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学年度,我在这里!(曹文佳教学随记) [复制链接]

51#

文佳好棒!
TOP
52#

始业课反思

   因为有六个班级,我们的始业课也做了一些调整。回顾之前所学,“忽悠”班级里有最强大脑,记忆大师。活跃的班级果然能聊很多,将近半节课的样子。用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梳理,上学期所学就出来了。但也有班级比较沉闷,能说的少,那就先出示一些他们上课的照片,点燃气氛,再说说之前经历的学习过程。自己制定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小组讨论后,纷纷说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难题,可以解决的方案。我想这样有助于他们遵守规则。课代表改选采用提名和投票的方式,组长和材料员采用小组自定后做到相应的位置的方式,一会就完成了,效率很高。而新课内容,我其实是有些抵触提前剧透的,所以只出示了四个单元名,至于要学什么,课堂上见。不过其实这里也暴露自己一个弱点,给予学生时间多后,后面的时间有些紧张。最后,小实验激趣,我展示了浮沉子,也是为第一单元的学习铺垫吧!

最后编辑曹文佳 最后编辑于 2017-02-21 23:19:38
TOP
53#

文佳好棒!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17/2/14 10:08:12
谢谢姐姐鼓励!丰硕的成果来自付出与坚持
吴王不凡 发表于 2017/2/14 9:39:03
谢谢,努力!
TOP
54#

刚刚上交两篇教案,一篇市教育学会的科学教案,一篇心理教案,没写过心理的,尝试下。
TOP
55#

关注你的点滴,反思我的每一步!
TOP
56#

关注你的点滴,反思我的每一步!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17/2/20 12:37:22
这几天忙的都么写反思,今晚更新。
TOP
57#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后感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带了一种材料,胡萝卜或苹果。于是我们的课堂就多出了一些小插曲。本节课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回答有的沉,有的浮,还有很多同学会在回答时表达出他们的前概念,如重的沉,轻的浮。真的是这样吗,真相到底如何?于是展开本课的学习。       首先,通过三种物品放入水中的演示实验,明确如何放物体带水中,以及沉、浮的标准。
   接着,学生的第一组实验是对七种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进行预测,说明原因,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预设时会根据自己前概念进行预测,并暴露出学生认为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和轻重有关,也有学生提到实心和空心,材料组成的问题。这个实验很容易完成,学生汇报后,教师提出同种物体的沉浮和说明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本课先研究和体积、重量之间的关系。
   怎么研究,由学生思考后,分步进行。完成一组(2个)实验后,领取下一组材料开展接下来的实验(胡萝卜依次纵切)。学生实验效率较高,对于橡皮、回形针、木块(直接提供三种大小、重量的木块,胶带绑在一起耗时。或不同规格的塑料小球)三种物体改变体积、重量,沉浮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学生自己能归纳、总结出来。但由于胡萝卜这样材料本身的特点,其实不太适合在这个实验中使用,出现了有的沉有的浮的现象,也出现了随着切小改变沉浮状态的现象,学生直呼好奇怪! 我没有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是让学生仔细观测胡萝卜,学生发现有的胡萝卜水分足,有的水分少,而且同一个胡萝卜的里面和外面也有区别。于是,学生结合其他三种物质的情况,还得出了和材料本身有关的结论。



去了“心”的苹果做减小体积和质量的实验,结果很统一.jpg (, 下载次数:0)

(2017/2/28 10:20:05 上传)

去了“心”的苹果做减小体积和质量的实验,结果很统一.jpg

最后编辑曹文佳 最后编辑于 2017-02-28 10:20:05
TOP
58#

1、自制教具区二等奖

2、市实验论文三等奖

31.10-12省科学阅读与科学教育专题研讨会

5、带大宝学架子鼓[/
曹文佳 发表于 2017/2/4 13:01:21



还有每月小结,大赞!学习!
TOP
59#

[quote]

1、自制教具区二等奖

2、市实验论文三等奖

31.10-12省科学阅读与科学教育专题研讨会

5、带大
酸牛奶 发表于 2017/2/21 8:16:22


谢谢,这个习惯从进入论坛以来就养成了,
TOP
60#

看到胡萝卜做沉浮实验,我想起喻老师例举的他女儿做实验的例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