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实验小学上德校区小论文展示 [复制链接]

51#

                                                                               温度计里的秘密知多少?
                                               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上德校区五(3)班     郭桢妮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每天都要和温度计“打交道”,上学之前量一量,进入商场量一量……人体体温是开展疫情防控、发热筛查等工作的重要技术指标,目前家庭、公共场所都配备了必要的测温设备,但是如果温度测不准,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添乱,造成恐慌。面对种类繁多的温度计,我们怎样选取合适的温度计呢?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温度计的种类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用于体温测量的温度计可以分为两大类:接触式温度计和非接触式温度计。

1)、接触式温度计包括大家常用的玻璃体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一般放在腋下、口腔或直肠,经过5-10分钟的热传导时间,就能测得体温值了。这种温度计的准确度比较高一般为0.1-0.2

2)、非接触式温度计包括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红外筛检仪等。红外额温计是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进小区的时候检查人员手里拿的测温枪。红外筛检仪就是大家在车站、机场等大型公共场所看到的红外摄像头并配合大屏幕的较为大型的测温仪。还有一种用的比较少的红外耳温计。这三种非接触式温度计的测量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测量人体体表温度,并换算成体内温度,从而判断人体是否发烧。这种温度计的准确度要低一点,一般为0.3-0.4

2、常用温度计的特点

(1)水银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6.7,测量温度范围是-39°C—357°C,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仪表。用它来测量温度,不仅简单直观,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远传温度计误差。



  (2)红外耳温计

红外耳温计是登月技术衍生的日常发明。家里有婴儿的朋友对于这种直接置入耳朵的温度计一定不陌生,它可以通过一个相机镜头一样的装置探测红外能量,在三两秒就可测出体温,婴孩和儿童使用方便又安全。而这项技术最初是用来监测太空中星体诞生的。


  (3)红外额温计

所有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辐射出一定的红外线能量,不同类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值有所不同,根据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与波长能够判断出此类物体的表面温度值。根据这个原理,额头的温度由于比较恒定,可以被精准测量出来,同样的温度,额头辐射出来的红外线强度与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就至少有了两个测温模式(体温模式与物温模式)。


  (4)红外测温门

红外线测温门也叫温度测量及金属探测安检门。其测温技术原理是:由于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种技术测量的最大优点是测试速度快,1秒钟以内可测试完毕,而且因为它只接收人体对外发射的红外辐射,没有任何其他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以对人体无任何害处。此外,红外线测温门保留了其金属探测的功能,可以在体温高于基准线或探测到金属时报警。

3、各种测温仪的比较

测温仪名称


优点


缺点


适合场所(人群)


水银温度计


测温精准


操作要求高,速度慢,有一定危险性。


家用、医用


红外耳温计


测温精准


操作稍复杂。


家用、医用,特别适合儿童


红外额温仪


操作简单


测温不大精准,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


公共场所普查


测温门


操作简单


测温不大精准,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


车站、商场、医院人流量比较大的普查


三、研究收获和感想

     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次研究,我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温度计的奥秘。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测温仪器一定会更准确更便捷。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别具功能的测温仪,比如情绪测温仪——一键感知喜怒哀乐。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23-01-28 19:56:27
TOP
52#

探索小苏打与白醋之间的奥秘

上虞区上德实验小学
四(2
)班
申报者:
房宇轩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

1实验背景

我们小区楼下有家巴比馒头店,每次路过我就被店里的香味吸引住,看着又大又香的肉包,我总是买上一个解解馋。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这么喜欢吃肉包,让奶奶在自己家里做一锅,让我一次性吃个够。回家跟奶奶说了我的想法后,奶奶说当然可以自己做了,自己做得干净卫生,吃的特别放心。妈妈自告奋勇地说:“北方人每天都吃馒头,小时候经常看着外婆蒸馒头,做法很简单的,包子无非就是加了肉馅的馒头,所以做馒头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你就等着吃香喷喷的大肉包吧。”说做就做,妈妈马不停蹄的买好面粉、肉等材料,而且还带回来一瓶小苏打。我不解的问妈妈:“买小苏打干什么呢?”。妈妈说:“蒸肉包的面粉发酵后会有点酸味,加点小苏打会使酸味消失,变成适合我们口味的肉包,而且还能使肉包变大哦,小时候我看外婆每次蒸馒头的时候都要用的。”我满心期待妈妈做的大肉包,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随后妈妈开始忙活起来,首先开始发面饼,加入酵母粉的发的比较快,闻起来真的有轻微的酸味,妈妈随手放了一些小苏打。准备好肉馅就开始做肉包。妈妈说虽然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在蒸馒头,但是自己一次都没有尝试过,心里还是不踏实,先做了一个样品,放在锅里蒸一下,试试味道和色泽。样品终于蒸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打开锅看,与店里的肉包相比,稍微有点泛黄。我尝了一口,热乎乎的肉馅里流着汁水,味道非常得不错。如果包子能再白一些,妈妈今天的处女作肉包应该很成功。妈妈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往面粉里面加了点白醋,揉匀后把肉包全部做好。蒸熟后,出现了令我想不到的一幕,大肉包的颜色变得白一些了。我吃着美味的大肉包,疑惑的问妈妈,黄色的肉包加了白醋怎么就变白了呢?妈妈说,这个原理很简单,改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实验目的

