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基于课堂教学,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三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模型建构教学心得进行探讨。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影子的秘密》和《地球的形状》中有关模型建构的内容。《影子的秘密》一课需要学生探索和认识影子变化的奥秘。基于此课,在本单元《地球的形状》中,学生又将通过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影子的模拟实验感受地球形状。其中模拟制造影子变化实验和模拟月食所使用的模型为同一个材料。两课内容虽为不同概念体系,却因同一个模型构建而产生了知识的迁移,提升了科学素养。
WechatIMG133.jpeg(141.48 K)2023/10/13 17:51:38
一、培养设计建模思维
模型建构要求学生根据研究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构建易于研究的、能反映本质属性或概念的模型。其中,建构模型能力是模型建构的核心。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纸笔绘图,展示梳理模型要素。
模型教学方法的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参与建模的过程。例如在模拟制造影子变化实验前,学生要先抽象出产生影子的条件。教学中适时结合生活实际,驱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塑造模型品质
模型建构依托科学探究开展思维活动,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都比较弱。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修正强化模型品质。
WechatIMG135.jpeg(184.01 K)2023/10/13 18:01:06
通过观察,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模拟太阳的手电筒要改变照射角度,小木块的摆放位置保持不变。但在实际操作时,学生很快发现保持手电筒和小木块的距离较难把控。在操作模拟影子变化实验时(见图3),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使用一根尺子规定手电筒和小木块的距离更方便。而用皮尺代替则能更好地操作手电筒的角度变化。
三个小标题要再斟酌一下,不要堆砌很多新概念。 喻伯军 发表于 2023/10/13 22:49:50
朱钻飚
江山王赟
xhl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