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月相观察记录 [复制链接]

1#
月相变化的观察对学生来说简单而难度大,简单在于晴朗天气抬头可见,难度大在于如何获得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那么学生的观察是放在上课之前好还是上完课以后再去观察呢?各有什么优缺点?
分享 转发
TOP
2#

上课前观察,优点一般是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学生会发现月相的一些差异(如形状不同、位置不同等),为后续课堂讨论提供鲜活素材。但缺点在于缺乏观察方法的指导,不能布置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例如如果这时候先让学生记录月相的话,就容易误用阴影标记月相亮面、对阴雨天的记录中断也不会处理。

安排在课后观察,优势在于学生了解了月相周期性(约29.5天)、基本形态(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循环)等核心概念后,能更精准地设计观察记录表并辨识关键特征,即使有阴雨天,也可以辅以模拟实验(如篮球绕行模拟月地运动)强化规律认知[。缺点在于,主动发现会削弱一些,验证性活动为主。

其实,课前观察和课后观察都是需要的,“观察-学习-修正观察”的迭代模式更优。课前可以先布置简单观察任务引入问题,再通过课堂知识梳理与实验模拟构建框架,最后进行修正性系统记录。
TOP
3#

月相这一块内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找到其规律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判断,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学生观察记录。
TOP
4#

月相这块内容是有难度。
TOP
5#

没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真的也没有办法理解。
TOP
6#

月相变化的规律这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
TOP
7#

月相在三年级有点难了
TOP
8#

真实的观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TOP
9#

上课前观察,优点一般是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学生会发现月相的一些差异(如形状不同、位置不同等),为后续课堂讨论提供鲜活素材。但缺点在于缺乏观察方法的指导,不能布置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例如如果这时候先让学生记录月相的话,就容易误用阴影标记月相亮面、对阴雨天的记录中断也不会处理。

安排在课后观察,优势在于学生了解了月相周期性(约29.5天)、基本形态(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翁昌舟 发表于 2025/4/30 8:17:48
分析的很到位。
TOP
10#

月相,在新教材可能调整到六年级了
TOP
11#

月相最大的痛点是,一个项目化观察探究活动与一节课之间的矛盾。我最近就在做月相活动,需要克服变化的天气因素,抬头看月相,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所以要研究月相规律,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关键不在于几年级
TOP
12#

可以通过学生群分享教师自己的观察过程,鼓励学生一起观察,效果挺好的~
TOP
13#

月相的观察需要持续可能有点困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