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月15日网络研修体会 [复制链接]

1#

一、朱老师语言风趣幽默,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也是对学生科学习惯的正向引导。

“欢迎走进科学”、“走进了吗?”、“肉体来了,灵魂来了吗?”、“做个灵魂表情,看看你到底有没有走进课堂?”、“专注的表情”、“倾听的表情”、“观察的表情”、“记录的表情”、“你太谦虚了,这分明是很了解”、、、、、、

二、注重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们提供行星卡片,每人一到两颗并适时提醒孩子们“观察记录静悄悄,择要记录,一个字词或者两个字词”。

三、科学研讨中让学生明白科学推测是要有理有据,不是胡乱推测。


“你们为什么这么排?根据什么排序?”“太阳怎么放?”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

首先让孩子们把单位缩换成米,然后把单位缩换成厘米,接着再缩小百倍,又继续缩小百倍,再扩大2倍,最后四舍五入。一步步引领孩子们处理数据,锻炼了孩子们的科学思维,也为后面的建模做好铺垫。在课堂最后阶段出示一组数据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这里有一样地比例吗?这一环节,使得对处理数据时,要做到同比例这个原则,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五、朱老师非常善于提问,使课堂变得更有深度,引发学生不断去思考探索,提升学生对八颗行星的认识。

“让我们一起穿过大气层,你看到什么?”“你们为什么这么排?根据什么排序?”“这么整齐,这么划一,现实中真的是这样的吗?”“比较第一次位置跟现在排列有什么不同?”、、、、、、

六、朱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建模的培养

先让孩子对太阳和八颗行星的位置进行建模,接着是行星轨道建模,然后是行星大小进行建模,再是立体模型建模,最后是在现实生活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建模,在一次次的研讨交流中不断地优化八颗行星模型,也是孩子们认识八颗行星一次次地提升,思维能力亦是一次次提升。让抽象地八颗行星变得形象直观,变得离我们生活如此之近。


朱老师地课堂非常精彩非常值得我去学习,但大数据地处理可能对于有些数学基础欠缺的同学是有一定难度地,计算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可不可以在数据处理上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形式,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对于不同难度,设置不一样的奖励机制。让孩子们多样化处理数据,也照顾一些数学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

分享 转发
TOP
2#

朱老师的课堂个人风格很强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鼓励,让学生静下来思考都很有一套,值得反复研究。我看了2遍了。
TOP
3#

朱老师的课堂氛围真的很好,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喜欢的课堂
TOP
4#

勤反思,勤思考,促进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