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课堂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复制链接]

1#

科学课堂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科学课堂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蒋亚明(马) 19:55:41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估计大家对提问并不陌生,也认识了提问对于做教师的重要性。不同的学科教师也着不同、雷同或相同的提问经历。记得在我们骨干班开班仪式上,糜老师的话讲到:在用上《提问本》后,孩子从不提问到提一些问题,从无厘头的提问到有价值的提问。一本的本子(提问的形式一变),竟会有如此功效……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当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有了敏锐性的把握,那我想学生的主动提问和有效提问也会很好激发学生思维。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科学课堂教师如何有效提问”,主要是在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提一些价值不大或无关的问题。
        
(例《油菜花开》老师问: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学生答:镊子要消消毒。(教师提问的目的是镊子怎么拿好?))现在大家看看还有哪些是教师的不当提问?

 

蒋亚明(马) 19:56:00

现在大家看看还有哪些是教师的不当提问?

朱晓清(庆云) 19:56:25

<种子>一课,有三个核心问题:种子里面是怎样的?怎么播种?怎么观察?

陈红初(祝场) 19:57:36

提问不能离题遥远,那会导致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朱俊杰(辛江) 19:57:38

老问“是不是这样”、“对不对”啊~~~也要少出现

蒋亚明(马) 19:57:52

关于教材处理中的核心问题,我们等等讨论

顾建锋(许巷) 19:58:07

周老师把施老师的课上的提的问题罗列一下
        
我们看看
            

周海飞 19:58:35

他在,请他自己说吧

陈红初(祝场) 19:58:38

同样一个问题放在后面和前面效果也不一样

蒋亚明(马) 20:00:05

现在大家看看还有哪些是教师的不当提问?还有顶的吗??

顾建锋(许巷) 20:00:28

陈红初(祝场)(515059774) 19:58:38

同样一个问题放在后面和前面效果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提问的时机要适当
        
我赞成

陈红初(祝场) 20:00:56

我今天把统计早餐的食物种类这一问题放在前面,想让学生带着问题统计,以便方向更明确,但学生对清明圆子好像似而不见。施卫的问题在后面,好像效果就是不一样?

陈红初(祝场) 20:01:37

我是有感于今天课的这个问题,想到了这个问题

蒋亚明(马) 20:01:41

提问时机不当

陈红初(祝场) 20:01:50

陈红初(祝场) 20:02:26

也应该是课堂的把握能力还欠火候吧

蒋亚明(马) 20:03:04

其实,我们的提问是否能从  教材  学生   教师  这三方面考虑

朱晓清(庆云) 20:03:41

对低年级来说,好象问题不能太开放,否则他们会乱说?

施卫(斜) 20:03:48

关键
        
还是指向性和目的性

陈红初(祝场) 20:03:54

不给学生思考时间的提问  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沈永明(沈士) 20:04:33

可能太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自己的预设

蒋亚明(马) 20:04:33

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大家看一下从教材这样入手行吗?

陈红初(祝场) 20:04:34

有时问题还得细化一点,好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

顾建锋(许巷) 20:04:38

就教材而言
        
我认为科学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蒋亚明(马) 20:05:00

选用教材现存材料提问是指依托教科书原本内容进行提问。

1  将教材中的插图转化为感官语言,提出直观性问题。

2  将教材中的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提出指向性问题。

3  教材中的提示语转化为探究性语言,提出启发性问题。

 

朱晓清(庆云) 20:05:30

很好

朱俊杰(辛江) 20:06:02

其实现在教材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我们很多时候都忽视了

顾建锋(许巷) 20:06:02

教材上的有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核心问题

周海飞 20:06:10

那从学生方面考虑呢

陈红初(祝场) 20:07:00

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

二、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

三、在教学难点处的提问

周海飞 20:07:06

其实现在教材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我们很多时候都忽视了   今天的课我们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朱俊杰(辛江) 20:07:13

教材中的很多问题可以引领老师和学生一步步去思考

朱晓清(庆云) 20:07:57

有时教师得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想想该怎么学

管建林 20:07:58

基于教材的提问,如亚明所说,是组织活动的提问,基于学生的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问

蒋亚明(马) 20:08:21

顾建锋(许巷)(524681881) 20:06:02

教材上的有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核心问题

 

 

能不能具体说说

朱俊杰(辛江) 20:08:32

对,其实我们对教材的研究真得很值得思考

沈千 20:08:39

周舟是海荣吗?

