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模型建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读后感

  2022年版课标在“核心素养内涵”的 “科学”中指出,“型建构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过行抽和概进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达系统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过程”。课标中将模型建构能力作为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可见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对科学学习来说意义重大。

  对于模型建构的定义及课程设计的注意点,看完本书收获颇丰,以下是我一些认识和思考。

  科学模型不仅仅只是根据要求做出一个立体模型,从广义上来说,模型有很多类别:数学模型、科学模型、工程模型、仿真型等。因此模型建构为了预测一个系统的可能表现,从而对真实事物(原型)进行抽象,提炼出核心要素,组建与真实事物(原型)高度相似的系统,对其进行测试,并利用测试结果对真实事物(原型) 做出有效的修正。从科学模型的定义中可以看出:(1)型是对原型的抽象,力求仿真,类似程度越高越好;(2)模型建构的目的不是建模本身,而是要对型进行测试,并将模型与原型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对原型的理解。

  本书中,主要分低中高段各举出了一个课例进行具体的讲解。其中低段的课是《我们知道的植物》,中段是《各种各样的运动》,高段是《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其中,《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的教学中,对模型建构的体现:出示模型,作为原有认知和真实事实之间的中介模型的作用是为了将模型与原型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对原型的理解。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为此,在小学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真实事物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 错误;

  (2)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原型的特点,即原型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3最后,教师要在结合学生认知和真实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思考出示怎样的模型才能发挥作用。

  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对模型建构可以提供了独特的实物建模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学科核心概念,抽象程度较高,对学生的探究水平要求也较高。因此,采用“在物体上贴圆点〞的方法进行实物建模,其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 的过程。学生从观察整个物体的复杂运动,到利用模型简化观察对象,降低了操作难度,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建模不一定是构建立体模型,而是要根据实际的研究需求抽象和简化原型,让受本质支配的运动过程充分显示出来。本课引导学生将观察对象的运动形式以图示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分析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到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共同特征,这就是利用自己构建的实物模型开展科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应用抽象、分析、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后,发展了科学思维能力,使思维由感性逐步走向理性。

  在《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解群地也球上四季的成因,突破教学重点地球的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大阳公转,是地球形成四季的两大原因,两者一不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地球的地轴是怎样倾斜的?地球又是怎样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呢?这些知识点如果只凭教师讲述,小学生是无法直观理解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地球仪这一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从而理解地球的地轴倾斜角度和地球围绕大阳公转的具体情况,这就为学生解释四季成因做了充分的认知铺垫。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地球仪及后续的公转

  总之模型建构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指标和三个阶段。

  1.模型建构能力划分为模型理解、模型建构、模型应用三个指标

  创建模型的目的是预测一个系统的可能表现,并非单纯的仿真,正如“我们如道的植物” 中的假花并不是为了模份真花,所以模型理解对于师生来说都是模理建构能力的基础: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提炼原型的核心要素,其中的思维过程主要表现为 “抽象”,正如“各种各样的运动”一课中“在物体上贴圆点〞 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 “质点”

  2.模型建构指标可以划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年段的具体要求

  例如,“模型建构”指标的低段(1-2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是:“利用真实事物,兴试仿制简单的实物模型(平面模型)”中段(3-4年级)学生的 “具体要求”是:“根据任务需求,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高段(5-6年级)学生 “具体要求”是:“根据任务需求,制作较为复杂的实物模型 (系统),尝试构建简单的思维模型”这三个学段的不同 “具体要求”,很好地契合了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正是“学习进阶”理念的现。

  总之学生的模型建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认识客观食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4/12/29 20:16:2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TOP
3#

模型建构能力划分为模型理解、模型建构、模型应用三个指标,现阶段很多模型都是老师做出来让学生理解的
TOP
4#

建模不一定是构建立体模型,而是要根据实际的研究需求抽象和简化原型,让受本质支配的运动过程充分显示出来。
TOP
5#

用心阅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内化
TOP
6#

学以致用
TOP
7#

学以致用
TOP
8#

用理论丰富知识
TOP
9#

模型建构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与深思,如何让模型建构更加适合课堂教学,为教学服务,也是值得研究的。
TOP
10#

提升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科学素养
TOP
11#


提升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科学素养
TOP
12#

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形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TOP
13#

好详细的模型建构指南
TOP
14#

模型建构,值得反复研讨学习
TOP
15#

共同学习 进步
TOP
16#

建构模型,我认为含实物模型 和思维模型,这两者之间应该是进阶的过程,通过探究和思索,建立模型,进而形成科学关键素养。
TOP
17#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意识和能力任重而道远
TOP
18#

应该引导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TOP
19#

让学生产生这种认识还是挺难的,路还很长
TOP
20#

有阅读,有思考。跟着学习
TOP
21#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认识客观食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TOP
22#

再一次对模型建构进行学习
TOP
23#

科学思维的一种最具实效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育人模式,在这个具象化明显的探究过程中,彼此形成互生,包括教者。
TOP
24#

教学理论的 学习,实物模型、思维模型
TOP
25#

感谢分享。小学科学模型建构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发展科学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TOP
26#

定期学习
TOP
27#

楼主学习得很深刻,这本著作对我们的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TOP
28#

一起学习。
TOP
29#

模型建构能力划分为模型理解、模型建构、模型应用三个指标

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科学模型建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读后感[
山奈 发表于 2024/12/29 12:40:44
TOP
30#

模型构建的指南很详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