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摩擦力吗? [复制链接]

1#

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是动摩擦力,往往最大静摩擦力要大于动摩擦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2 10:23:4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确实,有时候教科书上的概念表述可能不是很详细,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交流,由衷地赞一下这位老师的帖子。


 


通过这个帖子,也让我思索:虽然有人说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地推翻以前的知识,初中否定小学的,高中否定初中的。但如果明知道这是不恰当的,还要让学生接受,个人感觉有些不妥。但往往如果真要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实质又有些难度,此时怎么办呢?


 


所以个人认为对于有些学生难理解的概念,宁可说得不详,也不要说得不对。


 


就像这一课教材中所描述的“摩擦力”,实际上这个概念很丰富,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有最大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具体这个摩擦力要指哪个摩擦力,教材编写者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采用了“模糊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去认识体会。这其实也给教师一个思考的机会,看教师怎么理解怎么教怎么把握好这个度。


 


在教材中我有时候也会发现一些概念表述确实是有缺陷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个人认为应本着宁可其缺也不愿其误的原则授给孩子们。


缺了,孩子们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会补充,补充在原来的认知水平之上,螺旋上升;但误了就真的是要从新再建,而那时扭转的精力会花的比较大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还要重建那为何现在白费力气呢。


我采用模糊概念,用意很明确,既想让学生在当下的认知情况下接受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充实这个概念,让他们感觉到原来小学中学习到的科学概念没有错,只是不完整罢了,不全盘否定。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对于教材中有些误的科学概念,我会进行适当修正,比如


教科版教材《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一课,最后让学生对小车运动思考的这一环节中有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


我把这句话修正为: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可以对物体                      我认为这样更妥,对学生以后的科学学习也有帮助,而如果把“可以成“必须”,这就是误的,学生在高中学习过加速度后,会把教材中的这句话推翻。但修改后的表述,小学生接受,高中生同样接受,只不过年龄阶段不同,理解程度不同,高中生理解的会更深刻。(这个科学概念问题我发过一个帖想看老师们怎么想的,下面是该帖的链接。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776


 


所以小学科学知识概念方面,个人认为确实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的三维目标中,我到认为小学科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第一位,过程和方法放第二位,科学概念应放第三位。学生产生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自然会想着法子去做科学,此时教给他们好的方法,他们最容易接受,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对于科学概念方面,最基本的简单的我们当然要让学生坚固概念,而那些丰富的科学概念,先笼统化,学生今后自会体会补充。但我们教师自己要对概念进行透彻的理解,知其所以然,虽模糊实则不模糊!


 


这是我对小学科学概念学习的个人观点:宁缺不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6 0:01:19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