管建林 20:08:59

教科版教材编排中,有些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对话来呈现的

周海飞 20:08:59

打开书本看看就清楚了

陈红初(祝场) 20:09:16

除了这些核心的问题,还需要关注课堂的生成,适当地追问

周海飞 20:09:26

追问

陈红初(祝场) 20:09:33

但这太难了

顾建锋(许巷) 20:10:09

我今天的课上有这样一问题
        
如果回收利用花的钱更多,那就不值得了? 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蒋亚明(马) 20:10:15

我们能否具体谈谈教材给出的核心问题

管建林 20:10:32

如四年级一天的食物中,有“怎样记录”、“炒三丝算几种食物?”等,就是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蒋亚明(马) 20:10:44

支持

周海飞 20:11:02

教材上会用不同形式提出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说都是核心问题吧

朱俊杰(辛江) 20:11:15

五年级“用水测量时间”书上就提出了“要是水一滴滴往下漏会怎样”~~~这点就是给学生的提示

施卫(斜) 20:11:15

教材往往是有几个核心问题或活动组成,教师的作用就是围绕这几个问题设计的来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辅助性问题,

沈浩东(庙) 20:11:30

通常是很明显的地方

管建林 20:11:42

四年级一天的食物中,有一个核心问题,活动二中,出现“这么多食物,我们怎样进行分类?”

顾建锋(许巷) 20:12:01

但我困惑
        
在试教时学生都一边倒
        
学生都说要回收
        
所以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处理?求教

蒋亚明(马) 20:12:12

五年级“用水测量时间”书上就提出了“要是水一滴滴往下漏会怎样”~~~这点就是给学生的提示

 

启发性提问,向这样的还有吗??

沈浩东(庙) 20:12:25

教师的提问有技巧

施卫(斜) 20:12:28

辅助性问题设计的好,就能解决好核心问题

周海飞 20:12:32

纠正自己的说法:有些是难点处的提问

朱俊杰(辛江) 20:12:41

如“流水和时间有哪些相似的特点”就是今天课的核心问题

沈浩东(庙) 20:12:48

要有铺垫

顾建锋(许巷) 20:13:12

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问题不宜过大,要求要明确,并能在设计时注意梯度

管建林 20:13:13

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核心问题时,需要铺垫

沈浩东(庙) 20:13:28

对啊

沈浩东(庙) 20:13:58

楼梯式的问题

沈浩东(庙) 20:14:11

学生就能平步青云

陈红初(祝场) 20:14:17

楼梯式   

陈红初(祝场) 20:14:24

有意思

钱塘北居者 20:14:32

不好意思,来晚了

朱俊杰(辛江) 20:14:40

教材上很多的~~~我在思考现在我们有时提问的难度是不是高了点,而且没有找好一个如果答不上来的平台

施卫(斜) 20:15:03

知识点转换时过度性的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

蒋亚明(马) 20:15:04

应该是常说的梯度和摘桃字

钱塘北居者 20:15:11

我认为,核心问题就是驱动性的问题

施卫(斜) 20:15:41

我不同意

钱塘北居者 20:15:49

说说看

周海飞 20:16:11

讨论下个问题吧

20:16:12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要有几个不同的学案,对吗?

