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笨”式摸索水钟的迭代改进之路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水钟这一课,以前让学生看着操作步骤制作时很容易的一件事。这学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结果经过经历了好几次迭代与改进。第一次课,学习刻漏阶段,由于爱牛学具箱里有60毫升的刻漏,就直接用了,学生发现了水滴滴速会先快后慢。
记得网课阶段,让学生在家做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将塑料瓶子的底座去掉,结果水滴不下来。
第二次课,制作水钟,请学生带一个刻漏过来,自己来测试标刻度,结果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不是一点点多。
问题1:容器大小问题

普遍学生只是拿取一个瓶子,把上半部分割下来。结果学生是漏完一次标一个刻度,结果发现它们的刻度是等距的。
学生评价:这样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肯定不符合实际要求的。

看到这个刻度,学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刻度是不能超过上面的泄水器的,超过就流不下去了。我们组试过,操作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举着。
问题2:孔径太大

这个组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容器大小的问题,改用了自己喝水的瓶子。结果还是流不到2分钟就没水了。因为孔径过大了。
就这样,第二次课没有将水钟做好,要求回家之后继续改进。第三次课来讨论大家标的刻度:
问题3:刻度不均匀

学生发现受水型水钟0刻度在下方,由于一开始低速快,刻度间距大;后来滴速慢,刻度间距小。造成了上密下疏的现象。滴速快慢主要是由于水位变化引起的。

学生发现泄水型水钟0刻度在上方,由于一开始低速快,刻度间距大;后来滴速慢,刻度间距小。造成了上疏下密的现象。滴速快慢主要是由于水位变化引起的。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提出了让水位保持的建议。(建议回家再改进。)
问题4:刻度密集问题

这两个刻度汇报时,学生发现同样时受水型水钟,结果刻度的密集程度不一样。
学生猜测:孔径大小的问题
其中一个组的学生说:“那我们把孔径一起投影一下吧,看看大家猜对没有。”(猜对了。)
追问:“你们觉得刻度密集一点好用还是疏散一点好用?”
生1:“疏散一点好用。密集一点容易看错。”
追问2:“除了把孔径变小一点,还有其他办法把刻度疏散开来吗?”
生2:“把容器变得细长一点。本来一分钟能升高1厘米,变得细长以后,一分钟可能就能升高2厘米了。”
布置回家作业:继续改进水钟。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23-11-16 10:23:38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3/11/17 19:06:2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2楼柠檬黄的帖子

我感觉学生们学的理论知识,总不太会用到实践中去。脑子会了,手不会。
TOP
3#

一开始觉得这届学生有点“笨”,后来觉得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就是这样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TOP
4#

回复 24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真的上了三节课。第一次做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太“笨”了,还标刻度嘞,容器都剪不对。
TOP
5#

回复 66楼郑黄伟的帖子

有时候失败的作品是一份很有思考价值的作品。
TOP
6#

回复 110楼恋泉的帖子

说得真好,项目教学吸引人的地方,我也觉得是改进的过程,发现问题调整设计。我们平时做很多事都是这样的,如我们上一节公开课也是如此。
TOP
7#

yu问题再去解决改进,感觉比在一开始就把这些问题进行提醒,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永康应琳怡 发表于 2024/2/8 7:09:35
非常赞同!活动前过多指导,觉得反而阻碍学生的素养发展。有时间的话,还是让学生自己的去摸索,显得活动更有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