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悠悠的活-----专业发展研修记录2 [复制链接]

61#

     上周被听课后,对电磁铁实验的材料有了很大的认识,改进。今天上6.5班,就让孩子们用改进的实验材料试了一次,效果明显多了。反思:一定不能应付上课,更不能应付材料。


     由于上周没有细读教材,所以今天认认真真地读教材,准备今天的新课《运动与设计》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反思:认真读完教材,对教材上每句话进行了思考,为什么要这样问,这样问对孩子有什么启发?然后再看教学设计,再整理教学课件,觉得自己对教材更熟悉了。同时也感悟到,教过的教材,每一次读都有新发现,何况是以前没有好好认真地读呢!


     认真备课说的容易,做着难啊,但难也要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2#

执教<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感悟:


      以前觉得这种类型的课很不好上,书上的内容就一点点,可以说的内容就一点点,学生得不到动手机会,上课肯定会很无趣。但今天上完这一课后,觉得学生很有兴趣,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孩子也参与其中。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1.在上本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学设计,拟定了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他们。2.“给常见的动物分类”,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分类,小组先交流。很多学生的想法被挖掘出来,这样课就上的生动了。3.准备课件,课件是借用兔子老师的资源,(兔子老师的课件做的很实用)。在学生前概念被充分挖掘之后,再利用课件的图片与信息整理给学生系统知识,学生们被吸引了。他们看着图片,看着有结构的课件,科学概念等教学目标一一得到实现。


      所以,以后这类型的课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前概念,给学生充足的信息,尤其是图片,以及有条理的整理资料,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了。他们会有真收获,也会喜欢上“非动手”的科学课。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3#

     1.用对材料,上课轻松。


     因为整理实验室迎接检查的原因,才发现有两套电磁铁的实验材料,两套材料都只有七八套,但凑在一起就足够了,呵呵。今天上《电磁铁》,就用的是这两套材料,当学生用铁钉吸起小垫圈时,都喊在喊我看,看到孩子们通过直观的实验而获得深刻印象,一切准备材料的辛苦都值得了。


     反思:每节课都用心为孩子们准备,孩子上的开心,我也就轻松了。只有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我才能真正轻松。


    2.写反思的字数引发的思考。


    上交上周参加赛课的课后反思,我只写了200个字,而另一位老师则写了两篇,惭愧,惭愧。她从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两个反面进行了系统的反思,而我则只写了自己这次课存在的两个最大的不足,以及这两个方面的一些改进措施。这会回想,我这样是算懒吗?我真怕自己上班几年,便慢慢懒下去了。反思,可以写的有很多,我是不是有些应付呢?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4#

    模型比赛---训练


    学校模型工作交给科学组,自然落到了我的头上。一直对这种工作比较困惑,因为本人动手能力差。


    车模、建模训练怎么组织,怎么训练,这种活动怎么可以锻炼到学生呢?


    关于这个工作,我现在很费解,在此留下记录,待日后解答。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5#

      关注教学评价,今天继续在研究“科学课教学评价研究”,读的文章越多,心中越迷茫。。。


     关于教学评价,我看到科学课杂志2005年有几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查阅的期刊资料,也是前几年比较多。这个方面现在研究的水平如何呢?各个地方的老师在关注科学评价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好想通过一个平台来收集和了解各地的情况。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6#

    很用心的一个老师,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赞一个。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喜欢上科学课,值得我们思考。
TOP
67#

思考科学课的教学规范


上周五参加区里教研,教研员老师给大家看了浙江省小学科学老师教学规范。交流后,教研员老师提出我们区科学老师


教学规范基本要求:关于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1.在教参和教科书上要留下备课的痕迹。2.提前准备两个星期的材料,要知道下周上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提前做好准备,这是最底线要求。3.每节课要有学生花名册。4.形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可以是1-2句话。4.要有作业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检查作业的记录。记住:“细节是真实的支撑”。关于具体工作,在学校负责的工作,在教研中要有记录,记录自己学校的特色亮点。关于听课,听课是听学生的变化,进课堂和出课堂的变化;听学生上课表现。最后,老师要留下学习的痕迹。


      听后记:没有多余的话,只有一一照做,我的科学课堂才能大有长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2 16:50:51编辑过]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8#

