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海拾梦·乘风远航——科海远航组员汪佳慧个人成长帖 [复制链接]

1#

科海拾梦·乘风远航——科海远航组员汪佳慧个人成长帖

姓名:汪佳慧


   学校:台州学院




   最初听到“桂馨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是因为袁老师,加入“桂馨”也是因为袁老师,而让我在这个组织里成长和进步的却是袁老师的信任栽培和小伙伴们的努力和激情。在这短短的一星期里,它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队协作。
    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它在有限的范围中让很多人露出了笑容。感谢志愿,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让我在奉献着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中的另一种快乐。我会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用青春、热情、汗水和心血让我们的团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志愿因爱而凝聚,我会一直努力。




我们是科海远航小组我们的口号是  :科海拾梦,乘风远航


我们的目标是 :积极进取,不断突破


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我们是一家人!!!




      
360截图20150503221607416.jpg (, 下载次数:0)

(2016/8/10 16:25:18 上传)

360截图20150503221607416.jpg

1.jpg (, 下载次数:0)

(2016/8/10 16:25:18 上传)

1.jpg

最后编辑台院汪佳慧 最后编辑于 2016-08-10 16:25:18
分享 转发
TOP
2#

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记4.15袁老师网络研修观后感


 


    很荣幸自己的见习指导老师是袁优红老师,也很荣幸能遇上这样一位让我敬佩又严谨的老师。4月15日,我跟随着老师一起在办公室进行网络研修讲座,现场听老师进行演讲和指导,那是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却成了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的回忆。


 


一、“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这两周的见习中,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调整课堂。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解了如何去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1) 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活动中参与、体验。


(2) 自主建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内化、去理解,引导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高。


(3) 科学概念:注重“事实——具体概念——核心概念”推进的学习方式。贯通和落实理论和实践。


 


 二、四年级下册《科学》的具体篇章指导和教学分享


      四年级下册具体分为:《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部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来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四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接触、多现场观察地去学习。 老师详细地指出了每一部分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困境、教学创新、教学建议、分析并解决了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在串并联的分析中,老师将知识点形象地概括为“喝水”的行为。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形象地理解;将动物的蛋白、蛋黄、胚等结构与种子的结构进行对比和联系,加深学生对生命结构的理解;将“食品”与保护资源、转基因等现代热门话题联系起来,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创设了“家庭实验室”,让学生的家长也能够在课后带领孩子走近科学、探究科学的奥秘;整合了四个年级段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只是照着自己的主观和教学设计上课……这几十分钟的时间虽短,却让我不仅感受到了科学独特的魅力,更加感受到了袁老师在科学教育中的探索发现和以学生为本的优秀素养。


 


三、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为学生们上了《食物中的营养》一课,从开头的语速快、吐字不清、抓不住重难点,到后来的声音响亮、清晰,教态自然……都离不开老师优秀的教学思想和一步一步的慢慢指导。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的重难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更进一步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解决问题。这几十分钟短短的讲座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教学的方法与理念,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教学的态度,我会把课堂交给学生,为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的目标而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 21:36:12编辑过]

TOP
3#

现在格式可以编辑了~~欢迎大家来观看~嘻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 21:37:10编辑过]

TOP
4#

大家好~我的职务是“网络工作室管理员” 。希望我能把袁优红老师的工作室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TOP
5#

    这一次很荣幸地能够参加桂馨科学课的教师培训。写了心得在下一楼~。


    大家也可以去我们第六小组的名师工作室进行观阅。


    http://yun.zjer.cn/index.php?r=studio/post/view&sid=218&id=116388


    我是我们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员~希望大家能多多来看看我们的工作室~~


    行走在成长的路上,那条科学探究的路难免比较艰难,但心中涌动的,更多是超越自我的喜悦和对前方的渴望。我的科学教育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并不沮丧,因为我发现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它就在当下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它将激励我不断从新的起点出发,且行且思,静待花开,迎着那束属于我的阳光一路前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 21:43:04编辑过]

TOP
6#

以下是引用二剪梅在2015-5-2 20:28:00的发言:

输入的地址后面,敲一个空格,就可以直接有链接的效果了。如: http://yun.zjer.cn/index.php?r=studio/post/view&sid=218&id=116388 


