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四期骨干共同体专贴 [复制链接]

1#

9月25日,参加了在萧山区汇宇小学举行的第一次骨干共同体教研活动,上午陈媛老师执教的《我们来做热气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情境创设充满童趣,挖掘思维起始点。课堂伊始陈老师通过一个音乐视频把学生带入到热气球的情境中,并让学生基于自己平时的体验或原有的知识背景说说“热气球为怎么会上升、下降?”通过这样的提问,既能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又能聚焦课堂研究的中心是热气球里面空气的变化而不是热气球本身,从而自然顺利地引出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二、问题设计巧妙,发展思维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出示塑料袋,提问“如何让它上升?”基于学生的常识自然地想到用蜡烛等物体加热。2.预演塑料袋下放蜡烛并用点火器点火,提问“这样行吗?为什么?”引发学生对热源摆放问题,材料性质问题和实验安全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需要用到一个纸筒来聚集热量。3.在此基础上,提问“带有小孔的纸筒如何摆放?为什么?”通过思考辨析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纸筒的小孔是为了补给空气帮助燃烧。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解决了用何种材料,如何使用,为什么这样使用的问题。4.带着明确的指向进行探究,陈老师在学生实验前就布置了两个重点问题:(1)你们是怎样让“热气球”上升的?说说你们的小窍门。
(2)加热前后,“热气球”有什么变化?注意观察上升和下降时塑料袋的变化、空气的变化等。在前一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尝试,自己摸索出让热气球上升的窍门。后一个问题提醒学生关注研究的焦点是热气球上升或下降时内部空气和塑料袋的变化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制作问题上,这样就更有思维的提升。三、问题拓展有价值,提升思维生成点。在拓展环节,陈老师用学生解释他们熟悉的孔明灯是怎样上升和下降的?并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其真实的想法。这是将学生在本课中所学的精华呈现出来,不再是停留在“空气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宏观表现上,而是指向了空气分子运动微观解释上,即受热空气间距变大,体积膨胀,受冷空气间距变小,体积收缩。所以,整堂课的设计对于学生思维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高春雅
分享 转发
TOP
2#

11月19日参加了银河实验小学承办的“浙江省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PBL项目制学习”观摩研讨活动。学生制作的“停车系统•未来城市”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惊讶,从问题的提出到方案的设计,再到实践制作和作品展示,凝聚了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与会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惊讶。在后面的研讨交流中,我们发现PBL学习真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各种失败,但是他们越挫越勇,无论是在知识学习层面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对于其思维、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学习是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值得我们学习。在PBL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抱团,这样有助于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湘师实验小学    高春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