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31206小学科学思维型探究教学专题研讨05】三年级《空气能占...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3-4年级: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教学思路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二课,学生在一年级下册《认识物体的形状》中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体会到物体会“占地方”;在《认识一袋空气》中,通过感官和对比的方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其相应特点。本课通过观察、思考、研讨等活动完成推理、发现与创新等任务,建构看不见的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探究活动中再辅以绘制示意图的教学策略,让现象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并且能够内化知识,为后续空气能被压缩等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引用“空气占据空间”的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环节利用沙、水等理解“占据空间”的概念,通过对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思考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探索环节通过猜测和画图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前概念,并通过“压瓶入水”、“开盖实验”、“挤气实验”探寻空气能占据空间的证据;研讨环节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揭秘课前小游戏,引入“连通器”引导学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进行深入的论证交流,并了解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拓展环节,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布置自助餐式的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学情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一定特征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知桌椅、水等物体占据着空间,这些物体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对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必须借助其他物体才能感知存在,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课通过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空气也是占据一定空间的,并且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压瓶入水”、“开盖实验”、“挤气实验”,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应用,并能利用所学解释一些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推测、观察、描述、分析乒乓球和水面位置变化的实验现象,理解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

探究实践:能通过实验、观察、画图等方式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态度责任:对研究空气有浓厚的兴趣;能如实记录和描述实验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套气球的矿泉水瓶、透明水槽、乒乓球、无底矿泉水瓶、一次性手套、毛巾、记录单贴纸等。

教师准备:透明水槽、乒乓球、无底矿泉水瓶、连通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出示内部套着气球的矿泉水瓶,提问:“谁能把里面的气球吹大?”

2.学生尝试,交流“气球吹不大”的想法。

3.提出任务:学习后再来揭秘“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大多还停留在兴趣上,亲身实践趣味性活动并产生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聚焦问题,引出课题

1.出示一瓶沙,倒入杯子中,认识固体“占据空间”。

2.出示一瓶水,倒入杯子中,认识液体“占据空间”。

3.出示空瓶,倒入杯子中,提问:“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揭题

4.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认识“占据空间”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对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学生顺势思考空气能否占据空间,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三、探索问题,解决矛盾

(一)压瓶入水

1.出示无底矿泉水瓶,提问:“竖直压瓶入水,瓶内水面会有什么变化?”“瓶内水面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2.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进行猜测,交流想法。

3.出示乒乓球,指导学生运用乒乓球观察水面位置。

4.交流实验的注意点、重点观察什么,指导记录形式。

5.学生实验。

6.汇总实验现象,学生根据现象尝试解释原因。

7.小结:压瓶入水后,水面和乒乓球在瓶子底部,说明瓶内的空气占据空间。

(二)开盖实验和挤气实验

1.提问:“压瓶入水时,能否让乒乓球上来?”

2.学生有依据地交流办法。

3.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证明空气跑出来了?”

4.学生回顾抓空气的方法,可以用气球、塑料袋等方式。

5.出示无底无盖,并在瓶口固定一次性手套的装置,交流实验的注意点、重点观察什么,指导记录形式。

6.学生实验

7.奖励挤气实验

8.汇总实验现象,学生根据现象解释原因。

9.小结:开盖后,空气被水挤到一次性手套上,手套鼓了起来,空气占据了手套的空间,水占据了瓶子空间;挤压手套时,空气又进入瓶子,把水挤出,重新占据瓶子的空间。

10.做完这三个实验,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对照这三张实验现象汇总表,说一说你有哪些证据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示意图可以将抽象变为形象,让学生更易理解和内化,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表达搭建桥梁。)

三、研讨交流,联系生活

1.出示课前小游戏,提问:“能用画图的形式,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吗?”

2.想办法吹大瓶内气球。

3.出示连通器,边玩边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4.提问:“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5.出示潜水钟视频,了解它的原理。

(设计意图:用所学揭秘课前游戏,体验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通过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挑战:利用“空气占据空间”把半瓶水挤出来,并将方法和解释画出来。2.寻找“空气占据空间”的趣味小实验,展示给家人看,并录制实验视频。

3.查阅资料:关于“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信息卡。


分享 转发
TOP
2#

上课照片




最后编辑博文王梦婧 最后编辑于 2023-12-06 14:38:51
TOP
3#

板贴
TOP
4#

哇还新鲜热乎的,感谢分享,这个板书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TOP
5#

听课老师评课






TOP
6#

板书展示全部同学观察到的三个实验的现象。
TOP
7#

很好的课例,感谢分享。
TOP
8#

谢谢详细分享!
TOP
9#

请教一下,开盖后手套怎么弄上去的?这个实验设计很好,就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请告知一下哦
TOP
10#

分享地特别详细,谢谢,很优秀的科学老师
TOP
11#

感谢分享详细版本,这节课也做过很深入的研究。
TOP
12#

报书的展示给人眼前一亮?一节好课处处值得学习。
TOP
13#

板书眼前一亮
TOP
14#

回复 9楼永康施英姿的帖子

应该是拿透明胶固定的,后来有一组出现了漏气的现象,何老师也很轻松解决了
这个问题
TOP
15#

有结构的活动,有结构的材料,教师很用心,设计很巧妙!
TOP
16#

回复 9楼永康施英姿的帖子

我也好奇这两个活动之间怎样衔接,操作难易程度如何,怎样操作可以保证密封性
TOP
17#

蛮精彩的一个课程,有很多惊喜。
TOP
18#

何老师的这节课二年级的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何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情,从一人一个的实验材料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又收放自如。首尾呼应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TOP
19#

微信名称可以不用挨个马赛克。
群设置中——显示群成员昵称 关闭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20#

何老师的实验器材改进还是蛮好的,取材简单,使用效果良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