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团队叶淇芳: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1#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学习说明和任务单

报名申请时间20241月26日——2025年11月30日

网络研修时间20241月26日——202512月30日

资料汇总评选:2026年1月——2月

评比结果公布:20263月

为方便落实网络研修过程管理和研修成果统计,“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任务采用积分制,分为“学习分”和“成长分”两个部分,所有资料时间界定在2024年1月26日-2025年12月30日。

一、学习分

成员或团队的学习分资料,需在每期网络研修结束后至下月研修开始前,将资料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173692760@qq.com。在最后一期(2025年12月26日)附上参与期数目录。

举例说明:2024年1月26日的研修资料,最迟需在2024年2月25日24时前发送,当月提交时间截止不接受补交资料。文件夹建议采用“姓名(团队名)+总期号+研修资料”,比如陈建秋总第103期研修资料。

1.宣传:每期1分

积极宣传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活动通知或海报,发布在QQ、微信、钉钉群或朋友圈,发布时间要求在研修活动当天8点之前,每期1分,以截图为证。

2.研修:每期10-20分

及时收看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直播或回放,记录该期研修的总期号、主讲嘉宾和分享主题,说明是收看直播还是回放,撰写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后期评比时由学习组组织名师进行评分。

3.互动:每期1分

参加网络研修直播时,提出的问题被主持人或嘉宾采纳解答,每期1分,根据研修工作组公布的获奖名单计分。

*以上内容到时候可参照微信群里提供的研修记录样本汇总。

二、成长分

1.成绩:按说明加分

网络研修期间,取得的县区级或以上的科学类荣誉、优质课、公开课、讲座、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课题等获奖发表(不包括指导学生比赛),每人次加1分,团队集体类获奖每次加5分。后期评比时需提供正规文件或证书作为凭证,并要求先自行进行统计汇总。

2.发表:每期加1—3分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设有专版,在此版块建立个人或团队专贴,并将每期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在下月研修开始前(这一点非常重要)发表分享,后期评比时由工作人员统计,每期加1分。特别优秀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工作人员会推荐到桂馨公众号“桂馨科学云”发表,则每篇再加2分。

网址: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互动专版»桂馨之友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学习分:

【得分标准】

成员或团队的学习分资料,需在每期网络研修结束后至下月研修开始前,将资料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173692760@qq.com。在最后一期(2025年12月26日)附上参与期数目录。

举例说明:2024年1月26日的研修资料,最迟需在2024年2月25日24时前发送,当月提交时间截止不接受补交资料。文件夹建议采用“姓名(团队名)+总期号+研修资料”,比如陈建秋总第103期研修资料。

1.宣传:每期1分

积极宣传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活动通知或海报,发布在QQ、微信、钉钉群或朋友圈,发布时间要求在研修活动当天8点之前,每期1分,以截图为证。

2.研修:每期10-20分

及时收看馨火科学网络研修的直播或回放,记录该期研修的总期号、主讲嘉宾和分享主题,说明是收看直播还是回放,撰写有一定价值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后期评比时由学习组组织名师进行评分。

3.互动:每期1分

参加网络研修直播时,提出的问题被主持人或嘉宾采纳解答,每期1分,根据研修工作组公布的获奖名单计分。

*以上内容到时候可参照微信群里提供的研修记录样本汇总。
TOP
3#

二、成长分

【得分标准】

1.成绩:按说明加分

网络研修期间,取得的县区级或以上的科学类荣誉、优质课、公开课、讲座、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课题等获奖发表(不包括指导学生比赛),每人次加1分,团队集体类获奖每次加5分。后期评比时需提供正规文件或证书作为凭证,并要求先自行进行统计汇总。

2.发表:每期加1—3分

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设有专版,在此版块建立个人或团队专贴,并将每期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在下月研修开始前(这一点非常重要)发表分享,后期评比时由工作人员统计,每期加1分。特别优秀的学习笔记或体会,工作人员会推荐到桂馨公众号“桂馨科学云”发表,则每篇再加2分。
TOP
4#

2024年第1期,总第104期
韩玉明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直播学习(  √  )   视频回放(   )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韩老师对教学评价的讲解很全面。触发了我的几点感悟:
1. 现在的科学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2.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的宗旨落实到每一节课和每一项探究活动中,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点变化,让每一项评价都成为科学课常态。
3.我们在正确、客观评价学生“闪光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科学实验,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失误,找出不足之处,调整策略,争取成功。
评价是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很广的概念,泛指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和见解,对作为客体的人或事所客观具有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价值属性的判断和衡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