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骆驼老师——成长足迹(张明臣工作室成员) [复制链接]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参加工作第二年,有幸加入张老师工作室!教学感想,如涓涓细流,聚少成多。共勉!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开帖,多交流
TOP
3#

欢迎加入科学网,多来学习!
TOP
4#

教学反思-----本学期学校组织了赛课活动,提前两天抽题备课,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BUT有一点要吐槽就是这个议课真不到位,上完一周多了,材料整理好后,除了我师傅,没有任何关于课的点评环节。
   这节课是三年级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内容,单元导语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影响。天气和什么有关呢?科学家是怎样观察、研究天气并预测天气的变化呢?”基于此导语,我在设计课的时候,从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预报导入,在过程中增加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天气的其中一项要素为降水量,气象学家是怎么来测量降水量的。我从杭州气象台截取气象数据,尝试用数据建模、借助尺子比划长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降水量是降水落到地面未经渗透、蒸发在地面积累起来的高度。
   在活动环节一制作雨量器过程中,让学生在错中学,再通过对比的方法,指出制作雨量器要注意的地方。活动环节二模拟降水过程整体学生秩序尚可,比我想象中要好。
   不足之处:
1.    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所用雨量器材料为学生学具袋中材料,该材料优点为制作方便,省时,缺点为刻度条较短,无法模拟暴雨、特大暴雨等降水。而学生实验时,往往喜欢把水全部洒在雨量筒中,导致无法读数。改进建议:(1)选择大号雨量筒,控制学生实验时降水总量。(2)录制微课,在操作时着重提醒学生真实的降水是“雨露均沾”,而不会降在同一个地方。
2.    眼里要有学生,注重课堂生成。近期发现新教师上课框架、逻辑痕迹比较明显,而老教师虽有框架但能收放自如,更注重学生的生成。本人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基本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当有学生答出我想要的答案后,马上给予肯定,再抛出教学设计中下一个问题。而这时也会有其他学生对上一个问题还有想法,我没有给到这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这点需要改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