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川妹爱科学组:王邦清成长记录帖 [复制链接]

1#

桂馨川妹爱科学组:王邦清成长记录帖

2015年5月5号,小组关于阅读张红霞老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的体会发言稿。。。。。

一.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提出问题。
在我们身边的学校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老师提出,就像目前所讲的蚕的饲养(补充养蚕中的情况。)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并不能开发学生观察事情,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张红霞老师的书中,她谈到了,问题应该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己去发现的问题,研究性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并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
二、在课堂中尽量地少说话,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
张红霞在书中指出:上课不要用开场白,并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如此,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也就是说当我们老师不能讲出有意义的话或没有把握的话的时候,就不要随意的去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毕竟科学是注重实验的探究的,在科学课堂的活动中,不应该是整堂课都充斥了老师的声音和问题,不应该把一些科学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的课其实根本不是科学课,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思考,动手,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但我发现刚刚的这种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就连有些优质课(目前我们小学的语文、数学等等)。书中还提到,在整个科学活动的经历中,思维和行动应该比语言占优势,甚至在讨论会中,教师也应该少说、多看、多听、多感受。孩子们的话也主要在活动后的研讨会中表达,是集体思想的精华。
三、正确使用“是什么”和“为什么”
在书中有提到:科学是为了解释世界,但在解释世界之前,科学家必须客观地描述世界。也就是说科学需要回答两种类型的问题,一是是什么的问题,二是为什么如此的问题。作为一个有真正的良好的学习,不仅是需要了解是什么,还需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了解其原因,才能达到我们目前课程目标中的要求:学习不仅需要知其然,还需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世界了解的比较少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先进行“是什么”问题的观察和训练,对于基本的前人的所留下来的理论的学习、积累。然后再进行“为什么”的解释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学习“为什么”的原因,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还包括增加学习的兴趣。
分享 转发
TOP
2#

加油,清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