谢谢~~受教啦~~

TOP
7#

且行且思,静待花开


——桂馨科学课教师培训(2015四川雅安·芦山站)有感


 


 


      风霜催熟梦想,绚烂源自寂寞;执着春风化雨,怒放生如夏花。依稀记得高中看《艺术人生》时记下了屏幕上闪烁的这么几句话,并以此为借鉴奋力前行。芦山之行,一路走来,既有手足无措时的茫然与彷徨,又有茅塞顿开时的喜悦与兴奋。此时,度量己身,静心回望,将一路上点滴汇聚而成的各种收获悉心整理,作为将来继续探索前行的财富。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起步


      当知道自己被选上培训时,心中的激动之情便难以平复。遥遥四川,漫漫长途,多的却是满腔的热情和憧憬。长达近3天的路程并没有浇灭我心中的火焰,刚到芦山已是培训当天的下午,错过了前天的大学生学员会议和两堂当地老师的研究课,不免有些遗憾和难过。但反过来想,人生总在错失中成长,蹉跎了那些事,那些人,那之后的路便学会了如何不去错过,如何在珍惜中更加成长。芦山。我来了。


 


二、柳暗花明景愈深,互助同行


    (一)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是怎样一节课?发展态势十分迅猛?”章鼎儿老师在讲座的开头便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当今科学教育大部分人看来都是一门不被重视的副课,而观察近25年来小学科学的直线发展趋势、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动力,我们会发现小学科学课是一个“潜力股”,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专业和对自己今后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科学,认真研究钻研科学教育,为以后科学教育的辉煌打下基础。


      如何对学生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进行改革是我们在课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障碍、发展特点等方面出发。如何去加深学生对生词的认识?抄十遍一百遍真的对学生的认知有提高吗?例如“桊”这个字,是牛鼻子上的环,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个意思,将这一事物展现出来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便抄也不用抄,高效率地完成了学习。这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我们是怎样学习“桊”的?实际上需要对“桊”这一事物的实际认识做基础,没有实际事物的认识基础,学习便变得很困难,效率也会变得很低,而一旦有了直接认识的基础,孩子们便一下子记住了。人的间接认识的活动是建立在直接认识活动的基础上发展的。而我们的科学恰恰就是建立在直接认识活动上的,例如观察、实验。所以这门课对学习语文、数学的学习是有价值意义的。有的人认为语文、数学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而恰恰相反,小学科学才是语文、数学的基础,因为它是实际事物的一个认识过程。所以科学课将会变成一门核心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主导作用,我们需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研究学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在孩子们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必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科学老师。


    (二)小学科学课堂示范课


      现场听了丁建国老师执教的《滑动与滚动》以及叶军老师执教的《电磁铁》两堂示范课。老师们将学生的“体验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丁老师的《滑动与滚动》充满着体验的乐趣,让学生们带着验证的思路,对数据的获取进行分析与运用。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推动箱子的活动,虽然人数多时间花费较长,但意义却非常地大,用亲身去感受滑动的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的比较,最后学会用新的认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叶老师的《电磁铁》则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索电磁铁的特点,亲身体验电磁铁与磁铁之间的对比。并将记录和发现进行归纳和梳理,交流和探讨自己的发现。老师们的教学激情与教学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样如此精彩的课堂,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的听评课上却依旧一针见血、直切要害。让我不禁感慨老师们对科学探索、学生认知上的深厚见解。“分析数据,收集数据时,需要细致,在了解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多给予指导,数据交流和处理还需要再细致一些”、“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后,我们没有任何根据去说孩子的数据有问题,我们需要去尊重实验的结果、数据和事实,更需要去尊重学生”、“我们在进行活动的组织中,需要明确的就是教育影响,活动之后孩子们的水平能否提高?活动开始前我们需要研究什么?都需要明确”、“让学生们学会去自我整理实验结果和发现,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活动”……两位老师从外到里,从整体到细节的每一句点评都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参与式科学探究课堂活动和讲座


