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文]把握教学节奏 构建和谐课堂 [复制链接]

1#

[论文]把握教学节奏 构建和谐课堂

把握教学节奏   构建和谐课堂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建秋

http://blog.kxsy.net/user1/5/archives/2007/5803.asp

[摘要]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来有效地调控、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该如何处理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

[关键词]教学节奏  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语言  和谐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等现象。教学作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概要地说,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

不同的教学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节奏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对教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在教学《桔子》一课时,有效地把握了教学节奏,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而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四十分钟都是一板一眼、四平八稳、慢条斯理的舒缓气氛,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无精打采;也有的老师整节课激情洋溢、精神振奋,学生却因过度疲劳而思维受抑制,这些行为都造成课堂教学节奏失调或缺乏课堂教学节奏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教师的讲解、提问的设置、学生的活动、内容的安排、进程的快慢等都要把握好节奏:或委婉细腻,如微微行云;或慷慨激昂,似疾风骤雨;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宜整则整,宜散则散;应讲则讲,应练则练;适严则严,适宽则宽;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从而使课堂教学难易有序、张弛有度、错落有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来有效地调控、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呢?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方式——动静结合、穿插得体

动与静是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比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激烈讨论等,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大脑思维保持求知的高度兴奋状态。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和深入思考等,它是学生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知识印象和知识网络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有效性和长效性的过程。

传统教学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为此,当今的小学科学课堂频频采用比赛、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结果许多科学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实际上因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教学琐碎零乱和无度无序的失控状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难以条理化地掌握知识,其良好的科学素养也难以形成。

因此,教师要巧妙安排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的卫星——月球》,我就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主要流程如下:

1、自由发表、揭示课题——(动)

2、观看课件、初步感知——(静)

3、交流感受、搜集资料——(动)

4、分类整理、制作卡片——(静)

5、展示评价、课外延伸——(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有关月球的知识,可以是自己的观察发现,也可以是神话传说或相关知识,还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立刻安排交流活动,鼓励踊跃发言,可以相互补充或者激烈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脑,充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获得大量的源信息之后,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选择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通过这一相对静态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由动转为静,学生思维得到了缓冲,从而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了知识,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最后的月球卡展示评价活动,则是在学生大脑渐趋疲惫时及时变换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有老师上了一节《了解空气》。在这节课中,老师忙着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并随时表达对学生的赞赏,整节课教师作用过于强势,从而占据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干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评课时,章鼎儿老师开玩笑说,可不可以尝试教师悠闲地点着一支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无干扰的让学生做实验呢?这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时间和空间,做到动静结合互相兼顾,相信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

二、教学过程——详略得当、疏密有间

课是一个整体,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事先设计好。一节课要富有节奏,须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妥善编排,并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密”,比如基本知识训练,使学生达到娴熟脱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比如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时速度就要慢一点,让学生有深思熟虑和充足探究的时间。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

这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划定了大致区域:课的起始阶段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或用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或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或创设质疑条件,让学生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激起矛盾,造成质疑、辨疑、解疑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到学生注意力已集中,学习积极性有所调动之后,就进入主动探究阶段,通常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为积极。至于下课前几分钟,可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加深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下面我就以我上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框架结构》为例来说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设计依据

认识框架式结构

1、简单介绍艾裴尔铁塔的故事。

2、交流生活中所见到框架式结构的建筑或物体。

3、讨论概括框架式结构的特点。

6分钟

用故事作引子导入新课,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简单框架,

加固立方体框架

1、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2、掌握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

3、各小组课堂展示,交流经验。

30分钟

这时候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安排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探究。