    探索小苏打与白醋之间的奥秘,用实验现象直观的说明小苏打与白醋的特性和关系。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实验材料


白醋1瓶、小苏打一小罐、红石蕊试纸、酚酞指示剂、热水及冷水各若干

红石蕊试纸:石蕊试纸是常用的试纸,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最古老的其中一种方式:如果试纸变蓝色,则为碱性;遇到酸性物质和中性物质则不变色。

酚酞指示剂:酚酞指示剂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之一,作为指示剂时遇碱变红,有时候认为是粉红,淡红或者紫红均可。


三角瓶2个、量筒2个、滴管数个;


电子秤、勺子

2、实验方法与过程


①两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10克的小苏打,1号瓶加50ml热水,2号瓶加50ml冷水,分别摇匀;


②在1号瓶里加入1滴管酚酞,1号瓶颜色变为紫粉色;在2号瓶里同样加1滴管酚酞,颜色慢慢变成淡粉色;1号颜色比2号颜色深。



2-1 滴加酚酞
2-2
两个瓶的颜色显示

   250ml热水,2号颜色瞬间变得跟1号一样深了。



2-3
2号加热水
2-4
2
个瓶颜色一样了

—③实验现象说明了小苏打溶于水后是碱性的物质,加热水时颜色变深,说明小苏打在热水中产生碱性更强的物质。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食用小苏打中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碰到水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碱性稍强的碳酸钠。我们有时吃到的馒头是有小小的孔,就是因为馒头在高温下蒸熟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馒头变大,而且变得酥软。

    ④在其中的一个三角瓶内滴加足量的白醋,紫粉色慢慢消失了。


2-5
1
号滴加足量白醋
  2-6  紫粉色消失了


⑤拿一张红石蕊试放在白醋中浸泡一会,试纸没有变颜色;再拿一张红石蕊试纸滴上小苏打溶液,试纸变成淡蓝色,滴上醋,蓝色消失了。



2-7 分别在红石蕊试纸中滴加
2-8
红石蕊试纸变化

白醋和小苏打溶液





2-9 显蓝色试上再滴加白醋
2-10 蓝色消失了

实验现象说明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中性的物质,不能使红石蕊试纸变色。这就可以解释发酵后的面饼有点酸味,需要加一点小苏打调味;当面饼中小苏打加多了,就可以加点白醋去调和。

实验收获和感想

经过生活实践和实验现象,了解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也解开了小苏打和白醋之间关系,如果合理的使用它们,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本次实验想法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通过实验让直观的了解隐藏于其中的知识。让我震惊之处在于生活中看似很普通的小技巧,竟然蕴含着多个方面的知识。不仅有物质原本属性知识,而且还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联。

让我懂得了日常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深入思考、探索,就会得到丰富的知识。这件事情也启发我们要有探索的精神。

让我懂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学好科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刚刚迈入校园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珍惜这美好的学习时光,学习知识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科学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生活中还有不计其数的奥秘,期待大家一次次的探索。

TOP
53#

真是一些心灵手巧的孩子,休闲不停学,赞一个
TOP
54#

诠释孩子们生活中的科学,赞!
TOP
55#

学生做的研究生活化,很有趣
TOP
56#

依据亲身活动写出小论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意识
TOP
57#

自制真空机,食物更保鲜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上德校区三(4)班

申报者:邵雨歆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家庭储存食材必备一台冰箱,有一些家庭更是会配置一台卧式冷柜作为冷冻区的补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家庭日常饮食也从过去的“吃的饱”变成了如今的“吃的好”。食材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也间接导致了居民家庭储存空间的不足,同时多数人会将不同食材共同放置,导致食材间窜味和滋生细菌,食材的安全性大打折扣,降低了饮食健康。

2、研究目的

如何才能高效安全的保鲜食物,始终是各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更方便快捷的对食物果蔬进行保鲜处理呢,让家人吃上更新鲜的食材,不妨让我们试验对比一下吧。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材料

