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第二期教研员工作室08号学员江丽红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市第二期教研员工作室08号学员江丽红研修专贴

一步一个脚印:


1.2014年10月30-31日,参加丽水市小学科学2014年度课堂教学评比暨第二期教研员工作室第一次研修活动


2.2014市优质课课堂实录及点评(详见9楼)


3.2014年11月10-14日,参加研修班组织的苏州考察工作。考察体会详见16楼。


4.参加松阳县实验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展示课,评课环节的说课稿,详见20楼。


5.松阳县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相关感悟,详见21-25楼、28-30楼、32-34楼、38-40楼、47楼、49楼、53楼。


6.2014市优质课课堂实录(修改版)详见31楼。


7.2014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有感,详见35楼。


8.2014年12月20-21日,杭州2014千课万人活动感言,详见42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0 18:22:0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毕业至今,任教科学的年数有限,因此,每每有关科学教学的培训与研修,我都积极报名参与!可喜的是,幸运之神总是会眷顾我们这些努力的孩子!在14年的2月有幸参加了松阳县组织的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在研修的日子了,接触了多位省市级优秀的指导师,从他们身上,似乎汲取了更多关于科学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方式,虽然自我摸索的道路仍在脚下,但似乎走得没那么慌乱无助了。也许这就是一种别样的成长吧!一年的研修,还在继续,而我又一次幸运的成为了丽水市第二期教研员工作室的学员,倍感压力山大,同时,也知道责任的巨大,因为身上肩负着许多人的期许,唯一的答卷,就是不负每次研修,快快成长起来!学习这东西,真的是无止境的,努力这东西,有的时候是需要加倍的!那就从此刻开始,再次起航吧!加油!!!

TOP
3#

好的,谢谢前辈鼓励!!!
TOP
4#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4-11-4 15:35:00的发言:

你是我们心中勤快、睿智、稳重、上进的好妹妹,办公室因为有你,不知多了多少快乐与整洁。


你也是学生心目中最具亲和力的老师,他们总是亲切地叫着“小江姐”,让我们羡慕不已啊。


 


小江姐,加油!


感谢一路走来,办公室众人的帮助与教诲!!!

TOP
5#

电和磁》课堂实录及点评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


上课地点:遂昌妙高小学


上课课题:六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电和磁


上课老师: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王海花


记录人员: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江丽红


【声明:因视频材料没有上传,故此实录借鉴兔子老师后加以修改,还望见谅!】


 


一、导入


15201.投影出示(指南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


生:指南针。


师:当指针停止晃动,我们发现一边会指——


生:南。


师:一边会指——


生:北。


2.老师拿出一个黑色纸袋,慢慢靠近指南针,问:当老师把这个纸袋靠近指南针,你们发现什么?


生:指南针发偏转。


(黑板作图,表现刚才的现象)


3.那这里面有什么呢?生:我觉得可能是磁铁。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因为指南针里面有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还有同学有不同意见,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可能是铁的物质。


师:老师这有根铜导线,把它靠近,都没有反应(演示),为什么?


生:因为磁铁只能吸引铁一类物质。


 


二、探究


15251.1820年,有个伟大的科学家叫奥斯特,他在给学生的一次演讲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生:想。


2.出示做这个实验需要电池,指南针,开关等材料,告诉学生这个实验需要2个人协助完成。(故请一生上台和老师配合演示实验操作。)


3.出示记录单介绍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如何记录我们再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电路是一个正常的电路,在闭合开关的瞬间,请你看看小磁针有什么变化?把我们的发现填写在空格中,再思考为什么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这个实验结果之后,还有个大挑战,请大家齐读——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基础上,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吗?


15304.生上台领器材进行分组实验。


15405.数据汇总:师在大黑板贴出活动记录单(二)汇总表各组陆续上台记录。


15476.生整理材料,准备交流。


1548)7.大家刚才都很激动,在铜导线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生了什么?


生:接通电源的瞬间,小磁针发现了偏转,断开电源,小磁针恢复原位。


师:恢复原位我们可以说是复位。


8.你觉得是什么原因?生:我觉得是电流的缘故。追问:为什么你觉得是电流的缘故?生:因为接通电源的时候,小磁针发生偏转。


9.刚才还有些同学做了短路,小磁针发生了什么?生:偏转。


10.刚才有一个组,把导线绕圈,你能演示一下是怎么绕圈吗?