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说说本节课学习收获。

2、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各种框架并展开研究。

4分钟

注意力逐渐趋于衰退,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发生转移。安排评价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子中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部分,这个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在五年级数学课已有所涉及,于是我有意识加快教学节奏,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方式,让学生迅速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特点。而在后面的“加固立方体框架”环节,我放慢教学节奏,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设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提供材料动手操作,并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上台展示并交流经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高潮,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到总结拓展阶段,设计了个寻找生活中各种框架并展开研究的尾声,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当然,课不可能有死的程式,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学生情况、教学风格,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但不管如何,课要上得有板有眼,有起有伏,一气呵成,就要求教师在内容安排上详略得当,节奏处理上疏密有间,并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网络研修班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有老师上《热胀冷缩》一课时安排了许多活动,先是学生自选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热胀冷缩,再是教师演示矿泉水瓶变扁和喷泉实验,然后又让学生做空气热胀冷缩实验,接着教师做小球过铁圈来演示固体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装自行车气门芯。结果几个实验教师或学生浅尝辄止,还未等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活动已匆匆结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详略得当,安排过多的活动内容导致主次不明,从而无法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

三、教学语言——抑扬顿挫、适当得体

教学语言的节奏调控,必须适当得体,达到师生语言、心灵、思维相通,和谐自然的境界。具体的说,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快慢得当,疏密交织,有张有弛,声调起伏跌宕,使之风趣幽默,浑然一体且有序。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一贯低沉和冗长,有的则一贯地高昂和短促,孰不知长时间的单一语言往往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容易造成精神疲劳,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相反,如能适当变换语音、语调、语速,会令学生处于惊奇、兴奋状态,注意力就会始终跟着教师走。

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定义、概念速度要匀要慢,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快要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具体到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

课堂的展开和推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在许多精彩的课堂教学中,简洁明了的导入语,天衣无缝的过渡语,恰到好处的提问语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等交错出现,从而显示出不同层次的语言节奏。如上《马铃薯是沉还是浮》一课,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同学们,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当教师演示的结果跟学生猜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马铃薯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而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刚才大家证明了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那么你能确定老师这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一定是盐水吗?这样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沉浮奥秘的求知欲望。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存在于每一课时自始至终的变化中,体现出一种流动美。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综合考虑巧妙安排,让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从而构成了小学科学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在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次论文的主题选的不是很好,感觉写的内容比较空洞,所阐述的观点价值不是很大。希望各位朋友给予批评和帮助:)
TOP
3#

还好。

是这次的评比论文吗?

TOP
4#

是啊,兄弟的论文呢?嘻嘻,也弄出来看看?
TOP
5#

还不到时候啊!
TOP
6#

个人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大概兔子没有把你的文章全部帖上来,是吗?

建议文章的三点前加一点,三点后再加一点!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7#

和谐课堂的含义是什么?把握课堂节奏,就能构建和谐课堂了吗?本文的题目太大了。
TOP
8#

以下是引用水清浅在2007-4-8 19:27:00的发言:

个人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大概兔子没有把你的文章全部帖上来,是吗?

建议文章的三点前加一点,三点后再加一点!

晕,这次我没有保留,全部弄上了,估计是确实写的不好,不入兄弟法眼,呜乎哀哉!
TOP
9#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07-4-8 22:01:24的发言:
和谐课堂的含义是什么?把握课堂节奏,就能构建和谐课堂了吗?本文的题目太大了。

是啊,这次主题选的不好,大而且空,当时选的时候没有觉得,反而觉得这几个词语很是时髦,到后来落笔的时候,才发现很难深入进行阐述,只能在表面是说些比较空洞的话。

当然,如果万一这篇文章能上送,我想还是可以对喻老师的问题作个答复的:和谐课堂的定义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当然真正要做到就很难拉。至于把握课堂节奏,确实可以促进教与学两者的协调和发展,也就是向和谐课堂迈进。但不是说只要节奏控制好了课堂就是和谐了,所以喻老师的第二个问题应该是理解错误,嘻嘻:)

TOP
10#

倒是让兔子兄见笑了,其实我也觉得你的选题大了些,和谐的课堂是一种目标,或是一种境界,不应该就是你所说的仅仅是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吧,还有很多。比如教学内容(增减有度)、教学时间(快慢有序)等。呵呵,想到就写了,请兔子指正!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