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王丽琴专帖(三、六年级) [复制链接]

181#

三上《空气》单元学生做的思维导图(一)
199609

199610
199611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3 17:50:35

用心的孩子最可爱,必须手动点赞
TOP
182#


198817
198818
198819
198820
198821
198822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4 8:26:47 h......
小卫 发表于 2023/12/23 22:07:42
是上一节课的学生做的
TOP
183#


198898
198899
198900
198901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5 13:35:54 http://lt.zjxxkx.com/i
小卫 发表于 2023/12/23 22:11:46
电池盒用了很不容易断电,很费电池。不过这个烫手确实个别学生出现了,需要再斟酌一下这个方法。
TOP
184#

学生认真实验,认真记录,必定会有很多收获
TOP
185#


199528
199529
199530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2 14:40:10
看学生的表情非常认真的在记录
TOP
186#


199607
199608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3 17:48:11
这个装置很不错!
TOP
187#

三上《空气》单元学生做的思维导图(一)
199609

199610
199611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3 17:50:35
复习的资料 思维导图不错
TOP
188#

记录了好多教学日常,都是宝贵的经验
TOP
189#

三上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天气的概念,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里打气的冷暖(温度)、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知道天气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知道天气是不断在变化的。
2.科学思维:通过图文判断天气情况。
3.探索实践: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比较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根据图文能判断天气,并能用符号表示。
4.科学态度:联系实际。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比较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根据图文能判断天气,并能用符号表示。
2.学习难点:判断天气并能用符号表示。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今天天气怎么样?你会怎么形容?(引出冷暖、阴晴、雨雪、风等情况来描述。)
(二)探索
1.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比较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
2.判断天气,并用符号表示。(阴、晴、多云、雨、雪)
(三)研讨
1.极端天气会有什么危害?
(四)拓展:做一周的天气日历。
四、亮点
1.结合实际情况描述天气情况。
2.对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忆。
五、不足
1.天气的要素在表达的时候还是很生疏,想了个办法,将课本上的天气日历记录表增加温度、阴晴、雨雪、风向等,记录一周看看会不会熟练。
2.去看气象预报员的播报,说一说天气的要素有哪些。
TOP
190#

六上第四单元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能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知道它的转化过程;知道电能从哪里来。

2. 科学思维:参考食物链来整理太阳能的转化和利用过程。

3. 探究实践:通过参考食物链说一说太阳能的转化过程。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说一说能量的转化过程。

4. 科学态度:有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参考食物链说一说太阳能的转化过程。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说一说能量的转化过程。

2.学习难点:手摇发电机的制作。(学具箱只有一只,学生可以利用学具袋里的小电动机改造)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学了前面几节课我们知道能量的形式有很多种,这些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呢?

(二)探索

1.太阳的能量是怎么传递到地球上的?

太阳能——植物(光合作用)——食草动物

2.电能从哪里来?

电能的来源

转换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火力发电

化学能

风力发电

风能

核电站

核能

水力发电

水能

太阳能电板

太阳能

3.制作手摇发电机:利用学具袋里的马达进行改造(难度很大,可以回家完成)

4.手摇发电机的能量转换

机械能——电能

(一)研讨

1. 我们知道哪些发电的方法,能量又是怎么转换的?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能量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亮点

1.自己改造小电动机点亮小灯泡

五、不足

1.改造小电动机的难度很大,可以在家里父母的帮助下完成。

TOP
191#

回复 190楼王丽琴的帖子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需要做一个强调。
TOP
192#

三上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天气的概念,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里打气的冷暖(温度)、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知道天气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知道天气是不断在变化的。
2.科学思维:通过图文判断天气情况。
3.探索实践: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比较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根据图文能判断天气,并能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7 10:21:56
一周的天气日历,希望能坚持记录
TOP
193#


198898
198899
198900
198901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5 13:35:54 http://lt.zjxxkx.com/i
小卫 发表于 2023/12/23 22:11:46 [url=http://lt.zjxxkx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4 9:22:26
带鳄鱼夹的单节电池盒,效果不错的。
TOP
194#

回复 190楼王丽琴的帖子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需要做一个强调。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3/12/29 10:43:37
工作原理是这两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难度较大。
TOP
195#

三上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气温计》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气温计的结构(液泡、液柱、刻度、玻璃管、单位)。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刻度规律来读数。

3.探索实践:观察气温计的结构和刻度规律,能正确读数;和其他温度计对比找异同。

4.科学态度:有探究的热情积极表达。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气温计的结构和刻度规律,能正确读数;和其他温度计对比找异同。

2.学习难点:发现刻度规律并能正确读数和书写。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学了上节课已经知道哪些要素能描述天气(冷暖、阴晴、雨雪、风等)。今天的天气是冷还是热呢?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用什么工具测量气温比较准确呢?

