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809省活动评课专贴1《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复制链接]

1#

0809省活动评课专贴1《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执教: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  谢晓静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课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的探究活动组成。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第二部分:认识风化。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教材最后还安排了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了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地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平时知识积累中,他们对于岩石以及岩石的形成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这种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探究下,在实验和学习中构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希望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同时整合利用各种学习途径,经历多通道经历岩石变化原因的探究过程,多角度寻找支持自己解释的证据,培养学生的推理、求证意识。同时在探索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做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酒精灯、水、镊子、岩石、玻璃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谈话引导主题:同学们,我们在哪里见过岩石?你印象最深刻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


(二)图片引领观察:教师课件出示连续六天拍摄的一组岩石的照片:要求学生先观察,这6天里,这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发生改变?学生观察汇报。


(三)触发学生矛盾:那7天后呢?8天后呢?模样会改变吗?那八年后呢?八百年后呢?八千年后呢?


(四)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又改变模样了呢?这其中,什么发生了改变?(板书)


(五)激活实验动机:是不是这些因素作用下,岩石模样就会发生改变呢?(板书)就这样一直争论下去?(由学生提出实验求证)


二、实验求证


(一)冷热实验


1、我们就用这块小石头模拟校园里的岩石(出示小石头),那阳光和雨水用什么代替?


2、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讲解实验单的填写。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7、小结:这些现象告诉你一些什么信息呢?


(二)水流摩擦实验


1、过渡:当然,咱们这块岩石在雨水的冲刷下,肯定还会受到水的摩擦和冲击,那么岩石会不会因此改变模样呢?我们照样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2、怎么去做这个实验?


3、温馨提示:同样的,我们也需要完成这张实验单,通过刚才实验得到的经验,你觉得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这个温馨提示请你来提。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6、小结:这个实验,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三)实验总结


1、课堂当中,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去模拟了岩石受冷热、水流摩擦影响后发生的现象,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大自然当中,现在你认为这块岩石在这六天里,它的模样发生改变了吗?那为什么难以发现它的变化?如果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这么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2、是啊,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但这也是一种改变。试想,现在是六天的时间,那经过六年后,六百年后,当这种变化经过时间的累积以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另外的一番情景了。


三、推测与解释


(一)课件展示另外一些岩石的图片。它们以前长这个样子吗?


(二)科学推理:联系刚才的实验,说一说这块岩石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三)在你们的讲述中,还有什么因素也能使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学生讲述,教师板书。(教师相机出示“石生树”图片:这棵树长在什么地方?一直长,岩石会怎样变化?植物的根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另外,动物、大气污染等对岩石的破坏也很厉害,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四)明确风化概念: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四、实践强化


(一)再次出示六张照片,留白第七张照片,问学生:如果真在800年后拍到了这块岩石的第七张照片,你觉得会是怎样的画面?请你画一画!这么画,你的理由是什么?


(二)学了今天这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谢晓静,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2001年,她以《空气在哪里》一课代表温州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温州市科学骨干教师、瓯海区第二轮名师、瓯海区教坛新秀、课改之星。从教十余年,分别在省、市、区各类论文、案例比赛中获奖共40余次;多次应邀在省、市、区级做观摩教学;近年来主持《小学自然教学中科学基础启蒙教育之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立足农村教育现状,强化家校同向合作,优化学生学习环境》、《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延伸小学生的探究空间》等省、市级课题,更荣获19届浙江省“春蚕奖”称号。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常不回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比较成功的课,为我提供了有关模拟实验课的新思路。虽然在模拟实验之前过渡有些突然,但这节课体现了模拟实验的特色,模拟实验是一项中介活动,是替代品,所以讲清楚模拟实验替代的“本样”很重要,同时模拟实验与真实的自然变化又有不一样,所以要说明两者的区别,要不就自然界更加明显,要不就不是很明显……上述两方面这节课中都有体现。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

 

一品轩: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上得比较精彩,个人有一个小小的想法:过程设计中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是否能交换,第二环节是让学生做一个模拟实验。我试想如果让学生能先动手做一做,玩一玩,让学生在玩中发现一些问题,教师从这些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风化的一些原因所在,从而将课堂的精彩引向升华。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5#

 

关于《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导入环节用时近9分钟,过长;从导入到实验求证之间教师直接出示了实验材料,衔接有些问题;酒精灯的点火用打火机而不用火柴,操作不当,属于实验操作不规范,应尽量避免,5年级的学生对酒精灯的使用应该了如指掌了,可能教师是为节省时间考虑吧,但此举非常不科学。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