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宏观植物生态视域下种子研究的意义和困境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每个学期都会花一节课给学生讲《科学家这样做》和目录,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对本学期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才会产生热爱。
四年级下册教材开篇的《科学家这样做》介绍了科学家钟扬的事迹,世界分布海拔最高的拟南芥的发现是世界屋脊给予钟扬的褒奖,也是带给中国植物学研究的珍贵礼物。
让我深受感触的原因是,钟扬老师在2013年发现的拟南芥,成为了我大学四年(2015-2019)埋头实验室废寝忘食、如痴如狂研究的宝藏,做了四年的拟南芥,在知网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也用拟南芥设计实验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都拿下全国一等奖,拟南芥是最好的植物学研究材料,钟扬老师传承下去的不仅是一颗拟南芥种子,还有科学家精神,前仆后继的研究精神。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4-03-02 15:02:46
分享 转发
TOP
2#

1.我们为什么研究种子?

因为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研究种子就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储存住丰富的“基因库”,在物种消逝之前将它们的“基因”保存下来。
在西天目山进行野外实习的时候,植物学教授金孝锋老师说物种的消逝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离我们很近的天目铁木,就在天目山上,仅存5株。
TOP
3#

2.收集种子就一定能留下生物多样性嘛?不一定,但它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天目铁木濒危的原因就在于后代的繁衍困难,花粉萌发率低导致种子产量低、品质差,种子萌发率也低,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导致子代个体杂合度降低,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减弱。因此收集了种子也不一定能复壮种群。
TOP
4#

3.收集并保存种子就是为了给人类保存希望,那种子是永生的嘛?


学生们普遍认为,种子随时都做好了萌发的准备。

我们会发现:春天荠菜的种子落入土中就不见了,到了来年春天才萌发、生长直至荠菜花重新绽放。这是因为种子里面有特殊的抑制发芽的物质,比如脱落酸,这种物质可以让种子沉睡好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落酸的含量越来越低,特别是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之后,抑制种子萌发的“魔咒”终于被打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很多新的荠菜花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魔咒”,有些种子身上还有一道特殊的“魔咒”。有些种子必须要在全黑的环境里才会发芽,如南瓜和苋菜,它们的种子必须钻进黑暗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而有些种子必须在光亮的环境中才能发芽,如烟草的种子就必须有光,特别是红光的照射才能正常发芽,这大概跟种子的生活环境有关。

正是这些特别的种子行为,让我们有一种错觉—―种子是永生的,只要给予适当条件,它们就能生根发芽。但并非如此。

TOP
5#

4.种子也会失去活力,就算是孟德尔手下长寿的豌豆种子


如果把豌豆放上10年,就会有一半的种子失去活力;如果到30年以上,几乎所有的种子都长眠不醒了。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豌豆都算得上长寿种子了。因为,辣椒种子和向日葵种子的寿命是4~5年,萝卜种子的寿命是3~5年,而水稻、小麦在普通储存条件下的寿命只有1~3年。

在16年的时间里,钟扬带领团队收集了4000万粒种子,每个物种至少收集500g粒。

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收集这么多?除了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考量之外,也是因为种子的寿命有限,尽可能多地收集种子,才能保证在一段时间后,仍然有活的种子。

TOP
6#

5.植物种子为什么会逐渐丧失活力呢?拿大豆举例。


一般来说,把大豆放在家里的冰箱里(低温条件下储存)一年,它们的发芽率就会降到大约60%;如果放置30个月以上,发芽率就只有20%~30%了;如果只是放在袋子里面不密封,一年后的发芽率就已经低于30%,有些品种超温保存一年之后,甚至会“集体阵亡”。

首先,大豆有可能被自己的脂肪毒死。这些脂肪在氧化之后就会变成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抢夺其他物质的电子,蛋白质、DNA 都深受其害。被夺去了电子的生物分子,要么失去活性,要么就土崩瓦解了。

