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室内微型“菜园”的设计与建造
我校地处老城区,学生多场地小,无法设立大型的劳动基地。上学期,带领学生去农场研学,参观无土栽培时,就在想学校各班级能否在教室里划出一块小小的区域,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建造出微型“菜园”呢?
我们以此为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本项目涉及劳动、科学、数学、美术、语文等多种学科。这是我们的项目流程图、项目概念表和项目设计的思维导图。
我们还确定了项目学习目标以及活动任务框架。本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查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分为三个具体的任务;第三阶段是总结反思阶段。
第一阶段:团队入项:明晰任务,头脑风暴;通过搜集资料、整理思考,项目组发现目前常使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进行室内植株的种植。
第二阶段第一项任务:植株栽培:精选植株,悉心育苗。本任务分为两项子活动:活动1:综合线上线下,精选适宜植株;活动2:购置栽培材料,悉心育苗护苗。该任务的核心问题为:选择何种植株进行栽培?植株成长过程需要哪些条件?植株发芽及成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通过互联网、书籍、询问技术人员等多种渠道,项目组最终选取了十种植株,了解了它们各自生长的特点。此外,他们还设置了每日管理员,负责定期查看及配置营养液。一段时间后,项目组成员竟发现除空心菜及豌豆外,其余植株均出现枯死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为此,学生开展了知识大调查,尝试了将海绵分开浸湿后再使用、先土培后水培、调节营养液比例等多种方法,最终成功育苗了五种植株。
第二阶段的第二项任务:装置制作:室内定区,设计建造;该项任务分为五项子活动:
活动1:教室实地测绘,选定基地区域。项目组成员测量了教室区域,填写实地测绘单,综合考虑光照、面积、安全等多种因素最终选择了室内靠窗一侧的角落。
活动2:前往农场基地,学习种植技术。无土栽培装置是如何运作的?无土栽培过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带着疑惑再一次前往大通农场无土栽培基地。非常幸运的是,刚好遇到基地更换植株,因此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还与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交流。
活动3:结合各项要素,设计装置图纸。如何让装置更安全、更牢固、更实用、更美观、更环保?这些都是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从个人设计1.0,到小组设计2.0,再到综合设计3.0,装置的设计在不断迭代升级。
活动4:收集所需材料,搭建栽培装置。完成设计后,项目组成员开始动手搭建。当然在搭建过程中,学生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连接处不够紧密、管内液面高度过低等等。连续尝试了好多次,才完成了装置的搭建。
活动5:试行改进美化,引入植株幼苗。完成搭建后,我们开展了尝试运行,又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装置美化。然后,又将前期培育的植株移栽至装置内。两三天后,学生发现豌豆苗长高了,需要爬藤,因此又在装置上捆绑了棉线。
第二阶段第三项任务:基地布置:投入应用,明确制度;该项任务分为两项子活动:活动1:室内定区应用,进行基地说明;活动2:明确基地制度,开展微型劳动。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室内布置基地?如何制定微型“菜园”的使用制度?如何实施相关课程?我们在教室内,划定了育苗区和生长区,又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开展了第一次室内微型劳动课,项目组成员作为微型“菜园”的管理员与维护员,积极配合课程地开展。
第三阶段是项目学习成果与评价。项目组成员开展自评、互评、交流、研讨与改进。这些都是学生的评价表。
学生在植株的日常观察过程中发现,豌豆叶片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豌豆苗得了白粉病。什么原因呢?有什么解决方法?项目组成员积极查阅资料,用调查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分析,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帮助豌豆苗消除病害。
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例如:不同的季节,微型“菜园”能种植哪些不同的蔬菜;如何进一步改进装置;假期如何维护等等,今后项目组成员仍将继续实践探索。
王京
阳光琥珀