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垃圾的处理》一课有感 [复制链接]

1#

听《垃圾的处理》一课有感

近日,听了曹老师《垃圾的处理》一课,有许多感触,本课是《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第二课,教材分两个部分:用模拟实验研究垃圾简单填埋是否安全。在模拟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底的清水弄成墨水色了,这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而且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危害,通过研究,学生会感到简单填埋垃圾不是个好办法。第二部分让学生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先让学生尝试设计,然后再介绍真正的现代清洁填埋场的建设思路。最后介绍垃圾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焚烧。在研究了填埋法后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讨论焚烧垃圾的优点和问题。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垃圾处理的困难性。“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将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科学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关于课堂的教学结构。老师按照“提出问题(垃圾如何处理)-模拟实验(意识到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危害)-设计方案(对垃圾填埋场的改进)-拓展延伸(产生新问题,焚烧也有危害,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的流程设计教学方案,体现了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结构,即线性的教学结构,每课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由于第一课《一天的垃圾》学生没有上过,而教师只在课前的五分钟熟悉学生,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第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无形之中把本课的时间结构给破坏了,造成了前松后紧的现象。现在的科学课,关于时间安排,许多专家、学者都赞同“4321的安排结构”,即 40%的学生活动时间,30%的学生交流讨论,20%的教师指导时间,10%的组织教学时间,所以,导入环节要尽量做到简约,而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核心活动上。


关于核心活动的设计。老师提供给学生模拟垃圾填埋场的材料,小石子、细沙、墨水纸巾、装水的喷壶,让学生意识到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什么物质,并且以“温馨提示”的方式直接告诉给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本课的“探究活动”理解很到位,本课模拟实验的目的,重点不在设计,而在观察,学生发现了墨水纸巾把杯里的清水弄脏了,也就意识到了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危害,从而产生了新的问题,自然转到了下一个环节:对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改进。在学生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垃圾填埋场时,教师应该要强调设计的重点是什么,让小组选择一个点进行深入的设计,如果设计的要点没有强调,那么,更多的学生设计就会失去方向,在活动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翻开书本照着书上的设计图在画,使得这个活动的价值没有凸显,如果各个小组都能围绕一个点设计,那么,在交流环节,一定会有精彩的生成性资源,把各个小组的资源整合起来,也许学生设计的比科学家设计的填埋场更要合理。


关于师生互动交流。交流研讨是科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犯“重活动,轻研讨”的现象,而老师非常重视研讨,效果也的确很好,如果说要进一步优化的话,就是要做到教师也要介入学生思维,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捕捉到他的核心问题,给以点透、深化,学生头脑中的这些概念,一般都以“前科学概念”居多,往往在表述中比较模糊,这时,你即使让更多的学生去说清楚,实际也很难说明白,因此需要教师的介入,要给学生“脚手架”,这样学生才会很好地理解。


老师教学严谨,教态亲切,富有亲和力,语言简练,体现了一位科学老师很好的素养,我们评课的科学老师在曹老师再三的要求:“多提建议,少谈优点”的感召下,也真诚地表达了一些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探讨,务实最重。

分享 转发
TOP
2#

认真学习!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3#

没有去,看看也长见识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4#

有这一课的教学实录吗
TOP
5#

N年前听过这堂课,教学流程差不多。巧的是执教的老师也姓曹,应该是此曹老师非彼曹老师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