塑封塑料袋1

②新鲜香蕉一串

③吹风机一个

④杯子一只

⑤吸管一根

2、研究方法

将新鲜购买的一串香蕉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直接放入冰箱,另一部分用简易自制真空机进行真空处理后放入冰箱,过2天后再观察两者的区别。

第一步:在杯子底部用剪刀戳一个小洞,洞口大小以能塞进吸管为准,并将吸管塞入杯子。


这里要注意,吸管只要塞进去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步,将一次性杯子套在吹风机尾部,这样,一个吸力超强的真空抽气机就完成了。


第三步,将香蕉放入塑封塑料袋,并将塑料袋封口塑封,注意,不要完全封闭,要保留一个小孔,方便吸管塞入塑料袋。


第四步,将自制真空抽气机对放有香蕉的塑料袋进行真空处理。注意,只能开启吹风机的冷风功能,不要开热风哦。

这样,一个真空包装的塑料袋就完成了,现在我们分别把香蕉和放入真空袋的香蕉一起放入冰箱,等2天后再取出来。

2天后,我们可以看到,直接放入冰箱的香蕉已经有部分小黑点,而放入真空包装袋的香蕉还是非常的新鲜。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食品霉腐变质主要由微生物的活动造成,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存是需要氧气的,而真空包装就是运用这个原理,把包装袋内和食品细胞内的氧气抽掉,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环境”,这样就能使食物保持新鲜,但真空包装不能抑制厌氧菌的繁殖和酶反应引起的食品变质和变色,因此还需与其他辅助方法结合,如冷藏、速冻等。

三、研究收获和感想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食物果蔬进行真空处理,不仅能让食物更长久的保持新鲜,同时也能避免食物果蔬之间窜味和滋生细菌,现在,让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的大人们吧,这样我们就能吃到更新鲜的水果蔬菜啦。

TOP
58#

毛球修剪器 生活中的最佳帮手

上虞区实小集团上德校区
四(9)班  沈歆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1、研究背景

如今,每家每户都有毛衣的存在,说到毛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立马映入我脑海中的是毛衣上的毛球。如果你有仔细观察过毛衣的话,你就能发现毛衣上有不少小圆球的存在,这些小圆球的存在不但会让毛衣的美观性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你的舒适感。如果把小圆球去掉的话又需要合理的办法,不然会让整件毛衣都遭殃。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毛球修剪器的帮忙了。我见过妈妈用毛球修剪器,只见她“呲呲——”,毛衣上的毛球马上就不翼而飞了,毛衣上干干净净的,仿佛变成了一件新的毛衣。正当我对这毛球修剪器称赞不已时,我内心的疑惑也来了——毛球修剪器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

2、研究目的

通过拆解毛球修剪器的方式,发现其运作的过程,继而对毛球修剪器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毛球修剪器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毛球修剪器能够把毛衣上的小圆球修剪得如此恰到好处,一定是有它的秘密武器,而这正是它制胜的法宝,所以,找到这秘密武器至关重要。

②如果更换毛球修剪器中的部件是否会有一样的效果呢?

毛球修剪器中的部件是否可以进行更换呢?在观察了毛球修剪器的各个部件之后,决定更换其中的部件,再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其部件的更换会带来效果的影响的话,这就证明毛球修剪器的部件构成很有讲究。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材料

①家用毛球修剪器一个;

②手持电风扇的的风叶一个。

2、研究方法

①拆解毛球修剪器,发现其中奥秘

因为对毛球修剪器的好奇心,我决定在妈妈的带领下,一起研究下毛球修剪器的内部构造。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拿来了毛球修剪器的说明书,并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和妈妈一起准备拆解毛球修剪器。我先把毛球修剪器的开关关闭,再根据说明书的提示,把其最外层的外刀网旋开,之后再拔出来,在这之后,我把其中最为重要的圆刀拿了出来,这时我发现,这个圆刀的上面有着十分锋利的刀片,再往下看我就看到了枫叶,枫叶上有四块竖起来的板,只要打开开关,他们就会快速地转动起来。除此之外,在风叶的最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缺口,毛球正是顺着这缺口掉了下去的,然后滑进了储物仓,继而保存在了里面。

通过一番拆解,我明白了毛球修剪器的构造。原来,它是由一个马达转动风叶,风叶和圆刀是相连接的。只要风叶一高速转动,圆刀也就开始了高速的转动。外面的外刀网就这样把衣服和圆刀隔了开来。毛球修剪器的设计十分巧妙,为了防止毛衣的损坏,还在外刀网上设置了不少的小孔。

