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苏湘科韵组:虞相如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1#

相如姐写的东西就是棒
TOP
12#

教师所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将来他们能运用新技术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STEM教育的出发点。相如,加油!
TOP
13#

爱玲     我们一起加油!以下是引用肖爱玲在2015-4-23 21:38:00的发言:
教师所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将来他们能运用新技术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STEM教育的出发点。相如,加油!

TOP
14#

桂馨-苏湘科韵组会议记录


                                    记录人:湖南一师虞相如




















时间:


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20:00


地点:


QQ群:桂馨2组


主持人:


杨淑琴


人员:


桂馨-苏湘科韵组组员


会议内容:


1.  点到;


2. 专帖论坛建设情况:


      7人发帖:石银芝一次;虞相如一次;周翠一次;熊小婷一次;肖爱玲一次;朱玉洁一次;彭文静两次;


3. 读书情况交流,检查上周关于看书和写读书笔记的计划;


4. 群值班需要加强:


     表扬肖爱玲、石银芝


5. 小组专贴不够积极,个人专贴更少;


6. 张玉莹负责的第一期简报抓紧发给魏老师(最迟429日前),共同策划:石银芝,其他同学积极投稿;


7.每人在430日前写一篇读书笔记发到专贴,内容围绕《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8. 做会议记录可以用固定模板,命名:桂馨-苏湘科韵小组会议记录20150427(日期);


9. 散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7 21:01:27编辑过]

TOP
15#

“不是每节课都要写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吗?要求教师写教学目标,不就是赋予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权利嘛。实际上只有教师自己订制教学目标,我们才有可能设计与实施切切实实的符合学生发展实际、发展需求的科学课。”这个观很赞!
TOP
16#

教师的权力不应该以学生的权利作为代价,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该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

TOP
17#

 知识宝贵之处在于会用,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的低效率。像现在还是有科学课停留在识记和练习上,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压制了。在出道岗位时,有老师建议手写教学设计,这样整体把握的就好些。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13级的马颜青。我为桂馨2组代言
TOP
18#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2015年的5月,几乎所有人都忙得焦头烂额,整个一师被评估折腾的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学生干部做材料,查寝的频率更是高的惊人,(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用,大家等我们一查完就把塞满了物品要炸掉的柜子打开)在这样忙碌的五月,似乎很多事等待着我的决定。 专业汇报演出在大三举行,科教四个班、心理学两个班,学院领导居然让我们六个班合办专业汇报演出,科教专业还要做好科普展览,也不知道领导的脑子里面是怎么想的,心理学和科学教育,有什么好合办一场晚会的呢?别人都是一个专业一场晚会呢!


         在这个女多男极少的一师,竞选女主持成了一件“过关斩将”的事。今晚,将要进行专业汇报演出主持人的选拔,距离主持人选拔还有两个小时,我仍旧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呢?我问了问杨淑琴:“我到底去不去呢?去了没选上多浪费时间!”结果她的话惊醒了我,也给了我力量:“当然要去,你一定能选的上,主持过那么多比赛、会议,有经验,嗓子又好!就算没选上又咋地?学到东西才是你赚了!” 我仔细的斟酌了一番,临时在网上看了一段词,心想着临时考验与串词我也可以处理得好,给自己一点积极暗示,两分钟抹了个淡妆,换上裙子,踩双十厘米的高跟就出门了。


         比完之后,我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不要太在意,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有所得就好。 晚上十点,好消息来到。太注重结果心会累,摆正心态,注重过程,积极地,前进,自然就有好结果。


       “你只需要负责精彩,上天自有安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19 20:47:03编辑过]

