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追忆那童年 [复制链接]

1#

[原创]追忆那童年

                    给妈妈做饭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还不满五周岁。当时我们龙家的茶树都是按照生产大队合营的。全村分为了8个生成大队,我妈妈被分在了七大队。每天一早,天还没有亮就要上山去采茶。为了多赚点工分(相当于现在的学分,按照工作量来换取工分,年终结算成工资奖金),往往每次都带两个茶篮上山,是为了多赚几分钱。

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妈妈早早地上山了。最近,我们园(幼儿园)由于春忙的原因,每天上午放得都比较早。我回到家也就十点左右,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而今天,奶奶却不在家(又时她也要去幼儿园帮忙)。

等妈妈回来给我做饭,估计要到中午十二点半以后了。我也不知哪来的一股冲动,想为妈妈做顿中饭。将米在淘米箩里洗了几次,放在锅里加上水。中午的菜就是几个茄子,可我不会烧。就“蒸”吧,学妈妈的样子将几个茄子洗了下放在了蒸架上。盖上锅盖,我准备烧火了。

因为先前也经常帮家里烧火,对烧饭比较熟悉。所说,当时的我才四岁多一点,但我已经会做饭了。

大约半个小时多以后,听听饭熟的“噗呲”之声,估计饭已经烧好了。等了十几分钟,我开锅盛饭,将几个茄子和上酱油搅了下。

我先在家里吃,虽然饭还有点“僵”(还没有熟),但吃得还是津津有味。拿来一个竹篮,将饭、菜装进篮子,我上山了。

山路是我熟悉的,因为前两天妈妈刚带我上过上,我认识山路。

“菊英,那个不是你儿子吗?”我妈妈还没有看见我,和她一起采茶的同伴已经看到我了。

“菊英真是福气啊!儿子噶小就会做事了!”

妈妈好感动!虽说今天的饭是有点“僵”的,吃在嘴里是“僵”的,但在妈妈的心里是最甜最甜的。

等妈妈吃玩饭,我也帮妈妈采茶叶。因为其它阿姨们都下山回家吃饭去了,整个上山只有我们母子俩。这一天,妈妈采的茶叶特别多,其中也有我采的份。

从那一天起,给妈妈做饭、给妈妈送饭成为了我的“任务”。呵呵,也从这件事情上,我赢得了一个很好的名声:“菊英的孝顺儿子!”

分享 转发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

             我家的楼房:省吃俭用

不少同学到过我家,一定觉得我家很简朴,房屋一般般。但如果我告诉你关于我家房屋的一个之最,你一定会吓一跳。

我家的房屋是我们整个龙井村最早造的楼房!

那是在1982年,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由于我们家在分家产时(我爷爷只有我爸爸和我叔叔两个儿子,当时农村有一种习俗,一个儿子成家立业时就要分家产),我爸爸分得了一间老房(上世纪50年代造的),我叔叔分得了一间“新房”(其实也不新,是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为了我们家更好地生活,我爸爸妈妈决定要建造房屋。

要知道,当时建造新房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虽说是数千元,但对当时的生活条件而言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了。我们家将老房卖了1200元,还要新筹资金3000多。记得造新房的这几年(前后至少有10年),我们家都是省吃俭用。由于我平时在城里姑妈家寄读,周末难得回一趟家。每次回来爸爸妈妈总是准备好吃的,有我喜欢的红烧肉、里脊肉等。后来奶奶他们悄悄地告诉我:其实平时我不在家的时候,妈妈经常是一勺酱油汤就是一顿中饭;一碗青菜、萝卜汤就是爸爸妈妈的晚餐。因为我们家造房子问亲朋借的2000多元钱都要一分一分地还,这些钱都需要从爸爸妈妈的牙缝里省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也曾陪爸爸妈妈喝些酱油汤、清汤;一年只有到年底了才有件新衣服穿,而爸爸妈妈几乎在那几年一件新衣服都没有添置过。我们家的债务从1982年到了1988年才还清。因为那时候的工资是很低的,爸爸作为工人成年累月地工作,一个月也就三、四十元工资;而妈妈当时的年薪也就三、四百。

什么叫“省吃俭用”从那个时候起,我已经深深地烙在心里了。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3#

我家的楼房: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典故,很惭愧我是到了念初中的时候才理解。其实,真正的“愚公移山”早在1982年,我家造新房的时候就已经见识了。

由于我家造新房是在我家的一块菜地上(就在我叔叔分得的家的边上),一边是临山的。而这块菜地的面积也不大,最多只能容纳一间楼房。而我们家要准备造两间楼房,那就意味着另一间地基需要“开地”出来。往哪边开,只能往山这边开。

于是,在爸爸妈妈决定造新房的前夕,也就是半年前,我们全家开始了“愚公移山”的运动。记得那时,爸爸每天上班前要挖点土,挑十石(一石就是100斤)泥石(泥石都要挑往50米外的空地填埋);晚上回家更要奋斗一、两个小时,挑上几十石。而妈妈呢,白天只要有空就用铁锹撬土,挑上上百石泥沙。到了周末,我回到家也没闲着,帮大人们做事。有时,我的两个舅舅会来帮忙,外婆他们也来帮忙,全家忙上一整天,一小座山丘被搬掉了。

