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研享】优化课堂设计 渗透科学素养——观《热在水中的传递...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优化课堂设计  渗透科学素养

     以潘莉老师执教的浙江省新课标∙新实践优秀课例《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浅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4/7/23 16:08:38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本课为五下《热》单元第五课,教材通过烧开水的日常经历切入,由上一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顺接至本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借助“加热试管中的水”和“加热烧杯中的水”两个实验进行探究,随后由水即空气,根据生活经验推测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TOP
3#

    潘老师的这节课立足新课标,优化课堂设计,促进思维发展,渗透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部分:一、趣创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二、共商对策 关注观察能力;三、依据修正 强化实证意识;四、顺迁拓展 促进学以致用。

一、趣创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
    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科学兴趣,鼓励学生有效提问。
    在课程开始,潘老师出示四瓶水,一冷一热对接,猜测“抽掉中间的纸,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此时,这四瓶水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了他们的认知冲突。


     此外,抓住这一问题,出示烧杯,运用图示,预测加热烧杯内水的流动,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并进行交流,呈现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在后续观察中聚焦要点。
最后编辑高珠怡 最后编辑于 2024-03-10 21:02:41
TOP
4#

二、共商对策 关注观察能力
    教学中,为使实验更有效,现象更明显,需选取合适材料,提高实验准确性。在前期交流预测后,明确此时存在“烧杯内水中传热无法明确观察”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共商对策。此时,学生们提出了红墨水及小颗粒材料辅助明确现象,为此提供红墨水、木屑两种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水被加热后红墨水和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径,过程中关注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中,潘老师选取了两种材料,其中以红墨水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热量在水中的传递,以木屑的运动能认识到水被加热后的循环流动,更好地达到了热对流的认知模型建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课堂上让学生使用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也可对比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实验设计、材料选择、操作规范等一系列因素对实验有效性的影响。
TOP
5#

三、依据修正 强化实证意识
    实验前,学生用图示方式预测水被加热后的传递路径,此时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仔细观察实验后,再次图示交流,这时水被加热后传递的路径跟实验前的预测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观察到“热的水上升,冷的水下来补充,做循环运动”“加热点的水热得快,上升也快,不断循环直到水全部加热至沸腾”…系列现象,因此,经过实验前预测和实验后的对比,用图示、证据、交流、解释等探究方式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进一步证实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为部分实验现象不明显而到导致图示偏差的小组提供现象,此时,潘老师使用微视频(电烙铁缩小加热区域的实验现象)使现象更为清晰,趋同学生认知,随后,让学生修正最初预测,达到新概念的稳固建构。
TOP
6#

四、顺迁拓展 促进学以致用
    教师以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联系生活,由水及其他液体再到空气,认识到热在空气和其他液体中的传递。随后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潘老师提供了空调、地暖和暖气片三种生活案例,解释不同安装位置背后的原因,明确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节课潘老师通过前期预测、实验取证、图示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不断促进科学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有效参与,渗透科学素养培养。
TOP
7#

五、关于本课实验的一点思考
1.课程刚开始的趣味实验可以增加颜色,结合日常生活,红色代表热,蓝色代表冷,增加颜色引导后区分度更为明显。

2.在本节课例中未进行试管实验,但在教材中有这一探究环节。试管实验中部分老师选用感温粉末使现象更为明显(如左图),上部分先变白色的现象,可推测“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试管可直接由酒精灯加热,最先受热区域较小,若此时选取口径大些的试管并滴入少量红墨水,可观察到一定的循环。

3.本课例中烧杯实验直接加热中间部分,但这样现象其实并不明显,后期还需要电烙铁的微视频。在教材中指出加热烧杯一侧,这样整个烧杯底部两端温度差异大,此时现象会更加显著。

4.烧杯加热需垫石棉网,而不论单侧还是中心加热烧杯都是利用石棉网中铁丝传热的时间差。为了现象更清晰,可以创设一个更大的空间区域,选用热水代替酒精灯作为热源,用红蓝区分热冷,由探讨单侧,再延申至探讨中心加热。这样是否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的螺旋上升,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支架。
TOP
8#

增加颜色引导区分,就非常直观
TOP
9#

给水染上颜色,更加便于观察
TOP
10#

非常好的课例,感谢分享
TOP
11#

感谢分享
TOP
12#

现象真明显哎。
TOP
13#

感谢分享,这节课很经典。
TOP
14#

二、共商对策 关注观察能力
    教学中,为使实验更有效,现象更明显,需选取合适材料,提高实验准确性。在前期交流预测后,明确此时存在“烧杯内水中传热无法明确观察”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共商对策。此时,学生们提出了红墨水及小颗粒材料辅助明确现象,为此提供红墨水、木屑两种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水被加热后红墨水和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
高珠怡 发表于 2024/3/10 21:04:10
木屑的使用,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吧
TOP
15#

三、依据修正 强化实证意识
    实验前,学生用图示方式预测水被加热后的传递路径,此时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仔细观察实验后,再次图示交流,这时水被加热后传递的路径跟实验前的预测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观察到“热的水上升,冷的水下来补充,做循环运动”“加热点的水热得快,上升也快,不断循环直到水全部加热至沸腾”…系列现象,因此,经过实验前预
高珠怡 发表于 2024/3/10 21:05:46
学生的交流讨论相当重要
TOP
16#

五、关于本课实验的一点思考
1.课程刚开始的趣味实验可以增加颜色,结合日常生活,红色代表热,蓝色代表冷,增加颜色引导后区分度更为明显。
207864
2.在本节课例中未进行试管实验,但在教材中有这一探究环节。试管实验中部分老师选用感温粉末使现象更为明显(如左
高珠怡 发表于 2024/3/10 21:08:48
我觉得学生如果不自己操作过,仅靠演示实验其实是看不清的,尤其是试管。关键还是学生自己行动和观察的过程,相当需要时间和技术。
TOP
17#

五、关于本课实验的一点思考
1.课程刚开始的趣味实验可以增加颜色,结合日常生活,红色代表热,蓝色代表冷,增加颜色引导后区分度更为明显。
207864
2.在本节课例中未进行试管实验,但在教材中有这一探究环节。试管实验中部分老师选用感温粉末使现象更为明显(如左
高珠怡 发表于 2024/3/10 21:08:48 [url=htt
流风 发表于 2024/3/11 12:29:06
是的,课程中主要还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及空间。
TOP
18#

导入的活动能很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TOP
19#

导入的活动能很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彩虹 发表于 2024/3/11 21:55:52
兴趣引导下的学习,学生们会更能体悟,更具探究热情
TOP
20#

增加颜色引导区分,就非常直观
翁昌舟 发表于 2024/3/11 8:42:13
是的,引入颜色可以更好的理解,并与日常生活结合,一般而言我们会用蓝色代表冷水,红色代表热水
TOP
21#

这节课的实验现象非常鲜明,值得学习借鉴
TOP
22#

实验现象明显更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概念
TOP
23#

学习学习,感谢分享
TOP
24#

这样的课堂真的很棒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