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地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评课专帖(《蜗牛》) [复制链接]

1#

三地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评课专帖(《蜗牛》)

嘉兴、舟山和苏州三地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评课专帖


蜗   牛 


                                   


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   沈国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本节课重点在于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等特点。同时在学生经历的观察中还会发现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教材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以及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它能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学习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谜语导入;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


  1、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带领我们小组到课外去寻找蜗牛、实地观察蜗牛在干什么?看看蜗牛的身体是不是和你画的一样。


2、那我们去实地观察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强调观察要求:


(1)4人小组到达预定的地点寻找到需要观察的蜗牛;


(2)实地观察蜗牛时,不能打扰蜗牛的活动;


(3)静静地、耐心地观察蜗牛一会儿,把你实地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左边方框。


(4)再等待几分钟,观察蜗牛在干什么,不能惊动它。


三、学生户外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观察指导、协调。


 1、教师帮助寻找有困难的小组;


2、协调组长组织有困难的小组开展观察研究;


3、友情提醒个别不能严格遵守常态下观察的活动的小组。


四、交流研究成果。


1、交流汇报,对比前后两次画的蜗牛,引导学生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2、你们小组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在干什么呢?


预设:蜗牛在睡觉;


      蜗牛在吃青菜叶;


      蜗牛在慢慢地爬;


3、师追问:它是怎么爬的?你们看清楚了吗?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4、有的小组没有看清楚,那我们小组有没有办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更清楚看清蜗牛是怎么爬得呢?小组讨论研究方法。


5、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蜗牛的爬行;


师:每个小组选择2种材料进行蜗牛爬行的观察,仔细观察蜗牛的爬行,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新发现。


6、交流发现;


蜗牛的爬行特点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五、课外延伸。(机动)


师:刚才我们在实地观察中,有些小组的同学还看到蜗牛在吃东西,那么你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吗?我们怎么样为蜗牛建造一个家,来饲养蜗牛呢? 


请学生说一说;


试教体会:


一、 设计意图:


执教三年级的《蜗牛》一课,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多年《科学》新课程的实施中,自己唯独没有任教过三年级的科学,今年也不例外,还是执教五、六年级的科学课。而且三年级本学期刚刚接触科学课,在实验常规、科学学习方法等方面才开头,还有很多需要指导与养成的地方。


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内容,主要源于学校有很多的植物、绿地等环境资源,而且科学课堂作为一个探究场所,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所以一直在思考像这样观察类的科学课,我们原生态的教学尝试不知是怎样的一种效果?《昆虫记》成就了法布尔,而法布尔不就是持之以恒地趴在地上观察昆虫、研究昆虫吗?为此,我们觉得我们的科学探究教学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依据探究任务的性质以及资源的利用情况灵活组织探究的形式。


所以,本节课最初的设计上就是设想有一种全新的观察理念——带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蜗牛的特点。学生在近距离实地观察以后,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再交流梳理问题后,选择一、两个在课堂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开展探究,交流新发现。而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课外延伸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学习《蜗牛》第二课时尽量给予解决。这样的设计回归自然,也较好的延续了学生持续地探究小动物的兴趣。


二、 我的体会:


1、开放的科学课堂,为孩子的观察营造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等多方面,它给教师、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应局限在学校课堂内,直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也是实施开放式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在观察蜗牛一课的设计中,把孩子们带到课堂以外,为他们的观察营造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这种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探究的尝试,试教下来感觉学生观察到的蜗牛的特点很自然、很“原生态”!


2、学生野外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兴趣浓厚,但是寻找困难很大。


由于最初的设计是考虑到我们的学校有大量的植物、绿地等资源,而且在9月中旬的雨后,在草地里随处可见蜗牛,所以决定尝试上三年级的《蜗牛》一课。但是在随后的衔接中出现了一点点的问题,需要上课野外观察的地点,青草被锄去,所剩无几;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在区域内放置部分蜗牛。在试教中,学生野外寻找蜗牛,困难很大,花费时间很多,甚至出现了3个小组没有找到蜗牛,为了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观察兴趣与热情,只能临时对于小组的成员做了一定的调整。所以,在校园资源的运用上,可能还需要对于临时的变故作更多的思考和调整。


3、三年级学生的课外组织,观察指导如何把握?


