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省优质课评课专贴]金华胡向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复制链接]

1#

[省优质课评课专贴]金华胡向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浙江省2007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课堂实录——《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时间:2007.04.19
                        

时间:2007.04.19
                

地点:浙江衢州
            

教材:教科版五下《科学》

执教:金华市东苑小学   胡向科


            

学习者:衢州师范第二附小55)班
            

整理:杭州市闻涛小学  钱军红
        

师:同学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充满了生机,也同样危机四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草原世界。(播放录像:草原上的几种生物,及动物吃食、捕食现象。约4分钟)

师:大家看的很认真,在刚才的录像中,大家看到了哪些生物?

1:狼、兔子、狐狸、鹰、雪雁。

2:羊、鹿。

(师在黑板上贴上写有这几种生物名称的卡片,并排成一列。)

师:还有覆盖整个草原的······

生:草。

师: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被吃掉或吃别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板书课题)。

师请生拿出记录单,写一写,画一画:这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学生写、画,师巡视,催促学生。

师:好了吗?没好的先听一下。

请一生上台来说。

1:兔吃草,狼吃兔······

2:兔吃草,狐狸吃兔······(师:你这个横线代表什么?生:吃)

3(展示自己的文字记录):狼吃兔,吃草。(师:有问题了吧,少写了个兔)

4展示自己文字和箭头结合的记录。

师:还有不同的吗?没有了吧,现在基本上有2种方式:用文字,或文字加箭头。2种都可以表示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不过,老师想,哪种方式更好些呢?

1:用文字加箭头,更明确些。

2:更省力些,不用写“吃”。

3:简洁些。

师:确实文字加箭头更好些。

师把黑板上的生物分成2行,请生来用箭头表示它们间的食物关系(提醒学生箭头指向谁表示被谁吃)

一生上来画,两生补充。

师:还有吗?(生无语)还有雪雁也被鹰吃。还有意见吗?

1:鹿那么大,鹰抓不动的。

师:有道理吗?(生:有)鹰很聪明,它抓什么鹿?小鹿。

2:有些鹿半死了或烂了,鹰会吃。

师:有种鹰叫秃鹫,就吃腐食。

3:我认为鹰可以吃鹿的,它有锋利的爪子,可以先杀死鹿再慢慢品尝。

师:鹰可以抓小鹿。看这幅图(指黑板),像什么?

生:网。

师:取个名吧。

生:食物网,食物链。

师:哪个更准确?

生:食物网。

课件显示“鹰——兔——草”,这叫什么?

生:食物链。(师补充叙述食物链的概念并叙述生产者的概念——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及消费者的概念——自己不能制造食物,吃别的生物的生物。)

师(指课件):这里谁是消费者,谁是生产者?

生:草是生产者,鹰是消费者。(兔子:有的学生说是生产者,有的说是消费者)

师:讨论一下兔子是什么。

生: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因为它又吃草又被鹰吃。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师:来看看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又叙述了一遍2者的概念)。兔子的食物是自己生产的吗?(生:是,不是)是吗?(生齐:不是)所以是······(生:消费者)

师:找出上面的生物中的食物链。

1:草——羊——狼

2:草——兔——狐狸

3:草——雪雁——鹰

4:草——雪雁——狐狸

5:草——兔——鹰

6:草——鹿——狐狸

7:草——鹿——鹰

师:看看这整张食物网和一条条食物链有何不同?

生:食物网有一条条食物链组成。

师:这只是草原上这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自然界有更多的食物链。这是一位同学考察水田发现的生物,找找它们间的食物关系。

生小组讨论。

师:以食物链方式汇报,你说我画。

生:水稻——鼠——蛇

水稻——鼠——猫头鹰

水稻——蝗虫——麻雀——鹰

水草——鱼——蛇(师:我们这儿画的是陆蛇,如果有水蛇,也会吃鱼的)

水草——虾——鱼——白鹭

蛙——蛇(师:其实大多数食物链都以生产者开始,消费者结束,请补充完整。生:蛇——鹰。师:没听清我说的-又说了一遍。生改过了:水稻——蝗虫——青蛙——蛇——鹰)

水草——虾——白鹭——鹰

······

水稻——蝗虫——青蛙——猫头鹰(师:有意见吗?生:猫头鹰不吃青蛙的,生改过)

师:来衢州前,我对衢州了解了不少,衢州山好水好,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图片(播放图片)。

回去做个作业:1、调查衢州水域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访问爷爷奶奶,以前这片地域中的生物,与现在有何不同,试着分析原因。

 

下课。

 

(根据本人听课笔录整理,未经执教者审查)

分享 转发
TOP
2#

现场手机短讯点评:

13567072610:什么是“自己生产食物”需要教师帮助,教师不加以说明,学生还是不明白。

TOP
3#

评课前先从资料里截取一部分和本节课有关的一些表述比较完整严谨的概念:

68.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成分

①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C、N、CO2、O2、Ca、P、K等),联系生物与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②生产者:即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和光合藻类。

③消费者:即异养生物,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典型的消费者有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或顶极食肉动物。

④分解者:也是异养生物,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能量,作用与生产者相反。分解者有细菌、真菌、蚯蚓、螨等无脊椎动物。

69.什么是食物链?

答:植物所固定的能理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

70.什么是食物网?

答: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食物链之间彼此交错连结而形成网状结构,这一结构就叫做食物网。

    胡老师是位非常机灵,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的老师,应该说上这堂课,他在教学设计中,有自己新的想法和创意,打破了我们先前从食物链到食物网的教学思路。但是从整单元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我个人觉得胡老师的这一设计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的。我们知道,这一课的前面是讲蔷薇花丛周围的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为研究者一课是打下了一定的铺垫,而胡老师在这一课设计的开始环节,就引入了草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生活场景,这种场景又是我们浙江的小孩子生活经验中缺乏甚至是陌生的,要他们完全就凭一段录象里看到的,听到的来交流,这是“纸上谈兵”的表现,学生没有深切的感受到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讲到后来真的是能吃和被吃的都讲了,有意义吗?那还不如直接从上节课的复习引入,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过的我们周围的蔷薇花丛(其他花丛也可以)有哪些生物,非生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教师就直接讲解“食物链”的明确概念。既而教师可以提供水田或草原,或小河中的生物群落,让他们找找、画画、说说、议议生物群落中的食物链关系,然后把这么多的关系交错板书,让学生观察得出“食物链之间彼此交错连结而形成网状结构,我们把它叫做食物网。”

我个人认为这样从以前研究的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一条条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可能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会更适合与小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

其中有一点挺好,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法记录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交流后,教师小结,得出比较科学的记录方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