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课随感 [复制链接]

1#

听课随感

 

  整理电脑资料,翻出了几份听课笔记,拿出来晒晒!


 


条理有序·实践动手·辨析检验


——高桥小学听课有感


萧山区朝晖小学 楼 客


今天有幸充当了翎燕工程的插班生。上午没有课,而教学活动就在附近的高桥小学举行,因此上午特向学校教导处请假,骑车到高桥小学聆听了郭杰、何东老师的课。此次倒圆了两个愿。上次郭杰老师义桥上课,本就想去取经,但未成行,今天一偿所愿。二来,终于相识了长者同乡俞华忠老师(老师真是认真,何东老师上好课,两人就端坐在一起商讨。间隙意外捕捉的镜头)遗憾的是没能听到下午同学桥梁的课。


·条理有序


条理有序不但要体现在科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串联,讲得法,讲有序,易让学生吸收消化。今天郭杰老师和何东老师在这一方面甚人称道学习。


郭杰老师:观察小电珠——观察电池——观察导线——接亮小电珠——辨析电路——用电安全提醒。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更有一说是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连接。比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力小电珠、电池之后引出导线。教师用如此精妙的语言连接的:小电珠(灯泡)有两个连接点,电池有正负两极,用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小电珠亮起来呢?(导线)。再细化看郭杰老师每个教学环节也同样条理有序。如引导学生观察小电珠时。先观察,接着画一画、看一看、问一问。这让人想起邵亚飞老师执教《点亮更多小电珠》的教学风采,细腻、深入而绝非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何东老师:让人佩服,四年级的课三年级上,不简单。而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变脸,学习了。这堂课教学内容同样条理有序。从听声取物游戏导入到说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接着是声音各种分类,最后的过三关(探究认识:声音的强弱、远近、高低之分)。教学主线在教师风趣幽默的言语引领下清晰了然。


·辨析生成


   好的课堂,必然有学生思维的深度,科学课堂这一点尤其重要。今天两位老师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示范。比如郭杰老师教学中的辨一辩小电珠会亮吗的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考量。再如,上边的连接点可以随意接,下边的连接点可以随意接吗?记课堂最后的课后的思考都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考量。何东老师引领学生对各种声音的分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深思维。还有教学中辨析何谓声音何为强,何为弱,学生有很好的思考结果:声音的强弱是比较所得,就一个声音来说,除了我们跟以往生活经验的对比外,无谓高低之分。


·几点思考


因为自己四年级的声音单元上过没多久,就这课和何老师做一点交流。何东老师对声音的分类,超越了教材。教材只有高低、强弱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成;人活动的声音、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觉得很在理。自己声音单元教学之后有一点思考:本单元学生容易混淆的科学概念之一就是声音的强弱、高低之说。往往有部分学生辨析不得。有这样的认识倾向:声音强就是声音的高。声音高就是声音的强。他们头脑中有生活经验的描述——声音的响轻之说,没有声音强弱之说。因此让声音的高低强弱的科学概念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第一单元第一堂课很重要。因此,音叉实在是个不得不用的工具,而且后续教学中也同样要用到(振动的次数)。当然木琴的使用,也很科学。适当如果能加一个声音强弱高低的辨析环节,也许更利于学生概念掌握。再有装水杯子敲击的实验引入,似乎有点不妥,除了使后续教学内容提前以外,更重要一点,这一课的音高音低最好要用科学标准的仪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望大家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4 20:22:2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闻堰听课有感


萧山区朝晖小学 楼 


这次的教研活动很特别:科学、语文串联教研活动。自己有幸聆听,收获不少。第一堂课是沈华梁老师科学课《烧不坏的纸船》。这课可以说是老师的独创,因为教材中并没有这样教学内容。相反语文习作训练《烧不坏的纸船》在教材中一直延续使用了好多年。因此可见,老师为搞这一次教研活动是出点子,想方法,这种精神让人学习。


   沈老师的《烧不坏的纸船》主要引领学生探究热传导的奥秘。通过小组实验体验、惊疑:为什们纸船烧不坏。探究顿悟:原来是热传导作怪。这中间为了加深对热传导的理解,拓展了考考你:为什们棉线烧不断及生活中热传导的运用。最后倡导大家用“神奇的纸船”“烧不坏的秘密”记录课堂。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序、合理。