蒋亚明(马) 20:16:16

朱俊杰(辛江)(724659695) 20:14:40

教材上很多的~~~我在思考现在我们有时提问的难度是不是高了点,而且没有找好一个如果答不上来的平台

 

你考虑了教材的目标定位与学生的实际

朱俊杰(辛江) 20:16:28

种子变成芽,有幅图就是提醒学生用放大镜观察

顾建锋(许巷) 20:16:30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要对核心问题进行处理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所以学生的"既知"是我们一要把握

钱塘北居者 20:16:44

像今天五年级的课,流水和时间有哪些相似的特点就是很好的例子

朱晓清(庆云) 20:16:48

兰本达教授上蜗牛没有一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再交流,我们中国的教材干吗有那么多问题

施卫(斜) 20:17:38

核心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解决的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的好才具有驱动性

沈浩东(庙) 20:17:39

国情不同

朱晓清(庆云) 20:17:42

好象扶得太牢了

朱俊杰(辛江) 20:17:54

那我想外国的很多教材都是探究,最后也是解决问题

陈红初(祝场) 20:17:56

而我们就为这些问题犯愁

朱晓清(庆云) 20:18:33

所以中国没有诺贝尔

管建林 20:18:40

国外有很多课是先动手,再研讨

钱塘北居者 20:18:43

今天的课,核心问题和驱动性的问题应该是等同的吧

顾建锋(许巷) 20:18:44

国外的教材感觉更具有开放性
            

周海飞 20:18:50

中国的教师知识多。

沈浩东(庙) 20:19:17

我认为科学课上也可以有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课外进一步探究

周海飞 20:19:24

不谈这个,跟他们还不能比,先搞好眼前的吧,唉

愉快的蝴蝶 20:19:39

教师的提问要和出示的材料配合好,就是时机要把握好

沈浩东(庙) 20:19:53

同意

朱俊杰(辛江) 20:19:57

我想是现在的学生无法自己去发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施卫(斜) 20:19:59

国内的教材没有这么开放,都上不好
            

 

五水 20:20:18

不过开放了,更难上

蒋亚明(马) 20:20:18

对我们再回头,看看教材对我们提问的要点

沈浩东(庙) 20:20:28

那就要教师问题引导啊

愉快的蝴蝶 20:20:30

学生能发现问题,关键在看感不感兴趣

沈千(谈) 20:20:32

中国的孩子其实从很爱提问的,愈大问题愈少,都是让我们老师给扼杀了,所以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提问的艺术

陈红初(祝场) 20:20:47

那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首要应该注意点什么

沈浩东(庙) 20:21:10

要照顾到学生

20:21:24

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施卫(斜) 20:21:43

驱动性问题是你教师设计的,而核心问题书上已有的

 

朱俊杰(辛江) 20:21:45

教师要明确提这个问题的目的

朱晓清(庆云) 20:21:48

创设有效的情景特别重要

愉快的蝴蝶 20:21:50

我觉得首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

蒋亚明(马) 20:22:06

我们换该方面,说说注重“以生为本”理念,把握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提问。

愉快的蝴蝶 20:22:20

同意

20:22:25

教师的提问要明确\具体

沈浩东(庙) 20:22:29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施卫(斜) 20:22:33

但往往设计的不够驱动

愉快的蝴蝶 20:22:49

我们的提问常常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进行

朱俊杰(辛江) 20:22:59

其实现在很多内容学生真得不太感兴趣,要老师引导

 

五水 20:23:00

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先想想,学生会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蒋亚明(马) 20:23:10

除了兴趣还有呢
            

钱塘北居者 20:23:19

有时候我们在为教教材而设计问题

陈红初(祝场) 20:23:24

愉快的蝴蝶(283583170) 20:22:49

我们的提问常常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进行

沈浩东(庙) 20:23:28

问题抛出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20:23:29

我觉得有些内容本身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实际脱离了

朱俊杰(辛江) 20:23:30

学生能不能解答

顾建锋(许巷) 20:23:36

要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
            

蒋亚明(马) 20:23:51

注重“以生为本”理念,把握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提问。

精彩,关注了学生的元认知

朱俊杰(辛江) 20:23:51

或能不能想办法解答

 

陈红初(祝场) 20:24:04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的确是比较少的考虑学生会怎么思考,会出现什么问题

