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下3.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5年4月11日,我参加了上虞区新教师比武,抽到的赛课题目是四下第三单元第1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回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这堂课的教学历程,心中满是对各位老师的感激与对自身成长的感慨。感谢区级师傅傅老师和百小科学团队的老师们,正是他们毫无保留的指导与全力支持,才让这节课得以完整且扎实的面貌呈现在学生与同行面前。同时,也感谢朱老师给予我在未来城小学送教活动中展示这节课的宝贵机会,更让我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傅蒋 于 2025/4/23 20:26:1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所属学科核心概念是“地球系统”,对应学习内容是“岩石和土壤”,学业要求是“对天气、水体、岩石、土壤等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即为什么人们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因此,用“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故事”这一活动贯穿本课的学习,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它们的故事,认识到岩石、土壤记录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和土壤并不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同时,学生也知道岩石中会有动植物的痕迹,以及化石的存在。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岩石和土壤在形成过程中记录下地球形成演化的历史。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岩石、土壤进行简单观察描述后,去了解它们背后更多的故事,从而认识到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岩石和土壤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TOP
3#

【教学目标】
1.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重要资源,用途广泛。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
2.能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岩石和土壤形成的过程及用途。
3.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感悟学习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
4.发展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在交流中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难点:能通过观察岩石和土壤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3种岩石和2种土壤(每组一份)、资料卡、评价单。
教师准备:岩石和土壤的相关图片和资料、100种岩石标本、土壤模型、“小小地质学家”徽章、教学课件。
TOP
4#

【教学过程】
课前:放吉象视频,视频中出现两个有趣的人物,它们是吉象和虞小娥,它们一起游览了上虞的景点。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同学们去哪儿玩了?(很多学生去了山里玩,山中看到了什么景色?)同学们,在旅行途中,你们有注意到脚下的岩石和土壤吗?

一、情境激趣,化身地质小行家(5分钟)
1.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地质学家,跟随吉象的脚步来到覆卮山进行地质考察,它发现了很多岩石和土壤,想看吗?(图片呈现:野外图片)
2.讲述:吉象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岩石和土壤,(展示学生材料)想不想认识它们?作为一名地质学家,我们可以怎么来观察它?


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如下:
TOP
5#

二、多维探秘,揭开岩土真面纱(30分钟)
(一)观察大揭秘:岩石和土壤长啥样?
1.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描述它?
看:颜色、形状、纹理;    
摸:光滑、粗糙;
闻(扇闻):气味;                          
听:借助金属棒敲一敲,听一听岩石的声音。
2.讲述:接下去请小组长领取吉象带给我们的岩石和土壤,用这些方法观察,同时借助老师给你们的资料卡,记录岩石和土壤的特点,然后把发现写在作业本P44活动记录的第1、2两张表格中。(注意看:记录特点时,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同时,老师还有几个提醒。
(提醒:观察、记录时结合资料卡;记录后,对照评价内容完成自我评价;听到音乐声,整理好材料。)

3.展示交流。(辅以评价,比如:第3小组观察很认真,小组奖励一颗专注吉象)
教师:时间到,整理好材料。好,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你观察了什么岩石或土壤?它有什么特点?
4.教师:除了吉象带来的这些岩石,老师还收集了更多的岩石,课后同学们有兴趣可以来参观下。(出示100种岩石的标本)
TOP
6#

(二)用途大搜索:岩石和土壤有何用?
1.讲述:大自然可真奇妙啊!除了在覆卮山,我们还在哪里看到过岩石和土壤呢?(生回答:路边、森林等)
2.讲述:看,在沙漠、森林,甚至在海洋底部也有岩石。看来,岩石和土壤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可以说,整个地球的表面都是被岩石和土壤包裹着的。
3.讲述:另外啊,吉象还发现了在一些人工制品中,也有岩石和土壤的踪迹,比如建筑工地、建材加工厂、珠宝加工坊、甚至在药品加工厂(也发现了岩石的身影,你能相信吗?有些药品是由岩石加工成的)、菜园、陶器(出示)中找到土壤的踪迹。
4.提问:那岩石和土壤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岩石可以用来建筑材料、提炼矿物、用来装饰和制成艺术品。土壤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够促进作物生长。烧制陶器。)
5.讲述:岩石和土壤还有很多很多用途,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TOP
7#

