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诗里的科学 [复制链接]

31#

古诗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描写月相的也非常之多。
TOP
32#

独属科学的浪漫
TOP
33#

语文科学结合,美中有科学
TOP
34#

每学期的科学教材与语文.数学都有关联。
TOP
35#

好细心的老师,我平时都没有太注意呢,学习了
TOP
36#

蕴含科学知识的古诗别有一番风味呢
TOP
37#

在以后得课堂中,也可以融入古诗
TOP
38#

也是语文与科学的学科融合了哈哈
TOP
39#

古诗,是古代文人骚客感性的浅吟低唱,而科学,则是理性研究者的铁画银钩。二者看似天差地别,其实细细品味,则会发现许多诗人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了科学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场跨越古今的时光旅行,一边欣赏诗人笔下的奇妙现象,一边探寻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吧!
TOP
40#

爱莲说(节选)

宋 ·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图片
荷花为什么出淤泥而不染

图片
     荷花的外表有一层蜡质,且有许多的小突起。当叶芽和花芽从污泥中抽出来时,它们的蜡质就会形成一道保护膜,抵挡污泥浊水的粘附。

     此外,莲花上面长满绒毛,在其凹陷部份满布空气,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空气层,当泥垢、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后,由于气层作用,水珠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可以卷起泥垢。

      莲花神奇的“自洁功能”,被科学家灵活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生产出表面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同时也降低了使用成本。不得不令人惊叹:大自然是人类珍贵的学习宝库!
TOP
41#

山 行

唐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png (, 下载次数:0)

(2024/3/31 19:04:51 上传)

1.png

TOP
42#

游园不值

                     宋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01

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尖端可以感光,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从尖端的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从而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的高,细胞生长快,使茎朝向光源一侧弯曲,表现出向光源方向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反而会抑制植物生长,让小编不禁想到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世间万物皆有度,无度胜事亦苦海”的感叹呀~
TOP
43#

02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获得更更多的光照和光合作用,维持植物更好的生长。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有趣的是,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会向远离光的一侧生长哦!
112.png (, 下载次数:0)

(2024/3/31 19:07:58 上传)

112.png

TOP
44#

学科融合,越来越多的古诗出现在科学课中
TOP
45#

古人也对观察自然现象
TOP
46#

古诗里的科学,这个主题不错。
TOP
47#

学习了
TOP
48#

每一门学科都是不可分割的
TOP
49#

语文与科学融合
TOP
50#

给科学插上文学的翅膀。
TOP
51#

学习到了,诗人除了浪漫还有写实。
TOP
52#

在做跨学科项目吗?语文和科学
TOP
53#

估计这些诗人自己在写诗时也没想那么多。
TOP
54#

估计这些诗人自己在写诗时也没想那么多。
欣然 发表于 2024/4/1 14:53:38
同感!科学来源生活
TOP
55#

自然现象入诗句,古诗中肯定会有科学的内容。
喻伯军 发表于 2024/3/24 22:25:59
完全认同 诗词描绘自然 自然即是科学
TOP
56#

回复 53楼欣然的帖子

我认为恰恰相反 诗人精确总结自然 描写自然体现科学
TOP
57#

一个很好的跨学科设计
王慧颖 发表于 2024/3/24 23:57:48
跨学科:人文与科学的结合
TOP
58#

摘编得很好 如果能深挖下 那就更好了
TOP
59#

科学与语文互融互通
TOP
60#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让静止的事物产生了动态美。“青山相对出”是运动的,是以小船作为参照物,孤帆对于太阳是运动的,是把太阳作参照物。
叶淇芳 发表于 2024/3/24 20:39:37
摘录:参考系的切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