朱晓清(庆云) 20:24:21

想想是我们自己该怎么答

施卫(斜) 20:24:34

要注意思维上的前后传承

相云(长) 20:24:45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

余正强(钱) 20:24:46

说说简单,但我们做起来却很难,能不能结合例子来谈

余正强(钱) 20:25:09

,错了,袁花的

陈红初(祝场) 20:25:10

首先要脱离参考书来回答一下书上的核心问题

蒋亚明(马) 20:25:12

用什么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呢,谁有办法

朱俊杰(辛江) 20:25:18

其实有些我们看看很简单,但学生~~~好的还行,中下就困难了

愉快的蝴蝶 20:25:20

平时我们都只是考虑怎样去完成教学任务

周海飞 20:25:40

课前谈话

沈浩东(庙) 20:25:42

其实书上有些问题老师不看教案也很难回答全面

蒋亚明(马) 20:25:51

脱离参考书

 

还是回避好!!!

余正强(钱) 20:26:02

那不行的

相云(长) 20:26:05

平时上课我觉得也可以适当调查

朱晓清(庆云) 20:26:17

提一个问题就知道学生的水平

陈红初(祝) 20:26:29

那样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

蒋亚明(马) 20:27:03

还有更方便的办法吗
            

沈永明(沈士) 20:27:10

脱离参考书
        
不同意!

周海飞 20:27:36

课前几分钟与学生的谈话是个机会

朱晓清(庆云) 20:27:40

拿一样东西看他们的反映

蒋亚明(马) 20:27:45

只能发现一点问题,主要发现的知识体系不完整

五水 20:28:07

同意

愉快的蝴蝶 20:28:07

尽量让自己溶入到学生中,靠近学生,了解学生,平时多和学生接触,对上课很有好处

陈红初(祝) 20:28:16

不是脱离参考书,而是先离开参考书自己去体会一下,琢磨一下,我觉得有这个必要

沈千(谈) 20:28:32

我觉得科学课堂上的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蒋亚明(马) 20:28:33

支持

相云(长) 20:28:52

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

朱俊杰(辛江) 20:28:54

在课堂上向钱老师讲的帮助卡片~~~

朱晓清(庆云) 20:29:05

把自己当做学生先学一遍

相云(长) 20:29:09

这是一个好办法

陈红初(祝) 20:29:13

尽量让自己溶入到学生中,靠近学生,了解学生,那就应该先以学生的身份去解读教材,学生何来的参考书

周海飞 20:29:26

借班上课呢

朱晓清(庆云) 20:29:37

有道理

沈永明(沈士) 20:29:37

糜老师的方法,那他们提问题,可能是个好方法!

蒋亚明(马) 20:29:49

支持

沈千(谈) 20:29:57

自己要站在孩子立场,用孩子们的眼光云看事物,提 问题

蒋亚明(马) 20:30:05

提问形式的改变,!!

相云(长) 20:30:07

多预设

周海飞 20:30:20

糜老师很有远见

沈浩东(庙) 20:30:46

经验啊

朱俊杰(辛江) 20:30:53

课前给自己设几个坎,找好台阶

 

施卫(斜) 20:31:16

问题的切入点很关键

陈红初(祝) 20:31:16

什么意思

朱俊杰(辛江) 20:31:20

如果答不上,怎么办

张水强(许村) 20:31:25

课堂上,学生认知水平不一,我觉得提问只能考虑到大多数,其余的只能另想途径.

陈红初(祝) 20:31:28

有道理

相云(长) 20:31:34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想好该怎么办

阿米 20:31:40

大家好

蒋亚明(马) 20:31:44

面向全体学生,须适度提问

管建林 20:31:44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是有效的

阿米 20:31:53

迟到了

蒋亚明(马) 20:31:57

具体看个事例:::

