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雨量器单位的教学 [复制链接]

1#

雨量器单位的教学

看到教材中计算降水量多少是用毫米做单位,一开始自己也愣了一下,这是为什么呢?然后观看雨量器的图片,从中得到启发是不同的雨量器接到的雨量是不一样的,但同一个地区、同一段时间,一般情况降雨量是一样的,所以只测雨量器中雨水的高度吧。自己想明白了,心想着这个得作为一个重点跟孩子们说说,作业本上的判断题就不会出错了。


1.      作为重点强调:第一个班是直接告诉孩子们雨量器的单位是测高度,因为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接到的雨量不一样多,测体积不准确。作业交上来了,近一半学生是出错的,于是面批学生作业时再一个一个解释了下。同样的方法上了第二个班,发现错的还是很多,虽然自己觉得作为重点强调了,但学生的错误率为什么还是这么高呢?


2.            作为重点教学:接下去的班级我马上改变了教学方法,到仪器室找来了雨量器,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到雨量器上找单位,说出来,问他们为什么要毫米作单位而不是毫升?没人回答,然后自己解释。一个班51人,还有十几人是错的。


3.            放手让学生辩论:看来这个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是一个难点,对于水的测量用毫升作单位在学生的印象中已经根深蒂固。如何让孩子们都接受,主要是让那些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因为做错的往往是这部分学生。于是走进第4个班级的时候,当介绍完雨量器之后,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两个不同大小的雨量器,高度是一样的。“同样的时间,同一个地区,这两个雨量器中接到的降水量怎么样?”一生马上举手说:“大的多,小的少。”“为什么?”“大的口子大,接雨的面积大,所以接到的雨水就多一些。”班里孩子纷纷表示赞同。我沉默着,希望有孩子能再深入思考。


这样的教学我在两个班中试行,其中一个班没有学生发表其他的意见,一致认为大的雨量多,然后没有了其他的思考。我就质问:如果测量雨水体积的话,那安置大雨量器的地方是否下的雨大一些?那如何根据雨量器中的雨水来判别雨的等级呢?于是有少部分孩子想到了,这两个雨量器中水的高度应该是一样的。


四(5)班有个孩子马上想到,雨一样大,接到的应该一样多。他解释:相同时间接的雨水应该是一样多的,因为一般情况雨下到每一个地方是一样多的。而另一个学生说大雨量器接到的多。两个孩子各持一方,于是我就问其他孩子,你赞同谁的,将孩子们分成两队之后,想办法说服对方,这样就逼孩子们进入了更深入地思考。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之后得出雨量器只测量水的高度而非体积的原因。对于这个单位的使用就很轻松的接受了。孩子们的作业正确率达到百分百。


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是:别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要创造一个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提供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因为把知识直接教给孩子往往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知识记忆才是最深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意义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金华飞儿


  


 

分享 转发
TOP
2#

晓秋老师说的好,理论不如实践好,但苦于第一:没有实验室,教室里模拟实验不现实。第二:实验时,提供的洒水壶不一样,或者洒水的高度等不一样,实验的效果就不明显。第三:这个班发现问题了,下面的课是紧挨着的。一天四个班的课,所以一旦发现这样的教学不适合学生时,得马上思考如何才是最好的教学。一开始觉得这个是重点,但不至于是难点,因为觉得孩子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容易接受的。但班级里总有不认真听课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惯性思考就影响着新知识的接受。(自己第一次教四年级,说实在的,很多时候是比孩子们先学而已。只是感谢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我学得更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