     在老师讲座之前便认识了路培琦老师,是个可爱又豪爽的北方老顽童,这堂课老师让我们当了一回小学生,一起参与这堂别开生面又充满趣味的课堂。第一个活动是“青蛙跳”,我被选上上台当了一回青蛙,从一开始的害羞拘谨到后来的思维发散、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老师的指导和提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是“测摆长”,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用具,老师却带了很多普通又简单的材料,筷子、绳子、铁环……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却着着实实当了一把“铁架台”、“重锤”,而实验后在黑板上展示的数据和结果也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叹和感动。第三个活动是“解黑盒”,生活中、实验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不确定性,而科学也恰恰是这样,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探索去发现。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活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收获了成长,感受到了科学不一样的魅力。


    (四)教学工具箱使用培训


     用矿泉水瓶做沉与浮实验,又粗又硬的裸铜丝做导线……孩子们缺乏的教学材料,不合适的教学环境导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很难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科学的结果。当今美国,科学是一大主体,他们将教材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个的教学工具箱,在新的科学课程中,科学教材的概念内涵和形式已经不是“教科书”了,新的科学教材,已经变成一套称之为“教学工具箱”的材料了,所以,学会使用教学工具箱对科学教师而言就变得尤为重要。


      接着,老师展示了工具箱内丰富又便捷的各种科学材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教学工具箱对学生开拓思路、提高水平的重要意义。在讲座过程中,章老师还通过扎框架、观察便携式显微镜等活动让我们亲身参与了科学活动,让我意识到了使用工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观察、思考、推测、尝试与修正的过程。


      我们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经历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使用工具箱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更需要去关注教学工具的使用,也需要去经历这个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三、把酒话桑享淡然,走向成长


      当今的科学教育领域在国内还并不是特别受重视,却也恰恰需要我们这一代科学教育者将优秀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带给下一代的每一个学生,桂馨科学课的这次培训,带给了我不一样的观摩课堂教学,让我找到了与优秀教育工作者之间差距,找到了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如何去改进的方向;带给了我生动有趣的科学研究讲座,让我对科学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带给了我思维碰撞的学员线下交流,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开放性问题转变为封闭性问题,从而去提出更正确、更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行走在成长的路上,那条科学探究的路难免比较艰难,但心中涌动的,更多是超越自我的喜悦和对前方的渴望。我的科学教育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并不沮丧,因为我发现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它就在当下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它将激励我不断从新的起点出发,且行且思,静待花开,迎着那束属于我的阳光一路前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 21:39:52编辑过]

TOP
8#

   因为有个桂馨科学课教师培训的大帖子~所以就不再重新开一个了~单独在自己的小小个人帖里发发这三天的小照片~小唠骚~~

 


    因为路程比较远,迟到了半天,下午一点才到达芦山。错过了学员会议和两节示范课。心酸酸的呜呜呜。


    不过下午重整旗鼓去听了章鼎儿老师的讲座~心得和感想就在上面了。


 


    下面就给大家看看照片~拍摄技术差请见谅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 22:37:56编辑过]

TOP
9#

    最近在参加师范生技能竞赛,只能报名初中和高中,所以开始恶补初中的课程和书本。所以写了一篇《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大家看看有什么可以提出意见哒~~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七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动力学基础问题。在前面的6节课中已经介绍了运动、运动的形式、力、力的表示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力。本节课主要是将前面学习的力和运动加以整合,深入的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加强,也是为今后的物理动力学的学习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下册的学生,他们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熟练度还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对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尚不能够灵活得应用,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和运动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知识,但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本身所处阶段认知的特点,在抽象思维上仍处于较薄弱的阶段,尤其是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理想实验,对于理想这个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推理来研究,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掌握和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进一步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    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领悟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2)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让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运用实验手段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日常生活的现象。


◆教学难点:


1、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得出科学的观点来代替原有的错误观点;


2、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每个小组准备:斜面、斜面小车、直尺、木板、毛巾、棉布、玻璃板、长方形木块、棋子。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课题(5分钟)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直接开门见山提出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思考,从而引出本堂课的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33分钟)


【引入原有的错误理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分钟)


1PPT例举三个生活例子:


(1)  窗外的树枝在有风的时候会不停得晃动,当风停止的时候也便停止了晃动;


