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徐武彬专帖(四年级) [复制链接]

151#

从评委的角度来说,怎么样的说课是优秀的


https://mp.weixin.qq.com/s/TJlP3ANf1rVfcwXxfg_wZw

TOP
152#

从评委的角度来说,怎么样的说课是优秀的


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从评委的角度去看,怎么样的说课才是优秀的?因为我参加过几次说课比赛,评委的评分有时相差很大,说课评比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看了著名教师窦桂梅《谈说课》的文章,应该说,窦老师的这篇文章诠释了我的疑问,值得学习和参考。

总体来说,说课就是说“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

说课稿的撰写流程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程序设计的背景分析、板书设计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对重点环节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通常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师生活动。


二、怎么样的说课是优秀的?

(一)教材分析准不准?

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不能浅化也不能偏颇,要有自己的见解。在高度把握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进行适度解说。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

(二)学情定位准不准?

1.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

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

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等。

(三)目标阐释要清不清?

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清楚,表述要准确,确定重点和难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重点是怎样解决的,难点是怎样突破的。

在整体介绍教材的时候,除“教材简介”“学情分析”一般处于第一、二位置以外,其余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位置或增减,表述时可以用“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这样的理性语言严格区分清楚,也可以用适当的过渡语把这所有要说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但这仅仅是初步的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重点”一定是教材的具体内容里的,“教学难点”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学生学习着眼点。


(四)教学流程简不简?

这里的“简”是说要教学流程紧紧围绕目标与重点,进行简约的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成流程呢?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清晰具体

要想让听者通过你的说了解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定要清晰完整。具体而言,要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以及课堂小结、课后的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都是必须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说出各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但是,切忌把说课稿设计得天花乱坠,让人听得眼花缭乱,像一幅“课堂畅想图”。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经得住推敲。虽然说课不像上课一样立即付诸于实践来检验,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段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2.详略得当

说课毕竟不同于上课,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操作到位,再者,说课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是15分钟,这就要求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语说完了,让听者不知道教学的思路,也不能太具体,因为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像上课一般师生问答展示。所以,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对于非重点或次重点的内容,可用概括的介绍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详细阐述,说清楚其中含蕴的小的教学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此外因为是说课,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还只停留在预设的层面上,对教学时间的掌控也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因此,在教学设计应留出机动时间(3-5分钟),并设计机动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设计合理使用,切忌不能将40分钟满满地平均分配到各个环节中去。尤其是,教学是重点,以及难点,甚至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教师要展示几种教学预设,并分别针对不同的预设写出自己不同的指导对策。

3.理念点睛

说课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说课稿有别于教案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强调说“理”,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者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

(五)教学设计新不新?

这里的“新”不是花样的翻新,而是指教师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独特的创意。一天的课听下来,往往是十几节,很累。每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但当静下来细细想想每堂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记不住讲了什么——模糊一片。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沉淀后,有的课的某处创意和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创新的地方,不同于千篇一律流程的独特之处。

另外,还需要关注口才、自信和细节等环节。

TOP
153#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重要


https://mp.weixin.qq.com/s/-wOwwNIiST6t4HJbPrjy6w

TOP
154#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重要?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


她建议教师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


今天,一起读读于漪老师的文章。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

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


[p=null, 0, left]我做了一辈子语文教师,所以我一看到“语文”就特别兴奋。[/p]
[p=null, 0, left]过去我读过《经典常谈》,朱自清先生所著,我读了很多遍。这一次,我读了《经典常谈》中陈文忠教授所作的导读,介绍了此书写作、阅读的背景和历史,感到非常受教育。[/p]
[p=null, 0, left]读书对于人的精神成长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教师。教师读书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什么叫教师?老百姓认为,教师就是读书人,就是读书先生。可见,读书对于教师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p]
[p=null, 0, left]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p]
[p=null, 0, left]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稍微反思,就深感惭愧。因为早年求学,读书没有高人指点,主要靠自己摸索,几乎全凭兴趣爱好,无计划、无目的地翻阅。[/p]


“语文教师小丛书”的《出版说明》里就引了张之洞先生的话:
“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这段话非常好。读书是有门的,是有路的,随便读读是不行的。如果你真的是得门而入,就会事半功倍,终身有用的。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读书应该寻找一条正确的路,到底读什么书?年轻教师需要好好考虑。