三年级学生在植物单元已经进行过了简单的观察与描述。然课外对于动态的小动物的观察还是刚开始,所以兴奋是难免的。即便是课堂内在学习蜗牛时,孩子们的表现也是及其兴奋的。所以这样的课外观察探究教师如何组织?怎样调控好观察的进程与指导?课堂外的观察以组织为主还是以观察指导为主?还是两者兼重?另外,教师如何在指导中捕捉学生观察探究中的新的问题?……


总之,这样的尝试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如何让开放的课堂为我们的科学探究增色,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个人简介:


沈国萍,1991年参加工作,2002学年起担任常识、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在这个领域中,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曾四次参加南湖区、嘉兴市的课堂教学比赛,获得大市一等奖2次;区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十多次承担面向省、市、区级展示课,其中2007年、2009年代表南湖区参加了嘉兴市小学科学“南湖之春”展示课2 次,是南湖区第六、九批学科教学带头人。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反思、积累,撰写的1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评比中获奖。积极进取,乐于奉献,近8年来辅导学生进70人次获得省市区科技比赛奖项,个人先后被评为南湖区首届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嘉兴市优秀科技辅导教师、浙江省天文优秀指导教师。2010年所带学校海模队、车模队代表嘉兴市首次参与省体育大会比赛,获得海模个人奖项5人次,团体第八名,车模省级铜牌1枚、团体第七名。


专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6 21:45:5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觉得这课中,蜗牛的寻找是个难点,城市里要找到蜗牛太难了,还受到天气的限制。所以需要教师事先侦查校园内的环境,实在没有蜗牛的,得提前准备放些蜗牛在校园里,这样才能让孩子不失望,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TOP
3#

  沈国萍说课

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什么?上下来有什么想法?


我们学校是老校新迁的,考虑到教学中的一些生物内容,平时比较关注校园里的绿地。下雨后有许多蜗牛出来,想到了能不能把这节课放到室外去上。得到了教研员和教师的帮助。设备上有许多老师来支持。


想呈现的:自然环境中的观察、活动、探究体验


画前后两种蜗牛,印象中的和实地观察中的。


三个板块交流:


1实地观察中的交流,学生能讲到什么点就遵从学生;


2。不打扰学生的观察。


3。蜗牛是怎么爬的。


想要渗透的是:可以到室外趴下来观察,也可以在实验室里借助一定的材料来观察。准备了看得清楚的、看不清楚的塑料板等材料,学生受到第一单元的材料影响说到了放大镜。线和木棒本来是想用奖励的形式,后来没有采用,


让孩子清楚:科学的记录,是和美术里面的画画是不一样的


怎样用开放的意识为科学课堂增色,值得大家思考。


蜗牛:在开放的课堂中、在不打扰蜗牛中观察值得研讨。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问:有个学生提到了放大镜、蜗牛在产卵,细节中是怎样思考的?

答:放大镜的使用,后来回避了,主要是预想的是木棒、线、透明的容器,淡化处理了。

卵的问题,确实看到了三颗东西,可能是产卵,没有定下来,是为后面的饲养蜗牛铺垫,今天的饲养蜗牛方法也只是用锦囊的形式出现,是想让孩子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发现。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问:蜗牛一课,放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到室外,想:我们观察的时候是从点到面的,今天的安排,是不是符合常态的规律,可以是请蜗牛、放回蜗牛。看看它的整个环境。如果真爱小动物,是不是要放回去?


 


答:蜗牛原来在的环境后来更改了,只能是追求这样一个环境。蜗牛是放上去。因为一个假期后、学校把杂草除掉了。把蜗牛放回去,是要等下一节,饲养好了放回去的。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评:打扰的程度怎么把握?怎样让学生更有兴趣去研究,有时候讲得多了就会降低兴趣,科学地记录,感觉我们的记录很神圣,其实我们只是记录而已。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问:后面有一个饲养的指导,巧妙地采用了锦囊,里面有什么建议?


答:怎样建造一个环境,探究蜗牛的事物,提醒孩子们做必要的记录。


 


 


问:户外观察回来后,有两个学生提到了眼睛,把蜗牛的触角说成眼睛,老师没有给予一些指导,为什么不用放大镜给学生观察一下蜗牛的眼睛?


答:学生能够认识到哪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没有给予放大镜观察眼睛,是因为如果给了放大镜,孩子的兴趣全部在重新观察上,还是没有观察到眼睛。所以没有抓住这个点。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喻伯军老师评《蜗牛》一课

l         室外观察的研究课,很有新意;


l         从原有的学生的概念出发,经过观察探索,纠正错误的地方,发展新的认识。


l         对科学上的观察记录(图画)与一般的画图相区别


l         适合三年级的一些方法(锦囊)


我的建议:


l         室外观察的困难与对策(目标、时间、组织),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l         根据学生的心理,调整室内观察与回报的环节,建议:回教室后,继续观察蜗牛的触角和眼睛,顺便观察蜗牛的运动、然后汇报

即使抓住课堂中生成的细节(蜗牛产卵)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