(二)探索

1.认识气温计的结构。(液泡、液柱、刻度、玻璃管、单位)

2.观察刻度规律,学会读数和书写。0刻度开始读数,向上为几度,向下为零下几度。

3.观察其他温度计,找一找与气温计的异同,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研讨

1.我们在读数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而影响读数?应该怎么做?

2.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四、亮点

1.发现刻度规律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

五、不足

1.零下的温度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读,需要再个别辅导和练习。

2.科学学具袋中的气温计都是不灵敏不准确的,因此只能用学具箱里的大气温计分小组学习。

TOP
196#

三上第三单元第3课《测量气温》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测量气温用气温计,知道一天中气温变化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一天5个时间点的观测,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通过对比不同地点气温的测量,明白正确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3.探究实践:学习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同一时间教室里、走廊上、树荫下、操场上的气温;测量一天当中5个时段的气温,找规律。

4.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探究的热情。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同一时间教室里、走廊上、树荫下、操场上的气温;测量一天当中5个时段的气温,找规律。

2.学习难点:探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温计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今天的气温是多少?一天中的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如何用气温计测量呢?

(二)探究

1.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树荫下);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与液面齐平读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测量教室里、走廊上、树荫下、操场上的气温,并说一说为什么不一样?

3.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表画出柱状图,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4.去学校气象站观察百叶箱和其他气象工具。

(三)研讨

1.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2.教室外一天的温度一样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

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四、优点

1.分组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温度。

2.观察学校气象站的百叶箱,了解更准确的的测量

五、不足

1.没有提前让学生记录一天中五个时段的温度变化,应该提前布置作业。

2.学具袋中的气温计不准,因此只能分组去测量。


TOP
197#





TOP
198#

三上第三单元第5课《观测风》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风的方向大小,以及判断的方法有哪些。

2.科学思维:通过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判断风向和风力,气象站用什么测量,有什么优点。

3.探究实践:通过地面物体判断风向、制作简单的风旗风向袋判断风向和大小,到室外观察风旗和气象站的而测量仪器。

4.科学态度:有探究的热情。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地面物体判断风向、制作简单的风旗风向袋判断风向和大小,到室外观察风旗和气象站的而测量仪器。

2.学习难点:判断风向。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风是怎么产生的还记得吗?(空气流动)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怎么判断和测量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探索

1.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烟囱、国旗、树枝、红领巾、头发等

2.制作一面风旗或者测风袋。观察风旗的状态:风旗不动为无风;风旗微动是微风;风旗展开飘动是大风。

3.判断风的方向。风往哪边吹来就是什么风。(看国旗、风向标)

4.去室外观察,判断风的方向和大小。

(三)研讨

1.你有什么方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2.不同的观测方法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四)拓展: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一俄格风向标,测一下风向。

四、亮点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判断风向,把经验迁移到课堂上来。

2.课外去制作风向标,着重强调要可用的,需要注意灵活转动的问题。

五、不足

1.风向的判断是一个难点,风旗和风向标的意思刚好相反学生容易搞错,因此只要掌握看风旗就行。

2.地理方向的判断不会,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方但是现在这个季节有点偏南。实际位置很难判断。


TOP
199#



TOP
200#

三上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云》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云是由小水滴或者小冰晶组成的;可以从云的形状、多少、高度等去观察云;云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云少是晴天,云较多且能看到太阳是多云,云多而密看不见太阳是阴天。

2.科学思维:观察云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比较云的形状、多少。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云的形状、云量来了解天气。

4.责任态度: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有探究的欲望。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云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比较云的形状、多少。通过观察云的形状、云量来了解天气。知道云是由小水滴或者小冰晶组成的;可以从云的形状、多少、高度等去观察云;云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云少是晴天,云较多且能看到太阳是多云,云多而密看不见太阳是阴天。

2.学习难点:画图记录,判断云的形状。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你知道哪些关于天气的谚语?有哪些关于云的谚语?我们发现智慧的劳动人民可以从云的变化中预测天气。那么我们怎么来观察云,云又告诉我们哪些天气的信息呢?

(二)探索

1.到室外观察云。画出它的形状,和图片进行对比,判断它是哪种形状的云。(积云、层云、卷云)

2.观察云量,判断天气。(云量的占比可以用圆圈表示)

(三)研讨

1.观察我们画出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是哪种形态?