书读到什么程度

身上就会有怎样的气质


[p=null, 0, left]我之所以后来还能够改行教语文,说实话还是因为在中学、大学里读过一点书。[/p]
[p=null, 0, left]我是一个小说迷,可以整夜不睡来看《战争与和平》。那个时候想看这本书很难,因为没有钱买书,我借到了以后便很仔细认真地读,我满脑子都在想小说中怎么栩栩如生地刻画打仗的场面,特别是图库索夫的形象。又比如读《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开头的那几句,作者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语句,了不起。[/p]
[p=null, 0, left]做了教师之后,深感自己读得太少,处处捉襟见肘,正如《礼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在这种自反自强的心情下,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力求做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走这条丰富自己智力生活、用书中琼浆与醍醐滋养自己精神成长的、光荣的荆棘路。[/p]
[p=null, 0, left]我的读书座右铭是西汉刘向说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好像是药,善于读书了就可以治疗愚蠢、愚昧、愚笨。我书既读得不多,又不善读,故而至今未能“脱愚”。[/p]
[p=null, 0, left]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只要跟教我的老师比,我就无比汗颜。教我高中的国文老师是国学大师黄侃的弟子,满腹经纶,教课娴熟洒脱而不拘泥,许多经典古文背诵如流,问不倒他。他连写作文评语都有文化含量,妙笔轻点,就能使文章归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读书学习,文化底蕴是极其重要的。[/p]
[p=null, 0, left]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在灵魂,在精神世界的状况。教师工作质量的高下相当程度取决于他的精神世界的丰满还是贫瘠。[/p]


[p=null, 0, left]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意义非凡。教师自己不躬身勤读,腹有诗书,志在高远,怎么挑得起对学生“三塑造”的重任?教师应该是读书人,是文化人,书读到什么程度,身上就会有怎样的气质,工作就会有怎样的气象。[/p]
[p=null, 0, left]我从教已60多年,一个甲子了,但是在上课的时候,仍然会感到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在教课时,有时候因为对这个问题钻研得很深所以能够一语中的,学生一下子就开朗了;有时候自己有一点含糊,总觉得好像没有讲清楚,讲过来讲过去,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教课的水平,就需要多读经典,多积累相关知识。[/p]
[p=null, 0, left]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教师心中没有太阳,怎么把阳光洒到学生的心中?经典就是点亮教师心中的明灯和太阳的。[/p]
[p=null, 0, left]我联想到杜甫研究专家冯至先生,他同时也研究歌德的十四行诗,并且自己创作十四行诗。他曾经讲道,要使自己狭小的心有一个大的宇宙。这个是很了不起的。[/p]
[p=null, 0, left]对于教师而言,心中除了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宇宙,首先要有学生。我记得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讲过,什么叫好人?好人就是碰到事情了,有60%想着别人的人。其实教师何止是60%,而是心中有70%、80%,甚至90%都想到学生了,教师都是大好人。[/p]
[p=null, 0, left]但是教师还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水涨船才高。所以说读经典其实是寻找智慧的源泉、人生的价值。我们教师是读书人,读书要伴随人一辈子。[/p]
[p=null, 0, left]什么是语文?语文跟其他学科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语文是直指人生的。因为语言文字是人所独有的,读书是人特有的神圣权利,读书才能明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之理。所以我们必须很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对人的作用。[/p]
[p=null, 0, left]所以语文教师读经典,首先要从热爱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开始。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根。[/p]




教师要读“磨脑子”的书,读经典


[p=null, 0, left]那么,读什么书?要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书是文字产品,其实质是人的历史和灵魂。读书,要能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身影,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就能够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p]
[p=null, 0, left]每个人只有一生,要迎接各种挑战,克服众多困难,读书能从多种多样人生正反经验中获得启迪,获得智慧。尤其是哲学元典,如《周易》《论语》《道德经》,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起读,会增添一点理解,降低一点难度。[/p]
[p=null, 0, left]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多接触,多思考,突然明白哲学并不奥妙,并非不可捉摸,哲学就是跟你谈心,谈大问题,谈宇宙,谈人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狭小的心会变得开阔起来。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人生在世,一辈子都活在价值取向的选择当中。[/p]


[p=null, 0, left]经典活在时间的深处;价值追求,在文字海洋中奔腾。读经典,实际也就在读当下,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出一个清醒的头脑,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觉,克服自卑、琐细、无知、狂妄。当我读到经典的某些语段时,常有精神腾云的震撼与喜悦。[/p]
[p=null, 0, left]如《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p]
[p=null, 0, left]至圣先贤这种建设理想社会的高远志向,治理天下的政治智慧,令人由衷地敬佩,真是高山仰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睿智、民族精神、天下视野的宝贵基因,正在当今时代创造性地传承,创新性地发展。想到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想到“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p]
[p=null, 0, left]经典,助你贯通古今,增添人生的厚度,激励教育工作的担当。[/p]
TOP
155#

