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第三期高端班(小学科学)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11#

梅姐(可能比我小吧,这里按大家的称呼)已成为高端啦!记得7年前,我们都是“农村骨干”,7年后的现在,差距就大了喽。向梅姐学习。


班主任同样是徐老师,他可是很好的人啊,能处处为我们学员着想,相信高端们会在培训中取得收获的,也请梅姐辛苦一点,让我们也分一点,呵呵


这一次暂时没有喻头啊?下一次吧,这不能少哦……

TOP
12#

以下是引用唱山歌在2012-5-3 21:41:00的发言:

这一次暂时没有喻头啊?下一次吧,这不能少哦……


这一次是通识培训《哲学与文化》,上面的教授离得远,课件上呈现的文字少,只是免听边勉强记录一些。以后如果有喻老师讲座,争取有更详细的资料。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3#

祝贺祝贺@!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14#

期待更多精彩的培训内容。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15#

学习,理解,消化中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6#

梅姐做得比我们好,呵呵,高端人才啊
TOP
17#

真好的活动!

享受教育
TOP
18#

  我们杭州的怎么都是西湖区和江干区的啊?不知道是怎么选出人选的哈?嘻嘻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9#

 

分班活动:科学教师高级研修班(方案说明)


主讲:徐月明


时间:201253



研修目标:


显性目标:一节课、一篇科学教研文章(最好发表)、一个科学教研课题(省教育规划、省教研、省教育技术研究、省师干训,立项其中一个)


隐形目标: 培育特色、树立影响、学会做人(本人努力、高人指点、贵人相助)



研修内容


围绕三个专题展开:


1)个性化教学风格研修


2)高水平教育科研研修


3)学科专业基础提升研修


 研修方式


理论研讨与案例分析


教学诊断与指导


自主学习与实践



研修时间


20125月—201312



研修环节


专家报告——课题研究——课堂研磨——走访交流——与名师对话——实地考察——教学展示——送教支教



研修考核与认定


      学院修满320课时……


 老师任务:


搭建平台、督促发展、安排活动



对学员的要求:


参与活动、勇于实践、积极反思、善于总结



都需要做到:


    信仰、勤奋、执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4 20:44:50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0#

 

郑毓信讲座:《哲学、数学、科学、文化漫谈》


——理论培训札记(2


主讲专家: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毓信


讲座时间:201254


讲座地点:浙江外国语学院


培训名称:浙江省第三期高端培训班第一阶段培训(主题:《哲学与文化》)


简要记录:


引入:从“课改10年的总结与反思”谈起


10年课改:曲折的前进。


具体的思考:


1)高潮阶段。(过分注重形式。比如数学课:认识人民币一定会在教室里先摆个小超市,有人当营业员,有人当顾客的。)


2)困惑与“淡出”。(比如数学课:桌子的摆发已经从一圈圈的小组合作式的,又摆回了一排排了。)


3)课程改革“再出发”


8次课改的启示与教训


1)尽管有多次的改革,但却积累甚少,几乎每次都是从头开始!


2)“每一场改革,无论成败,都要能为下一场改革提供养料,这样,中国教育才能行走在‘进化’的道路上。”


3)“多一点哲学思考,多一点文化判断力,就能经得起这个风那个风的劲吹”


4)“问题:诸多发展典型(特别是,所谓的‘草根典型’)的主要经验?它们为什么又很好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可能的解答:聚焦“纵观文化”


正面的建议


1)加强学科文化的建设


2)走向哲学


 


主要讲座内容


一、走向“数学教育哲学”


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请问:你的学科教育哲学是什么?能回答吗?


应有的独立思考:这仅仅是一种时髦,还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回答:应该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历史的回顾:数学教育改革与反复


60年代:新数运动


70年代:回到基础


80年代:问题解决


90年代:课标运动(建构主义、大众数学)


(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就到了哲学)


2000年以后,后课改时期


 


研究的基本立场:数学教育哲学不应成为完全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的空调洞理论。


 


1. 数学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


1)数学观


2)数学教育观


3)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观


2.什么是数学?


基本立场:我们不应热衷于寻求某种标准的答案,而应明确这方面观念的多样性,并应更加重视如何能够……


回答例1:“数学模式论”及其教学涵义


基本论点:“数学:模式的科学”“数学所反映的不只是每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


研究的现实意义


淫荡如何看待“数学的生活化”?特别是如何处理“情景设置”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学必定包括去情境(去个性与去时间),也即应当超越问题的现实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式。


关于数学方法改革的一般性思考:10年课改已建立的共识


第一,由篇面强调“数学生活化”转而认识到不应停留在……。


第二,由片面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转而认识到……


第三,由片面强调“合作学习”转而认识到吧


第四,由片面强调“动手实践”转而认识到……


从专业的角度看:


过去几年中所取得的“进步”事实上只是“常识”的回归。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努力做到相对于“常识”的超越,从而也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努力的方向:对于“常识”的必要超越!