沈永明(沈士) 20:32:06

,等这个呢

朱俊杰(辛江) 20:32:12

可是现在学生差异很大啊

蒋亚明(马) 20:32:15

例如:有教师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教师提出“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讨论后学生得出,搅拌和加热,但是比较难得出“碾碎”,教师可以在演示一块方糖放入杯中,逐渐提出一个个铺垫问题“方糖能马上溶解完吗”-“不能”,“仔细观察,方糖是怎样溶解的”-“一点一点慢慢溶解的”,“是先里面溶解还是先外面溶解”-“外面一点点先溶解”,教师演示用一根筷子搅拌,然后提出:“搅拌以后方糖是一点点掉下来再溶解”,“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整块方糖溶解加快呢?”逐渐让学生得出碾碎(切碎)可以加快溶解。

阿米 20:32:22

是这样

周海飞 20:32:31

再大也只能这样

顾建锋(许巷) 20:32:34

所以要备学情啊
            

五水
            20:33:03

但问题是现在学生的认知是参差不齐的

相云(长) 20:33:04

如果在自己班上课,是否也考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

施卫(斜) 20:33:19

学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有问题

朱俊杰(辛江) 20:33:21

怎么提啊

周海飞 20:33:36

学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有问题 

许锋(袁) 20:33:44

学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有问题 

沈浩东(庙) 20:33:50

这个事例直观学生能回答,不直观的呢

蒋亚明(马) 20:34:09

施卫(斜)(283047630) 20:33:19

学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有问题

???

 

蒋亚明(马) 20:34:22

大家讨论一下

施卫(斜) 20:34:24

五水 20:34:25

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

许锋(袁) 20:34:36

问题设计的肯定是有问题的

朱俊杰(辛江) 20:34:39

如果少部分答不上来呢?

陈红初(祝) 20:34:45

也就是这个问题太广了

五水 20:34:53

正常

相云(长) 20:34:56

这正常

愉快的蝴蝶 20:35:02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答得上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好问题

沉浮于世 20:35:05

问题的针对性要强

施卫(斜) 20:35:08

好问题

管建林 20:35:18

老师的提问是在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搭一个脚手架,提问只是手段,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五水 20:35:22

全能回答就不是问题了

许锋(袁) 20:35:30

那就是刚才说的切入点有可能是太大了

沈千(谈) 20:35:32

至少应该是少数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

相云(长) 20:35:32

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管建林 20:35:40

全能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问题

管建林 20:35:50

问题必须有一个的思维跨度

顾建锋(许巷) 20:35:56

问题的涉及面要普遍
        
提的问题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
        
课标明确了这一点

周海飞 20:36:07

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云(长) 20:36:15

对,课堂上手如林,并不一定是好事

蒋亚明(马) 20:36:18

提问只是手段,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用这衡量,支持

沈浩东(庙) 20:36:27

跳一跳摘桃子

陈建刚(盐仓) 20:36:38

能引起矛盾冲突也是好问题

张水强(许村) 20:36:52

鼓励学生澄清最初的回答,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在更高的水平上进
        
行思维。例如,“你能否再重述一遍你的观点?”“你能进一步对你的回答作出解释吗?”“你如何来捍卫你
        
的立场?”鼓励学生澄清、扩展或支持对较高水平问题的最初回答.  我觉得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周海飞 20:36:57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顾建锋(许巷) 20:36:58

提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陈红初(祝) 20:37:10

能引起矛盾冲突也是好问题,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云(长) 20:37:18

最好,这个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

糜建强(石路) 20:37:29

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跨度太大,不利学生提高

朱俊杰(辛江) 20:37:45

难度合适

沈千(谈) 20:37:51

海飞请修改一下自己姓名后面括号中加上学校

糜建强(石路) 20:38:00

学生提的出最好,可事实上教师引的也不少

蒋亚明(马) 20:38:23

大家试试对一下问题情景解决一下看::

 

蒋亚明(马) 20:38:26

《盐与水分离方法》一课中,多数学生认为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后,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也会随水蒸发。但实验中学生发现用酒精灯给蒸发皿里的盐水加热,水蒸发后,底部留下一些白色颗粒,这和他们原先的认识产生了矛盾。有的学生认为白色颗粒就是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有的同学认为这不是食盐而是其他物质。

朱俊杰(辛江) 20:38:27

既有思考的空间,又有发展的余地

施卫(斜) 20:38:33

对,我们的课堂是由问题串联而成的,又有几个问题是有效的呢?但你能把那些所谓的无效问题都去掉吗?