生用老师提供的导线演示。


11.我明白了。灯泡的亮度没有变吧?那为什么偏转更明显?可能是什么?生:我认为绕圈的时候通过的电流就多了。


12.有没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再来看一下……


生:我觉得是电流里面有磁性。


13.是电流有磁性,还是电流产生磁性?你的猜测很大胆。还有其他组做了好多的实验,我们也先汇报上来。生:我们把开关的电路交换一下。师:这个会不会影响?生:没有什么影响,实验效果差不多。


14.刚才我发现有几个组把导线折叠了,你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是把导线对折了几次。师:观察一下, 头是不是在同一个方向。生:是的。师:实验现象呢?


1:差不多。生2:我们也是对折几次,但是采用的是短路。师:什么现象?


生:更明显。


15.我们来看一下,导线绕圈和导线折叠,为什么效果不一样?


对于此问题,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只好自己说明是电流的原因,但学生似乎不怎么理解。)


 


、课堂总结


1559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示的非常棒,如果你们穿越到1820年,你们的发现足够让你们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四、拓展延伸


1600老师这还有一节废电池,你们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去检验下,它还有没有电,把你们的研究发现交给你们的科学老师。


 


 


【点评】


        快乐探究  长时有效


 


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江丽红


 


王海花老师执教的《电和磁》,我想可用“快乐探究、长时有效”这几个词语来概括。


快乐,激趣引导课堂。《能量》单元在学生眼中似乎显得过于枯燥、抽象,因而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作为单元起始课,《电和磁》又有着十分重大的使命,即如何让孩子对磁产生兴趣,继而在接下去的7节课里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王老师正是先激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探究,如导入的暗箱设计,足以吸引孩子的眼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显然更为水到渠成。


探究,课的核心所在。我们常说的探究不单单就是学生的实验时间,也应当包括学生活动后的研讨环节。而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的活动17-18分钟,研讨11分钟,加起来有18-19分钟的探究时间,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长时探究。这样的一个长时探究,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究,这样习得的东西远比教师一股脑儿讲授出来的好太多。在这样的长时探究里,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这样的学会,在学生身上持续的时间将会更久远!


有效,课的检验标准。一堂课,40分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上法,但最终的检验,就是看它是否有效!课堂热热闹闹也好,安安静静也罢,只要有效就好!而有效,不是老师说了算,看学生。看他们在这节课里,做了什么,会了什么。而在王老师的课堂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极高的。每一次的问题抛出,学生似乎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如课的最后,关于如何检验废电池是否还有电,这个问题的设计将课延伸至课外,如果学生脑海中能够将今天所学知识用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节课的学习是有效果的;如果学生课后,真能去动手做出电流检测器,那么这节课是真正的达到有效!


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看来最为遗憾的就是在研讨的最后一环节,导线绕圈和导线折叠2种方式的效果比对上,学生有片刻冷场。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适时的增加一个补充活动,即让学生上台演示这2种方式下的指南针偏转状况,也许学生会更加明了的看清2者的状态,免去了教师自己直接说出答案的局面。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是满怀敬佩的。由于同学校又同办公室的缘故,我时常能够看到她在这节课上所用的精力之多。这样的前辈,带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对科学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我想,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你们在,所以我们能够更加无惧的勇往前行!

TOP
6#

你这体会才叫深刻,我的是领略了皮毛,向花花看齐~~
TOP
7#

赶了一天车,对于不会坐车的我来说有些狼狈,但愿一觉能够带来精力充沛的自己,明天正式进入苏州考察第一天,加油!
TOP
8#

学习,在路上


                           ——苏州学习随想


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江丽红


2014年11月10日,在班主任杨宗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1人从丽水出发远赴苏州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本次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014年11月11日上午,在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听课、听讲座、参观校园;2014年11月11日下午,在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听课、听讲座、参观学校;2014年11月12日,在苏州市阳光城实验小学听课、点评、听讲座;2014年11月13日,苏州名景点参观考察;2014年11月14日,返程。