②更换毛球修剪器的部件,看看效果

为了证实实验的结果,我决定更换毛球修剪器的部件,来看看结果如何。于是,我把毛球修剪器中的风叶换成了手持电风扇的风叶,换了手持电风扇的风叶后,由于两者的风叶不同,手持电风扇的风叶没有办法带动毛球修剪器圆刀的告诉转动,从而也就失去了剔除毛衣上小圆球的作用。在一番实验后,我明白了毛球修剪器的部件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够随意进行更换。为了佐证实验的结果,我反复做了不少次的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都是相同的,这也就说明了每个产品的风叶都有自身的特别之处,不能够混在一起使用,我们要根据产品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风叶。





1毛球修剪器的拆解

2毛球修剪器圆刀与电扇枫叶的对比

3更换毛球修剪器部件

4毛球修剪器的部件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够随意进行更换

三、研究收获与感悟

在实验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一是通过实验,我发现了生活中即使是小物件也有不少的茂密,也凝聚了科学家们的心血。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小物件,就能够发现不少来自科学家们的心血,科学现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科学的魅力,而这也充分地证明了科学的魅力要自己去领悟,特别是动手获得的科学道理更加有吸引力,更让人印象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多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科学现象,探究出科学道理,帮助自身更快地成长。

                                                    

TOP
59#

                                                 小小水瓶凸透镜 领略科技风采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上德校区三年级(5)班    申报者:顾欣怡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佩戴老花眼镜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很多老年人在看书的时候都要借助老花眼镜,上课地时候老师介绍说老花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利用凸透镜制作的,那凸透镜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凸透镜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这次国庆假期在家的时间,爸爸妈妈为了帮我解答这个疑惑,找来了可以模仿凸透镜原理的一些替代品。我们在家进行了轻松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整个过程都记录了下来!

一个小小的水瓶,灌满水后,再把用记号笔写过的字进行放大和翻转,这实在太神奇了,要想知道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奥秘,就接着往下看吧!

2.研究目的
由水瓶制作的小小凸透镜,由水瓶和水构成。就水瓶的放大和翻转字体的功能,我们展开了以下的研究调查:

1水瓶制作的小小凸透镜能够放大字体?
当我们因为远视而需要佩戴眼镜的时候,原本在我们看来模糊不清的字佩戴上眼镜之后却能变得十分清晰,那么由凸透镜而制作的眼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因为放大了在我们人体眼睛中的晶体还是因为聚光作用或者什么其他原因呢?那如果是这几个猜想之一,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验证它呢?

2水瓶制作的凸透镜如果能放大字体,那这种放大的倍数可以变化吗?
佩戴老花眼镜的人们的眼镜看起来都不太一样,他们说他们眼镜的度数也很少有完全相同的。这是由于什么呢?如果说不同的凸透镜,我们用瓶身粗细不同的瓶子来替代,那是不是能得到放大效果不同的凸透镜呢?又是什么因素不同导致了这种差别呢?

3凹透镜和凸透镜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近视而需要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那么凹透镜和凸透镜又有什么区别呢?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材料

1一个装满清水的烧杯

2一只记号笔、几张白纸

3一只空的直身瓶,约30分米

2.研究方法

(1)使用烧杯向直身瓶中倒满清水,拧紧瓶盖,用记号笔在白纸上画好箭头,将画好的纸放在直身瓶后面,观察放在直身瓶后面的纸上的箭头发生的大小变化,再在另一张白纸上写上“好好学习四个字,把这四个字同样放在直身瓶后面观察好好学习四个字的大小变化。


实验后得知用水瓶制作的凸透镜确有放大字体的作用。

(2)找来几个瓶身粗细不同的瓶子,重复上述的实验。

实验后发现粗细不同的瓶子装满水后改变字体大小的效果不一样,瓶身越粗的水瓶制作的凸透镜放大字体的效果越明显,瓶身越粗的水瓶制作的凸透镜放大字体的效果越不明显。

(3)找来一个凹透镜,将同一个物品分别放在凹透镜和凸透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经过实验后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凹透镜有发散光的作用,而凸透镜有会聚光的作用。

三、研究收获和感想

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感动,以前一向不喜欢动手的我这次也兴致高昂的参与到这次实验当中去,另外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想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居然都蕴含了如此丰富奇妙的科学构思。这次的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次试验,我懂得了:凡事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揭开谜底。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秘密,我相信,只要不断探索,我们就能揭开更多的谜团。同时这次在爸爸妈妈帮助下完成的这次实验也增强了家庭的科学氛围!
原来那些生涩难懂的名词,那些只在老师口中出现过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竟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出现 ,甚至于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观察小动物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每天来到教室后看黑板需要用到的眼镜的镜片就是凹透镜,实在是太奇妙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TOP
60#

非常实用的分享,也让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