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步一个脚印——2013小蛮要坚持~ [复制链接]

31#

影子观测器学生真的还挺难学会用的,嘴上一个个都知道怎么调整,怎么到了手上,就不动了呢?
TOP
32#

光是怎样传播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用生活经验推测光是直线传播并设计实验证明。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生的设计完善实验中度过,只留了5分钟让学生做实验。


本节课发现自己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眼高手低,没有充分利用好书本,有时候上课把内容都放在PPT上,实际上实验步骤还是要让学生自己看书。


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能很快的想到让光通过一个小孔的初想法,然后通过问题激发思维:“你觉得一个孔够么?”


你觉得孔要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这三张卡纸摆放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方法让三个小孔孔对齐?”


“你看到什么样的现象,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


通过这五个问题,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并看到现象。


但是毕竟这毕竟是间接的结论,还是想找个方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光是直线传播”,于是就想到了胶体,正好实验室有明矾,就溶解了一部分。但是观察的时候忘了提醒学生“手电贴着玻璃杯观察”,于是就有学生恰好发现了“折射现象。”平移手电,在中间位置能观察到直线,但是靠近两侧的时候,明显看到发现发生了折射。在欣慰学生能细致发现光线偏折现象的同时,也批评自己备课的大意。


丁达尔现象的缺点:


1.观察到的是光在水中直线传播,教材的本意应该是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2.容易看到折射现象。


 


 




TOP
33#

坚持住,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TOP
34#

反思好认真,加油!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5#

光的反射


学生对于反射的经验明显要比光是直线传播来的多,知道反射现象,知道镜子可以反光,但是他们对折射和反射不能区别。本节课的重点是三个活动,照亮目标,难点应该在于理解光的反射的路线。


往往课前准备的很顺利,但是一遇到学生千奇百怪的表现就乱了阵脚,甚至把话题牵引到其他地方,重点就不知不觉偏离了,有时候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不是课本的问题,整节课的重点就和教材完全偏离,虽然会安慰自己这是“用教材教”,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踏实。


本节课时间分布:三个活动(25′),反射的应用(10′),潜望镜(5′)。怎么看三个活动安排25分钟有点长,比较简单的实验,学生都能做成功,但昨天的课堂还是耗费了很多的实验时间,显得拖沓,但是又没有得出结论,算是比较失败的。


[]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竖起来,你能照亮小女孩的脸么?


[]用镜子反射光。


[]那你准备把镜子放在什么位置呢?


[A]竖着正对书本.


[B]手电筒正下面。


[C]倾斜着。


[]好,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面镜子和一个手电,请试试看到底哪个位置可以照亮小女孩的脸?


(由于学生并不能按照对黑板上的示意图操作,所以会出现各组结论不一样的现象,很难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位置可以照亮女孩的脸呢?


(原意是想让学生多次照亮,在这个反复过程中,脑海中生成光的路线。但后来课堂就不知不觉转到了判断哪些位置可以照亮目标,结论是镜子要处于光照的范围内,这个结论并没有科学性,是自己出现了失误。应该结束在: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位置都可以照亮小女孩的脸,在作业本上,画出你的镜子位置,然后试着画出光的路线。)


[]保持书本和手电筒不动,把小木块放在书本后面,你能不能照亮女孩的脸?


(在上一个活动的引导激发下,学生很快能想到用二面镜子,顺利完成实验。)


由于在上述两个活动中让学生重复做了三次实验,时间还是浪费的有点多,导致反射的应用就简单带过,然后提了几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光呢?”“为什么灯泡上要有罩子?”“为什么教室的墙要刷成白色?”


潜望镜的设计原理学生掌握的很快,于是就发了一个潜望镜,让学生们玩一玩,拆开看一看。


 


反思:作为科学老师,我还是有很多弊病没办法改过来,课堂节奏感不强,每当我发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大,或者看到他们无聊的表情,我就有些想跳过这部分内容。科学的特点应该就是“动手做”,就和化学的特点是“实验”一样,不管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我相信量变引起质变,当学生的动手操作到达一定的量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只不过每个人的量可能有大有小。

TOP
36#

以下是引用竹林听雨在2013-10-31 11:16:00的发言:

光的反射


学生对于反射的经验明显要比光是直线传播来的多,知道反射现象,知道镜子可以反光,但是他们对折射和反射不能区别。本节课的重点是三个活动,照亮目标,难点应该在于理解光的反射的路线。


往往课前准备的很顺利,但是一遇到学生千奇百怪的表现就乱了阵脚,甚至把话题牵引到其他地方,重点就不知不觉偏离了,有时候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不是课本的问题,整节课的重点就和教材完全偏离,虽然会安慰自己这是“用教材教”,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踏实。


本节课时间分布:三个活动(25′),反射的应用(10′),潜望镜(5′)。怎么看三个活动安排25分钟有点长,比较简单的实验,学生都能做成功,但昨天的课堂还是耗费了很多的实验时间,显得拖沓,但是又没有得出结论,算是比较失败的。


[]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竖起来,你能照亮小女孩的脸么?


