分别是空小车、小车加一个钩码、小车加两个钩码和小车加三个钩码。)要求人人动手,都有体验机会,及时记录数据。汇报完数据提问:为什么同样的小车,都在斜面上拉动,得到的拉力不同?(斜面坡度大小不同,在这里教师画示意图解释坡度这个词。)


3.坡度大小影响省力吗?


有人怀疑坡度大小影响省力情况,大家看老师装小车的硬纸盒,能不能做垫块制造三个不同的坡度?让一学生利用硬纸盒演示搭成不同坡度的斜面。结合活动手册,在小车重量不变只改变坡度大小的前提下完成三次坡度不等的拉力体验。汇报数据,总结研究发现: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4.斜面应用


以山路的陡缓和螺纹斜面角度的大小来对应斜面坡度的大小,以理论解释生活感受。


本课设计成了纯粹的分组实验课,一个单元总要让学生尽兴一回,但每节课后我都要拿着尖嘴钳逐个检查简单易损的平板测力计,固定指针的螺母变松导致指针不对0是主要的检查项目。学生到实验室不乱碰材料、课后整理材料已做得不错了,值得付出。


2011923

TOP
19#

坚持写反思,并且坚持写这么详细的反思,值得大家学习!
TOP
20#

1-8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后记


1.自行车怎样运动


生如果说靠人踩脚踏板,问:你踩的是脚踏板,为什么车轮会转动?师在黑板上画自行车简图,介绍链条带动齿轮转动的过程,我上课时有意少画了链条,学生补充我再画上加深了学生印象。简单的说,自行车是靠链条和两个齿轮配合传递动力而运动的。


2.自行车后轮大小齿轮传动效费比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大链轮和后齿轮的组合:一组是大链轮和大齿轮配合;一组是大链轮和小齿轮配合。讲解:变速自行车能改变转速是因为后齿轮可以变化,今天举两个例子。第一组前面大链轮是54齿,后面的齿轮是27齿,它能转多快我们就看前面大链轮转一圈后面的齿轮能转几圈,这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想好怎么才算转了一圈?比如在一个齿上画上一个标志线,在后面齿轮一个齿上也画上标志线,这样根据这条线就可以判断是否转了一圈了。教材上有一句话提醒我们:“两个齿轮转动时它们转过的齿数好像是相同的。”其实就是相同的。前面54齿的大链轮转了半圈27齿,后面27齿的齿轮就转了一圈,前面链轮再转半圈到一整圈,后面27齿的齿轮又转到了第二圈。所以大链轮转一圈27齿齿轮能转两圈,我在黑板上板书1:2,下面的这组后面的齿轮变小成了18齿,它和前面54齿的大链轮倍数关系是3倍,所以我标上1:3,毫无疑问,第二组齿轮转速快,那它是不是省力呢?学生意见出现了分歧,我又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写了1:1(前后齿轮一样大)和1:100(前轮很大,后轮无限小)两组数字,再让学生判断,意见稍稍统一,你蹬一圈自行车能跑100圈那得付出多大的力气啊?所以还是费力。和小齿轮配合的这组转速快但用的力多,上一组虽然转速慢但省了力气。


3.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学生看教材图片配合黑板简图寻找自行车上应用简单机械的例子。主要是车把(轮轴)、车闸(杠杆)、弹簧夹(杠杆)、脚踏板+曲柄的组合(轮轴)以及螺丝(斜面)等几个部位。在讲车闸时我举了一个场景:你骑自行车飞快后面一个人想拉住自行车费很大的力气也没让自行车马上停下来,但你用手轻轻一捏车闸自行车就停下来了,说明车闸有一个优点是什么?学生听得专注,达到了预期效果。本课遗憾的是没让自行车进课堂讲的理论太多。


2011927

TOP
21#

懒人来看看你们的反思,然后掺和自己的体会,最然后消化消化。呵呵
呼吸,每个时刻都不同。
TOP
22#

级别很高,欢迎发表高见。
TOP
23#

2011教科版六上“工具和机械”单元小测试题


一、     一、填空(30分)


1.机械是能使我们(     )或(     )的位置,简单机械被人们称为(     )。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     )。杠杆上有三个点,分别是(     )、(     )和(     )。


3.省力杠杆的特点是(                                    )。


4.轮轴是(   )和(   )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


5.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


6.定滑轮的作用是能够(           )但不能(     )。


7.动滑轮的作用是能够(           )但不能(     )。


二、判断(20分)


1.撬棍越长越省力。(  


2.跷跷板也属于杠杆。(  


3.用剪刀的刀尖剪硬的东西比较省力。(  


4.锥子只能找出用力点和阻力点,所以不是杠杆。(  


5.塔吊吊钩上装着定滑轮。(  


6.一个小杆秤不换秤砣,提绳离托盘越近,称量的重物越重。(  


7.方向盘和扳手是应用轮轴的例子。(  


8.轮轴的轴不变,力作用在轮上,轮越大越省力。(   


9.斜面越长越省力。(  


10.不同坡度的斜面都能够省力。(  


三、选择(15分)


1.下列物体属于简单机械的是(  


A 斧子   B 吊车   C 绳子


2.用(   )工具可以方便地拔下木板上的铁钉。


A 螺丝刀   B 羊角锤   C 开瓶器


3.自行车爬坡应该用(   )。


A 大链轮带动小齿轮   B大链轮带动中齿轮   C大链轮带动大齿轮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  