糜建强(石路) 20:38:43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在这样做吗?我觉得自己做的不是很好

相云(长) 20:39:38

我也觉得,很多都是无效的问题

周海飞(湖) 20:39:40

问题的多少应该分一分吧?如核心问题,引导性问题。。。。

糜建强(石路) 20:40:10

对,实际情况不是很乐观

陈建刚(盐仓) 20:40:25

无效问题比较多吧

相云(长) 20:40:33

提问应该少而精,对吗

蒋亚明(马) 20:40:42

《盐与水分离方法》我们一起解决以上事件1

试试

施卫(斜) 20:40:45

所谓无效的问题都是为有效的问题服务的、铺垫的、搭脚手架的。

许锋(袁) 20:40:44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朱俊杰(辛江) 20:40:51

无效的问题有时把学生引到了歧途

沈浩东(庙) 20:40:57

语文课堂上是让学生读读自己提问(发现问题)——再读解决问题

我们有什么办法整合一下

糜建强(石路) 20:41:13

集中主题性的问题,更利学生

糜建强(石路) 20:41:47

跟生活联系最好,我个人认为

相云(长) 20:41:56

跳出科学看科学,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

沈浩东(庙) 20:42:09

周海飞(湖) 20:42:16

生活,我同意,科学来源于生活

陈红初(祝) 20:42:29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大家都认同是无效的问题,那我们的课堂需要一点这样的“问题”么?

沈浩东(庙) 20:42:35

陶行之

周海飞(湖) 20:42:38

又走向生活

糜建强(石路) 20:42:43

平常我们能有意识无意识的看看多学科的杂志、资料什么

施卫(斜) 20:42:51

糜建强(石路) 20:42:55

很佩服的一个人

 

陈红初(祝) 20:43:26

其实这些也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的问题

五水 20:43:46

相云(长) 20:44:12

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能自觉地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看待问题,这是科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朱俊杰(辛江) 20:44:17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纠正不对的“经验”

蒋亚明(马) 20:44:17

我们现在谈的都是怎么来设计问题.

施卫(斜) 20:44:35

科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

陈建刚(盐仓) 20:45:01

教材有几个活动--每个活动抓住一个主问题--从主问题入手细化成问题

朱俊杰(辛江) 20:45:02

有点跑远了

沈浩东(庙) 20:45:05

从生活着手提问

蒋亚明(马) 20:45:07

现在能否,就教学事件,用提问来解决问题:

蒋亚明(马) 20:45:17

蒋亚明(马)(115759128) 20:39:14

《盐与水分离方法》一课中,多数学生认为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后,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也会随水蒸发。但实验中学生发现用酒精灯给蒸发皿里的盐水加热,水蒸发后,底部留下一些白色颗粒,这和他们原先的认识产生了矛盾。有的学生认为白色颗粒就是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有的同学认为这不是食盐而是其他物质。

沈永明(沈士) 20:45:22

可以让学生尝尝!

: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些白色晶体是或不是盐?

蒋亚明(马) 20:45:38

大家试试

 

沈浩东(庙) 20:46:00

不能试

周海飞(湖) 20:46:27

这盐不是食盐吧

沈浩东(庙) 20:46:28

不能尝尝试

顾建锋(许巷) 20:46:31

尝肯定不是最好的  办法
            

沈永明(沈士) 20:46:43

为什么?

蒋亚明(马) 20:46:46

让学生尝尝,不可取!!

朱俊杰(辛江) 20:46:52

可以啊~~~如学生说“水均匀流”~~~师:“有什么办法验证吗?”在实验中比较多

 

蒋亚明(马) 20:47:09

实验原理,有毒怎么办

糜建强(石路) 20:47:15

一般情况下绝对不能,教师知道下未尝不可

朱俊杰(辛江) 20:47:18

对比

管建林 20:47:26

这个案例好啊,大家想想办法

顾建锋(许巷) 20:47:41

学生这样的探究精神要鼓励
        
但不能违背实验原理

沈永明(沈士) 20:47:50

对比,和生活中的食盐是不一样的!