不要折腾老师!为教师减负要继续落实再落实


https://mp.weixin.qq.com/s/-YzcBC5P0bhJRxxBo82-3w

TOP
156#

不要折腾老师!为教师减负要继续落实再落实


教师非教学任务重的现象,近年来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再次呼吁为教师减负。


其实,为教师减负已经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但是由于教师减负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有老师反映教师负担重的现象仍然存在。


减负,究竟要减掉哪些“负担”?如何让老师们轻装上课堂、安心教学呢?我们一起来关注。




1

老师的负担

很多时候不被看见


有人说:“老师一年有寒暑假,休息时间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减负?”


其实,老师的很多辛苦没有被看见。


“要应付各种检查、完成各种填表,现在又成了‘数字劳工’,每天在各种微信群里忙于打卡、转发,老师的工作内容真是五花八门。”一位老师在朋友圈里写道。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网上发文,称经常有相关部门来检查卫生,搞评比,学校要停课扫地;老师填写各种表格、资料,经常要占用备课时间。


你看,老师们除了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很可能还有大量繁杂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在等着他们,这部分工作很多时候不被人们看见。


这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


2

代表委员呼吁为教师减负
老师们的减负呼声,代表委员们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调研中发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的问题仍有存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人不够用以及年轻教师任务多、压力大等问题。
究其原因,刘林认为,一是因为基础教育领域工作任务、管理责任不断增加,同时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期待、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工作任务、责任更多更重了,多数中小学在本来人手已经不够用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把任务分解给一线教师。
另外,刘林认为,非教学事务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突击性紧急任务让老师应接不暇。
针对这些问题,刘林委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不仅要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入口关”,而且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对布置给中小学的任务、事项再协调再优化,防止叠加效应,布置新任务要站在中小学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
据媒体报道,民进中央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提案认为,教师减负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往往要负责假期巡河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还要完成各种不同的点赞、打卡、转发工作,建议有关部门清查
3为教师减负关键在落实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到2021年年初,全国各省份基本上都出台了教师的减负清单。
这些政策实施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负担,但也有一些地方此类问题依然存在。
教师负担难减,主要表现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方面为教师减负,需要继续把政策落实落细,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
另一方面要防止内部考核管理形式化的问题,不能随意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察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切实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4不折腾老师最终受益的是孩子
“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这是教师的呼声,也是家长的心声。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他们的时间应该尽可能用在教书、备课、批改作业和管理学生上,忙于应付各种摊派的点赞、转发,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
当老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生,孩子们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教育最怕折腾和打扰。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你认为呢?
TOP
157#

从教走向学:教师要养成从“学习的维度”进行教学自检的习惯


https://mp.weixin.qq.com/s/LJXpxF4wbe3AaO7mwm0tng

TOP
158#

从教走向学:教师要养成从“学习的维度”进行教学自检的习惯


[p=null, 2, left]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些东西”。[/p][p=null, 2, left]罗伯特·马扎诺博士在《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以下简称《培育智慧才能》)中认为,学习是一套复杂的互动过程,涉及五种维度的思维,分别是态度与感受、获取与整合知识、扩展与精炼知识、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五种思维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p][p=null, 2, left]从上述视角重新审视学习,我们就会意识到,教学不应该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去发现、理解和创造新事物。《培育智慧才能》可以帮助我们聚焦学习过程,重新理解“学习”,让我们知道学习不能停留在一个维度上,不能停留在对学习内容的检索和提取上,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全面地探查学习。可以说,这本书帮助我们提供了理解学习过程的新视角。[/p][p=null, 2, left]《培育智慧才能》全书共六章,前五章分别解说了五个学习维度的含义与对应的教学策略,最后用一个单元设计将五个维度综合起来。[/p][p=null, 2, left]整本书行文流畅,可以从前往后一页不落地阅读,也可以锁定自己关注的问题阅读。全书始终切合我们的日常教学与生活经验,这就使得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同事沟通、分享心得。[/p]

