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年级上册地球的模型,如何更加精确地来制作? [复制链接]

1#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球的模型》中,先让学生了解了地球内部结构。先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和地壳的运动。最后,让学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考验的是学生科学建模的思维。
在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很容易想到橡皮泥这个材料,但如何精确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呢?
这时,学生们也很容易想到利用之前的数据来处理。
地壳、地幔、地核的数据是17km、2900km、3500km。
学生一般会以地壳为一个单位。地幔和地核的数据是200cm。学生马上意识到在制作起来,不切实际。
那该如何精进呢,很多学生很快,将数据再缩小100倍,方便操作。
但在实际制作中,发现做成球体容易,但切开的时候会让内部的结构变形,地壳也没有达到之前计算中的那么薄。
有的小组尝试制作了半球模型,效果会好一些。
之后在研讨阶段,孩子们针对模型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应该如何更精确的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呢?
经过班级研讨后,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在模型外面涂上一层蓝色的颜料,这样就更加接近缩小比例后的地球模型。
~~~~~~~~~~~~~~~~~~~~~~~~~~~~~~~~~~~~~~~~~~
这节课中,孩子们对结构模型的制作十分投入,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研讨,让建模思维得到了升华。
也许,这就是课堂产生的,又高于课堂的效应。
分享 转发
TOP
2#

收获满满,感谢分享
TOP
3#

一次次的改进就是思维的提升
TOP
4#

如果有些图片看看效果就好了
TOP
5#

我觉得用彩泥做太难模拟地球内部结构
TOP
6#

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在提升,对地球结构的认识也更清晰了
TOP
7#

一次次的改进就是思维的提升,学到了
TOP
8#

橡皮泥不适合,一次性耗材也为难,其实没必要,一看就明白!
TOP
9#

耗材用完,怎么办?
TOP
10#

这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比例不能太计较,让学生大致区分厚薄就可以了。
TOP
11#

可以尝试用棉线,鱼线切开,效果不错
TOP
12#

可以去看看每月研修的课,舟山屠琴老师上的《地球的结构》。
TOP
13#

回复 8楼金亚军的帖子

是呢,太空泥实在不合适。其实结构模型很简单。但实际课堂中,上着上着,学生就自然的关注到数据处理上去了
TOP
14#

回复 11楼戚调菊的帖子

对哦,这样切口更小一些
TOP
15#

回复 12楼喻伯军的帖子

好咧,去深入学习下这堂课的结构安排
TOP
16#

能不能用其他材料做,橡皮泥真的太耗材
TOP
17#

学习到了
TOP
18#

建议去找一下屠琴老师的这节课,很有启发的。每月研修回看当中也有。
TOP
19#

小学阶段没有精确到量的要求,不过可以作为拓展项目
TOP
20#

这里如果按比例的话三者大概1:170:200,用橡皮泥很难实现这个比例
TOP
21#

确实,用彩泥很难真实模拟出地壳的厚度
TOP
22#

如果太计较,课堂时间会不够
TOP
23#

在模型外面涂上一层蓝色的颜料,这样就更加接近缩小比例后的地球模型。
TOP
24#

这个想法挺好的,比较符合实际比例。
TOP
25#

这个教学内容需要对真实数据进行按比例缩小,尽可能接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