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809省活动评课专贴1《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复制链接]

1#

上次我们QQ群争论过,昨天晚上的网友会大家又为这个话题而苦恼,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教学中,是不是一定要让孩子看到变化呢?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让课堂上看到岩石的变化,教师专门准备质地软的岩石,甚至用砖头代替,这仅仅是一节初级水平的课,而虽然没有在课堂上看到岩石的变化,但由学生的探究经历而引发思维,从而明白岩石是会改变模样的,只是这个改变是缓慢而漫长的,这更是一节高水平的好课。


 


另外,我觉得谢老师的课开头导入太过复杂,浪费时间过多,其实每节课一开始是学习注意力真集中的黄金时间,教师应该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直接的导入,比如:拿出一块岩石,说这是从操场拿来的,猜一猜它会不会改变模样?昨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然后告诉他们这是昨天老师从另外一块大岩石敲下来的,从而得出在人为的情况下岩石会改变模样。继而问,如果把这个岩石扔在操场,在自然的环境中,它的模样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如果会,是谁在改变它?如果我们来设计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呢?

分享 转发
TOP
2#

鹤影白沙:


《岩石改变模样了吗》关注细节


1.教师语言评价的技巧需提升;指向的提问、适时的反问,使学生思维得到明确的定向,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避免思维发散。如课的导入到实验验证花了9分钟时间,可以压缩到5分钟,从而开头更加简洁明了!


2.对“冷热”和“水底冲刷”两个实验,我的想法应该分开做,先冷热,再水流,逐步引导学生从点到面思考,由冷热、雨水对岩石的影响拓展到植物、动物、风等因素对岩石的影响及共同的影响。所以两个实验合在一起做我认为在研究之初对学生的思维是有干扰作用的。


3.对学生汇报的二点想法:(1)五年级的孩子,对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还需要再说一遍吗?我认为重点应落在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把学生的观察对象明确化,要求具体化,表述精细化。(2)既然学生每组都进行了实验,老师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汇报。


4.“模拟实验”与“大自然的现象”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我觉得学生不好回答,主要是困难对学生来讲没有可能性,因此回答散乱。如果提问“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就易于思考和回答了。由此可以由十分钟联系到一年、一百年、一千年。


5.6张照片的处理,佩服老师的精巧构思,前后连贯,体现“没变化——验证——肯定有变化”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

TOP
3#

阿秀: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听课时,感觉上课老师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设计而上课。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教师的引导没有到位。


第一环节中(1)学会说印象最深刻的岩石,说到“岩石的味道”,教师应纠正;(2)在看六张大石头照后,学生在发表各自想法时教师如果能及时有效地评价,就不会浪费很多时间,也不至于在进入第二环节时显得突然,使听课者觉得模拟实验只是教师给学生的一个任务。学生的自主性没有丝毫体现,而且对于老师的要求,学生也不能很明确。

TOP
4#

欣竹: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在出示观察6天的岩石照片后,学生推测八百年后的岩石会怎样,并说说理由,应该说学生的回答是出乎意料的,期中一个说是风化,说明学生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谢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评价,当学生的思维超过了由此引出自然界中的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岩石的变化。从这个环节过渡到模拟实验十分突然,什么叫模拟实验,学生知道吗?直接用课件代替自然界的物体,学生应该比较难理解。


2.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拿镊子的方法,岩石烧热后扔进烧杯等错误的方法,在今后的实验中教师必须注意,要多关注学生的这些细节。


3.一个学生汇报时说:形状变小、变空心。师反问:是观察到的吗?生:感觉到的。师表扬:实事求是。谢老师做得很好,我们科学课上所追求的就是实事求是。


4.37分钟后,研究植物生长,动物对岩石的影响时,教师可能由于时间的问题,都是赶过场,包括风化的概念等,感觉是为了上而上。


5.再次出现6张照片,前呼后应,画第7张,展示了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学生展示记录单汇报后,记录单没有还给学生,下课后是老师从投影仪上拿下的,这样的记录单有用吗?成为垃圾。


6.水流和冷热实验合在一起是否会不够深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