一、“学习的维度”提供了一个关于学习过程的模型

[p=null, 2, left]“学习的维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基本概念,是对学习过程的界定。学习的五大维度,对取得学习成果非常重要。[/p][p=null, 2, left]维度一:态度与感受。这一维度带有极强的情感色彩,是保证学生投入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被团队接纳,同时激发他们的安全感和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任务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动力完成任务。[/p][p=null, 2, left]维度二:获取与整合知识。信息时代,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将新知识与他们已掌握的素材紧密联系起来,对新信息进行组织,高效提取,并使其转化为长时记忆。[/p][p=null, 2, left]维度三:扩展与精炼知识。只有当学生深入理解重要知识时,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为了帮助学生持续发展理解力,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的评价方式来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p][p=null, 2, left]维度四:有意义地运用知识。“获得知识的目的在于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为了使学生在新情境中善用知识,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应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并且要提供多种解决策略。[/p][p=null, 2, left]维度五:良好的思维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协助我们降低学习过程中的负担并提高在任何情境中进行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情境。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习惯。[/p][p=null, 2, left]上述五个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学习过程的模型,体现了“想要学”“能学会”与“会学习”三个层次。[/p][p=null, 2, left]①“想要学”,主要指向维度一。有效学习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和思维习惯之上。要确保“想要学”,就得具备两个条件:唤起学生努力的态度;学习目标具体,且学生有能力去完成。[/p][p=null, 2, left]②“能学会”,主要指向维度二、维度三。要保证“能学会”,就必须解决两大难题:帮助学生有效获得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扩展与精炼知识”,通过“理解”实现“能学会”。[/p][p=null, 2, left]③“会学习”,主要指向维度四、维度五。获得知识的目的是有意义地运用知识。要鉴别是否真的“会学习”,就需要关注学生运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能学会”,并促发新的“想要学”。[/p][p=null, 2, left]学习的五个维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维度二、三、四实现了知识从获取到内化直至灵活应用的过程;而为了可持续地学习,还需要确保所有学习都是基于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维度一)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维度五)。[/p]

二、“学习的维度”提供了教学的设计框架和策略

[p=null, 2, left]作为教学的设计框架,“学习的维度”旨在提供一个聚焦学习过程的思考方式,鼓励教师在深入了解这些框架后,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与其他有关学习的理论相比,学习维度论强调通过直观观察学生的行为,去探查其背后的心理活动与情感态度。因此,学习维度论提供的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可以成为一线教师教学与评价的检查单,并在实践中生成有效指导学习的策略库。
[/p][p=null, 2, left]学习的五个维度对学习成效都十分关键,每一个维度都提供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比照书中学习维度的模型以及指标,教师可以用自问的方式进行自检,重新审视学习任务,调整学习过程,确保从综合、整体的视角考虑学习过程。[/p]

1

从情感的维度激发学生“想要学”

[p=null, 2, left]在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中,情绪和感受就像门卫是否让通行一样,告诉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后续工作。《培育智慧才能》第一章《维度一:态度与感受》,即明确了教师应该通过设计有趣且能吸引学生参与的任务,激励和支持学生去发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p=null, 2, left]例如,学习主题为古代经典祭文的语文单元,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一篇一篇去讲解,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然而,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仅仅是理解文本的含义或思想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使用了“自觉整理”“比较和分析”“证据支持观点”“现代观点”等关键词语来界定单元学习目标,这些词语都聚焦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这些古代文本,可能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也会困难,极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p][p=null, 2, left]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其能够“主动整理”,用“历史眼光”及“现代观点”去比较分析呢?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设计教学,不妨从这个单元的核心任务——“请阅读《三国志·武帝纪》以及曹操的代表诗文,并结合当代人张作耀的《曹操传》,深入了解曹操,在其祭日来临之际为其写作一篇祭文”开始,驱动学生通过写作完成“能够从特定角度对历史人物做出合乎逻辑的评价”的单元学习目标。[/p][p=null, 2, left]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学生首先需要思考曹操在哪些方面被后人不断“引用”。然后将其作为引子,延伸到历史上的其他伟大人物,考察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发展的,其共性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具有十足的开放性与代入感,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历史对现实的影响。[/p][p=null, 2, left]积极的态度与感受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链条中都非常重要,它能确保学习行为的主动和深入。关于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书中提醒我们关注以下内容:学习任务设计能否帮助学生建立与其已有知识经验系统的关联,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学习任务的分解和资源脚手架的搭建是否合理,从而保障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学习信心和耐心;对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时与否,能否提供清晰的成功标准,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等等。[/p]

2

从知识整合与精炼的维度帮助学生“能学会”