了解儿童绘本是去年参加区种子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讲座之后,回到学校有才一连找来几本绘本看看。现在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自己喜欢读。今天去图书馆借书,不自觉地走到放绘本的那排柜子前,站在书柜前看完了《大卫 不可以》。大卫不可以做的事情,是小时候我不可以做的事情,也是我变成成人后对孩子说的话。看完之后,思维定式要思考,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这样的思考好傻。书中大卫有好多做法其实都是有源可寻,比如,他站在高的椅子上,不过是想取在高处的玩具;我们看见他在玩餐盘里的食物,而可爱的大卫,却发挥了想象力,把鸡腿、蔬菜组合成了一个小人。多有意思啊!当我们说不可以之前,多观察一会,也会就能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也许和孩子能更近距离地沟通,也许,我们可以相处的更融洽!希望以后自己当妈妈,能记住大卫 不可以。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9#

     期末考试结束,卷面80+平时评价20  忙忙碌碌的批改试卷,忙忙碌碌的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在忙碌背后,我在思考批改试卷和检查学生记录本同时让我有些手忙脚乱时,如果我可以提前把学生记录本收上来检查并评价多好?


     反思:不要把事情堆在一起处理,不要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0#

摘录您的名言:“教过的教材,每一次读都有新发现。”“每节课都用心为孩子们准备,孩子上的开心,我也就轻松了。只有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我才能真正轻松。”很赞同,同时祝新春快乐!
TOP
71#

谢谢楼上老师的鼓励!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2#

2012.2.9


这学期负责:六年级5个班级、五年级2个班级科学课教学。


学校科技活动


校园种植活动


区级课题申报


      匆匆忙忙中渡过春节,零零乱乱中迎来了开学。希望自己这个学期能有更大的进步!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3#

     2.9教学日志:


     1.利用课余时间写了:学生平时表现记录表-组长评价表、学生学月积分累计统计表、平时上课评价记录表,三个表是在以往的基础上重新修缮的。希望能更好的促进科学课的教学效率。也希望对自己即将申报的课题提供一手的资料。


     2.因为带这几个班2年多了,对孩子都比较熟悉了,根据科学课他们呈现的特点,我自己对他们进行了重新的分组。这一次的原则是:动手能力强和弱的一组;爱说话和自觉性好的一组;男生和女生一桌;把班级里几个调皮的孩子分隔开,之间由2-3个女生岔开。观察一个月,看看效果。


     3.变以前由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为老师统一发放,并在下课收集起来,统一存放。


      几个变动都是为了科学课的效率能得以提高,期待明天下午的第一次正课,6.4班《放大镜》。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4#

《放大镜》一课感觉上的比较轻松,对教材和教参进行了细读,顺着教材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自己也没有特意设计什么环节,一切都顺理成章,能够感觉到新的科学概念在孩子脑子里建立。反思:环节过度语言不够规范,要注意自己上课的口语化用词。


     下一节《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感觉比较棘手,不知道怎么安排才比较好,要找蚜虫?明天细读教参,然后上网查查其他老师这课是如何处理的,早做准备。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5#

         今天执教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整堂课感觉时间不够用,学生刚把回形针和小木块的实验做完,就下课了,还没有来及交流。反思:1.思路清晰,学生跟着循序渐进的理解同一种材料体积和质量的变换与沉浮无关。2.还是需要老师带着思考,学生少数能自我通过实验顿悟实验结论。感觉这课对学生有点难。3.环节的处理上有些粗糙,如果语言和环节设计精细些,可能学生顿悟的会更快。4.如果再上这课,我应该多听听学生做完实验后是如何思考的,而不顾着时间扼杀了倾听。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6#

       2.17教学日志(补记)


       上午参加区里的教研,区教研员老师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把它们记在这学期教学的两本科学书首页,好时刻提醒自己。1.回归平凡,思考科学课课堂的平凡。2.热爱它,你才会毫无保留地奉献。3.教学常规检查:查教案上的痕迹,第一个班级上后的痕迹,下一个班级处理的痕迹,如果改变了某一个环节的处理,痕迹;每个班孩子的名册,对应小孩后面空白处对小孩课堂情况的及时记录;科学作业布置的痕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老师学习的痕迹,校外学习的痕迹、校内组内教研的痕迹; 自己学校科学课特色思考的痕迹。这是第一次非常细致地要求,不用多说什么,只要严格把这些执行下去,就能收获很大。


     教研的第二部分是分年级讨论第一单元教学中的困惑,互相解答。我倾听了六年级组的讨论,对《放大镜下的晶体世界》、“草履虫”的制作等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收获很大。感谢!