由于我们家临山的这块土石是硬质土,比较坚硬。挖土光靠锄头是不行的,需要用铁锹;而且一次能剥离的砂石也比较少,最担心的是发生“泥石流”。

在我的印象中,“泥石流”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在1985年的某一个春天我是轻眼目睹的。春天雨水多,连绵的雨水让我们家临山上的砂石变得很松软。记得那次我在厨房吃早饭,刚刚吃完,准备背着书包去上学,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巨大的石头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向我们家的厨房袭来。爸爸妈妈正在场,幸好都在厨房门口,“快走开……!”“开”字未停,我们的厨房已经被砸出了一个大洞。

“幸好!没有事。”通过这件事,全家上下受惊不小,当时爸爸妈妈将山上塌下的土石搬走整整挑了100余石。此后,这样的“经历”我们也碰到了一、两次,曾经一次将我们家的一堵墙壁砸出了一个大窟窿。每一次的整治,都是治标不治本。最后,爸爸妈妈决定再往临山这挖土,在我家的楼房旁竖起一道安全的屏障。从1982年,一直到1995年,这道屏障竖起了。从此,我家再也没有出现过那种危险的事。

要知道,我家的楼房在造的时候是挖土一间,为了这道屏障又是挖土近一间。也就是说,我家的楼房基本上都是挖山挖出来的。这其中的艰辛、坎坷我只是了解了,真正的感受只有我爸爸妈妈那两双苍老的手能才能说明!

如果将所有的砂石累计起来,我想至少有1万石。1万石,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大家是很难明白的。

……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4#

           我爱集邮:我爱绿阿姨

喜欢上邮票,已经很难说清那是在什么时候。

从信销票开始,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还是从同学给我的一枚邮票开始……

自从喜欢上邮票以来,空闲时间我会花很多时间去钻研。多跑亲戚朋友家,向他们要信封上的邮票;花上整整三个晚上抄写邮票的价目(向一集邮叔叔借了邮票价目表,要还的)。记忆中,至今有一件事令我难忘。

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我们在看图写话。插图的内容有四幅图,大致说的是一位邮局的阿姨热情地为人们送信,得到了大家的赞誉。当时,已经有两位同学发言,我也举手,老师请了我。

“一天,一位邮局阿姨又来到了居民区给大家送信。……我爱绿阿姨!”(其实当时我所表达的意思是:我爱集邮,我喜欢邮政事业)

五个字从我口中而出,立刻遭来了全班同学的哄笑。他们将我说的“爱”都理解成那种“爱”了!。

可爱吧!现在回想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单纯,多么的幼稚、可爱。

从那次起,我在班里讲话就“小心”多了。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我爱集邮: 长征

为了让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一至三年级我是住在姑妈家的(姑妈是我们学校前身小学部的一位音乐老师,他们全家加上我一共五口人是住在当时学校宿舍的)。

当时我们是读五天半的书(周六还要上上午半天的课),每到周末下午(周六下午)爷爷往往带我回家。到了三年级了,我人也长高了,胆子也大了很多,我就开始一个人回家了。姑妈在我每次回家时总要塞给我两毛钱作为回家的车费。而这两毛钱我往往瞒着她一分都没有用买了邮票。那你一定要问:没有车钱,你怎么回家的?

是啊!当时还没有K16公交车,更没有K28公交车,甚至连曙光路都没有开通(我们学校以西比直都是一片农庄)。从我们学校到少年宫的27路公交车车站,只能徒步沿着弥陀寺巷走到少年宫坐车,从少年宫坐27需要花一毛五分钱。为了剩下这车费,我多次花两个多小时走到家里(龙井)。

路途是遥远的。从我们学校开始算起,沿着现在的保俶塔比直走到少年宫,约1公里。从少年宫再走到我家龙井,至少有8公里多的路。也就是说:当时我为了省一毛五分钱的车票,要走上近10公里的路。

现在,爸爸妈妈给你10元钱,甚至是20、50,乃至100……更多。大家愿意这样走吗?

为了一毛五、两毛钱去“长征”是我童年的故事,更是我童年留给我的一种美好的回忆。事实上,我从小到现在都很愿意走路,从我们学校走到龙井近10公里还不是我的记录。我的“长征”是为了自己能多买一套邮票,多收集一枚珍贵的邮票。

想想我们现在,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啊!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6#

农家的孩子早当家啊!为盛老师家“愚公移山”造房而感动。

盛老师是龙井村人?就是在西湖龙井名胜区边上吗?而且还在山脚下?现在可是好地方了啊,环境优美不是吗?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7#

呵呵,懂事的盛老师~~~~人就这么一辈子,记点东西翻开来是很幸福的感觉!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