(三)故事大发现:岩石和土壤藏着啥秘密?
1.了解岩石的故事
(1)讲述:接下去,让我们再次跟随吉象的脚步,一起考察,去发现岩石和土壤更多的故事吧!在覆卮山,吉象还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地质现象——石浪。有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看视频)
(2)提问:石浪中的岩石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3)讲述:看完了覆卮山的地质风光,接着,吉象又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它在这里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岩石——菊石化石,菊石是一种海洋生物。这说明什么呢?
(4)讲述:它还发现了一种植物化石,这又能说明什么?
(5)之后,吉象又来到了美国,这里伫立这一块巨石——魔鬼塔。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看资料。当然,科学家还通过岩石中的化学成分确定了它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龄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
(6)总结:看来,我们的岩石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土壤的故事
(1)讲述:那土壤是怎么形成的?数万亿年前就有土壤了吗?(学生先猜测,再出示视频)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2)讲述:吉象也继续深挖了土壤,发现它大致分成了四层,它啊也给我们带来了这四层土壤样本,请拿出抽屉中的土壤样本。先观察,有什么区别,在给它们排排顺序,按照顺序倒入空盒子中,做一个“土壤模型”。
(3)提问:你们小组的模型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倒的?你为什么这么倒?(其他同学同意吗?)
(4)讲述: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吉象拍摄的真实的土壤剖面图。介绍:最下面是颗粒最大的基岩,经过常年风化,从下往上颗粒逐渐变小,分别是基岩碎屑、下层土、表层土。
(5)总结: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它们的故事记录了地球形成及演变的历史。
给学生准备的四层土壤样本:
TOP
8#

三、总结延伸,共话地学新趣章(5分钟)
1.讲述:最后,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岩石和土壤的知识。你了解了什么?
2.提问:对于岩石和土壤,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在作业本记录)
3.拓展任务布置:为了考验大家,吉象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一起听听吧!(课后,同学们可以挑战一下。)
4.为了方便大家,老师这儿有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就放在信封里,(课件呈现),我把信封交给课代表,每个小组课后到课代表处领取。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9#

【学习记录单及评价表】学习记录单没有另外设计,使用的是作业本上的记录表。
TOP
10#

【板书设计】
TOP
11#

【教学反思】
优点:
(1)创设情境与氛围:教学设计以“做一个小小地质学家”为情境主线,通过吉象和虞小娥游览上虞景点的视频导入,带领学生跟随吉象到覆卮山进行地质考察,利用野外图片、有趣的地质现象视频(如覆卮山石浪),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实现思维共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如 “你有成为地质学家的潜能”“你的地质知识很丰富”)和颁发“小小地质学家”徽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引导,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注重探究与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让学生自主观察岩石和土壤,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方式探索其特点,并借助资料卡记录,在学中做;开展“用途大搜索”“故事大发现”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和土壤的用途及背后的故事,在做中学;让学生制作 “土壤模型”,将观察和思考的结果通过实践操作展示出来,实现学中创、创中学。
(3)嵌入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语言激励、徽章奖励,以及让学生对照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多样的过程性评价;在总结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岩石和土壤,你还想知道什么”,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发挥评价与反思的导向功能。
(4)加强迁移与运用:作为单元起始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土壤的故事,认识到它们是地球上重要资源且记录地球演化历史,为后续单元学习奠定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前后关联性;同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实践中,如制作岩石标本,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结构系统化。
缺点:
(1)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观察岩石和土壤的环节,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花费了较多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导致后续 “故事大发现” 环节时间相对紧张,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提前预设每个环节的时间,并严格把控,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完整、深入地呈现。
(2)在介绍岩石与土壤的用途环节,教师是先呈现了建筑工地、建材加工厂、珠宝加工坊、药品加工厂、菜园、陶器等图片,再让学生说一说岩石和土壤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个步骤是想与前面的“大自然中的有岩石与土壤”相衔接,但也与学生自主思考相悖,过早呈现图片,没有设计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用途,不是很妥当。
TOP
12#

100种岩石标本
TOP
13#

板书就像在讲故事
TOP
14#

整节课活动都非常丰富,给了孩子们充足的体验。
TOP
15#

第一课把后面制作标本的方法也给学生拓展了,这样结合起来还蛮好的
TOP
16#

恭喜恭喜,感谢分享
TOP
17#

有反思才有进步,感谢分享
TOP
18#

好有地质研究的氛围,太赞了
TOP
19#

科学课收集材料真不容易啊
TOP
20#

这个单元玩玩缺乏兴趣,你上的既又趣味,有充满科学性
TOP
21#

收集素材很不容易。
TOP
22#

学生化身地质小行家,沉浸式探究岩石土壤背后的故事
TOP
23#

讲好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TOP
24#

岩石我就是盲区,真的难
TOP
25#

哇,这个板书秒杀一切了
TOP
26#

立体板书做的很巧妙
TOP
27#

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TOP
28#

以“做一个小小地质学家”为情境,贯穿主线。
TOP
29#

好用心的设计啊
TOP
30#

内容好丰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