要说遗憾,就从学科整合说起。对于学科整合,我想本位意识还是需要的,就是科学课还应该是科学课,在此基础上寻找学科之间的共性,达到整和的目的。这是一节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科学实验探究课,这是老师的科学课《烧不坏的纸船》与语文学科的共性。这大概也是语文教材安排这一习作训练初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丰富清晰的情感体验(惊、疑、悟),从而产生写作的动机与欲望。又有动态的探究过程,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老师课的最后倡导孩子以“烧不坏的纸船”“有趣的一课”来写写体验。这一教学环节显得有些单薄。因为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种种体验随着实验结束也慢慢消散。因此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呈现“惊、疑、悟教学环节,板书记之。对学生习作有指导意义,使其记叙更为有序、全面。


语文习作课《烧不坏的纸船》,教师以魔术师角色自居,给学生演示了烧不坏的纸船。教师语言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有些言语似乎夸张过度。比如称水为“精灵”。一次次的“精灵”,让人觉得与实验习作课朴素的本质,有些远离。诗意的语言也许不属于这节课。习作角度讲情感体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在一惊一咋中感受探究过程的快感,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训练要兼而有之,这堂课也许匮缺了引领学生关注自我情感的体验。


一家之言,不当多多指教。

TOP
3#

 

随笔:           备课日里的收获


                                             萧山区前进小学  楼客


写在前面的话:315日的备课,是很收获的一天。虽说长途跋涉从前进赶到育才小学。但很值!育才小学,有份亲切感。因为这儿是自己实习的学校。有可亲的沈瑛老师。想起来,那时自己跟班的一年级小朋友现在都读初中了。时间真快,不知他们是否还依稀记得我们。


一、倾听邵亚华校长的课


邵亚华校长,早知其名,但未见其容,更没有听过他的课。而在备课的日子,听到他的课,实乃大幸。首先满足了好奇之欲。这皮肤略黑,清瘦,文雅这士,便是高人。见其板书,更是应了四个字:字如其人。清秀得很!


  开课之始,邵亚华校长从元宵灯会上流光溢彩的灯展照片引出课题:点亮更多的小电珠。即而,复习回顾,让学生接亮小电珠。再设置情境问题:脱手也能让小电珠亮着。引出灯座,电池盒的介绍与使用。这部分内容,老师引领学生学得甚细,大家风范尽显其中。工具会用了,就放手让学生操作。所有小组的灯都亮了。随即引领学生画电路简图。下面的学习内容,教师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再验证自己的电路图。最后通过对比归类,总结两种电路的接法。即:串联、并联。末了,让学生了解串联并联不同接法的效果,还给学生展示我们不光能接亮两个小电珠,我们可以接亮更多的小电珠。纵观一课,邵校长的那份谆谆教导的学者风范,让吾辈学习。对科学课的那份敬重让人敬仰。如果说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想从节约纸张的角度讲,学生所画电路图的纸张可以再小点,尤其是第一次。


二、聆听老师的备课


徐春建老师,本人受过指导。感受过其对科学课堂的真知灼见。这次的备课,他准备得很详尽,很替第一线的科学老师着想。其一,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在备课过程中他穿插了许多录像片段,为我们打开了视眼的窗户,填充了知识的真空,提升了教学认识。其次,老师把自己在科学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教学经验融在备课中,不时为下老师提醒,出谋划策,避免许多歪路。听完备课,觉得要上好课首先要向徐老师把课研究深了,透了。同时还要有老师那份对生活的关注,对自己课堂的关注。想必,只有潜下心来,才有这份积淀。


 

TOP
4#

学习了,羡慕萧山科学老师的研讨氛围,感谢楼主的娓娓道来!


本贴转“网络研修”版了,希望楼主有更多的精神食粮发出上来供大家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4 20:35:0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楼主很有想法啊!学习楼主这种爱思考的精神。

TOP
6#

在德清的高桥小学的科学课没有听到,真可惜!我就在德清。下次望杭州的科学老师在德清听科学课的活动的话,告诉我一声,我向德清教研室的主管科学的徐主任请求去听科学课。我的QQ:909182430.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6 20:15:16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