陈建刚(盐仓) 20:47:54

结晶的盐和溶解前的盐好像有很大的差别

朱俊杰(辛江) 20:47:57

哪些盐比一比

周海飞(湖) 20:48:01

是的

陈红初(祝) 20:48:12

怎么比啊

周海飞(湖) 20:48:13

实验前后是不同的

相云(长) 20:48:21

观察食盐和这些白色晶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书上有的

管建林 20:48:22

对啊,亚明说说看,怎么提问?

朱俊杰(辛江) 20:48:35

或再把盐溶解,蒸发,然后比

顾建锋(许巷) 20:48:42

用请水蒸发和盐水蒸发对比

沈浩东(庙) 20:48:45

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些白色晶体是或不是盐?

蒋亚明(马) 20:48:47

这时教师提出“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比一比它们和食盐有哪些异同?”学生通过和食盐颜色、大、形状的比较,通过尝味道、做溶解试验,找到了说明这些白色颗粒是食盐的依据,这种实证意识正是我们科学课需要培养的。

相云(长) 20:49:23

支持

周海飞(湖) 20:49:40

这不就是书上的吗

蒋亚明(马) 20:49:57

大家看一下,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五水 20:50:14

反向思维,可以让学生收集蒸发出来的蒸馏水,验证里面有没有盐的成份,从而说明盐有没有被蒸发掉

朱俊杰(辛江) 20:50:17

其实尝也可以,教师可以提示啊:今天这个物质尝没有问题,试试

管建林 20:50:40

反向思维也好

沈永明(沈士) 20:50:53

同意朱俊杰

 

蒋亚明(马) 20:50:53

五水(171168668) 20:50:14

反向思维,可以让学生收集蒸发出来的蒸馏水,验证里面有没有盐的成份,从而说明盐有没有被蒸发掉

支持

许锋(袁) 20:50:55

没有,就是介绍你们买

陈建刚(盐仓) 20:51:01

朱俊杰(辛江)(724659695) 20:50:17

其实尝也可以,教师可以提示啊:今天这个物质尝没有问题,试试
        
支持

许锋(袁) 20:51:04

我看还是很好的

糜建强(石路) 20:51:09

同意,严谨不代表一成不变

糜建强(石路) 20:51:36

许,你买了,我们都可以看啊

周海飞(湖) 20:51:37

怎么收集,学生能做吗?

蒋亚明(马) 20:51:41

朱俊杰(辛江)(724659695) 20:50:17

其实尝也可以,教师可以提示啊:今天这个物质尝没有问题,试试

老师不能做科学的领袖!!反对做法
            

许锋(袁) 20:51:57

没有,在打算

 

相云(长) 20:52:00

我觉得可行,但是也应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尝,因为盐水里的水分蒸发后,不可能会生成有毒的物质

朱俊杰(辛江) 20:52:10

有时学生的手段是单一的,我们要尽量用他们知道方法

沈永明(沈士) 20:52:38

我觉得让他们知道这是盐再问"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比一比它们和食盐有哪些异同?"更有价值,学生更能体会科学的魅力!

管建林 20:52:42

“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比一比它们和食盐有哪些异同?”这个问题好

朱俊杰(辛江) 20:52:45

科学家当然有更好方法

相云(长) 20:53:24

再把这些白色的晶体溶解试试,再和盐水比较如何

施卫(斜) 20:53:28

可以尝,科学家是要有一点牺牲精神的。

周海飞(湖) 20:53:36

“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比一比它们和食盐有哪些异同?”就是课本上提示的问题

五水 20:53:41

但是蒸发之后留下的食盐,外观上和我们食用的食盐是有差别的

糜建强(石路) 20:53:47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当然前提他们很安全

沈千(谈) 20:53:53

老师应该可以在课前先自己做一遍尝一下味道的

相云(长) 20:54:04

但也不能做无谓的牺牲

沈永明(沈士) 20:54:24

用手指吸一点尝,一点问题也没有!