2.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

四、亮点

1.室外观察并记录,补充到天气日历中。

2.用饼状图来表示云量的多少,比较直观也比较容易表达。

五、不足

1.这几天都没有云,这一单元最好放到开学初上。

2.天气日历坚持下来的学生很少,平时还需要督促。

TOP
201#



TOP
202#

六下第一单元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工程。从基本结构、必需系统、建造过程等方面了解我们的住房。

2.科学思维:根据图文联系实际,想象住房的基本结构、具有的系统、建造过程等。

3.探究实践:根据图文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家住房的基本结构、具有的系统、建造过程等。

4.科学态度:对身边的工程有所了解,对中国的大工程产生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基本结构、必需系统、建造过程等方面了解我们的住房。

2.学习难点:通过了解身边的住房,扩展了解身边的工程、中国的大工程,并能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你知道什么是工程吗?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你知道哪些工程?(天眼、鸟巢、港珠澳大桥、神舟飞船……)

(二)探索

1.你家的房子有哪些基本结构?(从材料,从功能方面说)

2.你家的房子有哪些基础的系统?

3.建造住房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三)研讨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在房子建造过程中你觉得哪个过程最重要?

(四)拓展:搜集其他工程的建造案例,并分享。

四、亮点

1.课的结构分明,思路清晰。重难点分明。

2.从学生的回忆和想象合理思考入手,了解我们的住房,拓展到中国及世界的大工程,并有所感想。

五、不足

1.伟大工程的案例描述没有时间,学生课后去收集,交流时间没有。


TOP
203#

六下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工程需要很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撑;知道工程的建设过程。

2.科学思维:通过自主学习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归纳总结工程的建设过程。

3.探究实践:通过自主学习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归纳总结工程的建设过程。

4.科学态度:对身边的工程有所了解,对中国的大工程产生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知道建设的主要步骤。

2.学习难点:归纳总结,了解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除了住房,你还知道哪些工程,他们的建设过程是怎么样的?

(二)探索

1.观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资料,说一说这个工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2.归纳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

3.了解其他工程,说一说这些工程需要哪些知识和技术。

(三)研讨

1.你对工程有什么不同的认识?

2.工程与科技有什么关系?

3.工程建设的步骤是什么?

(四)拓展:搭牙签高塔。用1根胡萝卜和100根牙签在30分钟内搭建0.6米的高塔。

四、亮点

1.自主学习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资料,知道为什么要建造高珠澳大桥?大桥的建造面临那些限制和挑战?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大桥的建设经历了哪些问题?看视频记录重要词语。

2.说一说你对其他工程的了解(课前布置的作业),并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

五、不足

1.牙签高塔的作业没有提前布置,回家完成的质量不高。另外一个班提前布置,带学校来完成。

2.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TOP
204#

六下第一单元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一课一思一、[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2/27 10:56:38 可以拍一些生活中的房子照片
TOP
205#

六下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一课一思
一、[/siz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2/29 14:48:38
港珠澳大桥的视频还是很好的
TOP
206#


201218
201219
王丽琴 发表于 2024/1/12 15:05:25
记录的很认真
TOP
207#

三下第一单元第1课《运动和位置》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静止和运动,知道地理方向。

2.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用“和……相比谁是……”的句式去描述。

3.探究实践:通过寻找校园里的芦丁鸡活动,能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距离)和运动状态。

4.科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和……相比谁是……”的句式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利用地理方位和皮尺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2.学习难点: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观察物体时是怎么判断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的?怎么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探索

1.观察图片上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是什么?(位置是否变化,描述的句式是:“和……相比谁是……”)

2.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地理方向、距离)

3.中心同学静止不动,自己运动起来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4.寻找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并描述一下。(在谁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

5.寻找校园里的芦丁鸡。(方向、距离、运动状态)

(三)研讨

1.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和……相比谁是……”)

2.怎么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参照物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四)拓展: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在距离车站1500米的地方抛锚了,请标出位置。

四、亮点

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时候用“和……相比谁是运动(静止)的”这个句式,学生思路清晰,表达也很流利。

2.在教室中描述自己的位置,现实参与感会更强。

五、不足

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学生还是不明白。与静止的物体对比、位置的变化能判断静止还是运动。

2.现实中的地理方位还是不熟练,有什么好方法搞清楚?


TOP
208#

回复 203楼王丽琴的帖子

用牙签和胡萝卜搭高塔,最好花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设计、搭建、评估再改进,最后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这样为后面几节课搭建塔台奠定基础。
TOP
209#

《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195713
195714
195715

195716
195717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1/2 13:56:04
思维导图的形式,辅助学生总结学习,很不错。
TOP
210#

回复 203楼王丽琴的帖子

用牙签和胡萝卜搭高塔,最好花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设计、搭建、评估再改进,最后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这样为后面几节课搭建塔台奠定基础。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3/1 9:53:36
是的,花了一节课,气氛很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