A 秤砣重量大   B 秤砣离提绳远,托盘离提绳近   C秤砣离提绳近,托盘离提绳远


5.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属于(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


四、解答(35分)


1.一个杠杆尺,左边距支点两个格的位置挂了四个钩码,右边在什么位置挂钩码能和左边保持平衡(钩码个数不限),画出两种挂法。(6分)


2.连线


省力杠杆                  镊子


费力杠杆                 订书器


不省力不费力杠杆         独轮车


3.由线绳组装一定一动滑轮组,画出两种组装方法。(10分)


4.自行车上有哪些简单机械?举两个例子;写出它们各应用了什么机械原理。(10分)


201192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8 22:30:55编辑过]

TOP
24#

第一单元第八课板书


 


TOP
25#

看你的简笔画,美术功底很好啊!这样图文结合的板书,简洁明了。赞一个!
TOP
26#

  跟海儿一样的想法,简笔画棒极了。很有特点的板书
TOP
27#

谢谢各位,有点飘飘然了。
TOP
28#

2-1《抵抗弯曲》预实验


《抵抗弯曲》一课要准备的材料看教材是不同宽度和厚度的硬纸板,我在自制教具柜中拿出原来制作的宽度分别是124厘米的硬纸板(厚度半毫米左右),看到有一盒回形针就拿来做重物。本课实验是对比实验,先是通过对不同宽度的纸梁承重能力的比较能推论出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实现这一结果并不困难。本实验要求三不变:纸梁厚度、长度以及架空纸梁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纸梁的宽度,判断弯曲的标准也要统一:以触及桌面为准。我一边放两本科学书架空纸梁,架空距离为15厘米。依次放124厘米宽的纸梁做承重实验,结果回形针分别能放2821个纸梁触底。


第二个比较纸梁厚度影响承重能力的实验,确定架空纸梁距离为10厘米,选用1厘米宽的纸条分别做一层、两层和四层承重实验,结果纸梁分别承受到71432个回形针时触及到桌面。问题来了,本来是要证明增加纸梁厚度会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现在的结果和等厚度不同宽度的数据相比没什么优势可言了。这样的数据不能服人啊。


改变思路,听QQ群里老师建议用A4纸,原来没想过现在只能试试了。开始用了一张学生软皮本上撕下的纸,裁成一个2厘米宽的纸条,剩下两层和四层的材料改成折叠期望能增加一些承重,对折一次和对折两次但都保持2厘米宽。对折后的纸条面是倾斜的回形针呆不住就用胶带纸粘了两三道,这样就形成了宽度一致,厚度分别是一层、二层和四层的对比,结果架空纸梁距离12厘米的条件下,分别承受1732个回形针触及桌面。再试不同宽度相同厚度的纸梁,宽度分别为248厘米的纸梁,在架空距离为6厘米的情况下,分别承重248个回形针触底。248等厚度不同宽度这组数据和1732等宽度不同厚度这组一比较才真正体现出厚度增加会大大增加纸梁抗弯曲能力的大趋势。但心头有一个疑问:原来硬纸板的材料也是规范的但得不出符合常识的结论,改换材料才得出“规矩”的结论,我的做法是不是在以结论定材料,总有说不出的理屈。


2011109

TOP
29#

"但心头有一个疑问:原来硬纸板的材料也是规范的但得不出符合常识的结论,改换材料才得出“规矩”的结论,我的做法是不是在以结论定材料,总有说不出的理屈。"选择合适的材料真的比较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更能让学生领会,我觉得这样做不是很好吗?
TOP
30#

2-1 《抵抗弯曲》教后记


1.开门入题


房屋、桥梁都有一些柱和梁,哪怕是煤矿里为防止煤层坍塌也要立上柱和梁。(教师板画柱和梁)师问柱和梁哪个更容易弯曲?(梁)看教材26页图片,梁有很多种,那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和什么有关呢?


2.明确实验内容


26页教材学生的话引入实验内容:又宽又厚的梁最不容易弯曲,如果让你选择,同样体积的梁你是选宽梁还是厚梁呢?


本课我们要研究两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首先明确对比实验的原则,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本实验材料就选用A4纸或软皮本上的纸,做成条状当纸梁,教师展示2厘米宽的纸条。


首先研究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填写活动手册:做实验时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要改变的一个量是什么?教师展示实验材料配合讲解,当时上课时在第一桌上架了一个凳子作实验平台,一边两本科学书作桥墩架空纸梁,每次实验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纸梁的厚度和长度不变,只改变纸梁的宽度。纸梁弯曲的标准也有统一,怎么统一?(以纸梁触及凳子面为准)教师演示实验,指定学生观察计数,统一填写数据,推理出结论: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接下来研究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学生讲该对比实验什么条件变化什么不变,教师展示材料演示实验,学生填写数据并分析,增加纸的宽度与增加纸的厚度相比,哪一个抗弯曲能力明显更强?(从几个数据间的倍数关系来考虑更能说明问题)结论: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理论指导实际


教师展示一个舒肤佳的香皂纸盒,它作梁是立着放还是平着放承重多?运用今天的知识讲一讲。


体验:你能弄弯钢板尺吗?一把钢尺平着和立着弯一弯,哪种情况更容易弯?为什么呢?


2011101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