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江刘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1#

                                                                                                                     第二次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江刘
        5月28日,我在龙津实验学校认真聆听了五年级新教材的培训,通过此次科学教材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五年级新教材的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本次培训共有3节研讨课与一个关于观点论证式探究主题的讲座,第一节是张宁素老师执教的《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新五上《光》单元第3课,精心优选的教具和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验证活动中。之后,李宏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是新五上《光》单元第4课,本节课李老师采取化繁为简的方法,简化了实验操作、简化了板书设计、简化了活动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辩论。最后是马水娟老师的《增加船的载重量》,属于新五下《船的研究》单元第4课。
        我能够从三节专家执教的课中学到许多,比如《增加船的载重量》就让我获得了许多方面的启发,关于如何将STEAM教育的理念融入常规的科学课我有了新的理解。第一方面,在一般的STEAM课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组学生设计一种,或者4人分别设计后挑出一种,但是在马老师的课上,每个组都有机会设计3种,由于每个亟待验证的方案都来源于学生自身,与自己紧密相关,因此探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强化了许多,这从后面学生对于展示设计的热情度上可以发现。第二方面,通过《船的研究》单元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有设计小船的经历,但是按照尺寸设计仍然有难度,所以马老师通过4个步骤降低了设计转变为操作的难度,首先是将船的底面设计为正方形,这就比传统的梭形船更方便制作。第二点是平面展开图的应用,第三点是将材料精加工,在原有的铝箔纸上很贴心地为学生画好了方格,精确测量材料长宽高的复杂任务一下子就变成了学生熟悉的数格子。第四点是通过微课演示视频,将方形船转角处的处理难度降低。第三方面,对于数据的采集,马老师没有强求面面俱到,而是按照学生想要验证的方案直观呈现了数据,对于一些冷门的设计没有去推倒,虽然最后数据量不大,但是在论证解释环节也得到了应用和分析,相信这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求证行为都是很有价值的。第四方面,课堂气氛轻松,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轻松呢?我发现马老师对偶发性的发言进行顺其自然地进行了追问引导和适时的介入评价,把握了生生互动的教育时机。当课堂的发展超出原有预估时,马老师并没有试图将预设的结论手把手带着孩子引导出来,而且顺着学生的观点去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论证,去确立或者是推倒最初的观点。
       在3节课结束后,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观点论证式探究主题讲座,讲座从如何“让猜想到底,让观点更清晰”、“把探究到底,让证据更充足”、“让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合理”、“把论证到底,让结论更科学”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关于第一方面,王老师提出重点是让学生说猜想,抛观点,通过深思熟虑后的思考与描述,推动学生提出现象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亲手验证了猜想的正确与错误,从而把猜想进行到底,让观点更加清晰,体会验证观点带来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与完善自我。第二方面提到了探究的深度,王老师告诉大家实验前的指导是否到位是关键所在,清晰的实验现象能够让描述更加科学,让现象数据更加容易记录。其次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证据意识,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有证据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产生这样的证据意识,学生有了证据意识才会去思考辩驳,从而诞生高阶思维。第三方面是让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加合理。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课堂上要适当留白,便于孩子们把研讨进行到底。最后是把论证到底,让结论更科学,教师们鼓励学生们相互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自然而来就会形成新的观点。
        希望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坚持将深度学习进行到底,这是科学教师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短暂而充满经典实用理论的讲座让所有人受益匪浅。
TOP
12#

                                                                                                                          第三次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江刘

        6月18日,我在岳林中心小学认真聆听了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三次团队研修项目暨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本次培训共有5节研讨课与一个关于项目化学习主题的讲座。每节课的设计都别出心裁,柯巧敏老师的《我们来抽丝》依据泡蚕丝、找丝头、绕丝线的顺序让学生体验了古代抽丝技艺,竺静丽老师的《古法造纸》一课中,学生体验了拌浆、抄纸、贴纸的造纸过程,看似都是让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同,柯老师的课更多的是强调了体验抽丝的过程,感受了丝线和绸缎的来之不易,而竺老师的课上学生反反复复抄纸、贴纸,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训练技能,学生们仿佛一个个手艺人,带着坚定的制造精神反复尝试,不断探索。王敏老师的火星登录器从如何让着陆器安全着陆的问题出发去设计和制作,他的课与第四节金老师的《设计小杆秤》一样,都围绕一个产品进行方案设计,整节课上科学探究的氛围非常浓厚。最后是王茜老师的课《让蝴蝶飞进团扇》,她给了学生很大的创新创作的空间,艺术创作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在团扇上我们能够看到古今智慧灵感碰撞的火花。
       通过认真聆听和反思这五节课,我有很大的收获,原来项目化教学也可以有更多的模式,除了常规的围绕某一问题的探究学习型课堂以外,还可以有感受体验型,比如《我们来抽丝》,也可以有技艺训练型的课,比如《古法造纸》,也可以是创新创作型的课,如《让蝴蝶飞进团扇》,五位老师借助古典的传统文化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5节课结束后,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项目化学习主题讲座,讲座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王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项目化研究,他认为项目化研究是一种尝试,项目化学习就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从而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开展成功的项目化学习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要有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驱动性问题,进而将问题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第二方面多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设计跨学科解决方案,以此提升综合素养。第三方面,课堂上要有基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可持续项目探究过程,进而将探究过程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动手实践。第四方面,要有基于问题解决的指标性的产品问题与评价,以可视化的产品为目标,能让孩子们像工程师那样去大胆设计,小心制作,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全面地去评价产品能够促使孩子们坚持将项目学习进行到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