第一,应道如何处理“情景设置”与“数学化”的关系?特别是,什么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去情境化”的有效手段?


第二,除去积极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外,教师又应该如何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什么更课看成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基本功?


第三,什么是好的“合作学习”多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第四,如何认识“动手实践”与数学认识发展之间的关系?什么又是‘“活动的内化”的真正含义?


 


二、什么是哲学


1.关于“标准观点”的思考:


(官方语)“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只是和四位只是的概括和总结。”


批判与思考:究竟什么是哲学的主要性质?


哲学的一些明显特征:


“理论的多元性与不连续性;各种哲学理论似乎都深深打上了创造者的烙印;人们再次似乎也不十分关注结论的真理性……”


可能的结论:


“哲学主要地应该被看成一种思维的方式;哲学并不试图提供对于所面临问题的明确解答,而是力图通过理论的分析与批判、特别是适当的提问促使人们更为深入地去进行思考,包括积极的反思个自我批判,从而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哲学主要的作用:促进人们的独立思考,坚持批判的精神。”


一般性的建议:面对任意新的口考或时髦潮流,我们都应该深入思考这三个问题:


1)这究竟是什么?


2)其合理性究竟何在,我们在当前又为什么应对此予以特别的重视?


3)我们应当如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又能清楚认识其固有的局限性,以防止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出现片面性。


【例】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例】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教育哲学”的建设


1、一个合理的思考:我们如何能以“数学教育哲学”为背景研究“科学教育哲学”


基本立项


我们应该注意吸收数学教育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和有益启示


同时又应该注意分析科学与科学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切实防止观点的简单化和做法上的片面性


 


2.一些特别重要的方面


1)科学活动的经验性质,一级对于“素朴经验主义”的必要超越。


2)高度重视“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不要盲从)


3)科学教学的特殊性:科学教学主要是一种“观念转变教学”。


(真正的科学的东西,很多都是与常识想对立的。如,常识的观点:地球是不动的,而科学的观点:地球是动的。)


(具体讲述)


1)对“素朴经验主义”的必要超越


关于科学活动的素朴认识。观察与实验—归纳—假设—预言—证实


背景:科学与哲学的现代研究


?        观察与理论


即使是“观察”这种最为基本、最为直接的活动,也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这一角度作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例如“用眼睛看和用头脑看”)


科学哲学的相应提法:“理论渗透观察”


插入:如何了解学生


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很好了解


相关的论述:重要的“并不仅仅在于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材料,而主要是适当的视角,并能将次组织到关于数学思维与学习的深入理论之中”(斯法德)


?        证实与证伪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求真、还是批判?


科学哲学中的相应提法:证实,或是证伪


 


?        科学共同体与范式


相关的问题:科学研究是否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


科学哲学中相应的提法:现代社会中科学家总是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员从事研究。


?        规范与超越


对于“规范“的必要超越


这方面的景点著作: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


教育领域中的国际上的相关倾向:


教育学院——甚至他们的科学教育系——急切地渴望最近的文化“理论家”、流行的文化人类学等等的愚蠢、自以为是的……提醒各位不要盲从


 


四、语文教学反照下的数学教学


1.从“什么是文化”谈起


文化是由某种因素(职业、居住低于、民族等)联系起来的锁特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重要特征:


1)体现于生活或工作的方方面面,举手投足之中,绝非故意做作,而是十分自然、自在。


2)文化的养成主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特别是:正式通过在相应的共同体中的生活、工作不知不觉地养成的。


3)人们对此往往缺乏清醒的自我意识,更缺乏自觉的反思。


相关的结论:


比较,应当被看成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个特殊的切入点:语文教学反照下的数学教学?


相关的论述:“语文天生多情,天生浪漫,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文化韵味”


无论是数学课还是语文课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味道”


 


正面解答:


数学文化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活动不知不觉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语文文化就是人们通过语文活动不知不觉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好的语文课往往充满激情,数学课则更加提倡冷静的理性分析


 


补充:


数学学习也涉及到人的本性:即人类固有的好奇心、上进心,、一种希望认识世界最深刻强烈的情感。


在数学课我们所希望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新的理性精神:一种深层次的快乐: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成功以后的快乐;一种新的情感:超越世俗的平和。一种新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坚持……


记录人:陈梅娟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