许锋(袁) 20:54:26

蒸发后的食盐和我们家里的食盐晶体差别还是很大,形状上肯定分不出的

五水 20:54:34

对 

朱俊杰(辛江) 20:54:35

当学生面再做一次蒸发,比颗粒

张水强(许村) 20:54:39

强烈同意  五水(171168668) 20:53:41

但是蒸发之后留下的食盐,外观上和我们食用的食盐是有差别的

沈浩东(庙) 20:54:40

太深奥的化学反应不能讲

陈红初(祝) 20:54:40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会受到尝食盐的影响

五水 20:54:41

一个很细,

陈建刚(盐仓) 20:56:49

你们在上课时不让学生尝,肯定有学生在偷尝

五水 20:56:59

很细的晶体

周海飞(湖) 20:56:59

不是

五水 20:57:01

糜建强(石路) 20:57:03

哈哈,事实!!

周海飞(湖) 20:57:08

不像

相云(长) 20:57:08

也有一些组溶解时用的是粗盐,蒸发后颗粒也很大,和盐相差不多

许锋(袁) 20:57:24

以后学生分不出结果来,他们都来尝尝,那就麻烦了

周海飞(湖) 20:57:25

怎么会?

朱俊杰(辛江) 20:57:29

是,学生有时会来问我能不能尝

施卫(斜) 20:57:32

你不尝味道,另外的都一样,学生也不
        
一定认为就是食盐。

五水 20:57:42

砒霜怎么办

周海飞(湖) 20:57:43

同意

沈千(谈) 20:57:45

因为学生的经验告诉他:食盐可以尝的

管建林 20:57:58

对啊

蒋亚明(马) 20:58:08

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到实践中去试试.

管建林 20:58:09

这个实验开始时明确是水和盐

沈浩东(庙) 20:58:14

问题是没有确定是

朱俊杰(辛江) 20:58:27

其实学生知道这是盐

糜建强(石路) 20:58:37

限定在课堂之内,可以

 

五水 20:58:38

但问题是学生认识盐是蒸发掉了

相云(长) 20:58:37

所以说也要让学生思考,有一定的把握才去尝

五水 20:58:46

管建林 20:58:47

时间差不多,亚明准备结发言吧

五水 20:58:48

沈浩东(庙) 20:58:56

起反映了啊

许锋(袁) 20:58:58

盐也有工业用盐的,麻烦了

管建林 20:59:27

今天的讨论记录要整理一下,再挂到浙江学科学网的论坛上,用实名可能也有麻烦

施卫(斜) 20:59:41

盐水中能烧出砒霜来?真能烧出倒好了。

相云(长) 20:59:46

清水蒸发后是否也有一些脏的东西

周海飞(湖) 20:59:52

是的

糜建强(石路) 20:59:53

最好换掉名

五水 20:59:59

这是一个比方,不是事实

朱俊杰(辛江) 21:00:01

有的

管建林 21:00:01

应该有,但不会很多

陈红初(祝) 21:00:03

施卫(斜)(283047630) 20:59:41

盐水中能烧出砒霜来?真能烧出倒好了。
            

周海飞(湖) 21:00:06

所以我不同意用清水比较

许锋(袁) 21:00:08

同意

糜建强(石路) 21:00:28

我也觉得太心了

周海飞(湖) 21:00:29

还是换回网名吧

相云(长) 21:00:36

我也不同意,我觉得反向思维,再溶解比较好

蒋亚明(马) 21:01:11

今天谢谢兄弟姐妹的支持,我看以后我们就用"案例"进行研讨,这样的效果更好.

 

分享 转发
TOP
2#

海宁老师的研究精神很好,这样的讨论形式很好,活动需要有人组织,这样我们的老师提高得会更快。支持一下!
TOP
3#

感谢提供的资料,我好好学习学习。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4#

最好能进行整理。

便于广大教师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