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我遇上了“戆大”学生 [复制链接]

1#

[原创]我遇上了“戆大”学生

我遇上了“戆大”学生
                

在《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节课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不少同学认为食盐能在水中无限溶解的。昨天四(6)班的一节课,在制定好方案以后,每一小组开始进行实验,实验大概15分钟后,有几个小组发现,食盐溶解不了了或很难溶解了。其中有一个小组,可能做得很小心,每一次放得食盐很少,因此他们组的食盐到实验结束后还没有饱和。他们组有一位男同学认为实验只要一点一点地放,是能无限溶解的。于是他在汇报时就理直气壮地说,食盐能在水中无限溶解。当时我就找了一组食盐已经饱和的小组,把他们的食盐溶液让他搅拌。直到下课了,他依旧坚持说:“食盐已经少了一点,只要我不停搅拌,他一定能溶解。”这时也有不少小组认同了他的观点。我没办法,就对大家说,“这样吧,实验仪器我暂时不收掉,要继续研究的同学可以放学后继续来研究。”

果然一到放学时间,不少同学飞奔到了实验室,继续研究食盐溶解的实验。过了一会儿那一位男同学也来了,只见他在原来的那一杯食盐溶液中不断搅拌,我过一会就问他同样的问题“还能溶解吗?”他的回答是:“能!又溶解了一点了。”半个小时过去以后,其他大部分同学发现底下的食盐实在不能溶解了,就回家了,而他依旧坚持他的观点,一直不停地搅拌,又过了十五分钟,静校了,我让他回去,他说:“我明天还要来搅拌,一定能溶解的。”我把食盐溶液留在一旁,等他明天再来实验。

今天傍晚,正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他又来了。我给他昨天他在实验室里放着的食盐溶液,他再一次不厌其烦地搅拌起来。一会儿后,我就问他:“还能溶解吗?”他还说:“能。”后来我追问:“那你觉得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说它不能溶解了呢?”他的回答让我蒙了一下,他说:“等到水不会升高了,说明不能溶解了。”在他的脑子里,也就是所谓的他的前概念认为,食盐溶解是食盐变成了像水一样的溶液,使得水面在不断升高。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食盐溶解到底能不能使水面升高的实验:在小烧杯中放入60毫升不到的水,然后加入食盐,使水面正好到60毫升。我就让他猜测,当我搅拌使食盐溶解时,你觉得水面能到哪里。他猜测到70毫升左右。搅拌结束后,发现水面没有升高。他似乎很不信,我就把食盐和烧杯重新放到他跟前,让他自己再做一遍。可结果依旧一样,这样他才信服,这时,他又搅拌了原来的食盐溶液,然后告诉我,食盐是溶解不了的。可是他对“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问题又提出了疑义,他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能确定了。他认为,如果一勺一勺地放,食盐就溶解得多,而一次放多勺就溶解得少。那我说:“你,明天再来吧!”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丫儿 于 2016/4/20 8:54:2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样的学生使我想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学生的前概念是学生建构新知识的基础,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的和学生的想法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节课中,很多学生的想法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想法1,食盐一点一点放入水中,食盐是能无限溶解的,一下子放入很多,食盐就不太能溶解了,因为食盐把水淹没了。想法2,食盐在水中溶解,是因为食盐变成了像水一样的液体,从而使水面不断升高。水面不断升高,食盐能不断溶解。想法3,面对不能溶解的食盐,学生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搅拌到明天,他一定会一点一点地少下去。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可能是很可笑的,但是它的的确确存在在学生的脑子中,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学生,而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对症下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改变学生本来错误的概念。如果不弄清这些前概念,上课就会如同对牛弹琴了。

二、关注“这样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唱反调,可能让您花费了一点课外时间,可能让您感到有些烦躁。但只要您想想,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质疑,这样的好奇和执着,这难道还不足以使你欣慰吗?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我们培养的,不正是要这样一种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学生吗?我在喻伯军老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中看到一个案例《从一次到十次或更多》讲到,在做“蜜蜂传播花粉”的实验时,中国学生都只做一次,而美国学生往往做十次,二十次或几十次……国外的学生能有的素质,我国学生通过老师的培养,也能做到。面对很难溶解的食盐,搅拌了几分钟,就判断它不能溶解了,这样的判断是否太轻率了呢?有学生想到了今天不能溶解,明天呢?后天呢?这不是钻牛角尖,这是学生在反思,在质疑。喻伯军老师把科学课的特点归纳为三点:实证、逻辑思维训练、质疑精神。这位学生能这样做,恰恰符合了这三点。学生冒出了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提高,我们应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要把学生的探究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三、对本课教材的一些看法

《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是在《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和《怎样加速溶解》两课后面。要研究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一食盐能在水中溶解,二食盐在水中不能无限溶解。第一个条件前面已经解决了,但第二个条件,还没有解决。看了2005年浙江省的科学优质课,我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老师问:“我不断加,不断搅拌,食盐能无限溶解吗?”老师的预设是:“不能。”结果,同学们异口同声,很确信地说:“能。”章鼎儿老师在评课中讲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追问:“加一袋呢?加一车呢?全世界的盐呢?”让学生自我反思。这使我茅塞顿开,这样能使很多学生回过神来,但即使这样,还有学生会认为能无限溶解,因为有的学生——就像我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学生——认为只要一点一点地加,就能无限溶解,因为他认为,盐溶解了水面能不断上升。因此我觉得,在教学笨课之前,必须要补充几个内容,一、让学生经历一下,盐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二、一点一点的加,也不能无限溶解。三、水面的升高,是因为食盐放进了水中,就像石头放进瓶子一样,并不是溶解造成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