11月11日上午,善耕实验小学的沈晓茜老师执教了《桥的形状与结构》。该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课的主要实验是让学生体验桥塔高度的秘密,而且对于这个实验的材料选择与准备上一直是个难题,很多时候,对于这类实验的教学往往只取一组做演示或者干脆直接图片或视频展示,往往起不到特别显著的效果。而在沈老师的课堂里,让我感受特别深的:一是教学内容的改动上。她将拱桥的外推力放在了此课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教具思考,怎样才能抵消这个外推力,让拱立住,同时由此引出拱在桥面上方和拱在桥面下放的优缺点。这样的教材处理,还是比较好的衔接了课的上下内容,当然也是比较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二是材料的创新。在钢索桥桥塔作用的研究上,她自己制作了比较简易的教具供学生4人小组研究。这样有具体的数据出来,更能让学生明白,桥塔高低带来的明显差别,真正理解桥塔如此设计的秘密所在。当然针对沈老师的这个教具,我们学员感到钦佩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如教具只测一根钢缆的数据,那在引导学生测数据前就要讲明实验要求等等。随后,我们听取了善耕实验小学孙苹老师关于《依托校园文化,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讲座。她介绍了校园中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设计,如鸽子基地、藕耕小园地等等,这些基地看似虽小,但管理却十分到位,如对鸽子的放飞时间有讲究,对藕耕小园地的植物种植品种与数量、各班级参观时间安排等等。而且,善耕学校还会组织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如重阳节邀请老人参加泡泡节,假期布置学生进行火箭的设计(结合流行的中国梦元素,在火箭上写梦想)等等,虽然孙老师只是简单的通过语言与图片像我们介绍这些活动,但是,每一个活动的介绍,我们脑海中仿佛就能有那样一幅美丽的活动场景,在这样的一个一个活动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富有生气的科学境地!


11月11日下午,吴江实验小学的唐建国、潘国平、吴韦萍分别进行了《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与科学的阳光中》、《校园科技建设的创新实践》、《让学生处处生发课程的魅力—学校教育公园建设初探》的小讲座。在唐老师的讲座里,我们感受到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科技节。科技节里,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是真正的让孩子们沐浴在科学的阳光中。对于孩子们的科技作品,也更多得看重孩子们自身的想法与创新,摒弃了很多由家长代劳所制作出的一些科技作品,追求科学的韵味更加浓烈。之后,由潘校长做简短讲座,让我们对于吴江这所学校更加喜欢,很多科学元素原来就在校园里,于是潘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进门的垃圾分类处理长廊的设计,那么普通、不起眼的设计,原来蕴藏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经介绍我们知道了该校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分类垃圾按班级分类放置,固定回收在长廊上,再统一处理,最后所得将赠予贫困山区的孩子。这样一个懂得帮助他人的教育,我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教育的,这样的美德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磨灭的,这样的教育留给孩子的才是一生的东西。教育,我想现在更多的应该思考的是孩子出校门后还能留下些什么?每位教育者都沉下心来思考了,我想教育就成功了!最后,在吴校长的讲座里,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校园文化,吴校长称它为教育公园。公园这个词,初次与教育摆在一起,却原来那么和谐。可不是吗?类似于公园般的教育,更加令人向往。步入校园,尽收眼底的是公园似的各色景观,却原来都潜藏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在里面。如景点之一:实小之路,那12块凸起的大石块,让人看似危险,却从未出过一次意外,相反的却给孩子带来了了解实小过往的机会。这样恰到好处的细微教育无处不在,让孩子的发现在不经易中,让孩子的教育也在不经易中,正如杨宗亮老师所说,这样无痕的教育实在是高明!


2014年11月12日,在苏州市阳光城实验小学,卫巍、徐旦、金卫国、顾婷婷4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液体的热胀冷缩》、《声音的传播》、《光是怎样传播的》。4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很好的诠释了他们自己眼中的“苏式课堂”,带给我们全新的视野。与我们教法相比,他们更加注重课堂的精致设计与细致处理。这样带来的“细”又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值得思考与学习的地方。我想,课堂该注意的细节还是需要注意的,但与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而在教学中什么时候扶什么时候放等都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境,适当的加以思考与处理,也许教学中的“细”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早上4节展示课过后,下午进行了点评与讲座环节。点评环节,先由执教老师进行简单设计思路介绍,再由江西、浙江2地代表进行点评交流,这样区域间的经验交流,更多的促进了对科学教学的理解与发展。随后,苏州市教研员胡春娜对点评进行总结,阐述了“苏式课堂”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有趣味、有价值、精致的、细腻的。这样鲜明的观点带给我们更加明确的方向,对“苏式课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苏州市吴江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的张洪鸣带来了关于《如何上好科学公开课》的讲座。主要阐述了“公共课的类型”以及“我的公开课”等方面。在张老师的公共课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他那努力追求科学所展现出的独到一面,这样的精心设计与努力钻研正是他走向成功的最好说明。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一辈来说,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让我们在继续奋斗的“科学公开课”路上,不再孤单!


且行且学愿努力过后,收获更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23 12:57:32编辑过]

TOP
9#

以下是引用季双在2014-11-15 21:31:00的发言:
我来学习了,首先点个赞。

欢迎多来指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