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环境简单介绍:
浙江省第八次网络联盟课题会议上展示的第一节公开课。
教学对象为:绍兴诸暨明德小学503班学生
观察维度1:课堂结构
徐磊老师的课堂结构处理得详略得当。
原教学环节为:船的历史——独木舟稳定性与载重量的探究——船首研究,船的历史介绍这一环节如果看一个视频资料起码5分钟外加讨论,起码共计8分钟。独木舟只能拿现成品探究,后面船首船尾放视频都觉得来不及。
徐磊老师略处理船的历史,重点放在独木舟的制作与研究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与思考。舍去泛读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具体见观察维度2。
观察维度2:课堂理念
1.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课堂大致还原:只见徐老师ppt出示四张图片,分别是:摇橹木船、明轮、轮船、竹筏。徐老师:这是在问卷调查同学时,有关船的认识的时候收集到的图片,你们看这些船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
生1:竹筏、摇橹木船、明轮、轮船(教室板贴四种船的图片)
徐老师:你们同意吗?(表示同意)你们这样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生2:根据取得的材料来分,古人一开始容易获取的材料是:木头,后来才用金属的。
生3:根据动力,一开始用风力、人力,再是机械动力
生4:根据载重量排序,这些船越变越大。
徐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贴。再拿出一艘蒸汽船,问:你们觉得放什么位置合适?
生5:明轮前面。根据动力,蒸汽机应该在机械马达前面发明。(其他同学表示同意)
又拿出一艘独木舟,这应该排在哪里?Ppt出示出土的独木舟,它造于8000年前。
生6:排第一个
评价:这原本在课本是一页的图,学生读图,在常态课我们一般给学生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对每一阶段的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阅读后提问,这些船在历史上为什么会一一被更进替代。现在徐老师的处理,让学生给图片排排序,就开始让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通过分析发现更进原因;再来逆推蒸汽船的位置,利用自己的提出来的原因,给蒸汽船插队。是对书本阅读材料的巧妙处理,而且非常高效。
2. 工程实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课堂探究活动为:先用胡萝卜造独木舟;再用造好的独木舟研究稳定性与载重量。 评价:用胡萝造独木舟是属于工程实践,学生利用自己对独木舟的认识进行创作的过程,有高阶思维的参与;然后用独木舟进行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体现,在数据收集中分析与概括。
观察维度3:汇报研讨
汇报研讨有层次
层次1:请载重量最强的“船王”说经验:“船底要宽大。”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外加一引导问题:“你们刚才为什么那么拼命地挖呀挖?”【评价:教学机智的体现,前一个船王没有答到点上,及时调整问问题的方式。】
生2:“空气比水轻么,我们就像把船挖空一点,让船装更多空气,就能浮到水面上了。”
“你的回答让我脑洞大开”【虽然没有得到让船体变空心的答案,但是学生说出来他的理解,给予了高度肯定。】
层次2:投屏学生记录单5张。学生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罗列等方式呈现了独木舟的优缺点。最后教师简单总结于黑板上。
评价:这个汇报从一般到个别,从一个数据处理的理性分析到独木舟整体优缺点的感性认识总结,显得很有层次。
观察维度4:育人价值
2022版新课程标准有指出:要体现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前一直觉得育人这个词很宽泛,科学思维发展是育人、实践能力培养也是育人,但是最主要的这个可能还是一个德育用语吧。平时,我们一般重视知识、思维、能力等具有实践意义的素养,但是态度责任才是学生心理内化的东西,殊不知前三个素养的培养与将来作用于社会,都是需要态度责任这一素养的支撑。
徐老师的课堂上,一开始导入用了“西施船”,正好地处“诸暨”,是西施的故乡,应景,与学生有共鸣。虽然老师是从外地来的,但是你们的当地文化都影响到外来人了,让学生的内心升起自豪感。再是课文内容船的历史与自制独木舟,最后拓展部分又来航空母舰,隐寓意为祖国自豪,学生也知道今天的学习为未来做准备,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