(2)  用力敲钉子的时候,钉子会往下运动,停止敲的时候钉子就会静止在原处。


(3)  推一下讲台上的粉笔盒,不去推它,它便不动了。


同学们想一下这三个例子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都涉及到力,在有力的作用时物体会运动,停止力的作用时,物体就会停下来。


2.通过大家描述的这些共同点,老师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是需要力来维持的,要是没有力的存在物体就不能继续运动下去了。


3.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师结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得出物体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例举生活中常见例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而自行的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物体会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因而在课堂上是可以对我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相应的反驳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不妥协与权威。但是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被我所举的例子所迷惑,而跟着我的观点走,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他们也可以学着联系前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建立新的理论假设: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7分钟)


在学生讨论,提出反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老师的理论提出其实是有保障的,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观察的基础上也得出了和老师一样的结论(介绍亚里士多德来巩固自己观点的权威性);


PPT展示亚里士多德的观察实验结果。


2.那么同学们,你们提出这样的结论老师很难信服,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的假设呢,摩擦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呢?


3.(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300多年前,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也曾对这个观点提出质疑,我们先来借鉴一下科学家是怎么来设计他的实验的。请看书本106页的实验装置,想一下,这个实验在进行时应该注意什么?


4.同学积极思考,通过多个同学发言,初步得出要统一同一个斜面,同一辆校车等变量;


5.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


6. 你预计在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请将他写在你的记录本上;


7. 以小组为单位,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关于阻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初步假设。


(设计意图:在学生提出反驳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支撑自己的观点。通过科学史的引入,使学生初步对科学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同时在借鉴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来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通过以上的讲解,方便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实验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0分钟)


学生活动:


1.水平桌面上铺好毛巾,小球从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记下小球停下的位置。


2.水平桌面上改铺棉布(粗糙程度比毛巾小),控制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记下小球停下的位置。


3.水平桌面上不铺任何东西,控制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


一段距离后停下。记下小球停下的位置。


教师启发:


1.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与你设想是不是一样?


(设计意图:教学不只是学生的听和老师的讲,而应该是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激烈讨论的刺激,感受意见被认可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些时候同学间的只言片语比老师的长篇大论更能有用。突破本节的一个重难点。)


★【揭示原理论的错误,新理论的成立,学习牛顿第一定律】(10分钟)


1.各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实验,那么哪些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结论呢?(选取2组学生发言)


2.根据前面两组同学的发言,展示PPT上的表格,学生一起填表。


 





























实验序号


表面材料


(粗糙、较粗糙、较光滑)


阻力大小


(最大、较大、较小)


滑行距离


(最短、较长、更长)


速度变化


(最快、较快、慢)


毛巾


粗糙


最大


最短


最快


棉布


较粗糙


较大


较长


较快


木板


较光滑


较小


更长



 


PPT展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远,运动时间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


3.同学们想一下,根据我们前面的结论,如果假设桌面是完全光滑的,小车会怎么样运动呢?


4300多年前,伽利略,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做了这个实验后,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推测得出:若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大小将保持不变。


5.同学们你在做了这个实验后,对伽利略的结论有其他要补充的地方吗?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速度大小不变的是什么运动呢?物体的速度描述除了大小还有哪个方面?它会改变吗?会不会转弯呢?(在同学们的充分思考下,介绍笛卡儿的推论)


6.那同学们再想一下,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只有在小车的身上才会出现呢,如果那个物体原来是就是静止的呢?介绍牛顿得出完整的结论: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再次强调点明牛顿第一定律中的重要词语:一切物体,不受外力等。


7PPT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身探究的基础上,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得靠近最终结论。虽然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得出的,但却是出自同学们自己的口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科学史的讲述也使学生了解到了科学理论的得出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三.小结知识、巩固反馈、课后布置(5分钟)


【提出问题,引出惯性的概念,为下节课做准备】(5分钟)


1.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将保持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停下。


2.     为什么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呢


3.     翻到书本P108页,预习《惯性》的内容,惯性是什么?惯性在我们生活当中又有哪些应用?下一节课我们就针对惯性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4.     课堂结束。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进行预习,使学生提前了解惯性的概念和特点。进一步强化学生 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改变


二、探究:阻力对小车的影响


光滑阻力距离速度减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及其应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9 14:09:29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