[p=null, 2, left]学习并不是单纯记忆知识,帮助学生获取与整合新知识是为了促进其学习的内化。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结束,只有继续扩展与精炼知识,学生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传统的学习记忆方式,比如画重点和反复阅读,对知识点的习得实际效果有限,原因就是这并没有充分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培育智慧才能》提供了一系列策略来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p][p=null, 2, left]例如,书中总结了六种组织模式(见图1-1)。学生使用这些组织模式,可以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内容的组织模式,促进学生提炼、理解所学的知识。[/p]





[p=null, 2, left]学习并不止于获取与整合知识,学生通过扩展与精炼知识来加深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知识,都有赖于运用推理过程来分析已学过的知识。《培育智慧才能》进而介绍了各学科共同的八种推理过程——比较、分类、抽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提供支持、分析错误、分析观点,帮助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分析、思考、批判,从而扩展知识地图,抽取最核心的知识。这样,教师的角色更像一名体育教练——将一个学科专业问题分解为几个关键思维步骤,陪伴、训练学生发展复杂的推理思维过程,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弄清学习过程的“能学会”。[/p]

3

从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的维度促进学生“会学习”

[p=null, 2, left]互联网时代发展至今,学生想要获得知识,只需动动手指搜索、点击即可,那么学生需要教师做什么呢?为知识提供背景环境,“让学生在他们认为是有意义的情境中积极地运用知识”就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而最能刺激网络时代学生的,往往是那些跟他们自身联系非常紧密的事物。对他们而言,单单教授“是什么”这类知识是不够的,他们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为什么这很重要?”“为什么我需要知道这些知识?”[/p][p=null, 2, left]在“学习的维度”框架体系中,以下六个方面可以帮助和激励学生去认可所学知识的价值:①决策——设计并依据标准在不同的方案中做出选择;②解决问题——克服达成任务目标途中的限制或障碍;③创见——形成创造性的产品或创新性的流程来满足问题需求;实验探究——对假设或所观察的事物进行解释并加以检验;⑤调研——收集和研究数据消除模糊观点或对事件提出建议;⑥系统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整体分析,形成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六个方面设计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从而确保学生“会学习”。[/p][p=null, 2, left]当学生要学的知识明显有应用意义的时候,教师就更容易构建有意义的任务。当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连接得不那么明显的时候,教师就须想方设法增加知识的意义和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相关程度。学习维度论指出,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对知识掌握不同程度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存在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p][p=null, 2, left]例如,生物学科基于校园里两棵桃树落果严重的问题,设计、制定了“拯救那棵桃树,还原校园生态”的学习任务。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而且有趣的情境来运用学科知识。[/p][p=null, 2, left]学生或独自,或组成团队开启了寻找桃树落果原因的研究历程。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研究课题启动了学生学习的探究系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调动几乎所有已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主动学习的视角不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帮助学生从新视角审视过往的经验,从而增强了学习新知识的动机,认为这个学习任务“值得去做”。[/p]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贯穿学习链

[p=null, 2, left]学生需要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必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良好的思维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呢?[/p][p=null, 2, left]很多文献仅提供了观点而缺少具体指标,我们很难将其运用到日常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思维习惯的重要性,却很难回答应该如何培养它、它与教学内容又有什么关系。[/p][p=null, 2, left]《培育智慧才能》提出了一个成型的思维能力框架。“学习有方的学生具备优良思维习惯,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习惯,通过同伴分享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相互启发,并通过示范、展示等方式创造一种学习氛围来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并给予积极强化。[/p][p=null, 2, left]政治学科在处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内容时,结合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爱刷朋友圈的实际生活状态,重构了学习单元——“中国的朋友圈有多大”,并设计了学习任务——“绘制中国朋友圈亲疏关系图并配以说明书”。[/p][p=null, 2, left]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多种资源、多种沟通反馈方式,合理规划、监控学习进程,学生更有意义、更深刻地了解了当代的国际形势,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p][p=null, 2, left]总之,《培育智慧才能》中的很多策略,可谓有关学习的支持清单,支持了我们一直践行的经典教学方式;同时,对聚焦“教”而回避“学”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加丰富完整的反思诊断单。[/p][p=null, 2, left]通过这本书,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学会如何学习是关键能力。学习者如果学会了如何学习,未来就可以学习任何事物。[/p][p=null, 2, left]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立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必备品格,用更科学的教育教学形态,支持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p]
TOP
159#

回复 152楼巴塞罗那的帖子

茅塞顿开,学习了
TOP
160#

希望落实的更好

不要折腾老师!为教师减负要继续落实再落实
https://mp.weixin.qq.com/s/-YzcBC5......
巴塞罗那 发表于 2023/4/8 20:55: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