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一学生一道关于对比实验的“错题”,小学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如图,初中科学教师对很多科学概念的表述可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初中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都教错了。”到了高中,高中老师又会说:“你们初中老师都教错了。”如此循环的问题,怎么破?
分享 转发
TOP
2#

看来要小初衔接
TOP
3#

孩子对此也有困惑,我给孩子的解释是:在小学里,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主要是根据我们的实验假设,关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改变了哪个条件,其他相同的不能改变的条件其实也有很多,但我们小学生可能还不能考虑得非常全面,关注改变的那个条件更容易些,所以这主要是在对比改变的条件。到了初中,你们的能力增强了,不仅要关注改变的条件,更要全面的考虑哪些变量是不能变的,实验要更公平,要更全面严格地控制不能变的变量,所以叫控制变量法。不知道这样跟孩子说的可以不可以?
TOP
4#

小学和初中叫法不一样。
TOP
5#

控制变量这个词学生不理解,所以小学说的对比其实就是控制变量
TOP
6#

孩子对此也有困惑,我给孩子的解释是:在小学里,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主要是根据我们的实验假设,关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改变了哪个条件,其他相同的不能改变的条件其实也有很多,但我们小学生可能还不能考虑得非常全面,关注改变的那个条件更容易些,所以这主要是在对比改变的条件。到了初中,你们的能力增强了,不仅要关注改变的条件,更要全面的考虑哪些变量是不能变的,实验要更公平,要更全面严格地控制不能变的变量,所以叫
翁昌舟 发表于 2024/9/24 8:42:09
我觉得这样理解可以。
TOP
7#

个人角度不同而已,其实也不能绝对说谁错了
TOP
8#

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述,从儿童立场出发,不过初小斜街真的很有必要
TOP
9#

就是说法不同的问题  对比的根本就是控制变量
TOP
10#

之前我也有这样的困惑。现在认为是小学科学主要以体验为主,毕竟一般学生到了初中这个转变能力还是有的。想听听九年一贯制的老师或者那种小学教了去初中教的老师有什么好建议。
TOP
11#

回复 6楼杨君的帖子

谢谢杨君
TOP
12#

对于孩子来说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从答题看这位孩子是很优秀的,初中老师一个×让孩子对自己的小学老师都会产生怀疑
小初衔接还是很有必要的
TOP
13#
TOP
14#

小学和初中的名称不一样,但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关键还是教材编写时互相衔接好。
TOP
15#

还是应该衔接起来,不然学生掌握起来容易乱,科学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TOP
16#

可能小学生对于“对比实验”这个词语更好理解,控制变量这个词语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TOP
17#

正常,大家要求不一样,学情不一样,结果或结论也可能不同。
TOP
18#

想到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也应该有初高中的相关内容培训,现在小初高,各管各的,其实也是对科学不严谨的体现。

科学教育的改革之路,道远,任重。
TOP
19#

小学阶段是很难说控制变量法的,学生对于理解自变量、因变量都要回味一阵子,我们只能通俗易懂的说为了公平起见,这个量不变,这个改变,对比来看
TOP
20#

我也觉得孩子什么年段适应什么年段的科学用法,初中是怎么教的,孩子就需要顺应初中的教学。
TOP
21#

初中老师对于概念可能更加严格一点,在小学阶段认识的对比实验如果真正理解的话,到初中控制变量也不难理解吧
TOP
22#

回复 0楼俞英南的帖子

各个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吧
TOP
23#

高中质疑初中 初中质疑小学
学生学会质疑 就是最大收获!
TOP
24#

学生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和认知阶段,采用不同的表述,体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概念也是要进阶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应该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责。
TOP
25#

小初衔接,要真正的落到实处,教材编排也要衔接。
TOP
26#

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27#

感觉内涵一样,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也是学习进阶的一种体现吧
TOP
28#

回复 24楼喻伯军的帖子

谢谢喻老师
TOP
29#

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述,从儿童立场出发,不过初小斜街真的很有必要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4/9/24 9:03:04
TOP
30#

每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范围不一样,我觉得知识没有对错之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