[]用镜子反射光。


[]那你准备把镜子放在什么位置呢?


[A]竖着正对书本.


[B]手电筒正下面。


[C]倾斜着。


[]好,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面镜子和一个手电,请试试看到底哪个位置可以照亮小女孩的脸?


(由于学生并不能按照对黑板上的示意图操作,所以会出现各组结论不一样的现象,很难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位置可以照亮女孩的脸呢?


(原意是想让学生多次照亮,在这个反复过程中,脑海中生成光的路线。但后来课堂就不知不觉转到了判断哪些位置可以照亮目标,结论是镜子要处于光照的范围内,这个结论并没有科学性,是自己出现了失误。应该结束在: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位置都可以照亮小女孩的脸,在作业本上,画出你的镜子位置,然后试着画出光的路线。)


[]保持书本和手电筒不动,把小木块放在书本后面,你能不能照亮女孩的脸?


(在上一个活动的引导激发下,学生很快能想到用二面镜子,顺利完成实验。)


由于在上述两个活动中让学生重复做了三次实验,时间还是浪费的有点多,导致反射的应用就简单带过,然后提了几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光呢?”“为什么灯泡上要有罩子?”“为什么教室的墙要刷成白色?”


潜望镜的设计原理学生掌握的很快,于是就发了一个潜望镜,让学生们玩一玩,拆开看一看。


 


反思:作为科学老师,我还是有很多弊病没办法改过来,课堂节奏感不强,每当我发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大,或者看到他们无聊的表情,我就有些想跳过这部分内容。科学的特点应该就是“动手做”,就和化学的特点是“实验”一样,不管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我相信量变引起质变,当学生的动手操作到达一定的量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只不过每个人的量可能有大有小。


我也是,很多时候总是想法太多,变得反而不好了。

TOP
37#

折射和反射


      学生有个特点,喜欢用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些高深的名词,譬如在学反射的时候会提折射。是不是要简单的提一提折射和反射的区别,让他们加深对反射的理解呢?


      毕竟现在的学生知识量要比以前多很多,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

TOP
38#

光和热


1.导入部分


   “站在太阳底下会感觉到热,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光会产生热。


    “早上和中午站在阳光下,你的感受一样么?”——→中午的时候要热一些,早上比较冷。


    “你觉得为什么早上和中午的感觉不一样呢?”——→中午的阳光比早上要强。


    “基于刚刚的分析,你能提出一个猜测么?”——→猜测:光越强,感觉越热。


     “那我们要就来用实验证明猜测到底对不对,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冷和热都是一个相对的感觉,你能把它转换为可测量的数据么?”——→使用温度计,热的话温度就高,冷的话温度就低。


     “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太阳光的强弱呢?”——→用镜子发射阳光,镜子越多光就越强。


2.实验部分


  注意点:1.镜子的光斑要在温度计的液泡处。


             2.先从0面镜子开始测起。


             3.等温度稳定后再读,读三次,取平均值。


3.交流讨论:镜子越多,反射到温度计的光就越强,得到的热量越多,温度就越高。


4。观察凹面镜和凸透镜的特点,了解他们聚光的位置


5.知道太阳灶,奥运点火等原理。


 


反思:1.外出实验的时候声音还是吵,以至于班主任直接从二楼杀下来了....


         2.测温度时,还是太急,都没稳定下就读。


         3.导入没能把问题转化成学生的,略显强硬。


 


杂想:跟学生们交流我在生活中的发现时,, 很多人都说有特殊的发现,譬如有位学生发现家里种的萝卜一半是紫的一半是白的,有位同学发现有一片区域浮萍特别旺盛,然后边上的区域就一片浮萍都没有,有人发现有一块土地上的植物长的特别高大等等,但是他们都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希望自己能引导他们用实验探究,然后写成科学小论文。以后有一个设想,开学挑一些便于学生探究的课题(也可以自己定)然后选题,给他们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课题,最后有一个小小的答辩会和评比,不知道何时能试试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5 23:24:28编辑过]

TOP
39#

2013年,11月,度过疲惫期和倦怠期,重新出发!
TOP
40#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看过凹面镜,然后发现凹面镜中的脸变大变糊涂之后都认为凹面镜是散光的,起先是让学生注意正对太阳时,凹面镜中会出现很亮的一点,或者光经过凹面镜反射落在地上的光斑比较强,但是这些都不能推翻凹面镜是散光的错误前概念,于是想测量温度来说明凹面镜可以聚光,但后来发现,不论聚光还是散光,只要有光被反射到温度计上温度都会上升,是否可以用平面镜做对比实验,观察温度上升的程度来说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