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科版五上《地球的表面》资源:一分钟看懂各种山!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一课介绍了5种基本的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在查找这一课的教学资源中,发现原来我们古人已经用非常丰富的词汇来表述各种地形。其中,与”山“相关就有不少。(注意:亮点在图片楼层后面的第18楼,有一些我想到的有趣的拓展内容,在拓展课上结合这些图文资料,能把拓展课上得非常有意思。)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5/7/22 17:04:4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TOP
4#


TOP
5#


TOP
6#


TOP
7#


TOP
8#


TOP
9#


TOP
10#


TOP
11#


TOP
12#


TOP
13#


TOP
14#


TOP
15#


TOP
16#


TOP
17#


TOP
18#

有了上面这些图文资源后,我们就可以作一些很有意思的拓展。比如:
1、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请大家向上翻页找到“岳”,再找到“麓”,那把“岳麓”联在一起,到底是“高而大的山上”还是“山脚”呢?我们查一下资料,会发现南朝宋时期的地理著作《南岳记》中有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原来,这里的岳是指“南岳”,就是衡山,“回燕”为衡山主峰,“岳麓”的意思就是衡山山脉的“足”部延伸,就是表明了岳麓山在南岳的“足部”,相当于是南岳的“山脚”啦。你看,这里面古人是不是还包含了相对论的知识呀,
岳麓山是一座山,但是和更大的南岳衡山相比,就算是大山的“山脚”了。大家看,古人用多么形象的表述,从岳麓山这个名字中,就把岳麓山的地理体系和位置说得一清二楚,还强调了其“南岳余脉”的地位。我们这样和学生去讲课,学生一定会挺喜欢的。此外,还有峰峦、峡谷等词组,这还能帮助学生在语文上理解很多词组的含义,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2.大家都知道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对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山地歼灭战,由陈毅、粟裕指挥。此役全歼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师,一举扭转华东战局,是解放战争的经典战例。我们再向上翻到“崮”的图文资源——四四方方像城堡,就很容易理解孟良崮战役解放军为什么能够胜利了。孟良崮作为“崮”地形的典型代表,其石灰岩山丘的突兀形态、险峻崎岖的山路、光秃少植被的石质山体及缺乏水源的特征,成为我军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地利”因素。这一战中,“崮”的地形完全限制了国民党军队重武器(如坦克、火炮)的发挥——山路狭窄无法机动,石质地面无法构筑坚固工事,缺乏水源导致水冷机枪无法冷却,后勤补给完全中断,而解放军利用“崮”的地形出奇制胜,以小部队灵活机动展开攻击,且轻武器(如步枪、手榴弹)在近距离作战中优势明显,能快速完成分割包围,最终全歼敌军。

3.再往上翻,我们来看看“岬”。来舟山旅游,可以去岱山走走。岱山的海岬公园现在也挺有名的,在那里你可以领略一下海岬伸入海洋、山体陡立的地形风貌。岱山海岬公园地处岱山县东沙镇,三面环海,位于岱山岛北部,北端连接东沙镇燕窝山景区、南端至岱东镇鹿栏晴沙景区,是岱山县以“岬”为核心特色打造的旅游区域。岱山县依托“海岬”这一最大特色,还在进一步推进“中国海岬公园”建设,计划对海岬海湾进行个性化定位,形成“一湾一特色一岛一主题”的开发格局。


4.让聪明的孩子们仔细找一找,这么多幅图文中,能否找出一个错别字来。聪明的孩子也许就能在14楼中找到“陉”这幅图文中就有一个错别字: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还是山脉的中段地方呢?让孩子们讨论讨论,发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再查查字典,找找新的资料。原来,“陉”的本义就是“山脉中断处的狭窄通道”。很多字典中直接解释“陉的意思是山脉中断的地方”,进一步补充其为“山脉中断处的狭窄通道”,强调了“中断”(山脉连续性被打破)与“狭窄通道”(中断处形成的通行空间)的核心特征。简单来说,“陉”是山脉因地质作用(如断裂、侵蚀)等原因中断后,形成的可供通行的狭窄缺口。历史中,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发生在“陉”这种地形中,如西汉初年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他率数万汉军通过太行山脉中断处的“井陉口”(典型的“陉”地形,狭窄通道限制了赵军二十万大军的机动性),以“背水一战”之计激发将士斗志,最终以少胜多全歼赵军,成为古代军事史上“利用地形破敌”的经典案例。

上面4点应该上一节拓展课已经绰绰有余了,如果是一个上午的暑托课,可以结合您家乡的地形特色,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上面找图,结合图文资源,把在那里历史上发生过的有名的、有趣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说一说吧,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根据家乡的“山”的特点,设计家乡旅游发展的介绍词、广告词。这也会使暑托班或拓展课变得格外有意思。
TOP
19#

古人对不同山形的观察和取名,真是专业又丰富!
TOP
20#

古人对山的专有名词很多,有些是日常耳熟能详清晰分辨的称呼,有些是听过但不清楚具体定义的称呼,学习咯
TOP
21#

古人对 “山” 的细致划分(如峦、峰、岭、崮、嶂等),本质上是对地形特征的精准捕捉 ——“峰” 突出 “尖”,“崮” 强调 “顶平周陡”,“岭” 关联 “有路可通”,这些表述比现代地理教材中 “山地” 的统一定义更具象、更具生活气息。
TOP
22#

古人对 “山” 的细致划分(如峦、峰、岭、崮、嶂等),本质上是对地形特征的精准捕捉 ——“峰” 突出 “尖”,“崮” 强调 “顶平周陡”,“岭” 关联 “有路可通”,这些表述比现代地理教材中 “山地” 的统一定义更具象、更具生活气息。
傅滨飞 发表于 2025/7/22 11:22:05
是的。把地形的细节都明显区分和表现出来了。可见,我国是一个地形地貌非常丰富的国家。
TOP
23#

字词文化内涵丰富
TOP
24#

字词文化内涵丰富
满满当当 发表于 2025/7/22 12:35:00
我们的中文真的博大精深。
TOP
25#

古人对不同山形的观察和取名,真是专业又丰富!
欣然 发表于 2025/7/22 11:02:48
是啊,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欺我!
TOP
26#

确实很形象!!!
TOP
27#

很形象生动
TOP
28#

混子哥 用漫画的方式 边画边讲 也讲到了峦、峰、岭、崮、嶂等 挺形象有趣的
TOP
29#

混子哥 用漫画的方式 边画边讲 也讲到了峦、峰、岭、崮、嶂等 挺形象有趣的
湖州熊二 发表于 2025/7/22 16:00:37
是的。混子哥的边画边讲形式何尝不是一种跨学科教学方式的演绎。一个有特长的老师,把特长运用到教学上,会更加收服孩子们的心。
TOP
30#

图片很生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