     反思:正是这样的教研,才能让自己在学校里不做井底之蛙。通过倾听与交流,促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7#

悠悠老师坚持得挺好的,向您学习。
TOP
78#

谢谢鼓励!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79#

     上周五讨论完六年级一单元的实验后,今天就捣鼓着研究“自制大的晶体”“培养草履虫”。自制晶体,我采用的是浓盐水和毛线;后面在群上又看到有老师介绍用硫酸铜溶液制作的大晶体,看着舒服,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弄。好烦哦!


培养草履虫,我听了两个方法:1.用稻草培养2.用金鱼水培养。两个方法,我都打算试一试。今天没有找到稻草,明天先做金鱼水培养那个,后天就可以做用稻草培养。希望能成功!


      反思:老师给学生介绍上课的材料,上课的实验前,自己一定要亲手先做。


     今天执教五年级《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没有按着教案走,自己拿着书,顺着另一条思路就走了。“讨论一、二课的结论导入—分析橡皮泥四种情况——重量和体积不变,重点讨论体积不变—改变沉浮是什么因素影响—学生都猜测和形状有关—过度到对比浮的形状和沉的形状在水中的情况—排开的水量—讨论排开的水量怎么计算-实验—讨论结论。这样的设计可以吗?是不是带的太多了???OMG


     明天的班,我按教案教学,看看到底哪种更好!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0#

      在区内一位老师那里找到了“显微镜制作方法”、“洋葱表皮细胞制作方法”的视频,上课放给学生看,效果很好。


      这位老师是一位特别优秀和敬业的老师,经常看到他在群里给大家发的科学教学图片,他带头建立起的种植地、气象站,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两段自己制作的视频资源。身边有这样的老师,是幸运的。看着他,总能影响自己的教学态度。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1#

          今天参加区里一个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会,很受启发。对我周末即将进行的方案设计有很大触动,待周末拿着今天的笔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反思: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机会外出学习是一种幸运。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2#

补记:周末写的方案一稿,今天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感觉脑子一下子清晰了,整顿一下思路,后面几天就为这个忙碌了。


 


2.27教学日志:


      今天查阅了学生的科学记录本,看到课堂上和作业本呈现出两种状况(课堂表现出都明白了,而作业却只有一半的孩子真正明白了)让我惊醒。切勿被表面现象蒙蔽,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作业,通过作业来反馈学生的真实收获,也为自己下一次课做出调整。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3#

补 2.29


     关于流动教材的思考:准备两套书,在实验室上的时候,用按小组成员角色区分的书(书上贴有标签)。在教室上课,用旧的书,上面贴有教室竖着座位的编号。两套书同时候着,以免教室上课将实验室分好的书打乱,同时也起到了防止书被乱写的现象。 反思:将平时的点滴积累在这里,以后看看,这些思考的意义。


     关于课题:写的第一稿方案,内容简单,文字简约。指导老师帮我梳理了几条思路,我却苦于找不到思路,无法下笔。上午两节课坐在电脑前,还是一个字都动不了。反思:还是理论知识太少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4#

     最近我常与中学物理教师交流关于《沉与浮》的教学,中学教师认为我们小学科学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其中关于泡沫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测量,操作上有难度(往下拉时会被绳子挡住呀!尤其是大泡沫塑料块)不知是否受我个人操作水平的影响。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是不是把问题研究的太深了。
TOP
85#

3.4


    在家补习作业《课堂上如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整理3-6年级科学书涉及的内容。2.突然想到这个研究任务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自己又主要教授6年级,索性专注于六年级的科学书来思考。3.课堂上如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我只能想到不能由老师包办替代,老师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后,学生自己用获得的科学结论解释对应的生活中的现象。其他就写不出什么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6#

   认真教学,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下午五一班《浮力》一课,老师包办代替讲解实验,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好的训练。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87#

悠悠又开始活跃起来了,加油!
TOP
88#

踩一脚,3*8节快乐!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9#

谢谢楼上两位朋友的鼓励。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90#

这几天因为课题申报的原因,搁置了。。。


     课题申报《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性评价》。这个题目是我一直在关注的,觉得没有得到好的答案的,所以在校内开始研究。但,科学评价在05年评价比较多,之后就没有看到什么研究了。我是不是走入了一个过时的研究呢?但,我确实没有搜索到好的评价成果。所以,让我前行吧。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