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家港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复制链接]

11#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气球喷气时就会使它运动起来,出示材料:气球、喷嘴、小车,我们能不能利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呢?并且试一试让小车向不同方向运动起来。(提示:喷嘴老师已经进行过消毒,由于数量有限,每组只配备了一个,卫生安全起见我们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专门负责吹气球,能做到吗?)


2.学生实验。


3.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有哪些发现想跟大家进行交流呢?


学生交流。


1)气球吹大了但是安装到小车上时就变小了,小车跑得不远了。


师:安装气球的方法要注意,你们是怎样放置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想想怎样安装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气球跑气呢?——教师演示吹气,捏住气球,再按住喷口进行安装。


2)生:小车向右运动时气球是向左喷气的。小车向左运动时,气球是向右喷气的。


师:气球喷气方向与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


3)当喷口支架是歪的,小车会跑偏。——师:要让小车跑得直一些我们应该怎么做?——使气球喷口尽量摆正,不歪斜。


4)气球吹的越大跑得越远。


5)尽量把气球放在架子上,比气球直接碰在桌面上,小车跑得远些。


4.我们已经成功地驱动了小车,那么大家想想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


生:气球喷气时产生了一个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师:那么这个推力的方向与气球的喷气方向是怎样的?——相反。


5.所以我们可以更完整地进行概括: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我们的小车就是由于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而驱动的。


6.现在你能解释火箭为什么在向下喷气时就能升空了吗?


生:向下喷气时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反冲力推动火箭运动。


7.学到这里我们不仅掌握了用气球驱动小车的方法还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接下来让我们开展一场赛车,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在老师提供了同样的小车、气球的基础上还提供了相同的赛道(将赛道架在两张桌子上),比一比哪组的小车跑得更远。


8.通过刚才的比赛,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小车跑的更远?(优胜组介绍经验)


学生交流。(气球吹的更大些、跑得要直、使车身轻一点(师:那是不是小车越轻越好呢?)。。。)


四、总结延伸。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下老师手中这个神奇的瓶子叫旋转瓶,制作很简单,在瓶身底部打了三个孔,插入吸管,(演示),你能解释装入水后瓶子为什么会转动呢?


学生交流。(补充板书:当物体内部有液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反冲力。)


2.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反冲现象的事例呢?


生知道直接交流:喷气式飞机、火箭、消防水枪、乌贼、洗车时的水管


生不知道,要我们一下子从生活中找出含有反冲现象的例子确实很难,老师找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判断下这些情景中是不是都有反冲现象。


1)打气筒,在自由放置时压一下气筒就会发现气管会发生移动。


2)消防员的高压水枪,在灭火时,需要牢牢地抓住,同时会感觉到一个好大的推力。


3)喷气式飞机。


4)放炮仗。


5)两人互相推时感受到对方也给你一个力。


3.今天我们利用反冲力成功地驱动了小车,最后请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驱动小车呢?


学生交流。(机动)

TOP
12#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后反思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薛梦


一、以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探究其实很简单,因此我只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就“退居二线”静静地观望学生的操作,我把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观察问题及解释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我统一在小车上标注了“前、后”方向,并要求学生使小车向前运动,其实事前我故意将小车喷口支架动了“手脚”,有的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有的则是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有些是歪斜的,学生拿到小车会迫不及待地“玩”起来,然而经过初步的实验,学生就会发现各种问题。通过交流可以看到学生确实关注到了“喷口支架方向、位置的摆放”问题,真正懂得了要使小车运动,其喷口方向必须与其相反;要使小车运动的不歪斜,喷口一定要放正,不歪斜。


其实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初我的想法是学生未动手实践时先讨论注意事项,然而细细想来,探究之前的讨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何不放手让学生先实践后交流呢?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动手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够阐述这样做的道理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岂不更有利?