TOP
19#

期待相如姐专业汇演的表现
TOP
20#

                                        微型课:《空气能否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执教:湖南一师虞相如
【教材简析】
《空气能否热胀冷缩》教学片断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热如何产生及传递、液体的热胀冷缩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现象、主动设计和参与实验,让学生理解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能比较空气和水热胀冷缩的区别,为后续的探索金属的热胀冷缩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从科学史上简单而典型的案例出发,通过展示科学史上科学家的研究装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现象想问题,极大程度的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和“科学探究的核心地位”,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多种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以“不同实验能证明相同性质”的现象为学生建立“科学经得起推敲”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获得证据,验证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
利用对比实验展示,知道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举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例子,鼓励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科学;
通过验证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简单易收集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空气能否热胀冷缩。
 
【教学准备】
1.  教师演示用:
简易空气温度计:大号矿泉水瓶1个、玻璃管1根、红墨水1瓶、烧杯1个;
比较水与空气的热胀冷缩:烧瓶2个、细玻璃管1根、烧杯1个、滴管1根、红墨水1瓶、水槽1个;
2.小组实验用:
A组:烧杯3个、中号矿泉水瓶1个、气球1个,等量热水、冷水、常温水;
B组: 烧杯3个、中号矿泉水瓶1个,等量热水、冷水、常温水;
C组:烧杯1个、烧瓶1个、玻璃管1根、橡皮管1根、橡皮塞1个;
3.学生活动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科学史引入、启发学生提问
教师通过展示历史上第一个空气温度计的简易装置,启发学生观察现象后提出问题并引出新课题,即“空气能否热胀冷缩”。
板书:空气能否热胀冷缩
(通过展示科学史上科学家的研究装置,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现象想问题,极大程度的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新课
(一)设计实验,观察现象
由于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无色等性质,所以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很难被直观的观察到,针对这一问题,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如何能更直观的验证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1.教师提供三组不同的实验材料,随机发放给学生。材料共分为三组,学生可发散思维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A组:烧杯3个、中号矿泉水瓶1个、气球1个,等量热水、冷水、常温水;
B组: 烧杯3个、中号矿泉水瓶1个,等量热水、冷水、常温水;
C组:烧杯1个、烧瓶1个、玻璃管1根、橡皮管1根、橡皮塞1个;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实验前,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填好探究单;在学生实验期间,教师积极深入小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5.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并进行记录。
 (二)交流表达,得出性质
1.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以及本组实验的初步结论。
预测学生汇报


 


                                




















(见附图)

 


 


(科学探究提倡小组合作,实验器材的不同导致了实验方案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同时,课堂趣味性得到增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板书:
               空气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受冷        体积缩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总体分析三组实验现象的相似之处。总结科学概念: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对比实验,强化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的区别。
学生演示两组对比实验装置,器材为引入时使用的空气温度计2个,其中一个装满水用来做水的热胀冷缩装置,一个保持不变,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入同一个水槽,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热胀冷缩要明显。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教师分享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例子。
1.“飞起来的热水壶塞”;
2. “冬夜变瘪的篮球”
3. “夏日爆胎说”
······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为什么能够热胀冷缩,我们如何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在网上查阅资料完成小报告。
(科学探究提倡合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自己探究现象后的本质时,学生会思考并回顾本课的探究模式,科学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板书设计】

                            空气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受冷        体积缩小 
  
附:
学生实验记录单(三组)    


                                     《空气能否热胀冷缩》A组学生实验记录单


      组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烧杯3个、中号矿泉水瓶1个、气球1个,等量热水、冷水、常温水;


 


实验现象


状态


气球的现象


受热时


 


常温时


 


冰水降温时


 


实验结论


 



                                《空气能否热胀冷缩》B组学生实验记录单


      组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烧杯3个、中号矿泉水瓶1个,等量热水、冷水、常温水;


 


实验现象


 


状态


矿泉水瓶现象


受热时


 


常温时


 


冰水降温时


 


实验结论


 



                                《空气的热胀冷缩》C组学生实验记录单


      组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烧杯1个、烧瓶1个、玻璃管1根、橡皮管1根、橡皮塞1个;


 


实验现象


 


状态


橡皮管端口现象


受热时


 


常温时


 


冰水降温时


   


实验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19 21:24:59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