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沈佳丹2022年网络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21#

在学习中不断前行。
TOP
22#

在学习中积累、反思
TOP
23#

       本周五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老师通过举实例的方法,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新课标重视核心素养,科学核心素养分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这也是科学新教材的新四维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更要教书育人。通过曹老师的讲解,我们获得了对素养的更深刻的理解。曹老师在讲座中还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国际测评PISAPISA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景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根据原理解释,根据证据做出选择,才是真正体现核心素养,是多维度的,而不是识记知识的考核。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时刻从新课标出发,落实好素养的要求。
                                                        ——记小学科学网7月网络研修
TOP
24#

   8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陈征副教授的讲座《青少年科学教育中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具有科学性的展开呢?陈教授向我们分享了物理学研究问题基本步骤值得科学课上去借鉴:提出问题-将问题简化(建立理想模型)-提出理论预言-对照验证-得出结论并实践-不断重复,修正结论。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还可以把握最基本的核心思想:先化繁为简,再化简为繁。科学的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经常是复杂的问题,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把科学方法在一个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比如,小学科学阶段经常碰到的对比实验,关键在于两个实验小组之间要研究什么条件,就让什么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全部相同。在低年级阶段,教师需要有更多讲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比实验要这样设计,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围绕这一点自己去设计对比实验。当然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对比实验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记八月研修反思

TOP
25#

         又到了每月一次研修学习的时间,这次的学习有两块内容组成:一是潘挺挺老师关于素养导向下的课例《身体的“总指挥”》,二是施昌魏老师的专题评课。《身体的总指挥》一课是学生关于“脑”的认识,虽然人人都有脑,但是脑对人体的作用学生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本课主要由两个活动,活动一:回忆总结脑的功能。活动二:两个记忆游戏大比拼。通过记忆文字和图片,抽样统计全班同学的记忆个数。引导学生比较文字记忆和图形记忆大脑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对大脑产生好奇和疑问。潘老师通过浏览博物馆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体验、发现、认识脑的组成及作用,在自主探究中科学思维得到了很好地提升……精彩的活动环节,学生意犹未尽,也引发我们听课者的深入思考。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课前做丰富的调查为课堂环节,做好铺垫。博物馆式的探究活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主动学习最后的研讨过程就顺理成章。                                                                                                              ——9月每月研修反思
TOP
26#

         1028日,我有幸参加了定海区城西小学举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三节课例,分别是城西小学崔力老师的《用水计量时间》、绿城育华学校杨智超老师的《斜面》、舟嵊小学屠琴老师的《风的成因》。三节课例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新课标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用大概念的背景进行备课,每节课都应以一条儿童思维进阶的主线,环环相扣,使学生脑海中建构的思维框架一步步变得丰满。崔老师从古人水钟计时引入,通过观察水流速度不均,发现水位高低不同导致无法计时,从而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计时目的,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杨老师的《斜面》一课,新旧教材关于斜面的内容变动不小,老教材比较注重斜面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角度的省力情况的探究,新教材以体验为主,让孩子经历古人的发现改进的过程,从而认识斜面的作用。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斜面为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省力,从而认识斜面的作用,将技术与工具的价值观很好地融合在每个活动中。屠老师的《风的成因》一课,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精巧,层层递进,帮助儿童一步一步建立风的成因的思维框架,将风的成因做深做透。

最后编辑米到纳米 最后编辑于 2022-10-30 14:20:58
TOP
27#

  STEM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基础知识;而STEM活动更加注重让学生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开展STEM活动之初为他们提供思维框架,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组内分享的过程,整理思路进行创新,最终得出最佳方案。

    在生活化提炼的课堂《我们的风帆小车》中:教师引出风帆小车后就展示了工程师的设计图,并将其简化只留下大体的形状和长宽等基本数据,这一步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建立了设计的基本框架。设计就应该是基于一定的要求和框架,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风帆安装图的设计和风筝设计图,给学生参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在学生自主设计之后进行组内分享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设计作为小组的设计图,并且在这张设计图上可以再次融合小组成员的想法进行修改。

TOP
28#

        11月15日,浙江省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又来了,这次安排了一堂由陈滔老师执教的课例《金钱豹去哪了》和徐春建老师的项目化讲座,内容丰富,干货满满。陈老师上采用项目化形式教学,给人耳目一新。整堂课围绕寻找金钱豹去哪儿了?这一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展开。学生通过模拟表演,观察、分析与讨论,认识在食物链中能量依次传递、流动的方向和数量变化,演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通过不断地深入交流加深对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理解,意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联系,生物群落的稳定,生态系统的平衡,理解食物网。帮助学生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物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同时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小组的食物链模型产生质疑,分析论证,完善对食物链的认识。徐春建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一线教师要基于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项目。他认为,项目化学习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情景”,这个情境必须是来源于学生真实的需求,并且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虽然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实践的,但其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具体到每个项目,科学概念必须正确。

最后编辑米到纳米 最后编辑于 2022-11-16 19:58:45
TOP
29#

学习中成长,成长于实践之中。
TOP
30#

     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定海区小学科学青研社联合丁红霞名师工作室在舟嵊小学举行“研讨新课标 运用新理念”课例研讨活动。早上由于教共体活动错过了励启赟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孩子》一课和8位老师的新课标解读很是遗憾,特别是《大自然的孩子》一课是非典型的“科学课”,一直很想知道励老师会如何去进行改变。下午的8位青年教师的课标学习成果和教研员林老师的讲座也让我收获颇多。今年4月新版课程标准在科学课程性质、学科培养目标、科学课程内容、科学课程学业质量及科学课程评价五方面做了重大的调整。同时新版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课程理念。青年教师们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都紧紧抓住了核心素养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学习进阶等关键信息,虽然,都是年轻教师的教学体会,但是大家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领悟新课标理念。学习和感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科学教学设计时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核心概念聚焦学习进阶,让新课标理念在每一堂科学课中体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