二、以简洁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做到“让教学服务于学生”。


对于反冲力的讲解,曾经很纠结,因为学生对于反冲力其实很有经验,他们认识气球喷气时会运动,但是要让学生真正解释气球为什么能够运动时,学生还是很难表述的。课前我做过调查,学生基本能认识到“气球向下喷气时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冲力,”当我问到“对呀,气球明明是向下喷气时产生了一个力,那气球怎么会往上飞呢?”学生就会哑口无言。因此最初设计教学时,我考虑的很复杂。纠结于(1)要不要强调这个向下的冲力。(2)要不要让每个学生动手玩气球体验。(3)反冲力到底应该讲到哪个“度”。对于反冲力,跟同组的黄老师讨论了很多,面对两页纸的资料及公式看的云里雾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一堂课内将反冲力原委讲明讲透,实在不可能,教材中对于反冲力的表述也仅止于能举例说明。因此,实际教学时,我从引导学生认识运动方向和喷气方向相反入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推动气球运动的这一推力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只要学生达成这一认识即可由我揭示概念。


教学设计也就一减再减,学生玩气球也随之被改成了演示实验,虽然剥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从演示实验效果来看,学生还是获得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三、以情境的增设帮助学生完善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做到“由点到面结合”。


由于本课是突然插入的一课,所以对教材进行了改动,将原教材中“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改为了“观察旋转瓶”,“观察旋转瓶”这教学一环节一方面其实在巩固加深学生对反冲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物体内部有液体喷出时也会产生反冲力”,就进一步完善了对反冲运动特点的了解即:当物体内部有东西喷出时,会产生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反冲力,使物体运动起来。气体、液体的反冲力学生已经亲眼鉴证,对于固体反冲力的事例则以课后问题余留给学生。

TOP
13#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设计思路


锦丰中心小学  叶霞春


口腔是学生最容易观察到的消化器官。从学生的原有基础来看,他们在日常的体验中,对食物在口腔里发生的变化、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了变化、牙齿的形状是不同的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办法都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不够深刻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促进学生实现以下发展:建立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的概念,将牙齿的形状和功能建立联系,同时认识到牙齿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如何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牙齿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教学中安排了观察口腔、观察牙齿和保护牙齿三个活动,与教材相比,弱化了观察口腔的活动,保证了牙齿的形状与功能的研究活动,强化了保护牙齿的活动,力求通过这样的处理较好地体现出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和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一:观察口腔。本课是本单元中的第6课,但是之前的5课都没有上过,所以决定还是以开门见山式的谈话导入,立即让学生进入通过吃“烧贝壳”的过程体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活动,简洁明了而又紧凑有效,直奔课题的研究,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由对口腔的观察再过渡到对口腔中的一部分——牙齿的观察,既显得水到渠成,又能让学生在之后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步意识到口腔本身的协同工作,口腔中的牙齿也是协同工作的关系,逐步提高学生在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相互关联中对建立系统的认识。


环节二:观察牙齿。这部分的学习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牙齿的形状和排列,二是理解牙齿的具体功能。学生已经知道牙齿的咀嚼作用,但对于不同形状的牙齿的作用可能没有意识到那么深入,所以,这个部分的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在考虑如何让学生体验到犬齿的撕拉作用时,我对食材进行了很多的尝试:肉脯、甘蔗、牛肉干等,最终确定了鸡腿,虽然可能在平时吃鸡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犬齿用得不多(烧得比较酥),也或许在各部分牙齿的共同作用下,孩子们没有特别地关注到犬齿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重点请他们在吃鸡腿的过程中体验三种牙齿的不同作用,孩子们肯定会提高对犬齿的关注度,从平时几乎感觉不到犬齿的用处到体会到犬齿的撕拉作用,这也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它们各自的作用就结束了,还引导他们体会三种牙齿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力争始终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联系中建立系统的认识,我想这也是本单元要让学生认识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


环节三:保护牙齿。理解了牙齿的重要作用及协同分工,自然就引发对保护牙齿的认识问题。应该说,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认识会有偏差,如:常说的“蛀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多学生会说:是被虫蛀掉的,这样的认识是需要纠正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预防龋齿的方法之一:正确刷牙,对保护牙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了解正确的刷牙方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整堂课的设计感觉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但又缺乏新意,没有亮点,如何设计得更让人眼前一亮,还需更多斟酌。


 

TOP
14#

张家港市泗港小学杨翼罡老师执教了《骨骼关节和肌肉》(导学案见附件)
骨骼关节和肌肉导学案.doc (, 下载次数:5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6 7:22:04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