除了脂肪,蛋白质的活性降低也是大豆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原因之一。这些蛋白质是提供大豆萌发生长的关键。我们知道,种子中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都是为生根发芽准备的。但是,这些能量和物质已经被高度浓缩,如果想把这些物质和能量取出来,那就需要特殊的“切割设备”——酶。但是,这些酶也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逐渐丧失活性。结果就是种子守着一大堆的营养物质,却被“饿死了”。

除了分解物质的能力会逐渐降低,在存放过程中,种子的合成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蛋白质和 DNA 的合成能力会大打折扣,而这两种物质的合成复制,恰恰是生命繁衍的核心过程。

除了这些静悄悄的变化,种子的细胞结构在储存过程中也会不断变化。比如线粒体的形状会变得奇异起来,这个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工厂一旦停转,所有的事情就不用干了。另外,细胞膜的结构也会受到破坏,细胞中的钙离子、钾离子、糖和氨基酸都会渗透出去,这样大豆种子也就失去了发芽能力


要知道,我们吃的大豆还必须用种子来种,如果没有好的保存方式,那我们就只能从野生大豆中一点点再选育了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4-03-02 14:47:12
TOP
7#

6.那承载着生物多样性希望的种子该如何保存才能尽量留住活力?低温干燥。

一说到保持活性,首先想到的就是低温。诚然,低温保存会让种子进入更深的休眠状态,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但是冰箱不是保险箱,保存在里面的种子一样会逐渐丧失活性。
科学家这样做除了低温,隔绝氧气也是抑制活性的好方法,氧气对种子有很大的危害性,比如诱导自由基产生破坏细胞。所以,适当隔绝氧气才是真正保护种子的方法。除了温度和氧气,还有一个影响种子生死的重要因素,就是含水量。通过现有的实验证明,干燥储存与冷冻储存的效果是等价的。一般来说,当种子的含水量在5%~14%变化的时候,含水量每降低1%,种子的寿命就会提高1倍。

虽然不同植物所需要的最佳温度和含水量会有所不同,但是低温和干燥是延长植物种子寿命的最有效方法。不管是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还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都是采用类似的低温干燥环境来保存种子。这些保存起来的种子,必将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


钟扬曾说,5000粒种子,希望这些储存的种子在未来派不上用场,因为这说明,那个时候这些植物都还在。


TOP
8#

非常敬佩科学家们的精神
TOP
9#

非常好的知识补充,感谢分享。
TOP
10#

这个项目学习研究意义大,印象中北极有一个种子库,保存世界上的种子。
TOP
11#

感谢分享,学习了。在读钟扬教授的故事时,也在想拟南芥是什么样子的,见识了
TOP
12#

给学生讲讲有关科学探究史,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TOP
13#

很有意义的分享,希望科学家的精神和故事也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种子
TOP
14#

科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TOP
15#

5.植物种子为什么会逐渐丧失活力呢?拿大豆举例。
一般来说,把大豆放在家里的冰箱里(低温条件下储存)一年,它们的发芽率就会降到大约
专属 发表于 2024/3/2 14:45:59
学到了,详细易懂的科普资料
TOP
16#

很好的拓展资料,收藏一下
TOP
17#

好有意义的科普啊,这样以后讲到钟杨时就有话可说了,让更多的孩子知道种子背后的意义!
TOP
18#

非常专业的知识,学习了
TOP
19#

感谢分享,感谢科学家们的研究,非常好的课外知识的补充。
TOP
20#

弘扬科学家精神,学习的意义很大
TOP
21#

科学家这样做,配合视频,效果更佳。
TOP
22#

希望科学家的精神和故事也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种子
TOP
23#

敬佩与学习
TOP
24#

钻研的精神值得学习。
TOP
25#

感谢分享
TOP
26#

科学家这样做这块内容非常喜欢,是每学期的第一课最好的内容
TOP
27#

感谢分享,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TOP
28#

这种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TOP
29#

让科学家精神走进校园
TOP
30#

敬佩科学家的精神,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小学生们需要学习科学家的坚持的精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